|
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7 e9 J% a% U$ L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 o' U: `3 T3 M+ I# n- |甘草 白术(各二两) 干姜 茯苓(各四两)
3 X9 [9 w o# e# {8 H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 t5 C" ^" N/ c" D3 b刘志杰经方解析法
4 o: t( R4 L$ I t! f三才解析法:
" Z8 R) k- z) ~0 x3 `- C阳性药:干姜(热,辛) 白术(温,辛甘滋微苦)
' q' P' z; G/ c1 v! b ~' z7 U平性药:茯苓(平,甘淡) 甘草(平,甘滋)
, [$ Y% ~* L( G2 X5 I阴性药:无
! l( |& @$ x! C# D3 b1 i四象解析法:9 ? o" v0 E) ? s
君:干姜4
( c4 _& n4 c# X, c3 ^臣:白术2
- @9 v8 m p. c2 v佐:甘草2 茯苓4' S( E R0 { y0 Y8 e3 }2 w5 [
使:无+ f: X9 g. b. x- h$ |/ `
回顾一下苓桂术甘汤,并做比较:) W8 J9 e! R# o. P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桂枝 3 茯苓 4 白术3 炙甘草2
3 P2 v) w) ]) f' g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干姜 4 茯苓 4 白术2 炙甘草2
( G. u% A7 i# ?- f b4 d/ H4 r来看君药干姜的药症:% L, }( `$ d2 n5 U9 J4 V
干姜 热 辛- a. p, l% s" W' S4 }3 C; ^1 c
《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 [* Z! y4 h$ S% y8 {$ C/ z- b+ a二者相较,本方将桂枝换成干姜,很显然整个方子的“热量”大大增加了,一定是对治比苓桂术甘汤更寒凉的水饮而去的。' u, Q( R T( V: D
我们来看条文怎么说。
" l. @! |% {( O; \3 N/ K16、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金匮要略增补》)
: P \4 h- \* _5 D肾着病,是由于寒湿侵袭腰部为病,也就是由于“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 t9 o% z7 a( |$ F
条文说的很形象:“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腰重如带五千钱”。
2 ` i3 [" M3 n7 n" D+ `) f' o8 O* U五千枚铜钱缠敷腰间,可以想见腰部沉甸甸的状态,说明这个寒湿留着很重,腰重不得自如活动,很受这个湿邪的限制。+ e- K& \) A, l$ J6 [
主要会表现出腰冷痛且重,以及一系列太阴水饮盛的症状。
5 c5 d; R# n& e# f6 [4 m对治就用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 V. f: N) e0 C3 D# l7 p9 }- C干姜,性热味辛,能发散水湿,逐风湿痹,温中,为君药。
; a2 u2 j5 v; e8 ^白术,性温除滞,能治风寒湿痹,辅助干姜,祛除湿邪外出,亦能护胃气不津液不足。
8 I: w* z& H; E0 r# a- Q7 n. q: ^茯苓,性平甘淡,渗湿,利小便,除腰部的湿寒之邪。
& L- S, k+ \' _$ B a0 T% {2 f甘草,性平甘滋,顾护胃气。3 ]( [8 p0 C8 C& F. G5 O
此方与苓桂术甘汤相比,更偏于治疗下焦的湿邪、寒邪,是个大家可以根据临床情况灵活广用的方子。
% y0 P& A' v9 E0 u9 l来看下一个。! n0 K$ |$ V, O# `% Y
【桂苓五味甘草汤】( M) V6 c! X( }* e2 D' O P
茯苓(四两) 桂枝(去皮,四两) 甘草(炙,三两) 五味子(半升)
: G6 o7 B+ B+ R+ w3 h' |1 L' P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 u! H5 H% d' n' \7 N刘志杰经方解析法
9 ^- o0 j4 } Y9 i1 C; g" B三才解析法:
8 I1 h. _0 O6 y$ R6 X: R* Y+ n' b6 P阳性:桂枝(温,辛甘滋) 五味子(温,辛甘滋微苦)0 b, m) Q, K9 W2 v' L) ~" p B
平性:茯苓(平,甘淡) 炙甘草(平,甘滋)
9 p8 F1 J1 x9 m' b- t2 c阴性:无4 `. ^) }- d7 [
四象解析法:
% k/ ?3 V$ v3 x9 B* Y3 r君药:桂枝46 O) Z0 P% |7 D- x* |2 y5 Q1 w
臣药:五味子2
# f) L3 X; s, p' c! T; F佐药:茯苓4 甘草30 V5 v5 h( ]' n2 V8 L7 G
使药:无
/ @1 M# b0 O* W- z- @五味子 温 辛酸甘滋微苦2 Z { k- u/ Z$ ?$ m+ j. [# m/ J
《神农》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 q& F, X' o+ A9 ^2 a
五味子,温能除滞,辛发散,酸敛化,苦涌泻,甘滋生津。
0 _* M9 u" T: p4 {尤其对于痰饮,具有敛化作用。
0 I7 w# q# \) u' w/ ]它温敛能治疗咳逆上气,尤其是对于慢性久病咳喘者,伴有虚劳,水盛津亏的。. [8 Z- v+ k8 A( `9 V5 D8 N
来看条文:6 f# t+ a; R8 @2 Q% A
34、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金匮要略增补》)- ~, J; E- l4 W" i; F3 Q1 c( c
本条说用攻表过汗或者攻下之后,津液大伤,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 N% h U* k& }8 D
口燥,是口中干燥,是津液伤了。8 h* ^9 R; [; u2 V# V+ O
多唾,是有水饮不化。* P8 L% d7 M S( E2 U* C2 r
口干的厉害还不欲饮。
' ~) Y* i0 E7 H+ D8 o也就表明,此时患者的状态是,津液受伤的同时还存在着水饮。
0 q1 m" _$ ]# M津液匮乏,手足不得津液所养,要厥逆,出现手足的麻木痹阻。- x! Z3 r6 |& w6 t4 \
胃气不足了,水饮要上逆的,就会气上冲咽喉,并且有时时头晕。
- W( g! o: t9 J* J" A“下流阴股”,就是寒饮在下焦不化,导致小便不利。
8 _4 w4 K9 L8 }( W. { }另外,伤了津液,小便也会少的。' N1 ^! y) U2 P3 e# K
还说了一句“其面翕热如醉状”,也就是那个颧红如妆的样子。' z; k" {$ @( y! }. m
这个很重要,上焦阳气被郁的表现,再重了,会亡阳和脱阳的。0 {: w) \# e7 ]+ Y: c$ H8 A
用桂苓五味甘草汤,治疗这个气上冲的寒饮不化。/ G* M$ Z6 K) Q& x. l
桂枝,温散,降逆气,表里分消上逆的邪气。2 A* d3 W. H3 s& J* S) k
五味子,酸敛,降逆,收摄水饮。
3 [- o/ D$ l( O5 O7 _茯苓,专门拦截水饮上逆,化气利小便。
8 y- ~6 b% Q7 n$ D7 d1 i7 v0 b甘草养胃固护津液。
_# f- J/ }5 Z+ F4 t& G本方可以简称为苓桂味甘汤,和苓桂枣甘汤、苓桂术甘汤,只是一味药及药量的区别。
+ P k1 O( T3 c2 }! H/ B8 H4 l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桂枝 3 茯苓 4 白术 3 炙甘草2/ H5 p" f7 ^( e M# `0 j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 4 茯苓 8 大枣15枚 炙甘草2; _* T' }( U4 ]; m ]+ L" x: |; W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桂枝 4 茯苓 4 五味子2 炙甘草3/ T9 b# W0 M0 o) Q" H
对比来看,此三者分别为:" ^/ H$ E o. @5 L9 j5 V& w& k
苓桂术甘汤治以津亏水饮上逆,头眩,身为振振摇者;
0 m/ S+ I! f% R, G8 u苓桂枣甘汤以治以津亏水饮上逆,脐下悸,欲作奔豚者;# u, G1 L, q- {% a9 i1 Y
苓桂味甘汤治以津亏水饮上逆,口燥,多唾,小便难者。
" r* m$ q0 @3 _9 Z: J. Z/ S) I9 q: o在苓桂味甘汤的基础上,我们来看今天最后一个方剂。
0 h# J: w i% |2 C【苓甘五味姜辛汤】
3 E, B% z- B) i1 x' G茯苓(四两) 甘草 干姜 细辛(各三两)五味(半升)
1 t# L h0 P5 X9 `0 S# p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 ~" b5 f7 u8 O3 Q& S2 u
先来看条文:
% N/ w! ?' L" F35、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金匮要略增补》)
- K- C* i1 ?! K3 \) y经过治疗,上冲的逆气缓解了,但是又开始咳嗽胸闷了,并且咳嗽的还挺厉害。
/ x$ H. ]/ z1 c! r这是津液得以恢复了,水饮也相对多起来了,又开始凌射肺胸肺,引起咳嗽胸满了。7 w' r9 r% {! M D1 B/ T
此时,主要问题就是里饮上逆。- O+ y' \# C% N8 d3 w# e* }) _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
& r1 L0 d5 {' b/ N/ _三才解析法:) j9 U) N# ^" Q. Z
阳性:细辛(大温,辛) 干姜(热,辛) 五味子(温,辛甘滋微苦)
$ C7 e" ~- }' X) H6 a# i( I平性:茯苓(平,甘淡) 炙甘草(平,甘滋)
4 S! g( Y' H% A1 m* j8 Y& }" O阴性:无. u* ~3 n8 A7 c' w6 T
四象解析法:6 i' T: g9 V* N- T/ i
君药:细辛37 `& e( |( Y' M5 N# e; `0 y/ c
臣药:干姜3 五味子2, V+ R3 A; _7 t" x+ f
佐药:茯苓4 甘草3
9 ]0 j5 Q1 S5 m使药:无
+ B. r) V( S9 ]8 v, I来看几个药症:% u4 g6 `1 D% M% w* [. A# r
桂枝 温 辛甘滋
0 f1 u6 f: E! r- q) f; y刘志杰:治伤寒中风。4 W2 f2 y1 G/ N( i4 [5 U9 o
《神农》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 L* s9 m5 I! u' K$ ^
老。
( B7 ?6 c$ O' A' |! x% _' Q干姜 热 辛0 F; c& W# N9 T
《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
& j- J4 ]! U3 q" F: Q) h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 {5 E% K' w* |0 p9 m7 s$ q4 J干姜温中散寒化饮,辛可发散,也能温里,化里面的水饮。
: Y- ^: P4 ^; S2 a! f# W2 Y2 Z如果表证明显,可以用生姜,通常来说,生姜走表,干姜温里,里饮盛的用干姜,表饮盛的用生姜。" P# S9 r4 R0 \
细辛 大温 辛& o1 M& R, E5 m _: Q: b4 `
《神农》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 ^: @+ d# v8 @ c9 ^去水饮湿痹,通利九窍关节。2 T& s) u' o) Y9 e( |6 x: g1 z* S
这个药有毒,直接研末服不能超过3克,会中毒死亡,所以古人说“细辛不过钱”。$ [% Y& L0 g' I6 _' m; {$ o
但是入煎剂,高温煎煮45分钟以上,毒性就会消除,可以大量用。9 ]0 k' g- J; R' T, X2 K# H9 ]! c
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 Z( ~* v7 j( W3 i2 z* y
用干姜和细辛,直接温化寒饮而降逆。7 {/ P N9 J" {; l) C
去掉桂枝,一个是冲气已经平定了,另一个是怕桂枝的解表作用牵制干姜和细辛的温化降逆,方子主要就是针对里面的水饮去的。
. o4 `9 C. P3 W7 F今天就到这,我们下周二继续。8 A9 {* ]7 P' ?8 l0 b; U3 _! ~$ F
感恩师父 感谢师兄师姐 谢谢大家 4 I. e) D( H1 d% J6 i5 E3 A
0 ^4 H0 Z+ c* E' f( j%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