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当归 于 2017-9-3 23:30 编辑
8 w( E# [. v+ c' H
! V7 l3 k( u1 W大家好,又到上课时间了,让我们继续学习五苓散的加减化裁。/ {4 ^# d, O0 J, ?- o0 E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五苓散加减出的猪苓汤方,这个方在临床相当常用,许多泌尿系统的疾病,都可以考虑选用它。
- U8 ~# j3 E" Q7 E. v: T( M# G; [而经过解析我们都知道了,猪苓汤是白虎类的方,主治的是烦温证。( c' V8 n! t# j3 }# ?9 O
若是临床见到患者兼有部分寒饮指征,
) r9 M( \# R/ [# P5 ^ m则要考虑加用热性药或合用玄武类的方,' j3 o( L9 s1 R" B
这也是方证化裁在临床辨治中的应用。
$ S6 I+ A* A |* L4 a o; ^师曰:广用的话,有些妇科的卵巢囊肿,用它(猪苓汤)辨证治疗,也效果不错的。包括一些肾囊肿,更是如此。这个方子,我们强调的次数是最多的。是“泌尿系统”疾病的祖方。寒症多的,就加附子。或者合用真武汤。' V0 f2 A4 O0 ~ T* e5 J" O. T
猪苓汤就说到这,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猪苓加人参汤。) O" r5 P6 N' ?& q* [3 y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者,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猪苓加人参汤主之;一物瓜蒂汤亦主之。(《桂本》)
% |0 I+ s3 ?- Z! Z' f【猪苓加人参汤】
0 Y* m1 D5 C( z# ]6 W+ {猪苓一两 茯苓一两 滑石一两 泽泻一两 阿胶一两 人参三两2 O: `1 y7 e, a! q; n& E
上六味,以水四升,先煮五味,取二升,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 @: I( t* C) M4 b# X* Z猪苓加人参汤方与条文所述并不对证,
3 E0 q1 B4 R$ d3 d! ?% ?+ I这条是《桂本》里的,讲的是身体壮实之人夏月伤了寒饮水湿,3 X: n; H* a+ j
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用瓜蒂去“吐下之”。" C3 [( J" o' P. N" ?% k/ L
这里是不适合用猪苓加人参汤的,$ j: q4 {% K: r. L5 p* ~( a" @! ^0 Y
师曰:“给利尿去湿也行,但是人家没入血,有阿胶不行,助湿。还加个人参,更加重水湿。这个方子要不得。人家猪苓汤是治疗水热波及血络的,膀胱炎、急性尿道炎,尿血……”+ m C8 X: E1 E3 {& F5 e0 o q: D
这个方的方药组成,则是在猪苓汤的基础上加了3两人参。
0 E' O7 f5 X( K% U前面讲过白虎加人参汤,是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了3两人参,
* F/ v! o$ [0 M主要是为了补津液养胃气,也除烦温,. W9 g+ H: ]& e, f
适用于津液受损更进一步而出现的烦温证,即条文说的“大烦渴不解”。
- S. w) t1 h* e, |* C2 q6 S而这条表述的“身热疼重,而脉微弱者”,显然并不适合用猪苓加人参汤。
8 j. t7 s! g' @! U- s前面讲过相关药症,泽泻、猪苓的确都能表里分消,对治“水行皮中”所致的身疼痛;
0 s' D0 W( {+ N2 @" c$ l* |但阿胶和加上的3两人参就不对症了,
( L A( d/ X/ ~, T* p8 }9 i; c这也导致整个方与条文不对证。& j) x! ~1 S$ i& O! Y
好了,来看最后一个方吧,肾气丸。
$ Y2 a/ B3 X2 o y7 f) B0 l186.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 O! n/ y) u- q( r. C: u! X8 K" j$ v【肾气丸】: s( }) p6 L) r# B* R
干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二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2 K, {( l( r: e0 C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常服去附子,加五味子。(《伤寒论类编补遗》自《金匮要略》补入)
P, x+ _8 H+ s) C* G% Y这个方是丸剂,按上述重量比例将各药研末,蜜制为梧桐子大的丸即可。
: t8 _ Y9 b1 _- E梧桐子大是多大?3 F' A: B& C" B9 M. r0 `5 s+ V
差不多黄豆那么大。下面一起解析这个方。5 Y% C0 }( P J s8 [# D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9 w: j( B/ Q( `
阳性:桂枝1 山茱萸4 附子1 . ]' Q( X1 B4 I
平性:茯苓2
( s7 z$ Z: q6 _1 X% \阴性:干地黄8 薯蓣4 泽泻3 丹皮3! n. d" F: ` a# z
这个方看似寒凉药量大力强,而温热药较之量少,实则不然。
( Z5 i5 J! N; A. g& _. q* W
3 \0 `3 ^, Z9 j4 g. L3 y方中附子的用量虽不如干地黄大,但这味药偏性大,& S6 x% |* ?; [( i5 v
入丸散则其毒性比之汤剂更霸道,是故在此方中作为对治主症的君药。1 K' e! z9 c: J: o
另外方后服法里说“酒下十五丸”,6 P1 m- \" e5 B/ ~7 n
酒,也是味热性的药啊。+ f7 O& X# I9 W: E# V
所以肾气丸方以附子为君,用药以温热药为主寒凉药为次,
( n+ b* d3 J5 C0 b7 T- t: X. h/ s属于阳旦类方,对治饮多燥少的阴痞证。6 e2 U3 V# l2 f3 J: n- l/ S
, x( v: V, X; I) T+ @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9 J2 J' o/ [# b5 g, S4 I君药:附子(热 苦辛)1
/ l5 S: y. _; ^" j2 V臣药:山茱萸(温 酸)4 桂枝(温 辛甘滋)1 . J+ T, b% w" u5 j2 B
佐药:茯苓(平 甘淡)2
/ A% y, H+ I6 W+ M0 E使药:生地(寒 甘苦)8 薯蓣(凉 微酸甘滋)4
l% y4 R# I! h7 {/ R+ u 泽泻(凉 咸)3 丹皮(凉 辛苦)3
# T: {; S g. m' e7 B2 V% j- i: M% F' T; T% W
这个方也是自五苓散加减化裁而来的,( D0 j5 |1 i9 ~. {$ l$ u
去掉了白术、猪苓,加上了附子、山茱萸、生地、薯蓣、丹皮,其他药量也有所调整,9 D# _2 A" J8 Y" ]; d
剂型更是从散剂变更为丸剂。
G: e8 k2 P' A. T$ ^* `+ N# O君药不同了,对治的主症自然也随之改变,下面来看药症。
. c1 ] }6 R0 v; I$ w }" e% B
2 ]5 h8 s/ \, L君药:
, F/ H7 w3 T$ y- c附子 热 苦辛
6 h$ ?- Q' ]& c《本经》: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T3 m, M# `4 Q+ ~5 _
附子性热能除寒饮,3 N- X o' [8 j
它辛苦能发散涌泻,祛除表位的风寒湿邪,9 M) \8 \" S3 S+ x/ T! u
也能温化里位的寒饮凝聚,
5 h$ V& F: S; p& l$ ?$ W2 u对治水饮、瘀血的病理产物,能破散癥瘕积聚。
e6 ?( r$ g/ H1 @4 g) g# x+ x2 K. B它降逆温通的力量大,
" W9 o( O# p; T# k可以对治寒饮上逆的咳逆,通一身经脉而止痛。
; v5 y+ k `6 N
5 a& R$ x' y {3 x4 C) Z+ \臣药:
/ A8 I% K8 @* i山茱萸 温 酸 Z/ Z o) B& L. c$ t' D3 O: Y
《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0 m' B2 ?7 K. W% ^& [6 K( o师曰:这个药,可是厥阴药,可以解纷。少阳有柴胡,厥阴要主选它。
" j. R' _, C7 W+ C; f5 ` P; {) I1 Z, o% E+ r2 j' j0 o
桂枝 温 辛甘滋8 h$ v3 C% k* W! { T! r9 V- G
刘志杰:治伤寒中风。" K" {, q" G5 P, k
《本经》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8 |' a8 b/ i8 z. Y6 g
* v6 B# q2 I; ^+ R3 G# O桂枝前面讲过,能降逆气上攻,
( e# i' t. f ?2 z& P也能补虚养中气,可用于凉性的虚劳。% i4 t- g9 y E# p7 ]& g
/ W# U i' X1 ?; K- j
佐药:
2 z8 k" v9 ]% ?5 I茯苓 平 甘淡3 Z0 w8 p3 C* h8 l( _
《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0 k: _7 ^6 C0 M# t, ~( s( k茯苓讲过多次,能降逆去水饮,化津液而止渴。
* I0 o, c0 }! C0 }7 o' C0 J
% c" u. A4 H/ n" ^# @* K使药:' L& r3 T0 x# ^/ [1 r+ `/ \
生地 寒 甘苦
* W0 C4 n3 j* `: [ W/ a0 g& g《本经》:主治折跌绝筋, 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做汤,除寒热, 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Q3 c( U- h2 Q U4 l9 p
生地性寒,能除表里燥热,大补津液而润燥滋养津血。% m: ~' z( n8 o" W) L
- M0 ]9 k, ~: P( i
这里用八两120g,量不小。
$ h$ ~5 F$ e0 ~- x! N2 i
4 H! G, Q) S+ F" z8 G+ r1 S薯蓣 凉 微酸甘滋
* m& P4 s1 F+ M《本经》: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0 A! y) o# J# o0 c( m8 Q
薯蓣就是山药,能养津液,补胃气,也调和阴阳,能对治虚劳。
Q! Z B: v/ j8 u, |6 V" Z1 A& x丹皮 凉 辛苦
* m# A0 y3 K k: L9 ?$ T2 Q《本经》:主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5 i5 Y/ U1 O" S4 M
, p9 ]: [7 l- ]" o; r" S. o, O* e
丹皮性凉除烦温,能入里“除症坚瘀血”,也能入表“疗痈疮”。; \1 ~+ L) w1 H
用于丸剂则能缓中补虚,能“安五脏”。/ L" a9 {3 F, E; x0 @
泽泻 凉 咸
% ~ O: p- Y3 o; I$ b《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 g+ {4 T2 V( D# n3 x$ {* R, d" s' Q% f1 X1 B( Q: O$ C
泽泻性凉除表里的烦温,能对治烦温水停的虚劳,“养五藏,益气力,肥健”。要注意生用。) j0 X6 h2 |8 C' K9 I
综合来看,此方君臣佐使齐全,! R5 W9 {/ f p% k- I/ H+ D
主要用于治疗上热下寒,饮多燥少之阴痞证,六纲归属为厥阴病。
% K& ~5 _9 q) W临床证见上热下寒以寒为主,
- e, V; J; Q0 d% [& p出现口渴饮水、尿多,或尿不利、腰重痛、心烦躁不安、气短微喘,6 Q C0 u3 w; g9 O7 E% h6 N
或心下痞满的症状,都可以考虑选用此方。9 `+ \- i/ x% W: e0 G: h' w8 b
0 w3 ^2 u) n Z0 j
再来看几个条文:2 h. O9 B! ~' Q% H/ f
186.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伤寒论类编补遗》)! G/ y0 [4 X& a2 [1 m
条文说的“消渴”一词,涵盖范畴很广,
+ j7 E6 q g9 h Q( x4 N包括一些尿崩症或糖尿病的情况,但切记不可划等号。
. O- U' Q- h j9 {) p
% o5 D6 p0 R& ]! {/ h' ~- S这里的消渴,与厥阴病提纲的“消渴”病机相符,
7 w' l) Z2 I$ `病机是典型的厥阴病本证上热下寒,津液不化。用肾气丸对治正合适。. ~* L. B, _6 @; {
条文说“男子消渴”,女子消渴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也能用,不要死板理解。
0 W# E( h! C+ W: R& H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金匮要略》+ P( C& T) S0 t! i# D1 z1 \
, j- l4 `6 e& s: K. P" P2 z
刚才我们分析了这些药症,不难看出肾气丸很适合对治饮多燥少之阴痞的虚劳。
# T7 D5 H3 n. i也不难看出,它还能对治太阴水饮夹带阳明津亏热结的“短气有微饮”。
% {* }$ B6 W* H, k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金匮》9 A3 e1 y: r0 K0 [8 J- f1 `" {
“短气有微饮”,这个微饮可能是纯太阴虚寒水饮,也可能是太阴水饮夹带阳明津亏热结。
+ f( T8 P" g1 k9 _: @病机不同,选方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Y- m1 D: P1 V$ l
这也告诉我们,临床万不可据单一症状下臆断。# A+ C2 {# c6 B8 O) y+ L( Q* r& b7 H4 {
只有详查形候,才能纤毫勿失。$ ]: z6 ?9 m- m# q! j( g& A
这也只是对此症举了两个典型方证的例子而已,
+ h+ _0 y$ W, o+ H临床我们还可能见到更多不同状况,就需要我们去随证治之了。1 i+ `1 q9 ~/ g* ^3 T2 T- z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金匮要略》) ^7 G' M+ |3 i9 K! }
/ G) P- _1 F2 {) N* a$ ^“烦热不得卧”告诉我们患者有阳明热,“而反倚息者”则是提示有寒饮上逆了。
% }7 t$ c# r3 j, d8 A这条也是讲的上热下寒之厥阴证。
( t# _; u9 h' S7 O! `9 H4 t若是饮多燥少,则正适合考虑选用肾气丸。2 o) P) r6 K) l& t0 _! @- }
五苓散的加减化裁到这里就讲完了,最后看个总结表吧。0 w9 A- C" t. i. h- F
- Z$ h- ?$ q% k* d
" g9 O1 x: r4 V8 h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