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刘守峰 于 2013-12-4 21:47 编辑 8 n% s' v% S; f- _) a# H9 b7 ?. E
3 S( a8 p7 D, t3 j讲课时间:2013.12.03
& `/ P2 t: I" K/ z+ j4 |, R9 F讲课老师:川-中江-冷建波
3 @! J: \/ d; z4 C4 ]! [讲课内容:续命汤类2 N, D1 f( T( R/ O& l1 C8 l
大家晚上好,今晚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 I5 O3 |6 Y6 ~) U2 [
金贵要略师承课堂实录第156页,有一段描述“续命汤家族有10个方子,这10个方就按照大小的顺序排的,你用的时候要对号入座,随证治之,药呢基本都是那几味,来回变换药量而已,加减范围不大,很好掌握。把这个续命汤系列方子的不同药量的加减变化掌握熟练,经方的学术你就通彻了一半以上。经方学术,就是辨证和通变化。”
1 G6 [( H) ^& Y: Y5 [. Z" m续命家族有10个常用类方,但是书中在中风篇只提及2个。还有8个是什么呢?
. [6 }: o( K5 N# b2 n2 Q6 X* a/ ~我刚读刘老师金匮要略的时候也很好奇,在书里面反复寻找.3 a2 D- d8 ^; W Y2 [2 v
直到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出版以后 我才发现其他的续命方子: x1 ?& }- o3 r+ [5 W3 S
参看《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和汉传中医师承论坛,经方临床板块里师兄们发的病案,我把我归纳续命内容整理如下,和同修们分享。
- {$ d8 B5 m4 a+ ~8 P' A0 c5 E* l; X( U3 Y# s: X z
关于中风病和太阳中风证的区别大家可以参看金贵173页.
3 J+ d) ]+ |9 f# Z刘老师说的很详细了7 o3 Z K3 Y3 c
首先明确一下中风按照病情轻重的分类.& ~4 u% \5 I' a5 a) O, T( f* \/ F( [
偏枯者,言不变,智不乱,病在分腠之间。(轻)! {. o& {7 J) b
风痱者,身无痛,四肢不收,或猝不能语口噤手足不遂而强直者,智乱不甚。言微可知,则可治。(中)9 R3 _- [3 O |+ V# m2 H
风懿者,奄勿不知人,咽中塞,窒窒然。舌强不能言,病在脏腑。(重)- k0 ]; Z/ F y# H# l
可见神智,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点。" f* L& ~6 e% s5 `- o5 L
另外对于中风的病人,腹诊也很重要,要习惯的去按一按有无疼痛;感受一下腹部,额头和四肢末端的体温 有无明显差别.2 Y* G. E0 S9 D! Q/ o
下面具体来讲一讲具体的方子.* H9 c% f, P) J" k1 A
5 W/ U8 s; y' ` y; t
一、请大家翻看医案集81页:
* f8 w+ _! f* J: x1 `% B千金方----小续命汤,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惚惚,精神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
/ T* z4 L7 ~ A! H- Q麻黄1 桂枝1 生姜5 甘草1 杏仁1 防风1.5 防己1 黄芩1 芍药1 , F, r4 W4 u- ]* O* N* G
附子1 人参1 川芎1 + J! u; O+ Y1 Y3 s4 p c& h% ]% F
上十一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
6 l1 _4 f6 \+ i3 |不瘥更服三四剂必佳。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有人脚弱服此方,至六七剂得瘥。+ n. `# [6 D9 }& r, K @8 [
这个方子组成我重新排了序的,药物组成是一样的,只是顺序不同。1 代表一两。1.5代表一两半。% M6 d8 z& }* F: J/ i4 N7 B
小续命汤,是针对少阴夹有阳明微热的方子,或者太阳阳明合病也可以使用。
' N" d% F u' F这个方子 主治是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惚惚,精神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脚弱。0 a7 ]1 Y. H5 [( E0 |
六纲:少阴阳明为主 也可以对治太阳,太阴。/ @+ Y! i4 c: }
太阳、少阴药:麻黄1 桂枝1 生姜5 甘草1 杏仁1 防风1.5
' V& ^5 N8 ]/ U+ U3 y2 F% n Y( B阳明药:防己1黄芩1 芍药1。防己利小便 去湿热。黄芩偏于上焦热,并清血分瘀滞。芍药通利小便,也有小大黄之称 可以去阳明热。 很多中风的老年人,发病前或病中都有几日不解大便的情况。而中风病人,大便一通 症状也能迅速缓解。
1 f, E5 e; K/ c( p0 M2 L5 w附子1 人参1 川芎1 -----附子 少阴太阴药,去表寒湿,温真阳。川芎也是少阴太阴药,主头主表主少阴营分。人参是阳明药 补津液不足。
, U4 X. V8 f# T/ P# n% F整体配伍是开表泄邪,活营通滞,清热生津。它可以去表证风寒湿邪,同时清阳明热,去太阴湿邪。
& ^7 g+ Z) J! S& C) a* i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这个可以说明,小续命汤的治疗范围很广,而且很平和,可以常服。
$ R3 `' z4 V* m3 r% \, y6 x这个小续命汤的六纲是:少阴阳明或太阳阳明微太阴,总属厥阴。病位主要在脑 在表。病机是表不开宣,内有上逆。这个阳明热主要是由少阴营卫瘀滞而化热所成。五证以滞为主。! i( u! ^& g* v0 Q6 Y
这个人体啊!就好像一口高压锅里面加有冷水,然后放在炉子上面烧。当水烧开时,那个高压锅阀门要打开冒气才行,不然就要爆炸。大家可以去试试,拿一口高压锅,里面加入冷水在液化气上慢慢烧.7 K1 D) M- }. O+ q" B
这个方子包括了 麻黄汤,桂枝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
5 S2 e0 v" O( B' X一切对证的风湿痹症,包括西医说的类风湿,颈肩腰腿痛等都效果不错。也可以对证治疗上焦孔窍如咽喉,鼻窍等病症。% }1 C. n3 l: e) w
医案集141,159页等也有此方的运用解析。请大家去翻看医案集
3 L, j5 c/ r' W4 D: h
0 x/ b7 z; u, k J1 Z可能有人会问小续命汤里原文没有杏仁。下面请大家接着看千金小续命汤# x6 y/ ?. _* P( }( a4 M- P/ V
恩 注明一点 恩师伤寒类编补遗书最后说 杏仁10g约为4g。70枚也就是28g,相当于二两。我方便记忆 就折算了的。- [3 {& R+ s8 |% h4 i
. u- y& ]8 R( i
二、治中风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得转侧,四肢缓急,遗矢便利。此与大续命汤同,偏宜产后失血并老小人。千金小续命汤。(千金)
3 F( D% [( X7 e麻黄2 桂枝2 甘草2 生姜5 杏仁1 防风1.5 防己1 黄芩1 芍药. W8 d7 f" n4 C
附子1 人参1 川芎1
: Y4 j; L/ }' t0 m7 ^! z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6 Y3 T5 g7 x$ O' ?5 h1 U故而可以推测出小续命汤有杏仁。而且是杏仁1两。 参看彰机堂主师兄的病案,他用小续命汤时常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加用杏仁 石膏。
* I8 s' ^, K! S; u: A5 c
2 d2 ]9 P) t6 W6 B5 H7 p% U( S三、西州续命汤 (疑似仲景续命汤)(千金)
_' }+ W6 ?: z2 |9 F, A) X治五脏偏枯贼风。- U/ t) x& k! e( l
并治肉极虚热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开泄,或痹不仁,四肢急痛。
8 q* d2 r( }" @% k- [( U, y麻黄3 桂枝1 甘草1 生姜3 杏仁1 防风1 石膏2 黄芩1 芍药1! h% y! ]' c* q2 Y, U0 I# h+ E& F
当归2 川芎1" H5 p( |- v% w1 S* _
肉极,是脏腑辨证的名词,肉极,就是脾虚过度,脾主肌肉,肌肉羸瘦至极的意思。我们六纲辩证的理解,就是阳明热而伤津液营血,肉无所养而羸瘦。; }& {' s1 _9 ~) X0 O2 f
临床运用可以参看医案集112页,140页。1 S+ C& r% D }; d
这个方子去了防己加了石膏,去了附子人参加了当归。而且方子组成也和后面的大续命汤类似,可见 这个方子所治病症较前面的重。
+ s. `, C" V1 V. Y% w& s" i7 P! A" r- ~) ^$ \+ s. J
四、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
* p+ M! o: x" ]$ y( d3 ^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古今录验》小续命汤。(千金)7 s9 e* H3 p5 s2 w6 Q' a6 W
麻黄3 桂枝3 干姜3 甘草3 杏仁1 石膏3 川芎1 当归3 人参3
& n) {* b4 G; w: S; _8 I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
! M: j, a- v8 |/ S) g2 h薄复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 V: J1 c# Z# f7 y2 i: l( v1 b7 _. ]3 _% x2 {% z8 F7 @
解析可参看医案集145页, w+ R. W* ~1 U. Y( E
* t* j" b) v9 M& Z, s: p
五、治中风痱(一作入脏),身体不知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识人,拘急背痛不得转侧,《古今录验》大续命汤方。9 s9 J$ G' V/ \- `7 v& Y3 d
麻黄6 桂心2 干姜1 甘草1 杏仁0.8 石膏4 黄芩1 当归1 川芎1+ s& [$ I" k" [" [) k
解析参请看金匮要略155页
( ~9 G" J+ h4 C) M; ~" ^* ~* O# q) r8 Y# d/ q2 A7 Q4 Q. h. b* s
六、大续命汤
0 q4 Q- e( T$ p治疠风猝然喑哑。
) W2 S3 Y9 |7 Q: H/ ]$ i麻黄8 桂枝2 干姜2 杏仁2(70枚约28克,二两) 石膏4 黄芩1% z2 {. k7 c( [2 c2 `# w0 X, G
当归1 川芎2
; e% J& g7 ]2 w6 X1 f大家发现没 这些方子长的都差不多,变化不大。
9 G3 B* L" c/ o5 [" W" V5 o& H& f9 }2 n1 j6 {2 R
他们为什么这样加减 嘿嘿 我也还在思考中 希望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可是一个值得长期思考的问题啊!
U$ y9 s* ] _5 h' b" V我就只列举了小续命汤和千金小续命汤的区别。学习需要主动积极性,建议大家相互比较方子组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药物的增减,剂量的变化,所治偏重。我建议大家先在刘老师的书里找出续命汤类药物的药症,把他们誊抄在一张纸上,早上朗读药症,背诵方子和条文,晚上比较方子的异同,重复坚持3天,1周后再进行回顾复习。相信大家都能够对续命汤有一个新了解。
- I- n- k* q$ b) d( b这6个我觉得是属于比较基本的续命类方。
( Y" Z( l* v4 Y" l4 o其他常用的续命类方列举如下:
4 _ G2 y( H, T仓公当归汤,八风续命汤,增损续命汤,风引汤,口耳癖方,附子散(医案集19页),第一竹沥汤,第二竹沥汤,第三竹沥汤,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些方子可以去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或千金方中查找。: c' [' Z* a. T. T# l, Q1 p
另外刚才有同学说的续命煮散,大续命散这二个方子也很常用,大家可以百度 方子条文或组成。可以去论坛经方临床板块翻看师兄们以前发的病案。
( A" a& H3 B% w! i1 J, a
1 u- k* e# Q8 m+ d& S8 A! {3 }) t& i+ g小青龙加石膏 组成 麻黄3 桂枝3 干姜3 甘草3 细辛3 赤芍3 石膏8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心下有水饮,这个是少阴太阴阳明。主要侧重风寒速表,郁而化热,水饮津液上逆 病机和续命汤类方类似,应该算。但是小青龙更侧重于心下有水气。中焦虚寒是明显存在的
! I8 l& S L; r9 v. u; S5 S9 z$ V小青龙到底是不是续命一类 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只管临床辨证的时候有是证用是方,也不要纠结于是哪一类。就像麻黄汤和桂枝汤。都是太阳病的方子,但是桂枝汤又是太阴中风类的方子。所以对初学不必要划分的这么清楚。而且临床上 小续命汤也确实能治疗很多咳喘 鼻塞的症状。* J0 m: `% p% x0 k/ u
, l+ g# m3 j3 b% [( _
四、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 x6 c- u2 i3 x6 b& j
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古今录验》小续命汤。(千金): O- i* \) I" }0 `2 O2 C
麻黄3 桂枝3 干姜3 甘草3 杏仁1 石膏3 川芎1 当归3 人参3! a6 q0 q8 w7 ^% z/ y; o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7 g$ h, l s% E) b* I
薄复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5 U. @. U2 U+ \$ q. H) r" x
--------这也很类似小青龙汤啊1 m9 C: U# ~" c3 ^+ x7 Y4 z2 g
咳逆倚息不得卧 小青龙汤主之。
$ V( z8 E ]# g& W' G3 k
0 F/ R( }! O* a嘿嘿 今晚我没给大家讲续命汤类方 每个方子的具体方义。我也没那个水平,我所做的就是把我如何学习续命汤类方的方式 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自己去多多体会。9 }! e1 w$ c( F% g6 F! t
这6个我觉得是属于比较基本的续命类方。
: B1 x9 d, w) j& e3 I5 S其他常用的续命类方列举如下:
9 M8 k# `, h$ @0 h! J2 A# W仓公当归汤,八风续命汤,增损续命汤,风引汤,口耳癖方,附子散(医案集19页),第一竹沥汤,第二竹沥汤,第三竹沥汤,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些方子可以去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或千金方中查找。
) b1 d/ p9 } i" T6 W, u2 y: v另外刚才有同学说的续命煮散,大续命散这二个方子也很常用,大家可以百度 方子条文或组成。可以去论坛经方临床板块翻看师兄们以前发的病案。
. x; b& W3 F/ Q0 `$ g: Z) W- T; y9 s% T1 S5 r, o o
更希望大家多在论坛发表感想,让我们一起进步。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