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 i. N9 y. E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0 W6 ^' ]4 R% _+ m& d) K7 k, y 
大家好,上次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来阐述白虎汤,相信大家对这个化裁基础方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 
5 h( k% c4 h! e+ h# y今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在它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化裁。8 O. k3 h+ \1 `8 S5 |$ O: U3 D) z 
经方学习应用从不是死守条文一成不变,这便像给经方戴上了“枷锁”,杜口裹足疗效欠佳。' v3 f$ i- Y* m 
但更不是肆意加减,动辄加七八味药,改了原方的本义,还谈什么方证相应? 
" g" z7 b, w% z2 Z0 m' d+ }经方的辨证治疗是有其法度和严谨的方证关系的,医者切莫以“臆”为准,谨守汤液配伍法度,方能严禁而灵活的辨证施治。/ H4 |/ G8 Q6 M# p# [ 
【白虎加人参汤】 ( {- t; ~8 M+ C8 q1 j+ O9 |1 q  u 
石膏(碎,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0 a. h1 p# i  e% ]) m; E0 U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7 b  h7 c) }) o' d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4 _; V- X- p7 D% m3 W: A/ D; K 
三才解析法:2 O# R. ^- ^( Q% Q6 w$ M 
阴性药:石膏(凉,酸)      知母(凉,甘滋苦)    人参(凉,甘滋) 
9 Z4 I# S. E: ?" |& ^6 h$ n4 A( D平性药:炙甘草(平,甘滋)  粳米(平,甘滋) 
  Z1 S( M4 ~( J7 x. V7 ?$ j阳性药:无 
5 g' e& L( w0 `0 c四象解析法:1 Y8 }. A+ m9 [$ T* t/ v 
君:石膏(凉,酸)16 
. L# f$ E1 V; H# k1 B! }臣:知母(凉,甘滋苦)6  人参(凉,甘滋)3 
# I4 J! J3 ~0 _; ?+ l佐:炙甘草(平,甘滋)2  粳米(平,甘滋)6合! Q# B0 J4 K& J* \* r/ A7 f 
使:无- Q  ^" x# b9 C! U; T 
白虎汤证有三个典型症状: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6 ~$ O4 U$ k8 o7 F, [ 
对不起; h0 \( I$ G" q6 q  w, N2 M 
三才解析法:6 U8 s5 ~1 |4 K 
阴性药:石膏(凉,酸)      知母(凉,甘滋苦)    人参(凉,甘滋) 
6 l- [$ t1 n. f. t! k+ q) s8 L平性药:炙甘草(平,甘滋)  粳米(平,甘滋) 
9 b" {8 y* p5 T  |4 ?1 a% }5 J' \阳性药:无 
. ^, \# u2 V, h2 E/ ?3 r/ n9 }笔误了,抱歉大家。2 b, V) f- F! i* P. | 
谢谢指正,我们继续1 x; X& v; J: y- O3 [: R- B 
在此之上,又出现了由津液受损导致的烦渴、口干舌燥、渴欲饮水等症,用白虎汤清热生津,再加一味人参补津液。$ E, ~" _0 X/ a8 B 
人参 凉  甘滋: x( W2 N7 i0 }3 p) I$ l 
《本经》: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 w' _6 a: Z2 l0 x% t4 l" f& Q. s人参性凉,主要补充因温热之邪损伤的津液,养护胃气。 
8 `5 {3 F4 u) V% L" P( ?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把芦头去掉,可以救津液,生津止渴。1 l( N0 O: g3 J  G+ p 
来看条文:  x5 f  v  I$ L 
66.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宋222)6 s7 ?8 \' {5 j5 h- D$ `* ~* ~4 ~ 
古人惜字如金,条文列出的两个症状,其实是有前提条件,当先有白虎汤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 |2 J' g% k+ O% m 
如果又出现了“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这种津液受损的症状。 
6 c& z" g) ^9 x+ g% T" {上焦津液损耗,就像烧水,火比较大,蒸汽不住地向外散,锅中水就会减少,但这时还没到干涸的程度。, t0 E8 E, U) q- g 
这时想让其平静恢复原来的状态,就要清热撤火,补充津液。 
4 Y9 z6 r0 `# s: h8 A1 V与此同时,热气上冲,临床上还会出现心烦头痛,是由温热之邪引起的烦渴,患者自述有周身不爽,急躁煎熬不安的感觉。3 ^# L! _/ G1 d+ [ 
68.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宋169) 
  ^# c* g0 l% t# l' |* ?伤寒证几日之后,出现发热,不是大热,无恶寒,并且口燥渴、心烦,这是转入阳明了。 
, @, j/ r0 I3 h' O- o- e, c“背微恶寒”,后背微微恶寒,并非全身都症状。 
& S% p, B' D8 A" b/ }) G" N此时症状的寒热是,全身发热,但无大热,后背微微恶寒,和口渴心烦等热燥津亏的表现。6 w7 i" Z+ Q7 S! j 
并非全身都症状---并非全身的症状+ X; o0 U: g3 ?8 U" P 
全身以温热之邪为主,夹杂一点水饮,饮为阴邪,它的存在使得全身没有大热,并且后背微微恶寒。9 p4 ]/ {' C8 i; W8 ^, E  Y 
这样一分析,虽然有水饮存在,但温热之邪仍是主导。, @. B; d7 a: L6 Y: D* S 
津液受伤得厉害,所以还是要用白虎加人参汤来解决。 
* e3 W) h0 U0 [/ Y& M那么问题来了,以上两个条文对比,68比66多一个“背微恶寒”的症状,分析得出是有水饮参与,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加一些化水饮药物呢?+ x# M: P2 k6 K4 \/ W7 s9 G 
看似周全合理,实则并不需要。 
% P& G6 Z( q- x% f9 J8 Z- P. F6 H上次课我们讲白虎汤的时候就提到,“口燥但欲漱水”就是因为有水饮,才会出现“但欲漱水不欲咽”的情况。$ U% Z' {, E& k3 h: G8 f 
所以“背微恶寒”不能算新问题,辨准病机,就要有信心。 
# V1 U* k4 A/ V/ I( Q, a原方中用知母对治。" r" u9 J8 G" r! J7 n8 P, T. n4 G: [+ n 
知母  凉  甘滋苦0 R4 k6 Y& X: R$ R; s# A 
《神农》主消渴热中,除邪热,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d. y  i  c. g9 u1 O 
临床上,辨证分析要仔细严谨,对汤液配伍的法度要尊重和细心体悟。 
4 b0 k% {9 E$ G  H" V" h" a: s' u打好基础,要真正了解进而掌握蕴藏在书中,理法方药的奥秘,临床上面对疾病才有足够的信心,做到心中有数。 
2 B' w9 G0 ]0 }. C# a4 A" f, h此处不予逐条分析条文了,两条抛砖引玉给大家做一下参考。& q$ y0 H8 W& d! w 
总结一下,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病机相同,津液受伤程度不同。- m* z1 n$ S3 F& F( R: k 
白虎加人参汤主要症状:发热,汗出多,不恶寒反恶热,大烦渴不解、口干舌燥、欲饮水数升,心烦等。 
$ R3 V2 Y$ v0 z: q2 j, o( V白虎加人参汤在临床上应用治疗,包含西医讲的一些出现发热口渴的糖尿病,或者痛风而发热汗出口渴它都可以有疗效。7 c7 x( y# l0 @& I% O" o$ m 
不拘西医病名检查,都要辨证随之治疗。 
' a6 s: C( |: ~2 i' s+ s) T6 ?" J再来看白虎加桂枝汤。9 L+ n* Z# s% w. _ 
【白虎加桂枝汤】 0 ]& ^6 }. e4 j8 g/ t 
石膏(碎,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粳米(二合) 桂枝(三两)! o5 t5 {3 n: t 
上五味,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 s& o* _7 N7 i刘志杰经方解析法 
" U1 n4 J9 a& p) _) [# I% b: T- Y三才解析法: 
2 o4 |) }1 P& e2 ~/ e阴性药:石膏(凉,酸)      知母(凉,甘滋苦)     
! ]/ ^5 V- E% o5 J8 ]平性药:炙甘草(平,甘滋)  粳米(平,甘滋) 
4 T9 Z; q6 f. U5 c+ `# }6 h阳性药:桂枝(温,辛甘); w) _( A: z' N$ ?7 e" J+ N2 V 
四象解析法: 
$ B$ K$ Q0 ?$ b8 |/ o君:石膏(凉,酸)16 
# m3 Z/ w# l% D! U' I4 K: `臣:知母(凉,甘滋苦)6  3 n9 y! F$ W, _9 j. P3 O0 K: h 
佐:炙甘草(平,甘滋)2  粳米(平,甘滋)2合3 w6 u7 o! h; q" ^5 o; ?0 A/ Y 
使:桂枝(温,辛甘)3 
4 X) g/ _( D  ~/ R! }. n9 t疟但见热者,温疟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朝发暮解,暮发朝解,名曰温疟,白虎加桂枝汤主之。(脉经) 
% f# G) }' @& I温疟病,只是发热,骨节烦疼,时不时的有恶心呕吐。# Y/ y$ {  I9 ]( q5 B! d( c) i 
温疟单纯的发热,发热有规律,比如早晨发热,晚上消失。或者晚上发热,早晨消失。 
$ I, O7 n; w: J& A这是温热外感夹带风邪的缘故。 
" q8 i7 W: c& O$ }5 D- A在外感中风病的桂枝汤证,就有时发热似疟的症状存在,条文中称“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9 X$ v; A5 z: `2 C" R. u& E 
其脉如平,就是说,脉像没有大的明显的变化,就是弦脉而已。 
" X# [" i6 v$ `9 A# A4 C' P3 G有热,就要粗一些,有表证,就要浮一些,不是十分明显,脉还是要偏数的。! T# ^" y1 T4 W  r& k3 C( z/ z 
温疟的证候,实际是疟病早期的症状。 
4 l9 \' z8 v+ L反复发作几天,2-7天吧,就要开始典型的剧烈寒热往复了。6 x0 s9 {2 a! p 
这个早期症,出现身但热不寒,在表的温邪偏盛,还会有汗多,这就符合了白虎汤对治的范畴。/ N7 G4 E' S9 B( G: ]% H 
加之骨节烦疼,时时呕恶,单纯发热有规律,“朝发暮解,暮发朝解”,汗出多,津亏而气上逆,出现的外感中风的表现,用桂枝来解决。) @7 b9 S3 l; ], ^* t) x* d- c 
治疗上,白虎加桂枝汤,白虎汤为主方解在表的实热,清热生津液。加一味桂枝。 
3 s1 O% C) _0 n5 o桂枝 温 辛甘    " S$ U5 V1 I1 x! d  A4 G$ Q 
刘志杰:治伤寒中风。 
# G0 a& Q, D6 K* l8 u+ w《神农》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 a4 u3 w# x0 w# U0 ^% F+ \7 O桂枝解表为主,入表解决关节烦疼,同时解决气上逆的症状。4 ~5 r9 D, o' W 
回顾一下已经讲过的三个方子: 
/ q( N& T: f0 f4 r白   虎   汤:石膏16  知母6  甘草2  粳米6合 
4 i$ d* u0 L9 G2 V5 H白虎加人参汤:石膏16  知母6  甘草2  粳米6合  人参31 J7 y" v0 \, Q 
白虎加桂枝汤:石膏16  知母6  甘草2  粳米2合  桂枝3 
" W( P3 k" T9 J" q3 P之前一轮讲课的类方讲伤寒和本轮的加减化裁课程,都是一个能够帮助大家把散在的条文方证串起来,不单是为了记忆,能更是直观的体会到我们的六纲框架,辨治标准。8 t% e6 Q! L7 p  |+ C! y 
刚刚分享的两个方证都是加了药,课后可以自己结合方证药症,以及自己的临床经验体会一下。 
4 w  ^& f+ B* B. v今天就到这里,下次课继续。感恩师父,感谢师兄师姐,谢谢大家。 
: f. S8 R( ^. i9 m5 s% h' [; U* [- s- Q.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