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观潮 时间: 5 天前 标题: 一品堂主讲妊娠菌痢病案
7 L; n h/ f3 k& A" _
8 M2 D: {$ O4 N0 d; Z/ [/ f, ^本帖最后由 刘守峰 于 2013-6-27 08:50 编辑1 _$ c& p: @! }4 c1 m9 J/ ]% c
& _' Y. g: w7 H& g
讲课老师:一品堂 5 S1 d2 C6 B# X* |) @' x: v
5 x" x3 M: W2 R' r讲课内容:妊娠菌痢案
. b% v* R( H2 n5 A/ s% B; U" T0 L$ i% K4 y6 ], `
讲课时间:2013-06-264 x( ]$ |: C- S% S
陈某某,女,33岁。
( Z& O! ~7 C9 c 初诊时间:2013年3月14日
* K- d( {4 P5 m# Z 病史简要:怀孕四个月,三日前心热烦躁,自取冰箱中奶茶饮用,半日后里急腹痛,泄泻欲呕,家人急忙送至附近某医院,被诊为“急性菌痢”。遂住院输液,不料 输液后腹泻更甚,一日一夜腹泻20余次,并出现高热,小便难等一系列症状。医院欲手术,家属犹豫,尚未签字,仍在输液维持。因患者家距我门诊不远,瞒着医 院邀我“微服出诊”。
1 K2 d7 x2 V7 E, H4 I; l0 F1 E刻诊:患者面色黄垢,身热汗出,体温39.6摄氏度。无明显恶风恶寒,口渴饮冷,不饮冷则心烦胸闷。干哕,尚能饮食;腹痛腰困,腹肌紧张。自觉肛门及尾椎坠重,大便红白相间,解不净感,泻下物酸臭难闻;小便黄少,解之困难。% V$ H' Y+ H2 Q0 d
舌苔脉象:舌红苔黄不润,起芒刺,中有浅浅裂纹,舌下少许点状红点。寸脉数而略细,关尺滑数,右寸大于左寸,整体脉重按不虚。一品堂 經方治病(系列五十一)妊娠菌痢案3 H/ i& B1 q* q1 ]5 A+ b1 J: X
今晚是讨论这个经方系列第51案,刚发错了,在这里给大家道歉,这个病人呢,说实话,医院苦无良策,有关“专家”对患者家属说:即便手术也是后果难料(大 人堪忧,小孩堪虑)。其实,即便咱中医也不敢说把握极大。但若及时口服中药,还是很有希望的。我如实的给患者家属说明情况,患者爱人眼睛红润,声音哽咽: “朱大夫,您赶紧给开药吧,能两全则最好,不成也,也不怪你……”诚恳的话感染了我,我凝重的点了点头,嗯,我会尽力的!大家可以相互讨论几分钟,相互学 习嘛,看个病人先,马上回来。
' Z% M- V/ M8 Z* H
1 I9 c( k! {3 E2 V 这个病人呢,就是以阳明热夹湿为主,并伤及津血的赤白痢疾。白头翁汤
8 @' k1 @9 J" b0 O* `( s# F 下面来汇报一下我当时的诊疗过程及思路,患者高热腰痛,还是有表证的,但无明显恶风恶寒,说明什么呢?至少这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患者食冰冻奶茶,又 输液,水饮也是有的,不过这里马上需要解决的是清阳明热而保津液。急症,初步诊疗时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那就先找出病患最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三阳问题上, 有表证要先解表,后攻里。这里患者表现出来的是表里俱热,至少是阳明为主了。那就先看看它吧,患者“身热汗出,口渴饮冷,不饮冷则心烦胸闷,舌红苔黄不 润,小便黄少脉数”,阳明热势太过。汗出多,泻痢,小便少,伤津且波及营血。1 Y1 Y. _$ |1 N: K
“面色黄垢,自觉肛门及尾椎坠重,大便红白相间,解不净感,泻下物酸臭难闻”,热盛夹湿,湿热结合,脉滑,何况利疾潜血,伤人津血更甚。舌起芒刺,中有裂纹,舌下红点,寸脉细,津亏血虚夹瘀滞,有点儿虚劳病机的意味了。7 n$ A! ^" y Y
这时合方就会掣肘,急则治其标,先抓主症,解决主要问题再徐图缓之。
7 d" r; h3 ?/ ]7 ], w
; |1 q& b4 I1 j8 j: r 但是俺的性子比较急,在一诊的时候,就用了猛药了,六纲辨证:阳明太阴属阳明 五证病机:滞 烦 饮
o) V1 D. K0 m, I6 r7 C2 R5 L6 \处方:调胃承气汤(改“茶”饮用)( ]# s8 N+ I4 }7 W4 Z
炙甘草20克 芒硝80克 酒洗大黄40克: o# O& v4 e8 b) H" G" a7 ]6 t+ O
上三味,放一大碗中,添滚开水400ml,盖上盖子焖泡10分钟,去滓放温,加蜂蜜60ml搅匀,少量频服。
4 s* @* X8 I- e% O& L1付,再三叮嘱病患家属要少量频服,得解大便或小便随时打电话联系。
6 s& [! f6 r) B2 v" ?( Z0 p! q$ ~! r5 D# e x$ l( d
陕-美文() 20:43:08
6 S ~$ m/ P) D; A4 Z4 |为啥加蜜8 Q) Q( G7 W7 c, P' T
豫-宛- 一品堂主() 20:44:12
7 u. m& m+ F. ~蜂蜜甘缓,滋养津液。这里用调胃承气汤,清里热而保津液,可以少量频服,急药缓用 |& J; e% s O* B/ R! G4 Q1 X2 L
豫-宛- 一品堂主() 20:45:501 v: I9 j4 v$ b/ y/ k7 U
若果按原方用法顿服的话,就太过了,这里“茶服”,取的是是重锤轻敲,少量频服,以免药力太过则辨证百出。临床上,使用调胃承气汤煎服的时候,也要少服或 少量多次服。“可以多喝,但不可喝多”,喝酒也是这样。不然转阴就麻烦了,假若转阴就是属厥阴了,那时可能会有生姜泻心汤证参与,寒重的话还需要理中辈上 阵,同时都要兼顾营血的。哦,还是看看当时病患的信息反馈吧,患者服药120ml左右时,解下些许暗红色血块,夹杂黄白色粘液如果冻,尿液也有了,小便涩 痛,也是暗红色的,腹痛略有缓解,但体温未降。(此时已是晚上7点左右)嘱其继续少量缓服,又服了150ml左右,泻下物仍有血块和黄白色粘液,尿量增加 了,小便仍有涩痛,体温已经下降至38摄氏度。(手机时间:晚上9点14分),第三次缓服200ml左右,泻下2次,腹痛已愈十之六七,泻下物血块渐少, 小便转为深黄色,小便仍有不适感。体温也降至37.5摄氏度。(这时是晚上11点半左右)嘱其暂时停药,渴了饿了就喝米粥滋养胃津,待翌日前去复诊后再 说。2013年3月15日; z D; l# e1 r# `- L7 } P) w
接近中午,我才处理完门诊事物,马上赶往医院,进门时就见患者在喝大米稀粥。(上午医院查房,患者清晨已经基本退烧完全,体温恢复正常,于是家属不让输 液,医院为此和患者家属吵了一架,幸好患者保密措施得当,不然我这个外来中医就是躺着也会中枪,呵呵,这些琐事略过不表。)二诊:患者面色仍黄,汗出大 减,体温正常。口渴喝稀粥已能缓解,自昨晚半夜至现在喝有五六碗了。心烦胸闷基本消失,干哕不再;“腹痛、腰困、腹肌紧张、肛门尾椎坠重”均无大碍。大便 从后半夜至上午又解2次,颜色转为黄色粘液状,仍有解不净感,泻下物不再臭秽难闻;小便逐渐淡黄,解之仍有不适。舌质红,舌上芒刺消失,关尺脉仍有滑象, 但已不数急,寸脉略细。处方:黄芩汤+滑石0 s! S+ h5 D @, N5 Y0 n6 U
黄芩30克 赤芍20克 炙甘草20克 大枣12枚 滑石20克
( a8 l J9 P! E$ A; T8 m' e+ {上五味,以水2000ml,煮取800ml,去滓,温服200ml,日三夜一服。
* p9 z: q8 H+ [) t6 F' \/ V3付一天一付。黄芩 苦寒,《神农本草经》: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J0 R+ p, X! j0 E# t) s/ ?
u- |/ o4 ^! h9 `9 S. n* s 痢疾潜血,是不是波及营血了呢,血归太阴,还有输液人为给的饮,不对请拍砖哈,芍药,酸苦而凉。《神农本草经》: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 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芍药,除血痹,同时可以利小便,把湿热利出去。这里加滑石,治下焦毛病,下焦以阳明热多见,水热互结,以热为主的排尿困 难、微有寒热感、轻度尿血等,都可临床选用(相对来说,下焦病太阴就比较少见了)。另外,炙甘草和大枣,养胃滋养津液,补充“虚劳“亏耗。9 Q' ]7 o4 \" r1 O3 E2 P {
6 O( q( L, q% |6 w; l
2013年3月15日! n3 ]" x7 b( V0 `# M
患者前天就出院了,言二诊处方的药喝着很舒服,面部颜色恢复红润,汗出正常了,不烦不躁,饮食恢复。大便基本正常,一日一次,偶有解不净的感觉。小便淡黄 色,已无不适感。就是仍有口渴,小腹稍有下坠感,腰部微微酸胀,别无不适。舌质转为嫩红,舌苔略黄而润,中间裂纹仍有淡淡痕迹,舌下红色斑点未消失。左右 寸脉稍细基本相等,关尺脉中取有力略滑。
% G/ y# O" C1 a0 b- }7 y3 {0 w: Q3 D
三诊处方:麦冬90克煮水代茶,加米酒适量,两天内分6次饮用,每次送服当归散4克。5 T; E3 L7 t9 W
给其十天药量。因患者仍有口渴,这里取麦冬甘凉性味,能续胃络脉绝,补虚养胃生津止渴,是一味能够续绝伤的良药。其人大病一场,前面用药又有戕伐之品,虽 说猛药中病即止,但是善后处理还需养胎保胎为妥,要把津血补上方能圆满。而当归散能理血、养血、利水、养胃、通瘀、清热,胞宫血脉调而胎儿得安,一举数 得。半月前,患者挺着大肚子上门,这次是偶感风寒,询问之下得知,上次服药后一切安好,当时还特意去医院做彩超检查,母子均健!% R7 R$ z8 m! X$ u& l8 m$ F
; P" z9 X- e) z2 F* n' F1 }9 u& R' ]
今晚先说到这儿吧,下午才整理病案,中间总有事情干扰,所以说的有些凌乱,望大家海涵!麻烦那位兄弟姐妹闲暇整理一下,发到论坛,未尽之处再作讨论!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 s, g# d0 t# W/ v* J {2 j. o+ r/ y. z0 i( h2 h2 @8 k
===================================================4 @/ q& }3 y W3 r7 }( V4 N. M
作者: 一品堂主 时间: 5 天前
4 [5 R, s. D: ^( q& s4 }" l2 y; w0 E8 e& ^- K
回复 观潮 的帖子
7 D% Y1 J) L! r7 B2 Y) d" Q" k( t& S) U
辛苦了!谢谢你的整理! 作者: 圆月 时间: 5 天前
9 `$ e+ j( V8 l0 Q; ]; |; J
. u# v% c1 V7 ]% V/ C1 I通因通用,思维的确非一般! 作者: 飞雪飘飘 时间: 5 天前# n6 x/ Z* P, ~, J3 F ^
: C; u* t( V/ N5 c& ~学习了 作者: yuhuxian 时间: 4 天前$ u6 X- g9 u6 o) |" z4 V d
1 l, s' }- ^! @* P! U2 K! h
艺高人胆大,辨证细微,灵活运用,谢谢。 作者: 2013223 时间: 4 天前* F0 H! ^) C( K# R& ^- {
5 ^$ X8 A# H$ m/ L7 S) S
心细胆大,出神入化。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葫芦 时间: 4 天前
) u0 i8 h& [9 {! \* \' r9 g5 ]+ x+ N; g
一品堂主 学习了 作者: 青云 时间: 4 天前9 Y' H. W6 d7 D7 h
" o- n4 ~4 [% R q% S! Q
案子当时没有仔细看,给出的是葛根芩连汤 和猪苓汤。现在可以确定是错的,调胃承气汤是对的, 因为忽视了“腹肌紧张”的情况。这个情况是很急的,疑似急腹症的。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滞证,这个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动作稍慢一点后果相当严重。, X! s% \8 v) p8 z' [$ I
危难时刻显身手,这个时候再不下“毒手”,怕是就要转三阴了。 作者: 夜晚之心 时间: 4 天前1 z9 k1 v- G, D; Q! a* Y
1 b4 }& _4 r; g; z
高明!佩服佩服!堂主好厉害! 作者: 初学岐黄 时间: 4 天前
. i' n; y: m$ b5 P/ S
( U% g6 _" l4 }. l) D9 x艺高胆大,佩服+ Y" `' u+ _8 w
还佩服的一颗真正为患者的着想,不怕时下医患紧张而退的菩萨心肠。 作者: 临江散人 时间: 4 天前8 l! I6 Z: X# b
; {' I9 m5 a5 k& s. U一品师兄好胆识,佩服 作者: 临江散人 时间: 4 天前; c6 j; M( B, |6 b
3 l: Y8 b* J Q( W
一诊加阿胶可不更妙? 作者: 问道经方 时间: 4 天前
2 p/ r& u h/ f( }0 [6 `7 z4 K! `% I' p) s- n8 L4 J, C
一诊只能想到白头翁汤,这就是水平差距所在啊 作者: ab4928 时间: 4 天前6 P, a% O) s2 X" N! p
( ]: |* j8 n [' l出神入化 作者: 一清 时间: 4 天前
+ h4 J$ T( X2 F+ w2 G+ ^/ c! ^: s
6 `. j: _* r( J( Z; c1 @/ Z一品堂主师兄,艺高胆大,佩服! 作者: 一清 时间: 4 天前/ C. M8 p& p6 F( ?2 X( U
& P9 R7 H/ a. v" n. J7 P
辨证手段,炉火纯青!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作者: 冀学者 时间: 4 天前
+ K* W; [5 D$ M6 v
0 s9 M) z! m9 ^竹叶石膏汤可以不 作者: 远离颠倒 时间: 4 天前
8 \' V" E8 n; D& z- j1 D
4 s2 p$ A. ~6 }/ A( e, S( Q. S胆大心细 作者: sherry 时间: 3 天前
P5 f; F# `5 S4 W
: C" g- h5 H r8 `# p& n+ R好精彩的医案 学习了 作者: 致用 时间: 3 天前9 P2 }; Z6 R5 [" E2 @
% k/ b* |: D: L6 z6 G9 V/ g哈哈哈 厉害啊 作者: 中医初学 时间: 前天 10:40/ y" R! M6 ?3 S
( ]8 P+ ~: S" N( D- [; g/ a8 H G, u学习了。多谢师兄好医案。
2 d4 `. ~% d) J: h/ u$ v5 |; [$ f.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