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闽--刘先平(411541102) 20:01:13
9 w0 L( a- f% ~! u* S3 ^, E2 U各位同修,大家好!
* H# [' h, j3 {9 M# B这一轮的汉传经方讲座,到今天刚好一个月。
3 x/ Q/ n: ^- a' l) f; k相信大家在这一段时间内,对汉传经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j# `! N0 P" G* v% B
这两天,超明和建鹏老师还一再的讲,基础最重要,千万不要忽视。
! O; z: } \! g+ G5 V8 \; ^没有扎实的基础,就算你现在贪多求快,5 Y1 Z+ B% q/ G4 |. a( |- z
迟早也一定要再回过头来补课的,其实这也是我的切身体会。/ \ c! `$ ^9 N) B. U( q
现在听堂主老师讲的基础课后,看问题的思路的确不一样。
3 @* L/ O- E+ w) P* {: S各位如果真想在经方这条路上走下去,这个基础课千万不能错过。2 d) P& E& W1 R" C3 _$ H. b
今天,讲一讲我的学习之路。1 K7 G$ ^: O( d( f1 v6 E, q: Z
希望能给初学者当面镜子,少走弯路,早点步入正轨。" p8 `" h5 Q: t' d: i. }6 a* @
我不是职业医生,相反,差点儿成了职业病人
- S# D( V9 x, S+ w9 ?5 X十年前,被医院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 几年里,跑遍本市的大小医院,但效果都不好。1 y+ i2 R/ j& K3 A
基本上都是开些芬必得、扶他林之类的药,+ c/ H- ~- q& x4 n
偶尔也会开几盒什么“骨痛胶囊”,7 `# ]& c( H% Y% Y+ r
吃药时会好一点,但一停药,病就会犯。到2006年时,情况已经非常严重,+ q }3 H% \: B- |- A
长达半年时间不能正常行走,/ S# f |! X# {; \
体重却在急剧增长,一米七的个,超过160斤了,但腿部却越来越细,肌肉跟烂泥似的没一点弹性,
9 p( t6 e! |' J/ t) e独有患处肿大。
: c: ?" ?. G# i8 N& j6 I, y非常痛苦!白天还好过一点,晚上痛得整晚睡不着,
- }+ l0 x: M2 s, \, G, U F脚没地方放,放哪儿都痛,更严重的是,想盖被子,但脚上就是盖个薄薄的床单都压得痛,痛得受不了。这种惨痛,只有真正经历过的才能体会得到。百度上面说:关节剧烈疼痛,痛不欲生的“痛”,很快1-7天痛像“风”一样吹过去了,所以叫“痛风”。; x I7 L0 b+ D
这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望文生义,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嘛。
+ Z; d0 x% \# m' E3 t% _# E* o( f9 t吃药时,痛会缓解,一停药,痛就会再来。即使痛止住了,患处还是隐隐约约不舒服。除了身体痛之外,心理上更是痛苦。* V; @/ d) S( P% ^2 @! y1 f( e0 F
百度上一查,没东西可吃了:. M1 Q% A6 Q* f" |. ]/ g8 l. z
1、戒吃高嘌呤的食物:动物内脏(肝、肠、肾、脑)、海产(鲍鱼、蟹、龙虾、叁文鱼、沙甸鱼、吞拿鱼、鲤鱼、鲈鱼、鳟鱼、鳕鱼)、贝壳食物、肉类(牛、羊、鸭、鹅、鸽)、黄豆食物、扁豆、菠菜、椰菜花、芦笋、蘑菇、浓汤、麦皮。
' i2 r8 O# d" H' Y2、戒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动物内脏(肝、肠、肾、脑)、肥肉、鱿鱼、鱼、墨鱼8 T3 ]/ k5 f( @, k
3、戒酒:不可饮酒、尤其是啤酒、绍兴酒。" C. l% D) k- W+ Q8 B T# H
4、戒吃酸性食物,如咖啡、煎炸食物、高脂食物。/ q; g E, G4 u. K
后来实践证明,上面这些也是胡说八道。
8 J6 }: z* E0 x' ]: u% r相信那些,干脆不活了。当时,心理确实是非常害怕的,如果不碰到奇迹,再接下去,恐怕就要残废了。我相信很多象我一样的患者,最终都是这个结果1 v0 [; |* c, [4 \5 e' ^
要怎么办啊?
: m( o+ P9 \( R7 T" _百般无奈下,开始找中医看,网络上的,现实中的,开方的,扎针的,过程就不细说了,一句话:有点效,不明显。
$ V# R0 V5 X* y' G4 j3 U/ Y他们口口声声都说中医如何如何好,
+ P' y+ K! |. j: L& n* V- |但我的病就是不见真正的好。
0 @) w, |5 U. b, H7 g7 A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自己开始找中医书来看。* ^: |7 Y2 v1 W% D% U5 |& Z T
当时很火的《思考中医》,是我买的第一本中医书,因为我根本不知该看什么啊?% s8 k' s9 f" t$ D4 j ^$ ?
跑进书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本,翻一翻,不管懂不懂,就买了。# Y, I; J6 X d$ i: Y: j5 ~
这本书有没有用啊?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起码让我知道了太阳、阳明、少阳这些名词,0 {# s1 Y# S# u: I
最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了《伤寒论》这部书。
7 L5 n+ I4 t1 Z8 s# B前不久,在我们一群里,还有人在课后说:不知道讲课的老师说的是些什么,象天书啊,完全不懂,为什么不懂?因为连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后来陆陆续续买了一大堆书。但凡与《伤寒论》有点联系的,都是见到就买,包括王肯堂、陈修园、徐灵胎、张锡纯等人的书。5 S$ h3 }+ \% X3 f' y
书看了一堆,但还是不会用,根本不知如何下手。$ s) D6 K/ M! t! N+ C
07年夏天,又一次起不来床了。这次,开了自己的生平第一方,在杨殿兴主编的《金匮要略读本》里,找到了桂枝芍药知母汤,刚好这本书里,也有医案,照抄不误,吃了三天,痛减轻不少,但再吃三天,无丝毫进展。接下来,又按这本书里的乌头汤吃了三天,痛完全止住。而且患处没有任何的不适感!完全不象以往西药止痛,总会留些隐隐不适。我曾经把我这个用药经过讲给在校的中医研究生听过,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患处是红肿的,而乌头汤等却又是大辛大热。+ ^* i( S# A% O0 ~" D I7 o
估计是他们把局部的红肿看成整体的热了。
# V( Q- B( }5 {% U$ f这次虽说是误打误撞,完全是我运气好。但确实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中医是可以治病的!
: e: y6 @6 N, U+ P从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读中医书,什么医宗金鉴啦,皇汉医学丛书啦、
8 Z5 V2 L) a8 t* S% s% O到了书店,只要是看着顺眼的中医书,都会整回来。+ D% Z, ~- [$ X8 r/ G
胡希恕老先生的那本红皮书,是我这段时间里读得最多的,网上有录音,两相结合,学得最投入。但看着看着就不满足了,因为老先生一生谨慎,怕自己理论没完善误导后人,自己并没有公开写什么书。2 A& @7 T( c- y# c+ P
而市面上看到的这些书,有些似乎和老先生本人的思想是不合的,掺杂了别的东西。: P' F- s( s6 d( ?* E4 v( m- }
这个时候,在网上接触到了汉传中医论坛。" r; ^% K3 D# \6 [! T
这个时候,在网上接触到了汉传中医论坛。7 @5 @, ~- l2 @6 U/ C- \
08年6月份在论坛注册,
$ Q/ k' n' p# e" H8 X1 a, V但当时好多贴子没有权限看,不知道该怎么办,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在外观望,没有真正进入学习
4 w4 f: [9 G7 p0 Y$ R3 T不象现在论坛上,有师兄专门发了贴,告诉我们怎么能尽快拿到积分,(关于汉传中医师承论坛会员等级、权限及积分的相关说明/ G' ?' J0 v' W# c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 ... 059&fromuid=684)
) m ]) z# t2 p7 \" P幸好,刘师的第一部书《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出版了,09年8月8号,我拿到了书。' E$ Q2 T0 B$ c+ {
花了一个半月,完完整整读了第一遍。
; ]1 Y2 G( Z4 ?: J2 q心里清楚:这就是我要找的书。
. e( A% @% S' X. e( ]' A接下来,基本上就水到渠成了,参加六纲学习班,读《金匮要略增补》,再读《伤寒论类编补遗》。
; p2 B1 N" K8 W! E& Q, D* A我是近四十岁才开始接触中医,, Y. y1 \+ K* k( L, s# }. @: H+ b
读的医书很杂,很长时间也没人指导,
# a8 w# v3 N, |+ a6 ^' [悟性平平,记忆力又不如年轻人记忆力不佳,似又占了点便宜,学过的杂书,忘记得更快
, E& V* {. P) b8 k! r0 E+ A+ b加上平时工作也比较忙,因此,我的进步是非常慢的。曾有人这样问我:为什么会一夜之间彻底抛开那么多书,而独选刘氏汉传经方呢?为什么呢?
! O+ c! ?2 Z. n: b) }2 D是刘师的个人魅力吗?; m- F, p1 n: w2 k3 j
不否认我打心眼里崇拜刘师。
9 }5 }6 R P6 U3 }3 c但当时,刘师既没有什么名气,我也没见过刘师的面。
4 E7 P& R; _5 Z/ k+ H而另外那些书的作者,哪一位不是名家?北方话说:老出名了,有的都出名几百上千年了。
+ B2 H! u( E- ~ g6 _" @. X. \真正让我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是:
/ r. O# @8 U0 c S4 V5 C* p汉传经方的数学模型是极其严谨的,其他书根本不能比。" l$ { T, ~- w( g L. r/ ^
因为中医首先是科学而不是艺术,不能医者意也的妄想。3 i5 G* w' h! I q7 K+ R+ q! N- N
最重要的是刘师将这个理论,完完整整、一点不保留的全剖析开来。
1 n! A! ]" f5 m. B X6 H" ?我们不学这个学什么?* ^8 i1 u( i8 p2 P* ^. k1 u
刘师说过这样的话:不要动不动就说中医博大精深,能归于一的才是真理,不能归于一的全是谬论,大道至简嘛。这个问题今天不展开讲了。" C% J( a0 N% O
起初,都是自己开药自己喝,
7 J/ h" Y& i/ m* h- x8 X' w' R1 P自己肯定是最好的试验品了。
( h( V8 v% U* i+ J$ i4 [药入口,躺在床上,可以细细体会药物的作用。
/ T/ K6 c2 ~+ w) j# @9 k从07年至今,旧病也曾复发过好几次。08年有一次,直接用冷水冲脚,第二天就痛得起不来床,这时候懂得合方了,是用的桂芍知母汤合乌头汤。一个星期恢复。不过这根本就不是什么辨证,连套方都谈不上。
7 O C/ d5 N5 L, o+ B' y9 U$ E而是正如家栋老师说的把中药当西药用。把中药当成一种止痛药了。, @, }8 L% J; D# P& V
09年上半年,又一次复发,这一次前前后后折腾了二十来天,用桂芍知母汤合乌头汤,效果不满意,用了小续命汤倍附子十多付才能下床走路,) T3 O) C; U" f9 \, B8 W8 k- s* F, j
但是痛止住后,腿部肌肉已经萎缩,跟腱失去了弹性,使不上劲,走路是拖着走的,再一个月左右才慢慢恢复。 5 w, y1 u$ R" l) D& X/ y
这肯定是套方错误,不然,不会搞成这样的。8 U$ O) q! g8 i+ q k4 `
为什么会套方错误?
8 }& \( ^9 f/ F6 V就是因为这时候还没有学习汉传经方,纯粹是中彩票似的撞大运。6 n7 S" ]. K# a2 F/ }$ r: g4 _: |
病得次数多了,慢慢对这个病就有了体会。
8 ?) n1 z- x4 f. h3 h u# a虽说医院曾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但其实每次复发的表现完全是不一样的。
( x* |" b7 C. a+ a, i有时会固定一个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是痛处不固定,左脚痛完,右脚又开始痛。脚背痛完,踝关节开始痛。# L) `, F1 Y; R! S- e4 r' g
有时怕风非常明显,真的有人从边上经过都有点怕。0 ]& x3 {0 g5 E6 K" X& s0 t
而有时会怕冷,手脚冰似铁。7 n3 Y, f, Y5 N9 H( t: z4 c
所以说,听病名就开方,绝对是行不通的。$ m1 N1 K1 X) l5 K" G' ?+ X
真正学习汉传经方,$ a7 e" D5 p, J0 L g
明白了六纲的实质后,就能开始简单的辨证了。8 ~6 \8 ]& ^9 N0 {5 c% J
这时已经不可能会出现大方向的错误。
6 \8 z4 {' J6 g7 @8 w4 v不可能面对阳明里实的病,你用上少阴表虚寒的方吧。
; [5 Z, o( p1 D" j明白了五证后,选方就准确多了。* W! o" c" m5 X7 D+ k, e0 `
处方也不再是单纯的套方。; H* @0 F# |0 V5 M; u4 {% Q
更不是一碰到风湿病,就开桂芍知母汤或者乌头汤。) Q, U: `" h* V' V+ X
即使选方不是非常精准,药症还不能丝丝入扣,疗效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 j" ~5 X' v7 T/ F; P: z如果能真正明了营卫气血等基础知识,心里就更有底了。
8 ?% T/ d4 n* ~5 B' S: M前几天,老家同村一位类风湿患者打来电话说,要我帮她开个方。
$ L; B: P; X# n! e* Q& s患者女性,三十八岁,病史十多年了,曾到湖南湘雅看过很多次,还打过二十多针益赛普,这个药当时很贵的,一支900来块。
5 u" C) ^! c. p9 j1 g" s( G但最终也没解决问题,停药不到两个月就复发,而且一发不可收拾。2 g$ Q+ E) ?/ J; p
这次病发后,很严重,& J g# o6 c* ~: Z% \% \
躺在床上翻不了身。
- }) ?; p* W* ]到医院检查,拍片,骨头没问题。7 M/ d) l! Z" t- U
但市医院不收治,也不开药,自己吃扶他林之类的,也止不了痛
, ]6 P# e$ I0 y' t, ^3 V本来长期是右腿胯部痛,而这次却是左腿痛,简单问了几句: 无明显恶风寒,不呕不渴,腰部酸胀、无浮肿、小便黄、数,大便可。食欲较差。舌有齿痕、脉不清楚, 经带无明显异常。
6 y# l% |9 ~0 ]$ X. L; a# b这个就真如家栋老师定义湿痹:内外俱湿了。
& [' k0 V, N( _3 A. \' W六纲:少阴、太阴+轻微阳明1 a) T+ [ Q5 k2 l8 s
五证:饮、滞
7 \- s: A# N3 g) ^' z' @那点轻微的阳明热也就是点郁热而已。就给人开了桂芍知母汤+肾着汤。没有加减,一两合15克。9 o' {4 {: G& [2 U5 F w
病人反馈,服第一剂药后,出了身汗,痛缓解,可以自己翻身。9 O: `; i {# I9 _
第三剂没吃完时,已经能自己下床慢慢走动,痛感大为减轻,只是这两天拉稀5 k6 \0 J0 M1 i4 l* ]" J
叮嘱她不要着急下床走动,慢慢来,拉稀是排病现象。咱不能说排水湿,人家也听不懂) h. q3 }6 K9 d0 @2 N2 j
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合方:
6 e4 v. J; ~% k7 x' ?1、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 f$ }. [$ T u7 F1 Q# b* `% s桂枝芍药知母汤方9 u' W& }$ _7 k% H. }" \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 T+ j; F/ r; U2 K* v* _( y; X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 r5 P& [, Q, ?+ m5 N- ^2、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 S9 a* F& J6 ^3 v1 m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 A- E8 u6 x* d8 r$ f: H- y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
2 P* l% N* q# M+ P) r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F% o, s. r; b/ Q' O' Y7 k3 h
合起来后,有真武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意在内。
0 F {7 m+ b! Q3、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 X, }6 @' u# W" Y6 j l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6 z4 j" t! }8 _ j1 e0 U: u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7 X% c8 g ?& m8 I0 E1 @, V" P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 |* M9 |( S! H1 y% n合方中少了味大枣
# o2 D" l" h6 j: f9 o# D: R" B' r5、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寒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5 P7 K7 m0 Y0 |0 a# k, q' T8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 x# d7 `4 a* O1 b. P( |- H, {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n# e \. L$ z
看看,全是几个对治湿病的方子,
0 u2 {; Y% g8 E3 D4 Y% y换做以前的话,简直就可以把它当做风湿病专方了。) c* Q6 x! C S4 {
具体的方义今天就不分析了,书上有,上次家栋老师讲金匮湿病时也曾系统的讲过,大家找来再仔细看看。
Z7 R5 B5 M- D2 c" B如果有机会,下次我再接着说说一些自己的体会,毕竟我自己是风湿病患者,体会可能更清晰一点,当年曾痛得我彻夜难眠啊。0 l- n3 F# Y; N+ D1 G
非常感恩刘师,能将他的学术思想公开传播。5 U& j5 ~7 U1 g4 |1 [* j+ `% q! W! x
也感恩堂主、家栋等诸位师兄的无私讲解。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少受了很多苦痛。4 ^9 h3 ]: J( j* `' Z, Q* v
如果不是汉传经方,我可能还在撞大运。
H2 H: ]! a5 [) H或者撞成残废了也说不定。
; i8 T8 x( Y. M! {" U. y1 n也感恩各位,能有心在此学习、传承汉传经方。各位条件比我好,肯定比我学得更好,用得更好,帮到的人更多。
! H$ J( g1 y/ f天寒地冻的,耽误大家的时间了,谢谢!! A* F5 P& X9 X- I5 h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