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今晚我们继续学习4个阳旦汤类方:白通加猪胆汁汤$ A& y0 x) [+ \# u( x- M% l
四逆汤加人参
, u9 g7 H% O9 w3 B9 i四顺汤' C! u8 S6 c2 E' M
附子汤
; I0 Q- p' _2 \( A7 a; w. v& q【白通加猪胆汁汤】' r R8 U$ V1 u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n9 d9 I* ]" x/ b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5 T. Y: g/ E3 Y1 G! m, T- H( Y
汉传经方解析法* p6 x2 }; c y: a* d9 @$ c
三才解析法
7 y4 b6 o8 R$ J1 | j/ \" K1 }$ X9 F阳性药:附子(热 苦辛); Q4 j9 i6 Y$ g v X, u
干姜(热 辛)
& B1 B! r6 E6 b1 h8 [4 a* K- T 葱白(热 辛)5 i1 j9 ?. t {" Y
平性药:无% k: o: N9 ^$ J) F; P+ N
阴性药:人尿(寒 咸) 猪胆汁(寒 苦咸) + R. ]' f5 f! R
四象解析法! `) z' f7 u* ^. }& f# m
君药:附子(热 苦辛)1枚* T [. o! i- B7 Q/ B- Y6 L* t4 ^
臣药:干姜(热 辛)1两
9 g0 G" _. Q7 ~# ~" M 葱白(热 辛)4茎- }' E* Q( [" \% b* {# @7 b
佐药:无
. n4 V( j& z( z4 _4 F使药:人尿(寒 咸)5合 猪胆汁(寒 苦咸)1 合# ^2 n! N( {& {5 \9 m& T& @, l
本方有2味使药,属于阳旦汤类方,关于本方的条文如下:, Q2 ~. R( y9 }* J! P( H
283、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宋315)
# V+ a) n s8 A- K1 M这种情况,是真阳不固,要外脱了,白通汤的病机,是少阴伤寒合并太阴病,五证为寒饮证,少阴病,表虚寒,阳气已经不足了,又有又合并了太阴里虚寒下利,导致在里的阳气也不足,表里具寒,而且寒邪束表有水饮停滞,水液不能外发,则下利不止,这时要用附子、干姜,回阳救逆,配合能够解表通阳的葱白,回阳解表,将水液发越出去,肠道水饮少了,则会止住下利,来达到急救的目的,炙甘草甘滋助阴,还缓和药性,这种情况不能使用。
2 \" Y7 S: e: q/ P8 B那么下利没有止住,而且病人已经厥冷无脉了,这是亡阳的表现,下焦真阳欲绝,上焦的热不能下达,症状上就是干呕,烦躁不安,一般出现无脉,并且四肢逆冷过肘膝,基本上都是死症了,但是也不能轻易就放弃了,毕竟上焦还有点阳气存在,但凡有一点机会,也应该尝试治疗一下,这时就用到了白通加猪胆汁汤。
- B) v' Y6 `! a) B3 r; c I8 S( K我们来看药症:
3 l- Z% V( Y& S4 x9 E附子 热 辛苦, C1 l- ?4 `. n9 b3 m) F
《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 E: x5 b, h2 m6 w3 _# D7 i附子解表,回阳救逆。一般附子去表寒,需要调动里热,所以配干姜,以防里热枯竭。
* U5 [' u) ]( ` K0 S/ }干姜 热 辛' ?3 f2 M0 ?9 j
《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9 b* |( g! m$ R5 A干姜温中祛寒,止下利,为附子解表提供热量。
' c; K3 b+ K# w. t4 F3 ]) \; m7 m葱白 热 辛# T: [* O& l* w3 B' d$ p
《本经》: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2 l- t" P8 S/ v$ ?3 S [- e0 k
葱白解表通阳,解表好理解,通阳呢?葱白热辛,先能入胃温阳,而后走表解表,打通表里的道路,让外脱的阳气能够回来。/ E5 _5 ^5 i% E& l# N
猪胆汁 寒 苦咸) t$ L @2 L3 n" v& J1 U, q5 o% K: ~
《别录》:疗伤寒热渴。
K$ Z0 K. V" k猪胆汁,能清热祛烦,润燥降逆,治疗阴盛格阳。
2 E9 A' E9 D$ c1 A人尿 寒 咸
' n8 g# T$ ~2 c《长沙药解》:清心泄火,退热除烦。
1 X3 e3 ^$ X5 f# [师曰:“人尿,又叫还原汤,意思是可以把脱出的真阳给还回去。这个东西清邪热,镇真火。有邪热也行,真阳外脱,从肾水里跑出来了,它也能给领回去。”
& \- x2 a8 g( K条文说述的情况,是真阳欲绝,阴阳格拒而不相续接,上热下寒,用白通汤温下焦、沟通表里,加入使药清上焦,沟通阴阳,寒热并用,恢复阴阳在体内的运转。
5 c, h3 v, `4 f L; F服药后,本来的无脉,突然变成洪脉,这时阳气暴脱之脉,里面得真阳完全出来了,这就是死证了,救不过来了。这种情况还是交由西医急救处理吧,突然的洪数脉,是发生了恶性的心律失常,往往很快就会发展成室颤死亡,不会给中医时间进行治疗的。% E: X5 A4 x' T3 P
如果脉象逐渐恢复,四肢转温,说明治疗有效了,但是是否留有后遗症,这就要看是什么病导致的白通汤证了。
3 B( [' u- |& m$ O) A( F+ z4 K' e【四逆加人参汤】& x+ `( }9 ~; [ ?2 p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
8 L5 y, a, \0 q, W: N* I5 H1 k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4 b4 }- [+ Z3 k2 @- O+ ?. N三才解析法5 P8 z0 g- l3 U+ x8 [7 ~5 z
阳性药:附子(热 苦辛)
3 j ]! M9 t( b/ r* o( _ 干姜(热 辛)+ W& O' t) B+ }2 F
平性药:甘草(平 甘滋)7 I' H- |$ f1 i/ _' y+ l5 Y
阴性药:人参(凉 甘滋)0 U: ?/ i& t9 p6 v6 F
四象解析法+ b( T9 F5 U* a# q0 c
君药:附子(热 苦辛)1枚
) J: q3 A O g4 x0 m/ c4 k臣药:干姜(热 辛)1.5两; v# j* P# p4 G/ Y6 l
佐药:甘草(平 甘滋)2两* k, R; @1 W7 Q# k- X: ^% M
使药:人参(凉 甘滋)1两
/ Q' L; K3 P1 e1 k1 l本方就是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了一味使药人参。药症前面都讲过了,直接看看本方的条文 : U+ x# I. j/ d( n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宋385)6 J3 w7 X4 ^, g* [9 ^! J
这条是霍乱篇中的条文。中医的霍乱,范围比较广,包含了西医学上的霍乱,西医学的典型的传染性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一旦发现,应立即上报,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另外,对重型和中度型的霍乱,单纯中医治疗是解决不了的,严重脱水需要输液。
: _ t8 i6 i3 B中度型--中毒型7 }! B4 x; j( F1 E& O
轻型,中型,和非典型的霍乱,还有类霍乱的下利,出现了条文所述的情况,可以用四逆汤加人参汤治疗。霍乱下利,属于太阴病,出现的恶寒脉微,是因为里虚寒阳气不能温煦肌表,出现了畏寒怕冷的表虚寒症状。继续下利,会损伤津液和气血,下利将肠道内清干净了,已经空了,没有大便刺激直肠也就停止下利了,或者机体的保护机制起作用了,这时的证候要比理中汤重了,已经有表虚寒四逆证表现,所以用四逆汤温阳救逆,用人参紧急补充津液,使药应用原理同理中汤。$ P9 d5 w' C- |) P; U# P
【四顺汤】5 r* ~( y y0 ]9 I% ~7 [+ g2 o# m0 T
附子(一枚) 人参 干姜 甘草(各三两)
+ `$ ]# Y! T& z( D, |;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
7 b/ n" z% s2 x- U# D j/ Q四顺汤就是四逆加人参汤,千金方条文中称为四顺汤:8 b* M) c& E3 g/ W
13. 治霍乱转筋,肉冷汗出,呕者。四顺汤方。
) P2 y# q- d/ I8 @1 X药量稍微有调整,人参,干姜,甘草都加量了,有了通脉四逆汤的意思,因为下利,津亏脱水重了,里虚寒也更重一些,出现了肌肉抽筋,肉冷,是厥冷,比四肢逆冷要中,是阴阳不相续接了,阳气欲脱而汗出,恶呕,所以把药物加量,加大回阳救逆和补津液的力度。 吉林-刘逍-汉传弟子 2018/07/03 20:47:59
, l/ B2 _. d$ V, r8 ^' o2 v8 ~8 n! ]而白通加猪胆汁汤,针对的症状是无汗,周身逆冷而无脉,心中烦躁的。通的是上下阴阳。而四逆汤加人参,针对的是里寒外热,通表里阴阳的,严重的也可以加猪胆汁。一个是上下格拒,一个是表里格拒。这个就是区别点。
) k0 j! r, l- f9 L4 u- z$ v! R【附子汤】
U' D; T$ l2 N. u8 n3 S# t; i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 r1 ^( b7 H I9 s' x' w% m% Q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 L! i, d8 _7 L/ a) B三才解析法5 V, D) n: x0 K8 a+ j! Y
阳性药:附子(热 苦辛)
$ I3 u# H0 t& z6 v; _ 白术(温 辛甘滋微苦)) F7 N& U% ]( S7 c
平性药:茯苓(平 甘淡)* r9 X1 V6 m' A+ N$ J$ A
阴性药:人参(凉 甘滋)+ _+ }1 {, X$ _5 O D
芍药(凉 酸苦)
" }9 o3 v9 V0 A3 u. o r- ?% @$ J四象解析法( k/ D/ ?: R' u O, A- p+ _- x
君药:附子(热 苦辛)2枚
( u1 y; @$ Y, r& C臣药:白术(热 辛)4两* w% o! X/ h5 p4 \5 s0 n
佐药:茯苓(平 甘淡)3两
- o! q) P# c( f' `( {! O% s使药:人参(凉 甘滋)2两9 ~3 W, x& J# J0 P$ N0 }2 Y4 y% s1 t
芍药(凉 酸苦)3两) S8 ?& n$ O! f8 \) v
看一下附子汤的条文
- O4 c# ] \# [$ E4 S; ]307.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宋305)
) _! j$ ~1 M& g o. d5 N8 v! l从症状上看,这是少阴病,外感风、寒、湿邪。从解析法分析,五证属于阴痞证。那么这个条文就说的太简单了,单纯的少阴寒湿合并证,脉要浮的,寒多则浮而细紧,湿多则濡,可以麻黄加术汤,有手足逆冷再加附子,这条说脉沉,那么就要从解析法进行反推,从方剂的组成看,有人参和芍药,那么除了条文所说,还会有津液不足,水饮不化,口渴,小便不利,或身微肿,或汗出气短,并夹带阳明热,津亏便难腹痛,这是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寒饮凉滞多,而温烦少的阴痞证。6 s* `5 o$ G3 P2 C, e
药症其他的讲过了,看一下茯苓' U1 M% y" r; h* F6 ] R
茯苓 平 甘淡
9 O" r4 @* g) z《神农》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 R4 V7 d z2 ^) a( h4 F/ b茯苓甘淡渗湿助阳,利小便,配合附子和白术治疗寒湿痹通。 8 B0 H' V- }" V' l* N7 L
其他两位使药,人参补津液,芍药通顺血脉,止痛,二者能解决津亏而血脉不通所造成的疼痛,还能反制热药,避免损失津液。
6 ]6 v6 I, v) P$ O( {, r今天就到这了 - `2 R' _" S% v'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