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继续阳旦类方讲解: ^+ e. X4 s: F7 Q) n* \1 E
上节课讲到越婢汤,这节课继续讲解其加减。# `& a* e, s: b t: n: t" J' Z
先来复习一下越婢汤。/ L7 C: Z* a, K9 |
《金匮》: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2 C/ d- P b) F0 }9 C% z7 b越婢汤方- a1 R3 `6 o5 j f$ z1 V- ~
麻黄(六两 60克) 石膏(半斤 80克) 生姜(三两 30克) 甘草(二两 20克) 大枣(十五枚 25克)
]' P0 J' a i7 }+ O% r) L( E- q18、若风盛,宜作越婢汤加白术四两。(千金); @) y2 R2 ]* [6 u# Y
这就是今天要讲的越婢加术汤。! @1 c9 } ?+ X
这条得跟上一条一起看越婢汤原文一起看
. P4 y- D9 |- r“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若风盛,宜作越婢汤加白术四两。”
+ v+ v) q8 k* B, y这里的风盛,就是汗出、麻痹、走窜。0 B! Q" ]* f/ P6 r! [6 E4 W' G# B
他说了这时候要用越婢汤加白术四两来治疗。& ?9 D, H& D7 v$ X
【越婢加术汤】4 p/ [1 V( s0 V9 {
汉传经方解析法
/ w7 [, _, F0 Q0 k" _三才解析法:
/ z) \/ Z; P' ^% ?8 a( C阳性药有:麻黄,生姜 + 白术# `. d. o$ e& H# p
平性药有:甘草,大枣- u$ W1 o+ A8 u0 e# g, ~
阴性药有:石膏8 y/ S$ K3 B& l0 o' C- U* |
四象解析法:% B- v! C' l! _! _6 I" n k. c- _: r
君:麻黄62 n3 q# P9 j6 b$ D7 l1 f4 v H
臣:生姜3 + 白术4 0 S) Z9 x6 P6 f2 {2 V) v: O2 Q" o
佐:甘草2 大枣15枚 G. a8 h0 q( @/ y9 A+ }
使:石膏8
% Q1 S0 k6 x2 ~/ V这里再一起回顾一下药症,强化记忆。
6 d' g. K2 l& g7 r+ r7 l8 g药症:
0 ]6 W; L' H! L君药:1 b: D, S2 B0 _- i8 S4 N. c/ ^, p
麻黄 温 辛苦涩' I$ u5 b& p3 U! G# V7 [
《神农》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2 ^! b5 ]( r# U8 }/ S5 D! Y臣药:7 J* c, n$ _* N1 c
生姜 大温 辛
+ i* X' ]1 @9 J+ B3 E p( e$ L《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O$ Z, z# k) J( r# |" M
白术 温 辛甘滋微苦
' r: z' c7 ^4 h6 r8 A《神农》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4 Z! T' V8 R* z佐药:
% y) ?* P% Z+ i0 n: }大枣 平 甘滋- F+ u/ R, [) f, p
《神农》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 T: u/ |7 F1 ?0 v x: t- F3 g% o
甘草 平 甘滋
+ x* _( Z9 I+ J8 f$ z* n《神农》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4 ~% E% B( ~2 K8 T2 P) ^
使药:! d9 M4 z# L. K, P
石膏 凉 酸
0 R/ Z* J- ?1 T《神农》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4 V5 ]6 F- q% g% n" F3 c
这个越婢汤上节课讲过,是治疗风水的,解表祛风湿的,还养津液胃气。3 P. d( V/ x& N" x" P7 M) i( P
现在在越婢汤条文基础上多了风盛。
" N% X' \8 y0 j; T这里再强调一下,条文说“无大热”,其实还是有热的,有个不典型的烦温。& P1 ?8 E. V! t9 n( s: S+ t& l
麻黄配石膏,能去太阳阳明的烦温,发的是表中的水湿。
, Q* a* ?7 e6 [" s现在又多了风盛,加白术四两,典型的药症对应。) q3 R- X1 W% p
四两,取偶数,还能降逆啊。
4 J+ B( S5 l& R$ f这时候就有人该问了,祛风除湿类药有很多,为什么这里用的是白术?
' P2 _. ?* t" [( E* F0 K& D/ h上节课讲过,越婢汤治疗表湿蕴藉,都水肿了,里热不能外透,就要有些内热的。
4 n& C; G# {3 S祛风湿类的中药很多有发汗之功,这时候是不能用发汗药解决的,伤了津液,内热会增加,故用的白术。
: w& Z' W1 l( P0 J3 |3 @# ~4 b这就是用药精确的重要性,多好个方子啊。+ {9 j6 _; ^; W$ g4 |
下面就继续讲越婢加半夏汤。
' {' z' a! u; ~8 [: y1 C这次我们就先看方剂后看条文。. N6 u: w( r2 a! h
越婢加半夏汤* ^4 E9 c- Q. R$ q$ J$ y2 P: [
麻黄(六两) 石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9 c- s& h0 ?, e0 x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P5 U9 N; M7 i2 ~9 Y+ q$ J; k
汉传经方解析法
1 o" w4 Z# S [$ K. X: R( k4 h% X三才解析法:! |& K4 z% ]- o5 A( }2 v$ [; r
阳性药:麻黄 生姜 + 半夏
3 ]% O. x& [ L0 M h平性药:大枣 甘草; E- P4 K( B/ j) Z8 t+ t
阴性药:石膏
0 x. f( k0 S1 J* Y2 p2 m3 g5 d" t四象解析法:
2 Z0 g, o% T. m君:麻黄6
k/ s* Y! _& X4 m& j1 ^. j臣:生姜3+半夏48 j5 J7 {% H- ?: j
佐:大枣15枚 甘草2& A8 i/ I: b U6 G/ m
使:石膏6% i# j8 ]$ L/ w8 b% v
这个方是越婢汤的基础上加了半夏。
4 j( c. F0 N# l) M" Z( C% ^# U4 }半夏 大温 辛甘淡4 @+ C/ G7 X' T* p1 V4 w" I/ |9 q
《神农》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 p2 [4 O7 s6 _* g上面讲了,越婢汤,是因势利导,通表去水,因为水饮郁阻而蕴热,是有阳明热的。
; H( l! J1 g8 M越婢汤是太阳阳明合病。$ i: ^3 ?& J: k- b1 B9 l
用半夏呢,半夏大温,降逆去水饮,是针对太阴水饮去的。4 ^ Q! |. w, F' x( N
这样一来,就有三家参与,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2 z+ p: O* u8 ?: D4 ]4 s这个可以纳入厥阴病。+ ?$ h4 u9 }- U4 L/ t
在越婢的基础上加了降逆的半夏,表示有水饮气逆存在,会出现喘症。
; D& m9 e$ q4 m7 b看一下原条文是不是这么说的:$ n0 }1 R5 v# H+ W7 K$ t
3、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I9 V, y0 z+ `8 e( a# M8 ^) r, [
就像前面讲的,出现了肺胀,喘息上气,张口抬肩,烦躁,卧不下。眼睛往出鼓,水饮气逆了,脉也浮大,这里会有烦证同时存在的。
% g; k! P; T0 @1 P$ x这个其实也很危险的。$ C" ]* ^* ?( o! z/ H+ ?
所以他加了半夏降逆去饮。: _6 S4 J1 C! w( r3 y% d# N
方子呢,是越婢汤加半夏。
1 Z @8 l) l+ M+ o8 z3 s越婢汤加减方讲这两个,临床上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加减其他对症的药物。
3 @5 r- C" N5 X还有时间,下面咱们继续讲与越婢加半夏汤条文相似的方剂:小青龙加石膏汤; l2 v$ U- g: X/ l5 e* V
4.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b7 ?1 D5 P3 t; U9 C
小青龙加石膏汤
9 m" h! _+ A8 F: u+ H6 O(《千金》证治同,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 z8 }* n8 A f7 ^( P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3 t3 O1 j J: n% S" J$ b4 W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2 u. y; P( v$ _: g& F; R- Y a汉传经方解析法
) h2 [/ X c4 ^6 g* Y三才解析法:- d$ B. M$ ]: d; T: N
阳性药:麻黄 桂枝 细辛 干姜 五味子 半夏
# s/ W. e+ F1 G" z/ Z& R平性药:甘草
# j0 }0 k* q, t阴性药:芍药 石膏
* d. s# s; R/ r# H+ e四象解析法:4 v( [3 x4 j: C6 E/ a0 i
君:麻黄3+ j- E2 S7 N3 M7 X+ k* e
臣:桂枝3 细辛3 干姜3 五味子4 半夏4
3 W/ }, g7 N9 u- b( |+ ^7 ~佐:甘草2
$ P# s/ ~5 L3 D2 Z; d* x8 G使:芍药3 石膏2
: N1 \& w5 F y- g君药:
6 Q# x' z+ i W1 q: m6 @! ?麻黄,温阳,通经,解肌,发散在表的水饮。3 H2 g/ F$ Z5 P1 ]. |' X
臣药:
[, T1 t) Y1 I& `& k桂枝 温 辛甘滋4 i. |9 X* G: R8 B3 y. n, n
刘志杰:治伤寒中风。. m/ t1 U% p' I! s1 D) c
《神农》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z9 G7 }1 ?& f$ s" d
桂枝,利关节,温筋通脉,止烦出汗。
6 ?, ?# }9 V% h9 b' H/ v细辛 大温 辛$ W3 x! Z# I0 j% {
《神农》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0 g: _8 R( R( {# Z4 v2 g9 w干姜 热 辛
9 c* K0 B5 l- w& F6 V5 r( x' x《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 B j8 _* z$ r* B- |2 l- h五味子 温 辛酸甘滋微苦" i7 Z/ E, O0 L
《神农》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4 ]" F5 l* ?1 P: `5 [+ y" n半夏 大温 辛甘淡
: C/ L$ t/ F, q; a9 _+ c《神农》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7 i8 v' p! K& ~& [: d佐药:
* o: Y) p8 u8 R4 F2 m4 f甘草 平 甘滋/ \6 {/ {1 B. X6 Z- k' G
甘草,护胃气,养津液。- }; P% B) L9 P/ e- l( M. x3 ~
使药:, @% H: f( D }+ v
赤芍 凉 酸苦8 i( \$ L% E6 L. Y8 @
《神农》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t/ }% O. n! p4 r) F) B5 \
石膏 凉 酸
* s9 W C! ]4 I7 s4 n石膏,解肌,止渴,治头痛身热,肃降烦逆。" \. E7 f0 F( X( E: X
这个比上条越婢加半夏汤的证轻,是标本兼治的方子。0 x$ u& z/ T" H' z6 |) l1 }
小青龙汤辛温药多,有太阴和少阴病的影子。
o9 ^5 x+ i* A! ~! m% S, B1 L这里加了酸凉的石膏、赤芍是有里热烦躁参与的。厥阴无疑了。
/ }( t& t* K$ ~$ J9 P小青龙汤里面的干姜、细辛、五味子,这三个药是去水饮的配伍法式。( `. D9 z- |+ [( L% ~8 X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就是本着这个法式的配伍,去饮祖方。
4 l& e) C* ?6 v- X+ P7 ^) z5 O2 }8 o这个大家在以后自己临床上遇到加减时着重注意一下。
) Y# s4 k6 j9 S( }有些寒热错杂的水肿水湿,虚寒的皮水等,都要用它去发越。" q" M7 f2 e) x/ B; G% l/ [6 i6 q
但是要注意配伍,单用了可不行。+ F; ^5 p; H8 w( q
没有水肿,也没有寒邪束表的,用了要伤津液的。/ K8 U+ K' p7 Q3 X
麻黄汤其实并不可怕,那个麻黄的量和这些方子比,小菜一碟。( }: ~3 x+ J9 b8 {0 T" a: R- t
肺胀,以哮喘为主,严重了要水肿。属于寒热错杂的厥阴病。6 R+ w* W0 I- P% a1 C7 |) t
要外发越,内治饮。
3 N1 ~9 t$ u) T9 L3 {四象解析法:
. n( `4 Z! K, i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半夏汤)7 v3 n8 O9 Z' @5 k( E
君:麻黄3(麻黄6)
/ H& L" q/ _' q' w8 [) f: `臣:桂枝3 细辛3 干姜3 五味子4 半夏4(生姜3 半夏4)1 a+ ?0 l- j. R9 i8 H
佐:甘草2(大枣15枚 甘草2)
! o8 W6 u; ]' D2 X1 `3 j+ ]# e使:芍药3 石膏2(石膏6) M- V2 W5 y2 q1 \" y [
总结一下:- ^, ]6 q6 T/ ?7 @& T
太阳阳明太阴合病之肺胀,咳而上气,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用越婢加半夏汤主治。0 }) \8 b. ^ x( ~* l
厥阴病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胁下痛引缺盆,用小青龙加石膏汤主治。
" n2 Y# k6 }" c今天讲的方剂均属阳旦类方,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家要回去反复对比使用。! x& T- m, ]+ X1 R' l, Z
今天就讲到这吧,谢谢大家!
2 i6 }7 p6 u9 s% r! W- ?/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