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家好,今天周二,我们继续学习《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栀子豆豉汤化裁课程8 x7 ]) D& c! Q. h. A6 Y: U
根据师门安排,从今天开始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栀子豆豉汤化裁。
* Y- H8 E% ]* ^ a咱们开始今天的课程吧
. ^6 f* r6 k% x栀子豆豉汤可以说在临床中运用非常广泛
6 l" k$ v5 G% B9 y! Z, g5 _临证中只要把握住病机,学会化裁灵活运用,其疗效相当确切。" B9 t. [1 @# ^
这类方的化裁加减呢我们分三几次课讲完,这节课和大家一起先学习栀子豆豉汤这张方子。; e- O" ~1 }2 K4 L
三次课
" f( o) z7 }( J, i8 |我们首先来看:8 Y/ t3 W9 ] M& r; N
栀子豉汤
2 W8 x, [ |" A栀子(擘,十四个) 香豉(绵裹,四合)
0 C( T) z3 `* i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 x9 S/ Y5 g8 m% r$ c( M5 }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a' ~2 J- J# N$ g; A ]
阴性药:寒性药--栀子2(除燥)
1 ~- b9 `; L* ~ 平性药:无# g' I" S: B- Z7 G t _+ m
阳性药:温性药--豆豉3(除滞)
7 C+ `. z8 } [栀子豆豉汤一味寒性药和一味温性药,从方剂对治方向来看是以豆豉为君,栀子为使药。病机是寒热错杂,寒热几乎均等。
* X1 `3 Z$ o# e( m, L& }) ? t六纲属厥阴病
2 m3 y, U. \2 z! P' b# b- B师父在辨治学课程里面告诉我们:1 \9 w9 `6 W1 {: }
用它对治热多寒少的心烦也行,对治寒多热少的心烦也行,都会显效。9 k- I- d8 l6 [& V) E1 `
而实际我在临床中也是这样运用,其疗效大多满意。1 \6 M, u# e' |/ @" t
并且,还可以随寒热的偏盛而化裁加减。
0 e7 ^9 Q4 f7 b! }( F9 s如:, \! V- g5 ]+ H) K$ c8 d4 F
寒多而呕的,加生姜的栀子生姜豉汤
; o" L7 z2 i1 M2 c1 b# V寒多而胀的,加厚朴的栀子厚朴汤
) x' e% r! {3 F* o热多而食积气滞胀满的,可加枳壳的枳实栀子汤( x% T# A: @. ?% S% h8 ]* h
虚乏少气的,可加甘草的栀子甘草豉汤等等。
% S% @) w7 Z! f% [0 A# ~3 C7 F+ [下面来看看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4 q+ c0 s1 p2 ?( q君:豆豉3(主症)
& M3 ~ W1 h( l+ u; \8 j; [# Q' v+ w 臣:无1 d J! Z; x: L* Q# l
佐:无
- C) l- ?! g" ]' {( s* V; B& r 使:栀子2 (沟通阴阳)6 j1 e* r* _& q3 v, a
君药:
& e7 Q' Y& T% [$ x/ ?. E* c豆豉 温 辛微咸酸甘滋
0 D' x, Z x% D# C2 O$ J' Q" E5 V0 S0 x《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
* I _# E, f9 G( d) B/ b% D# a ]使药:6 B) S( {" Z0 ?) b! a4 D( }
栀子 微寒 微酸苦
+ n4 b% v) N! n3 ? \( j9 w《神农》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A/ B8 }! l. x' T' |, z
《别录》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
- D$ d, v( [0 B, d* L豆豉性温,治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栀子性寒,清内外上下之热,止烦。2 q' X$ m( B9 ~; B& c
这两味药,也是寒热近乎均等。
% v! L$ v; z# _% u按药症主治,豆豉更符合君药的确定条件。
- _: q$ U$ Z& M; I有人说,栀子做君药行不行?
! @. t6 ?0 \# S; }; U/ q也完全说得过去。
M' P& Q3 |, c$ l师父说:在这种“模棱两可”的实际情况下,我们都可以直接的归入“属厥阴”的特殊范畴中,避免了这种无法定性归属的问题。" o9 d) X- O# O
在方剂的光用上,从药症上来看,这个方子,还可以治疗很多种疾病。
9 k$ ?4 z( o! F( _- a! a) e1 s光 ——广
1 G4 ^/ V0 k3 s6 f Q1 p$ z! \% k尤其是一些寒热夹杂的皮肤病。
; B V- U3 ]; G) g也可以治疗寒热夹杂的哮喘。
+ a6 D, f J& ?: x- Z如,豆豉的“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栀子的“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等。
( U$ f2 F3 N, c更能治疗虚乏烦热而外感风寒的发热恶风寒,乃至水土不服导致的寒热夹杂出现的皮肤病和胃肠不适等。其里面根据药症的不断组合可以治疗诸多疾病,大家课后可以不断进行推导。
6 I& p2 J" Z2 X& Q; }# R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与栀子豆豉汤相关条文:! o0 U+ k& V/ q. r
351、脉经: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属栀子汤,若少气,栀子甘草汤;若呕,栀子生姜汤;若腹满者,栀子厚朴汤。
9 O" f% j; L3 c* a; f1 [2 r“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这个伤寒,还是多指太阳伤寒说的,少阴伤寒要是这么折腾,多会亡阳的。伤寒后,发汗不解,就给用了涌吐或攻下法,导致了表证入里。太阳表证攻下等,如果内陷的话,一般多入阳明,也多入上焦和中焦。可以出现里实的结胸证,轻的,出现里热的烦证懊憹或者协热下利。
- Y1 y3 ~5 N6 S那么,病人经过吐下后,出现了“虚烦不得眠”,什么叫虚烦?“虚”就是没有里实的意思,也指胃中津液亏虚,“烦”,是阳明热的一个表现。胃中津液亏虚而里热致烦,造成了失眠。虚烦里热,干扰神明而失眠了。
" w. k: f# {: N“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轻的是一般失眠,重的呢,就要“反复颠倒,心中懊憹”。反复颠倒,指的是躺下则辗转反侧,或者一会儿起来,一会儿躺下,坐卧不宁,烦的很厉害了。有的人,甚至是要打开窗户深吸外边的空气,才觉得心里舒服,甚至屋里热一点都难受,有的还直冒热汗的。“心中懊憹”,这句要注意,是泛指胸中与胃中。“懊憹”,发音为“懊恼”。也包含有“懊恼”的意思,烦躁发脾气。但是,更主要的,还是指“心中嘈杂”。3 V2 r F- B& B3 I0 U$ P: k
什么是心中嘈杂?公认的说法,指的是烦热闷乱,似饥非饥、似痛非痛、似辣非辣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常与胃脘痛、嗳气、恶心、干呕、吞酸等症状同时出现。这个滋味,十分难受,多数都伴有恶心欲呕等症状出现。喝酒喝多了,要吐还吐不出来,就是这个样子。这个症状,和厥阴病提纲说的“气上撞,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甚者则欲吐,下之不肯止”也很相似。 I7 d7 I3 x3 u8 Z
阳明里热,没有结成实邪,就多为湿热。在下焦的,就是那个热利,葛根芩连汤证等。在中上焦的,一般就是栀子汤证。里面是有水湿参与的,因为是阳明病,因此叫湿热。治疗上,他用了栀子汤。《脉经》管栀子豉汤叫栀子汤,不过是简称而已,都是一个意思。
8 v0 V% ?1 E/ z4 K' }, k* [, ~353、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宋77)
6 ?. c! Q5 o. f3 ^5 ]( o/ l% U4 N伤寒发汗不解,又给攻下,导致表邪内陷阳明,造成烦热不安,阳明上焦湿热阻滞。! [, E7 u2 o7 n* C9 l
也就是说,在栀子汤的证候基础上,还有个“胸中窒”。) J/ ~! B) S7 N) H5 u) c; P
这个“胸中窒”,是指胸骨后,胸中的感觉,感觉滞涩,窘迫而伴随疼痛,类似于胸痹,或者真心痛,两者要分辨开。( `. {+ W$ D# s* }- ]3 H6 b: H. v e X
有时很不好分辨,尤其这个西医说的食道溃疡的那个疼,很难和冠心病心绞痛分辨。7 ^& ~% G% _( {5 p( M
这个临床要注意。! K. R! \1 N. e w+ m
对于西医的食管炎、食管溃疡,疼痛而有发噎的症状,属于上焦里热的,用栀子汤可以解决。5 Y* T- s2 L# k6 F
354、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宋78)2 r/ u' e" \- O% L {
伤寒五六天,表证不解,估计是有了阳明里证出现了,医生给用攻下药,并且大下,伤了胃气了,不解的表证,会内陷胸中。里面呢,表邪内陷而湿热互结在胸中,上条是“胸中窒”,这条进一步说“心中结痛”。这个“心中结痛”,大家要注意,绝不是说的“结胸证”。结胸证,是大实痛啊,而栀子汤证,是虚烦而痛,虚,意思是没有结实。这个要注意。并且啊,陷胸证,多为心下结硬坚痛,和栀子汤的“心中结痛”,是有分别的。
- Y$ S w: F* @! H书里面,对“胸中”、“心中”、“心下”这几个用词,有时很模糊。这条说的“心中”,当指胸中。“胸中窒”,以堵塞不舒为主,疼痛次之。而“心中结痛”,则明确为既堵塞又疼痛,以疼痛为主。他说了,还是用栀子汤治疗。栀子解阳明中上焦的湿热,也解表热的。豆豉解表,更能去胸中痞涩满闷。3 u, v; U/ C/ j; W- ?
从上述几条,大家就看出了,栀子汤的主治,不单是可以治疗虚烦不眠而懊憹,还可以治疗在此病机基础上的“胸中窒”和“心中结痛”。临床,不要小看这个方子,很管用的。有很多顽固失眠的,符合病机,用了就灵。很多食管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符合病机,更是疗效满意。栀子汤,多针对于上焦心胸症状去的。9 p1 l5 f' @" l. ]/ v
355、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宋228)
# ]$ y9 F! k; ^) L这条说的是阳明病,攻下后,造成了栀子汤证。阳明病,里实的话,该用攻下法的,但是,为什么攻下后,反而出了问题?一个,是因为里面没有结实,结果给用攻下法,导致在表的热邪内陷胸中,形成了虚烦懊憹。一个是阳明里热,没有结实,用了攻下后,造成水饮上扰,与上焦里热夹杂,出现了虚烦懊憹。
F& Q, _) j( v i! g* i“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 ,饥不能食,但头汗出”。“其外有热,手足温”,说明外热还是不解。“不结胸”,是还没形成里实。$ G0 g6 Y: p$ G8 F1 \6 T& U5 y
“心中懊憹 ,饥不能食”,是栀子汤的主证。“但头汗出”,这句要注意,这是阳明上焦有热的典型症状。饥不能食,是胃虚不能食,但是胃里还有内陷的邪热,热就有饥饿感。
o! a: r7 E/ y; f2 c# z; z, P这个热,是外来的客热,不是胃家本身的津液不足的燥热,本身的燥热就会能食消谷。这个时候,以心中懊憹为主,有是证用是方,可以用栀子豉汤主之。解烦去湿热。津亏有热,夹带些许水饮,便会造成湿热,这个要记住。“但头汗出”,指的是头汗,别的地方,如胸背部也出汗,但是没有头部多。凡是上焦有热,多会有这个现象。有很多人,吃饭的时候,就是头部汗出,这都是上焦里热的表现。
i( P* T3 u8 `不好意思,刚刚来了病人- I- ~! _; y2 n! u) s8 D
饥不能食,是胃虚不能食,但是胃里还有内陷的邪热,热就有饥饿感。这个热,是外来的客热,不是胃家本身的津液不足的燥热,本身的燥热就会能食消谷。这个时候,以心中懊憹为主,有是证用是方,可以用栀子豉汤主之。解烦去湿热。津亏有热,夹带些许水饮,便会造成湿热,这个要记住。“但头汗出”,指的是头汗,别的地方,如胸背部也出汗,但是没有头部多。凡是上焦有热,多会有这个现象。有很多人,吃饭的时候,就是头部汗出,这都是上焦里热的表现。
H: O8 A- |. i! N# y356、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宋375)(《金匮》下利篇41)
! ?. M$ ]* S$ z“下利后更烦”,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攻下后,出现烦证。或者是理解为阳明里热下利后,上焦里热没清,或者阳明里湿热未清干净,上扰心神了,所以会有心烦懊恼,睡眠不好等症状,有水饮上逆而形成上焦湿热,造成了栀子汤证的病机。
7 e9 X" c: o; Z7 F8 \他只提了个“更烦”,意思说,下利后,出现了烦证,“更烦”,更有烦的很厉害的意思。关键是后面一句话,“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对于栀子汤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诊断法。怎么证明是虚烦啊?用手按按心下硬不硬,软的,就是虚烦!硬的,就要考虑痞证或者结胸证了!确定是虚烦了,并且还兼有其它部分栀子汤证,就用栀子汤去对治。
7 |: J6 E5 E: X357、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宋221)
3 b% \0 E# n+ S这条重点在于“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胃气不足,会有水饮上逆,或者表邪内陷其中,或者津液被伤而胃燥。这个病没有阳明里实的那么严重,给用下法,要伤胃气,表邪也容易内陷,下焦水饮也要上逆,合成湿热,心里烦躁,胃里不舒服,要吐不吐的样子。出现了心里烦躁,胃里不舒服,要吐不吐,舌苔厚腻黄,栀子豉汤主之。
J, q8 \3 i; S. J, N( }根据以上对栀子豆豉汤的解析及条文的学习,由此总结如下:: q D: L1 D' a
六纲:属厥阴病+ H3 \0 V1 ]2 l+ g1 [9 v# _
五证:烦证2 X, S3 `. W+ O5 C t% ?2 W! B0 D! U
病机:寒热夹杂(寒热近乎均等)
5 s4 Q9 J' j* S. k常见症状:虚乏少气,心中懊憹或结痛,按之心下濡。身热心烦郁怒,但头汗出,反复颠倒不得眠,饥不能食者9 `7 t" U* L, Y H
常见体征:舌苔厚腻黄
- z$ \$ x" b/ e/ R. D, g最后我们来看一则医案:
7 _& l* a' a' }' V4 \) M& w+ D刘某,女,52岁,初诊时间:2017年3月28日
4 u$ G, i. t, \0 [9 s& `主诉:胸中烦热、心烦失眠3天* v( a3 H: W/ n0 W1 ~2 g
刻诊:3天前患者因食火锅后开始出现胸骨柄烧灼感,胸中痞塞,口腔灼热,唇干、口干苦,舌热痛,胃中嘈杂,烦闷不安,心烦失眠,彻夜难眠,患者自诉大量饮水后胃中嘈杂加剧,口腔里“起火”症状更显,默默不欲饮食,心下痞,按之不硬,大便偏稀,一日两次,自行在家口服口炎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疗效欠佳,患者这是老毛病了,这里吃火锅把老毛病给惹发了,既往西医检查示慢性糜烂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平时不爱服药,服中药更是直摇脑袋,怕苦啊,也怕扎针,余无特殊。
. H7 p2 N3 n/ h6 @. j$ J& P4 t5 U舌象:舌红苔腻薄黄
. q9 U; N) r: Q! K) d0 u+ L脉象:双脉寸关浮滑尺沉缓。
9 C$ g: L( h9 a2 ]2 b' V g% [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讨论下# F$ m- w3 u. v: y6 C2 B8 C9 n
湖南永州 李松 中医学生 2017/05/02 21:26:472 I' ~; k4 n' W! ? @$ @- ^! u
半夏泻心合栀子汤1 [) G' q9 p4 J2 o- T
湖南永州 李松 中医学生 2017/05/02 21:27:524 \% U0 T% ~; f+ E3 b
太阴阳明合病
! d9 f: l! w9 C% D: h重庆-李明国-汉传讲师 2017/05/02 21:29:08& }- D. q5 p' z4 h' h
没有了吗' f4 _& x5 E; N5 d. f, F
广东 曾庆扬 中医爱好者 2017/05/02 21:29:29" s: }$ F3 _2 u3 C/ m# u B
干姜栀子豆豉汤
. j3 I3 C! E: D2 ^% @, W0 i山东孔征医学生 2017/05/02 21:30:21. m/ `/ u5 I. K8 U
甘草泻心汤
9 F; l; E2 F6 t- H, L2 _. I3 V河南—李筱—中医学子 2017/05/02 21:32:45 i4 q4 ~0 b- R. [& f7 O
加柴胡石膏
( @* }7 ]" M) y5 P7 h8 j重庆-李明国-汉传讲师 2017/05/02 21:33:09
* @% ~4 J% G" P% A G p. j9 q没人响应了,我们下面就用刘志杰经方辨治法式来解析下
( K V+ F8 d: i1 `% J+ K3 E* f3 Y" c这只是当时我诊治时的思路,不一定完美对治,大家共同讨论学习。, J1 F! n; Z2 s) P
1 搜集全部症状和舌脉体征: h. v7 \& w. Y& S- y
主诉:胸中烦热、心烦失眠3天& Q) ~4 i: U/ B2 y f: \
刻诊:3天前患者因食火锅后开始出现胸骨柄烧灼感,胸中痞塞,口腔灼热,唇干、口干苦,舌热痛,胃中嘈杂,烦闷不安,心烦失眠,彻夜难眠,患者自诉大量饮水后胃中嘈杂加剧,口腔里“起火”症状更显,默默不欲饮食,心下痞,按之不硬,大便偏稀,一日两次,自行在家口服口炎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疗效欠佳,患者这是老毛病了,这里吃火锅把老毛病给惹发了,既往西医检查示慢性糜烂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平时不爱服药,服中药更是直摇脑袋,怕苦啊,也怕扎针,余无特殊。
+ z' ]8 P/ R# u3 S0 _! M9 n舌象:舌红苔腻薄黄
! ]% l7 I( |8 E- x8 E: q脉象:双脉寸关浮滑尺沉缓。6 ~6 _: w5 q4 {' I# q( r
该患者,胸骨柄烧灼感、胸中痞塞、口腔灼热、唇干、舌热痛、胃中嘈杂、心烦失眠、彻夜难眠,为阳明里湿热,自诉大量饮水后胃中嘈杂加剧,口腔里“起火”症状更显,默默不欲饮食为胃气不足,水饮上逆所致,心下痞,按之不硬,大便偏稀,一日两次,中下焦水饮。胸中痞塞,气滞明显。/ ^) e( N+ L0 l- k5 z, n2 P7 E
2 定六纲,定病位病理( C3 H7 w4 L/ a2 z7 B A
病位:在里
- d- ~# x$ A' m# y, ]) W病理:寒热夹杂,寒热几乎均等' i, v9 M: z: N4 R. d, ?! O
六纲:属厥阴
% H. t O) i, c6 ~* R3 定五证,求寒热轻重8 S5 Z; z5 I8 q" D' ?2 X& w
病理:寒热夹杂,寒热几乎均等
8 f" I* V/ j# n+ z1 W五证:阴痞证6 a1 I$ R: Y9 l# Q% K' f6 x. d
这位患者不适症状和体征不多,归纳来讲,体现寒热夹杂、寒多热少的阴痞,五证为阴痞证。
* {& b5 B! Q+ c" v4 明病本,求病理产物( e# \5 `. T' {* i: Q. d0 U
气滞、痰饮
5 ~ A0 H5 E" k* a' Q5.知类方,确定选方范畴
2 G, @5 c+ V J7 ^综合六纲五证属性,当在阳旦汤类方中选择方剂。
0 P8 {9 s2 j) U' L$ z6 抓主症,求君药8 ~* v# U1 u0 i. P$ k2 N' C d
豆豉 温 辛微咸酸甘滋
- G9 X; h& {6 s$ S7 ?; T5 H8 G1 f《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
7 e+ l; H0 L& H8 |5 F7 立兼症,求臣药
( f5 e' { @9 P1 u7 B橘皮 微温 辛苦《神农》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口臭,下气通神。. J4 x4 l/ i% n( I7 I. H' U
师父曾经在《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专著里告诉我们“大家临床运用栀子豉汤的时候,见到胸中痞塞的,经验上看,加个陈皮,效果不错,还能开胃。”
! y4 F& F V, j4 r% H! _* i! \8 固中气,求佐药
4 Q- q' L! ?- d! j患者主症突出,甚是痛苦,严重影响休息、生活,急需解决问题,暂且往主治方向考虑。
% a- ^# t9 }2 Q: X: I+ O3 L* m: [佐药:无
5 O6 n! M0 `' J" e/ i9 夹杂症,求使药; }# q# M h" q+ i" V8 V
栀子 微寒 微酸苦/ v& i' L' e% A1 ^
《神农》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 T9 K# z" Z, X《别录》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3 c- j$ |+ ~& N
10 遴选对治方,求方证基本相应 k' R2 ]( z* b1 f
虚烦不得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属栀子汤。3 [+ ?8 x; b* j
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 O& Q+ B+ T% p9 `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7 Y& b( Z, \; d" l使药里面加了一味:乌梅
5 @+ ~# X, z5 b乌梅 凉 酸' r# y, x/ G2 q9 t- L+ G8 g
《神农》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 X3 [) [* K; P% ~0 J! v- W( w
乌梅酸凉,凉能清“烦温”,酸能敛降。能够清热,降热邪上逆,酸能敛降,又能收涩肠道之水热下利。师父在汉传经方辨治学里面告诉我们:栀子豉汤证,如果热象偏多,也可以加用乌梅,疗效倍增。
8 W" Y4 Y+ P( y7 v- \' k) ?患者舌红苔腻薄黄 所以热偏重 在此基础上加了一味乌梅
% Q8 [4 N" c* s" I4 ?12 确定处方,完成辨治7 M% E% l3 U2 l' r! x8 Y
处方:栀子30 豆豉45 陈皮100 乌梅304 P0 u9 H( x. _9 Y; L$ C, Q6 H
一剂, 一日一剂,分三次,水煎服。
' _: Z- G( a# g! J7 ]这个患者因为来时甚是痛苦,就诊所楼上居民,其孙子经常来看病,来时想尽快解决问题,所以开始给她开中药不愿意
" a3 \1 W; @+ q4 ]再三做工作后先扎针,如果缓解不了还得吃中药,当时学了师父讲解的《汉传医经学》,正在兴致上,就让患者先扎针。
9 t# E- g7 H2 v患者不想吃药,运用师父汉传粗针留针一小时治疗后患者口腔症状缓解不少,心下痞也明显缓解。
" y4 _5 K3 H& R; r- @, @6 s/ d这下患者主动要求我开一副中药,于是开了上面的方子。具体《汉传医经学》相关运用这里暂且略过,有想进一步学习的等待二期吧
/ v E. F2 a2 ^8 i: b0 W开完中药后叫患者第二天继续来扎针。
2 b% f' c4 ?0 R* N$ e" [第二天患者是上午10点多来诊所,当时来的时候是喜笑颜开,精神状态可,说昨晚上睡得踏实,相关症状几乎缓解,唯觉得胃中稍有不适,于是再运用汉传粗针对应治疗,之后患者至今未在来诊所,我想也许针药并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疗效吧。
' n( C& j% `. J5 f6 ]8 J这个医案中,汤药辨治中并不完美,但是在辨治过程中只想求简,对治患者最痛苦的,急需为患者解决问题。有不足的地方望大家多多指正。8 w9 H/ x3 y* J- N
最后我修正下刚刚对栀子豆豉汤的总结6 c& m% {2 U+ F* n( K4 ?3 ^
六纲:属厥阴病" Q0 U5 J% U5 S& r& r4 g! k7 a
五证:阴痞证
: U& [' c9 P: N4 j- E2 N( L! _" b) z病机:寒热夹杂(寒热近乎均等)0 w/ R i& q8 D( u0 ^# l" i: Q: A
常见症状:虚乏少气,心中懊憹或结痛,按之心下濡。身热心烦郁怒,但头汗出,反复颠倒不得眠,饥不能食者9 c6 {( K3 b1 N: K3 F% E5 P
常见体征:舌苔厚腻黄
N% Z; C' ~4 B( ? j y9 e( `栀子豉汤在临证中确实运用太广泛了,希望大家好好消化,灵活运用。) \# _7 {3 K' R6 w2 E0 {% L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下周二我们继续学习栀子豆豉汤化裁
9 t7 M' m C* T我先关门回家,有疑问回到家中给予解答。
( m k8 k+ u3 R- @+ x) X谢谢大家的参与。7 _7 z- r0 J; B; Z2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