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与复习恩师刘志杰先生的《伤寒论类编补遗》第400条-404条条文
2 r# S7 l7 D! D _) y3 R- n# B ]这四条条文多涉及到脉学的内容,所以在学习之前需要和大家说明一下,我对脉学的学习还不够深,所以,讲解基本就只能按恩师书中所讲来和大家一起学习。
+ O, U7 n+ r0 w* X4 r; v; i# {我们先看条文:
6 M# _, q7 J2 }
' ^0 ~' K! [2 d6 N400、诸脉数动微弱,并不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中干,胃燥而烦。(不可汗证篇)
% v5 [( D+ `0 G$ h+ u5 H( M& z7 R9 S5 r+ d
诸脉数动微弱,指的是无论是什么样的脉象,只要是见到脉数而微弱的,就不能给发汗。
9 H" _* }5 u. j数脉,是有热,微弱呢,是津液不足。: s. j+ q# ~; k# w9 [
太阳病,会出现脉数无力,阳明病,也会出现脉数无力。这都是津液不足的表现。5 Y) t2 j j' E
你要是再去给发汗,轻的,可以出现“大便难,腹中干,胃燥而烦”的里实证,重的,甚至要亡阳虚脱的。
9 P/ c- D4 p/ g+ x! l& O/ n5 q- U2 B J6 i0 } o7 h0 B- C! K
我们继续学习一下条5 }2 e5 J D0 R( w k: a
3 Z* }% J) c/ z0 ~$ a d401、师曰: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著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亡血也。(宋本脉法)
& v/ ^: R: p5 e1 {, T) p& T 这条条文比较长,但是这个语序要变换一下:; D% \* k4 G. a: {$ i) ?2 z' v0 m
“师曰: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夏月盛热,欲著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亡血也。”' A/ T( S4 J6 T: u
. h+ @# Y( }6 Y: v! e; e( F* c9 D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不是说只要见到脉微细而涩的,就是因为医生误治所致。
9 \$ } x& P' ?' e是医生要是给大发汗和大攻下多次使用,病人会出现脉沉而迟涩,软散无力,病人会出现亡血。 I; E8 f$ m' T& U
津血互根,津液迅速亡失,血也要不足,这个指的类似于现代医学说的“血容量”不足了。
2 Y+ g) L0 H% }2 q1 \他这样一折腾,气血俱亏,热量也会大量丢失,也就是伤了真阴真阳了。
: X1 h4 y5 T) q因此,病人会首先出现阳虚畏寒的。畏寒之后,真阳经过休养而自我恢复,就会再出现发热。
3 w' s) ^( L7 V# x _% }, i“无休止时”,指的是反复的寒热现象,这就叫“厥热往复”了,是阴阳不和的问题,是属于厥阴病了。$ m* g/ e6 ]8 c' Z* t
也就是说,自我恢复的过程中,不是阳气偏多了,就是阴气偏盛了。因此,身体也在不断地自我调整。( y/ l. A3 K; I3 Y3 r
后面这句,是形容寒热的严重性。 ~% I6 U, ^8 y7 f
“夏月盛热,欲著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 H' Y. J4 V j4 q6 ?/ f! ~7 r
这个,对我们临床辨寒热,也有重要的指导性。
$ B# c3 w# \' j- A5 X w" L“夏月盛热,欲著复衣”,“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
+ y0 Z$ S3 C7 F3 W8 G0 n% T严重的真阳不足,是里面虚寒的厉害,虽然是在酷暑的夏日,因为不能给肌表提供热量,因此,会怕冷的厉害,要穿上棉衣才感到舒服。
7 h" n( _- @! h" K, K. F+ F' N“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1 n! J8 g5 o; m, e
如果是严重的真阴不足,则里面热盛,虽然是在严寒的三九天里,因为冬天阳气潜藏在里,里热难以散发,因此,就想裸身而散热。
, C% _: K1 D6 t! a3 Z/ ^. m1 v这都是指的大寒大热的严重症状。7 p- h0 |" L+ _" G) r' r2 N5 V
要是再发展下去呢,则会出现真寒假热和真热假寒了。
0 y% @8 w1 C& m因此,大家要注意了,错误的、剧烈的汗吐下,严重了,会造成这种现象,重了,就阴阳离绝了。
* V# i4 n+ I+ r" z$ e/ a0 W诸阳,皆本于真阳,诸阴,皆本于真阴。真阳为先天之神,真阴为先天之精。
+ B$ c; z7 m0 }. @先天之神,属于无形的一种动力,先天之精,就是我们常说的“天癸”。
4 C* W# ^! t" B+ @二者互相依托,主宰着我们的身体。
8 c$ y( z' x: o7 ?! [6 e' m4 l6 }# [它们化出我们的气血营卫,维持着后天生命的运转。
0 ]" z- ^' v5 E& n“天癸”这个东西,类似于西医说的“激素”。8 j1 W/ `% K* k2 |; e6 [5 |
它总有衰竭的那一天。
, O4 ^: `9 g# U% M% C# K和禀赋关系很大,也和后天的损耗有关。9 a9 `+ ?1 ]0 v, k
禀赋的多,就会长寿,禀赋虽然多,如果不注意保护,就会损耗过度,影响寿命。
- T3 I* b" C0 a' |" g- L; p人的每次疾病乃至机体损伤,都是在损耗它。6 U1 B5 X ]- q8 Z
这个东西,无法补充,人为的外援补充,只会加重对它进行损耗。 它是维持机体正常的最根本的资源。也是机体自我修复的原动力。
1 V" ^$ A" A; B先天的真精,藏于脑,在后天发挥作用。( B3 L0 b2 `% j! P+ ]
这个,和西医的生理,是相通的。西医说,脑组织分泌各种激素。我们中医呢,就叫“天癸”。/ _5 y m& t, p
先天的癸水,是真精。比如说,某处有病,感觉不舒服,这个“感觉”,就是被“神气”发现了。发现了,就要处理这个病,就要动用资源。' Z$ ~8 a( l( k/ ]
而天癸,就是最根本的资源,给卫气营血等提供巨大能量。% B' |& x" v, _9 ?5 a. F! c4 e: F
人体的生长发育,也需要它,这就是天癸的作用。8 F/ M! U; w$ i8 D6 g2 u( T1 @* g$ z
西医喜欢用外援激素,可以使许多重病暂时转危为安。5 X& i; x2 |+ s9 O9 Z' x
这些外援激素,就像是外来的军队,它们也需要“吃喝”的,它们是利用和消耗你体内原有资源去攻打疾病和修复你的组织。0 @' f. b% U, ^2 Q% m: u
! Y: G1 w \2 P& j' H402、冬时发其汗,必吐利,口中烂,生疮。(不可汗证篇)9 v9 C. s: V9 t; v# d G) Y
“冬时发其汗”,这句是个表法。7 L2 K, l+ \6 @
不是说冬天得了伤寒,就不能发汗了/ K! Q7 y4 F2 |* R
这个“冬时”,指的是里虚寒。冬天阳气潜藏在里,还不足,这就是里虚寒。
7 {5 A3 [( m2 E, g; u" _! {大家可参考这句理解,“395、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宋76)”) C3 L: @- u* _5 f
里虚寒而水饮盛,发汗后,会造成了吐利' W) ] u; i- b* Y1 L2 t0 B7 @; z9 c
“口中烂,生疮”
9 k9 B- R* R7 H. y) c, E5 ?$ i这是指的水饮上逆,与上焦阳气互结,属于寒热错杂的口疮,类似于狐惑病的病机,用泻心汤治疗。
, B" K1 X8 r0 I. H' H1 }6 H0 L0 [
403、厥,脉紧,不可发汗。发汗则声乱,咽嘶舌萎,谷不得前。(不可汗证篇)
& ^7 w8 h. }' a“厥”,书中的解释是,“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7 K% ]2 W+ [* |6 v4 e
手足逆冷,又叫四肢逆冷,简称“四逆”。* ]) F) S. u ]* J
四逆的病机是,营卫不通、阴阳不交,合为四逆。9 D v9 x. Z" P5 S% c) z6 [5 s
四逆,还有个广义,那就是“喘、呕、眩、悸”四大水饮上逆症。 此处“厥”,特指手足四逆,有时也泛指广义的四逆证。# v% y' G) s b, m- ^, V, |" m
再看看这条的意思。
1 I# @. p+ s' G: S$ f# T; m& j8 Z厥,脉一般要脉微细,要体现出三阴脉的不足来。( W: A& T# Y/ F/ A, K' i6 B! ?
但是,这个病人“厥”的同时,还脉紧有力,这是虚寒而水饮旺盛的征象。( F: x3 g- i0 \& m
见到这个情况,不要错认为是伤寒证而给用汗法治疗。
4 n. H& N# J5 Y/ ~" ?/ H要是用了汗法,会出现“声乱,咽嘶舌萎,谷不得前”的症状。 4 R& X4 I. P# z* s, X1 E+ u/ d
声乱,咽嘶舌萎,指的是咽喉生疮,声音嘶哑,舌质呢,是萎缩的样子。
' c5 i+ B- S/ M a+ Z; X& S这个,是津液匮竭的表现。+ p6 E. n' C; t8 w
寒饮过剩,发汗了,津液枯干,那点阳气上越,郁于咽喉部位,就会声音嘶哑,舌头枯萎。
& j4 L6 `$ W* \' b! f“谷不得前”,指的是食物不能近前,闻到饮食气味都要呕吐的意思。
# q$ P3 @, K1 k; ~) w水饮上逆的厉害了。6 |- Y7 P( }) j2 n( X- n
这里主要是告诉我们,四逆证,不可乱发汗。' a4 T: M/ u: ]2 Y& c; X( i% U
0 c( }7 n' S. k& t" X+ K404、诸逆发汗,病微者难瘥,剧者言乱,目眩者死,命将难全。(不可汗证篇)$ H% I& B$ M- w3 C f$ b$ Q
诸逆,包括我们上面讲的正四逆和广义的四逆等。& Y7 y1 C+ r3 ?: w5 R
你要是给乱发汗,病轻的,会导致病情复杂和加重,加大治疗难度,难以痊愈。
9 L' }& D* _* M5 c& i要是病重的,则会出现“言乱”,这个言乱,该是特指“郑声”。
* t: `6 ^( T# u5 b7 _如果还伴随着眩晕而二目难睁,那就坏了,就是死证了,不可救了。 + L Z* y, {; q, I) X. r1 T
当然,有些广义的四逆证,采用轻微的温汗法,还是可以的,但是也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要轻易攻表,要先温里才行。
, T' v! ^4 K- z) `( Q! c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