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讲时间:2014.09.09) T) x( o5 H4 H$ G; ^4 f3 d4 H 
主讲老师:冀-沧州-张友年 
- u$ q$ E6 X) C# o( Y0 l! a主讲内容:三焦水饮医案/ x" H0 z+ g4 V" i0 K& ]2 K3 T 
我先发给大家一个小病例,先讨论一下,都出方子,好吧!, o) o, j& ^( q/ E$ h 
初诊时间:20140319马珍珍,女,26岁 
* ^+ N% U& |$ z: J( R6 D主诉:食后即吐或者干呕,一个月来诊。 
% ]$ y; I. q4 E! z: k2 a" Q2 Y刻诊:无明显寒热,汗可,晨起则有干咳,偶有晨起头痛,无口干口苦,胸闷,偶尔气短,偶尔反酸打嗝,无腹痛腹胀,二便可,排气通畅,月经周期可,色红,量略少,白带稍微多,黄白夹杂,手足温,双脉弱,稍沉,舌淡红苔少。 
5 u2 A. U% j8 M8 g2 B  a 
: g& P  n* E' i+ V7 g讨论的很好,基本都认为是太阴,其实呢今天我讲课的意思呢,是想讲三焦的问题。这里有多少没有听过三焦理论的呢,报一下,我看看。为了大家,我就稍微说一下,三焦理论,听过的呢,再听一遍也不是坏事。: n. `% u$ W+ P 
其实三焦很简单的,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焦管理中焦,中焦管理下焦,下焦上养中焦和上焦。' B% n: c+ B; [1 s4 ~5 Q) N 
这就是非常简单的三焦理论,好多同学听过了,我就不说的太复杂了,这样好记,是吧!# O, b, ^, Z' s: F, t( b  j8 X 
我要说的是结合本病例,我们利用三焦理论分析出主要病机点,更加合理的选择方子,真正的做到临床和理论的结合。# `1 P. T9 l" M! ^1 g 
从这个病例来看,寒热自明,病位里,病态就是个实证,食后即吐,临床来看方子呢,大家都说了几个,还有一个阳明的大黄甘草汤,当然本病例不适合。 
  B) y; ]5 |9 k" O8 A大家说的这几个方子呢,吴茱萸汤是可以治疗寒饮上逆,但一定是寒性明显,本病例寒症不明显,不被选用。 
' m! p1 O% P' d呕吐,就是一个饮证的表现形式,结合本病例看,我们都会想到中焦饮,上冲上焦,难点就是还有个白带(这个下焦的饮)我们是不是需要选一个方子上中下兼顾,或者和方子来解决全部病症。; J$ K8 s8 s4 C$ z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首先我们看他的主要表现是中焦饮证上冲,而下焦的饮很小,同时没有腹痛腹胀,大便溏,小便不利等,那我们就排除了下焦的病机点了。 
/ x! T9 C( P) v/ n- S到这里我们就知道,这个病患,他的病机就在于中焦的饮,而且是没有明显寒热夹杂的饮,正因为是中焦的饮,所以会上攻,导致呕吐,中焦的饮也会导致中焦的统治力下降,那就引起下焦的轻微饮证,这就是三焦理论的典型应用。 
+ B# b9 F5 y* M. R# A那么我们选方子就从中焦的饮证方入手了。方子很多,但是我们还可以缩小范围,那就是没有明显的寒热,刚说了吴茱萸汤必须有明显寒症,排除了,大黄甘草汤也是排除了。! X: T" e2 G+ l" K" v% Q, d' g 
干姜人参汤也是没有明显的寒,津亏,那么就不用了。 
3 _4 Y/ g0 Q; \* D; g5 \在太阴范围的没有明显寒的,治疗中焦饮的方子大概就是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外台茯苓饮这三个方子了。大家可看选择哪一个更合适呢? 
0 t: j% v# @) H1 ]% F3 a(都讨论一下,不要我一个人说,没有讨论的了,我就说说我的思路了。); _: b& \, Q  R 
这三个方子大家都没有选择外台茯苓饮,是对的,那个方子是补虚(胃虚)同时治疗饮逆和气逆的一个方子。. l! {0 O( b" h" a+ P 
小半夏和小半夏加茯苓汤的区别就是水饮攻击的力度,换句话就是水饮的多少的,包括水饮影响的范围的区别。苔少我觉得还是选小半夏汤好点。加茯苓,就是水饮的力度比较大,需要甘淡去饮,一般回夹杂有小便不利的情况的。4 w- c, i8 r3 z" Q4 g 
小半夏汤4付。% I8 j- s2 O( E7 x0 N 
四付药痊愈,后带她爷爷来看。可以说熟练掌握病机,方子,我们临床就会得心应手,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效果。 
- X5 t1 X7 c; `6 W: s7 N# b, K. C% F- Q0 ]1 K# m5 n 
如果小便白,再有腹痛等寒症,我可能选用吴茱萸汤。 
" R  D: |+ t! I" s+ ~$ T! L半夏干姜散,针对的是中焦有饮,还有胃虚,同时会有轻微的寒症,三者同在并且病势不相上下才可以选用,例如妊娠妇女。" G  |# T5 v9 K- N- X' b) v1 d 
药方剂量是旱半夏60生姜80* h0 T4 j2 r1 M 
半夏太贵了,这个患者水饮也不是太重,我就把半夏减量了。这就是病势和和药势的缘故呀。 
  e" \9 d; F( X+ c) `" U" D. t' G6 W1 ]8 j  d& Y. X% { 
伤寒里面的条文,我们如果注意的话就会发现,仲景说了,羸人减半,那么不是羸人,病情不是很重我们就不可以减量了了吗?我买的半夏是甘肃的,野生货,还是很好用的。这个剂量是一天的,分三次服用。- n1 S3 K0 u0 A8 o  o# ? 
再说一下真武汤吧,真武汤就是下焦的寒饮冲击中焦在冲击上焦的病机。9 U% L9 [. U3 X1 o  Y6 b 
出现了饮的郁和逆,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这时候饮郁滞化热。 
+ ]- O0 a, w' F: g: U3 V真武汤的病例可以有外证,但是他的出发点一定是下焦寒,导致水饮上行,攻击到了上焦后,还有能力攻击,才会出现肢体沉重,项背沉重这些表现的/ Y) i& w' _7 Z 
在临床千万不要当做了外证(小青龙,等等的病机来出来),这个威力差距还真不好描述。* _& q: t9 F% X/ R" a5 u: I 
 
5 {  ^4 P- A2 ]* Y散剂治疗的患者都是: 
3 w) ]$ R( X, Q: n+ D' [# x+ I, q1病情不是很重,用汤剂恐怕带来不好的副作用(病势和药势)。 
8 ~( T+ B* V9 D% _/ y2一般都是大病用汤剂治疗后,病机不变,但是病势很小,这时候无论从经济还是治疗来说选择散剂。6 U. D+ b0 E+ V" e9 I+ y% V& f 
3羸人 
. M) {) e" d6 _  P这就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汤者荡也,散者散也。还是不一样的。$ B( W7 P- [( D0 v. o1 p 
4 }6 P0 y, p3 ?& S 
真武汤我已经说了,细致的东西,就要自己去总结了,只有你总结了,然后实践一下病例,你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7 r' ?* o0 Y* ~" Z; Y- W 
但是要求大家一定要把基础和方子都搞清楚,没有个病,都有一个发起点,我们做的就是寻找到这个病机点,一击而中每一个病。 
& {* K2 n3 H% D! @ 
7 ~& W/ Q0 D" h, P我在弄一个病例给大家看,也是关乎三焦的。 
# ?0 u4 [) e% k' i4 _8 U2014.8.28 
+ r& j6 s9 o% r, q% n王永()男 50岁 
$ n7 L, o' @) a% a7 N# o1 ]主诉:失眠两年,脑埂塞8个月,头痛8个月,乙肝小三阳$ r7 T, W$ I( v8 [  @* _0 c3 C+ A 
刻诊:怕热,热后乏力,汗后身凉,口干,周身乏力,口苦,胸闷(检查左心室大,右心室小),饮食稍差,大便不成型,有时大便干,小便黄,两腿经常抽筋(着凉或劳累后明显),易怒。 
3 E5 \& q0 j0 ^& a脉诊:右缓,左弦细% a. G) A4 o/ y+ F0 U2 g6 j/ y& B 
舌淡红,胖,边有齿痕,苔黄燥 
  @% o4 H% Z3 v% B" P  V1 u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1 m) S: V6 K5 R" F这个还没有完全治疗完,所以总结的不是很全7 \' Y" G' z$ q* M( d$ K" n% J 
还需要啥症状给我问,我再告诉大家,需要告诉大家的是6服药失眠,头痛,全部消失,其他诸证消除了7-8成。 
& B/ k" K/ }& N  l( x0 ?我们看案子,就要和判案一样,要注意证据的搜集,不能通过一个点来臆测。 
, E% k3 Z  J+ o$ l7 v# ]更何况有饮,就要去水吗,去水可以温化,可以甘淡渗湿,还可以辛温发散。$ h$ p+ Z# E7 v/ F. H 
可以选择的办法很多,看他从什么地方来,选择什么样的方子。: J# ?* M2 M4 l% S: M. p. h 
 
/ t  w6 O' i" f- ^; h. y8 \' W5 l8 Q$ w 
 
% e/ J1 n- }% V6 ]; s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