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俞坤琴
* D1 e6 _. m" c8 D3 W! Q' k. w( L大家昨晚听完刘老师对桂枝汤的详细分析,有没有再思考过桂枝汤系列方证?
' W% Y# D O0 g5 o以桂枝汤为基础方,稍作变化的几个方。经常要用到的。桂枝汤的组成,包括它的服用方法和禁忌,都要熟悉。8 @0 L( E- |3 E8 T
桂枝汤
1 B' _& w9 Z2 q( m% V桂枝(三两)
3 X- ^: _' Z! \* U2 T- f芍药(三两) 8 P/ C9 c" b/ l) q. P
甘草(炙,二两) 5 e" c5 V8 |" K7 }7 j
生姜(切,三两) ; Y# ]: z% S- T6 J" l
大枣(擘,十二枚)
, J9 L9 R( F/ N& ^/ B6 C师父昨天晚上说,桂枝汤以温阳为主,对治厥阴纲的病证。
, V7 j; j1 W+ |& J! F1 r. m桂枝7 z7 A2 B/ K- e& G, [5 P! p6 k6 }
炙甘草
8 h" E) N" z; N" \3 k$ F生姜
$ E9 u1 V- H& b3 l大枣" l9 m# C/ [( w7 b5 v" w' [# h
这些都是温热的药。
5 k F3 K6 |0 k- z5 ~% V只有芍药是性凉的。
/ i) [+ [- R! R2 X服药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3 g% G' t" d# p+ V" q1 W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
0 V+ g) l. _ ^- K# {( l* {意思是说微微的发一点点汗,最好能持续发汗两小时。不能大汗淋漓。. E# }3 V, g8 I, K+ H
禁忌:
% e* M6 V: F7 n9 T+ t生冷、粘滑、肉面、五辛(指葱、蒜一类)酒酪、臭恶、绿豆、大白菜等物。
2 L7 H) J& h" |# h& d d6 }桂枝汤随症加减。
0 ~+ K# s5 t" {. f有以下常用方证:8 ^0 ]- o) V5 {
都是在桂枝汤病机的基础上,又出现一个或者两个不能被桂枝汤包含的症状,或者某个症状特别严重,需要增加药量。& Y# }; K. [) s- b8 e
如:$ V( v' @) V: ~ F5 l
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桂枝用五两。: ]* [3 X! x) j. c) Y2 G9 }8 l
治疗桂枝汤病机,又见下焦逆气剧烈上冲,欲发奔豚。桂枝降逆气的作用是很强。降逆气,散结气。
0 N! C. U, J) P+ Y. }6 T$ z6 n1.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桂枝用五两。! o" o* a$ L' s6 G+ h
2.桂枝加附子汤:加附子一枚。1 U; k N2 o9 \5 W
我们现在用生附子的话从小量开始,5克起用,渐渐往上加,以知为度。
3 X7 {4 m% q! u“知”,即服药后唇、舌微麻的感觉。
9 u" D* U4 ? G7 }/ x; l; \1 O
, v9 u, n9 J% J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少阴中风证。
& V5 X8 i- T5 F6 K8 J3.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 A! _% d3 ?: H: T+ R* S! T
治疗:中风后水饮闭塞于咽喉,出现咳喘。 K, G; l% M7 K9 p6 _
4.桂枝加葛根汤:加葛根四两。
' @ ?3 P9 s4 o6 e治疗中风兼阳明内热伤津液,而项背酸胀不适。
7 B& F, y# |& R2 {! N. v! T" p3 M5.桂枝加芍药汤:加芍药三两。5 A1 N; ^& X" |2 N% I- j1 l
治疗中风兼阳明里热实邪的轻证,即大便不太容易下,口干渴的。
0 K- ?% O* Y b; K9 Y, d4 p1 n6.桂枝加大黄汤:加芍药三两、大黄二两。8 k7 w, }/ e; L: T/ Q6 [% j
治疗中风兼阳明内热里实,腹痛不减,大便干燥。 w# _. n- b# d$ Y4 a+ T6 Q
7.瓜蒌桂枝汤:加瓜蒌根二两。& d$ w6 _0 T: u# ~+ H
治疗:中风兼阳明热,津液亏,口大渴,心烦。
- u5 U/ ^+ J c J8.小建中汤:加芍药三两,胶饴一升。* T; y: s% ~ c6 g; |
治疗:中风兼阳明里热伤及津液,血痹腹痛,或者水热腹泻。: k ?7 p: J0 v- `' V8 P
9.黄芪建中汤:加芍药三两,胶饴一升,黄芪六两。
% ^: U: @! G6 Y: Z- v/ {治疗:在小建中汤的病机基础上,体表虚寒,体虚乏力,严重恶风、易汗,易得外感病等。" b0 w+ ^# X0 T
9.当归建中汤:加芍药三两,当归四两,胶饴六两。4 }6 g+ H% \ F; d; l/ f0 A* ]9 g
治疗:妇人产后营卫不调,虚赢不足,瘀血不化而腹中刺痛,少气,乏力,不能饮食。) X) ?4 v1 @% I0 a
10.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加芍药一两,生姜一两,人参三两。& |# X6 ?: `) C
治疗:中风后出汗过多,体表津液流失,体内阳明热盛而伤津液。(内外津液俱不足)5 A- v( g. T B: R- M
11.桂枝去芍药汤:减去桂枝汤原方的芍药。
; U( a. {# j0 y9 g治疗:中风兼素有里虚,易便溏。/ z3 a& g8 Z: {# V' t1 R
(昨晚,我特地向师父提了这个问题,目的是让大家掌握对芍药的使用)* ^! _: x8 J6 H% j
12.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减去桂枝汤原方中的芍药,加附子一枚。
: m( y+ M- T4 I" b1 Y& ]这个,大家把桂枝加附子汤,与桂枝去芍药汤合起来理解。
( c7 C G Z: J5 }, S7 I2 F( v, |% W12.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减去桂枝汤原方中的芍药,加茯苓三两,白术三两。: j' w0 l( y# J% |
治疗:中风,兼里虚寒,大便易溏,水饮上逆,心下满而微痛,小便不通利。1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减去桂枝汤原方中的芍药,加蜀漆三两,牡蛎五两,龙骨四两(蜀漆可用附子代替)" E8 Y2 w7 L: |4 Y6 |: D
治疗的病机:寒饮上冲的力量比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要严重很多,出现神志的异常,惊恐不安,胆小易惊,失眠。
! P5 F% w/ N' P) k/ v好了,其他相当于桂枝汤的组成来说,变化比较大的方证就不说了。相对于桂枝汤
0 M! S' f: c K: C以后在整理方证的时候,先看一眼,此方是否包含桂枝汤的组成。这样更容易记。
# |" Z5 T( i0 q3 V5 k7 p* O; B"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