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11.9京-堂主-程刘海幼儿医案( b Z9 I) ]2 V' Q5 ^
幼儿,男,6岁 |8 ]/ C+ R3 ]: e: Y# n% T/ ~7 @
初诊:2013年10月20日5 h3 j2 @/ G$ C: a
主诉:发热2天,红疹1天
4 t/ B# [! ~* S2 k9 g4 d: \2 A& L; d$ G病史简要:2天前,患儿在幼儿园接触发热同学后出现发热,体温39度以上,伴有流涕,无寒战、咳嗽、皮疹;1天前,患者皮肤出现红疹,在西医医院诊断“猩红热”,需要输液治疗,但是患儿家长不愿意,随来就诊。
& P* i; @& u A8 \% j& P$ R刻诊:发热,轻微流清涕,无汗、无恶寒,咽痒,偶有咳嗽,有痰难以咳出,全身皮肤红疹,沙粒感,在褶皱处明显,纳差,无呕吐等,小便稍黄,大便正常。口唇干红。/ S* b8 O/ c* a0 U1 F" C
舌象:草莓舌,舌苔中后部厚腻淡黄。
7 r% j/ ]" K% F! u脉象:微浮、弦细、疾。" l M" I7 j4 y& [( t- r
猩红热,在中医当中,称为“烂喉痧”,属于温病学派说的瘟疫范畴。4 u' ^# d: @& c1 _& V0 W
仲景方一样能治疗温病瘟疫。! z/ Z3 U- J% v2 F1 H( ^
这里面,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分析起来,就会觉得处处矛盾,一定要用心。2 \( Y0 \5 k- k [/ H: ~: _
这个病人就是传说中的“三阳合病”。温病瘟疫多数发病的时候,就是“三阳合病”。
5 l" z0 K7 a% F+ ?我看过小孩的扁桃体,又大又红你说咽部干不?痛不?
6 J& i [4 X1 n4 k但是现在小孩不是以少阳为主啊。三阳合病,也是有所偏重的。9 _( M/ V7 E# _6 r* @; u4 J8 q
临床当中,没有那么多经典的,不恶寒反发热,这是什么?阳明汗出,但是患者却是无汗,又为什么?% q/ x1 `$ ?) y2 ^1 c) f
不恶寒反发热,患者又有轻微流清涕,咽痒,偶有咳嗽,脉象:微浮4 P. Z1 T3 `6 a! ~
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啊
: c. h: ^; J- m+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麻杏苡甘汤、麻杏石甘汤,加前胡40
8 \7 s$ R+ {. T& V* U二诊2剂% S4 w r$ M+ P5 d
患者除了纳差,舌质稍红,苔中间白厚腻,脉弦细( T3 [6 Y: O% }% f
其他都正常。9 Z* g% i! N2 Z* E. a' u: y
应该用什么方子?加白术40,一剂,就吃饭了。( E$ w. J2 ]* O' W
有的时候,我会加生大黄4克。2 M; C" ^- ]9 w6 M
对于小儿病,《伤寒杂病论》里面的方子足够了的,但是还需要掌握竹叶前胡汤、小儿龙胆汤。这两个方子很有用的。: Y8 x# d- ^7 d$ ~! w" H
0 n, S X6 _5 ?2 Y1 g
我有个病人,在我这里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我帮她小儿停用了所有治疗哮喘的药物,稳定了很多。她说我没有效果,跑到别人那里去了,结果还是用我的处方。这个竹叶前胡汤就是针对小儿很多疾病的。7 a. y# N0 ]0 m: f
胸胁满闷寒热往,纳差乳童脉弦长,阳窍众病错杂中,唯有是证用是方。) X: n- t: {: T$ G
# c; J( ` _, I5 r& l8 H
少阳厥阴本难分,寒热虚实皆有份,中焦胃气若为病,前胡泻心乌梅真。胸胁满闷寒热往,纳差乳童脉弦长,阳窍众病错杂中,唯有是证用是方。若兼表证合阳旦,假令阳热白虎挡,又如痰热连苇茎,太阴寒饮苓术荡。
7 c l2 s. n* L2 z. j# A5 V; u竹叶前胡汤:前胡甘草半夏芍药(各二两) 黄芩当归人参桂心(各一两) 生姜(三两) 大枣(三十枚) 竹叶(一升)
: r7 ~+ x1 h( c' g(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