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时间:2014.08.05+ r, z& W: w+ h' N( E
主讲老师:桂—庞寿琼
: _3 i6 \/ j- m3 o6 a+ C! y Q主讲内容: 耳鸣医案
) }: F0 m+ ^3 W6 ~% E& k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我和大家学习一个简单的医案。$ q; @1 z& s8 |( \* w
庞XX 男 84岁 2013-3-12
( l! I+ Z0 E/ X! c1 ?主诉:耳鸣
" M( b6 ?3 ~7 j8 I0 ~刻诊:耳鸣20多天,时而大打喷嚏,无怕风、冷;纳差、饮食时有发噎;右眼流泪,晚上会流口水;脚易抽筋。大便日一行,小便长色淡黄,晚起夜一次,舌暗红,苔中后部白腻,舌面水滑。脉弦滑。
/ ?* o* H3 e# B& Z3 x, [! g' e; l辨证:太阴、饮0 K& E! ?& S) e2 t" r
处方:真武+苓桂术甘汤+五味子
a: v. c# e( ^" p6 h茯苓60,白术30,干姜60,桂枝60,五味子25,芍药30,炙甘草30,生附子15 一付服2日,日服3次9 P& t! F: {2 b& d& ^
(生姜换干姜,药量也作了调整)) R$ W7 ?; I/ G# g4 a( c3 C, K# j1 V
二诊(电话),述耳鸣,纳差、眼出泪、流口水、等绪症明显减轻
; {* f' F( w: V. E; V( S5 ]效不更方,续方2付. / _1 Q* N, E* ~
三诊,耳鸣、泪出、流口水症状基本消失,抽筋次数减少了,纳转好,老人不愿再服汤药,给扶老方胶囊一袋巩固。
) \; o4 Y I1 m. Z' Y1 m8 o; _大家看看以下条文:
. I @ U' _, P: v118、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腹时自痛,自利,胸下结坚,下之益甚《伤寒类编》。
$ U# Z+ T& |( Y) ^/ {9 d; }120、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金匮》) G4 K3 {4 @9 g3 }+ L/ R
本案刻诊:耳鸣20多天,时而大打喷嚏,无怕风、冷。“大打喷嚏”——也是太阴常有的“善嚏”症状之一;“纳差、饮食时有发噎。“纳差”——也是太阴病的“腹满、下利、呕吐、食不下”的症状之一。) D( ?/ s9 Z: h! ?8 o$ ~0 A) ?
再从舌脉上看,表现出来的也是一个:“寒像”& I4 @6 ~: A8 F& ~1 m( F, U
因此,在六纲上我们可将其辨别为太阴。
( o5 T7 R, a/ f. l另外从五证上看:
1 t& L! ?- o4 s4 D# Y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 q) Y* o3 o- Z) L3 w, c饮原因就是:(少阴)真阳不足、或太阴虚寒水湿停留或厥阴阴阳不和,致使摄入体内的水分不能被机体正常消化运转而停聚,成为病理产物水饮。
6 Z0 j# r) O. [% ?# K0 `+ i; r4 W1 p: C! d/ x: y0 n
辨饮邪,有几项指标。
" e0 D0 D: d; s' h) U0 r1 F& J4 [3 G(1)无论什么病,见到舌苔滑腻垢浊,舌胖大有齿痕,或有紫斑,脉沉、弦、滑。
! \/ L2 y9 K+ {7 N; ]% p(2)形体肥胖,而面色晦滞。或以前身体肥胖,如今消瘦,肠鸣如走水。
6 a# u5 |$ F7 ?1 Z8 n(3)局部肿胀疼痛,积聚肿块,包括良性或者恶性肿瘤。+ r6 o! I: q' E- R: z3 ]
(4)屡用温补不效者。
3 v0 J7 [. u1 U1 v* n
* Y0 `7 F( b4 ]8 D3 A本案“苔中后部白腻,舌面水滑,脉弦滑”附合辨饮邪的标准
5 b: D! O$ m( N( Z: v2 M水饮的“喘呕眩悸”四症,就是最常见的四大水饮症状。饮证因其病位不同,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 A/ a# V; B2 H; d: V5 F1 B
本案既然内有水饮了,这个水饮就会上逆的,会出现胃气上逆,水饮上逆,要气不下行,会引起“饮食发噎”。
( }' M9 Q- \' a v7 d脚抽筋是属于痉症,水饮不化津液,津液不能濡養四肢也会造成“脚容易抽筋”这些症状。/ Y! ?, k. y5 Q2 @
怎样解决饮证呢?我们可以看看以下条文:
3 P o2 u: c( W) P! s280、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伤寒类编》
# }' e8 [7 U+ u. N真武汤方+ F' v2 y( X2 I# Q1 m. u e# w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切,三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 0 }; K5 u; e, e) ^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p8 V" s8 J4 J: \
" C, J# W3 K# [3 P5 T; H1 }
144、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
$ i4 j9 w: M" m5 K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2 K( n! n) f, Y0 c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炙,二两)
0 F+ `* |% B: D% J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 |* _& g X" C% _, ]我们看看方子的药症:
. j5 [" ?5 r# k% R6 Y8 x茯苓,甘淡。《神农本草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这个药,入太阴、少阴、厥阴病位。利水饮,止上逆的。
( s- L9 C) k3 _$ K C1 m/ U白术,辛甘微苦。《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白术,去内外水湿的。
% @, h* w K/ B7 }- z8 [干姜,辛热。《神农本草经》: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入太阳、太阴病位。温中,化水饮,止水饮上逆的。
4 Z8 s o' H" J; d/ O桂枝,辛甘,温,《神农本草经》: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上气,就是气机上逆,水饮上逆,都是这个病机。能发越而降逆。 s; }* j) e) U9 p+ |) ^! d
五味子,酸温。《神农本草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专入三阴病位,主温收。降逆去水饮的。
: V- o* S! @2 U4 k* B L1 U2 e* y炙甘草,甘平,《神农本草经》: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养津液胃气的。
! _! U% q; v$ w* b* B# t% P) b芍药,苦酸而凉。《神农本草》: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芍药,有清热和收降的作用。
+ a1 _! A1 n/ c, ], |! A附子,味辛苦热。《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温,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
! j; B& R, v' p8 g5 h酸甘除饮。茯苓甘淡,芍药酸凉,五味子,酸温。很好的利水配伍,去水饮,利尿,破水饮积聚。; b5 x. {9 G9 v3 ~2 z
如果水饮停积,或多或少会有郁热发生的,芍药可以清郁热的。4 t+ ]- _; l0 Q1 f8 R9 B* T8 c) ~
除水饮的话,还要顾全一点,就是温化。温化,就要用辛甘类药去对待。附子、干姜,辛热,白术,有甘味,可以化水利水。附子、白术的苦味,能入水中温阳化散寒饮。桂枝辛温发散,针对风邪去的(久病必有风),能发越而降逆。& C& A! g& }5 k9 A1 L- `
凡是治水,都要酸甘除饮的同时,辛甘苦配合入水温阳化气。这是治水的法则。: @" X) w0 [' {7 f$ t+ r4 i
本案的病机就是中下焦虚寒导致水饮上逆,治疗就是温阳化饮同时祛除风邪。
" ~& T8 i3 p) o) E# m9 t因此本案处方为真武汤+苓甘术桂汤+五味子。6 {) {# d0 a/ J) c
千金扶老方也是温真阳,除寒饮,补津液的好方。# d, L, O2 ]# C7 D# [0 A
恩师刘志杰先生对五官的问题有专门的阐述:
$ t9 N% u" O R: F首先,五官都在上焦头部,这个头部,是一身之表位,头为风地,这个要谨记,头部,也分六纲啊!- S! j$ a' N! r2 \
第二,凡是少壮人所患五官病,尤其是急证,要考虑三阳问题;凡是老年人,都要考虑三阴问题。9 I# u& A# K1 v3 z7 y3 K4 s/ i3 Q
.五官的问题,就要考虑有风邪等存在。老年人的鼻炎、白内障、耳鸣耳聋、牙齿虚浮疼痛这些问题,首先要从虚寒水饮上逆去考虑。......因此,对于老年人的五官疾病,要从降化水饮方
8 {/ I r) X* ?- O |
* g a9 y4 o1 k! ^: B7 k' c今天晚上的课就到这里,讲不对的地方请师兄弟、姐妹们更正!谢谢大家!
, Q# d* Y- x$ k& y) S# v7 T" H; z: Z- c; [: P& `1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