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体质与养生”讲义,兼致城市中青年(五) 
 
 三:养生与健康管理 
学会自我管理健康的重要性 
中国模式的健康管理:多环节切入+状态调整+线性干预 
 中国特色的养生 
1、受文化影响,强调万事讲究“度” 
从柯林说起 
 生命是宇宙的一部分:顺应自然以养生 
讲究有度,和谐(妥协) 
导引吐纳 
吃(饮食)、情绪(七情)、起居、阴阳(性生活) 
凡事都有度,养生也一样。 
“有度”意味着节制,从细节做起,持之以恒,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内伤七情,饮食内伤、过劳过逸均致病 
衣不过暖:常带三分寒。 
  食不过饱:常带三分饥,粗细都吃,荤素相兼。 
  住不过奢:随遇而安,居室富丽堂皇易夺心志而为病。 
  行不过富:身体健康允许,尽量以步代车。 
 劳不过累:“人欲常动,但不可大疲耳” 
 逸不过安:无聊为百病之源 
   喜不过欢: “过喜则伤心”。 
  怒不可暴:随怒随消,未必致病。 
名不过求:平淡而幸福。 
   …… 
西方:超越极限,健康() 
2、从生活细节做起 
于娟的教训 
3、从心理调摄做起 
纾解抑郁疗法   
主要强调以下16点要点: 
1)换一种方法思考    
2)不做无谓的联想    
3)有时,“难得糊涂”反而更好    
4)勇于承认和面对现实   
    5)活在当下    
6)学会及时释放压力     
7)多结交朋友,善于取得有效的“社会支持”    
8)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9)读好书     
10)学会慢生活,享受生活   
11)了解心身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2)学会给别人宽松,别人将会回报自己“松弛”   
13)注重(人文/自然)环境的保护  
14)必要时,可脱离工作一段时间,或暂时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及节奏。 
15)常饮淡淡的当年绿茶或花茶,不失为一个好习惯 
16)适度的户外活动,秋冬季多晒太阳    
 道家认知疗法    
1)理论基础  
① 找到精神应激源   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个体处于应激状态,帮助认识到造成心理应激源,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② 价值观  
③ 人格特征   
④ 认知治疗与价值观的转变  
2)治疗目的  道家认知疗法是使个体的价值观更加接近客观现实。 
3)基本步骤  ABCDE。 
⑴ 找到心理应激因素(A,Actual stress factors)  
⑵ 了解价值系统(B,Belief system)   
⑶ 分析心理冲突和应付方式(C,Conflict and Coping styles)  
将常用的应付方式总结为8种:①压抑或否认:凡事以“忍”为先;②倾诉:一类较为平和的疏泄方式;③升华:如埋头事业、热心公益、积德行善;④物质滥用:大量抽烟、酗酒、吸毒或服用镇静药;⑤发泄:一种较为暴烈的疏泄方式,如狂呼怒号、伤人毁物;⑥自我惩罚:如自罪自责、自伤自杀;⑦超脱和自慰:如看破红尘,认定 “人生如梦”;⑧消遣娱乐:借各种文体活动、游山玩水、娱乐赌博及频繁性活动等以排遣心理冲突。 
⑷ 道家思想的导入和实践(D,Doctrine direction)  
主要目标是让患者熟记32字保健诀: 
① 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② 少私寡欲,知足知止:  
③ 知和处下,以柔胜刚:  
④ 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⑸ 评估与强化疗效(E,Effect evaluation) 
五个基本步骤一般分五次完成,每次60~90分钟,每周可安排1~2次。A、B、C三步在前2次治疗中完成。D是关键步骤(即导入32字保健诀),需要安排2次治疗会谈时间。第五次用于评估疗效和强化疗效。如因治疗需要,D、E两步骤可反复多次使用。 
压力自我释放法    
(1)压力释放系统,主要包括: 
① 认知评价: 
② 应对(coping):在反应中起着调节作用,是压力源能否影响健康的决定因素。 
应对与生活事件、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个性特征、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关系密切。 
潜意识里还存在心理保护机制,在挫折与冲突的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③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具有缓冲压力、减缓心身疾病发生的保护作用。 
④ 人格  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习惯倾向,是压力释放系统的核心因素。 
 (2) 自我释放压力的环节  自我压力释放主要涉及改变认知、学会自我放松、善于转移注意焦点、学会积极求助与自我及时宣泄等环节。 
① 改变认知: 
② 自我放松: 
③ 转移焦点: 
④ 学会求助: 
 (3) 自我释放压力的方法  
① 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少操心,少担心。 
② 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多自我鼓励, 
③ 情绪紧张时,学会改变呼吸 
④ 改变用餐不良习惯:狼吞虎咽会增加紧张情绪,细嚼慢咽可以缓解压力。 
⑤ 多读书,读好书。 
⑥ 有话慢慢说,学会倾听别人说话; 
⑦ 学会善于休息。必要的放松绝对重要,不要把工作当成一切; 
⑧ 学会静坐。 
⑨ 经常锻炼。 
⑩ 保留自由的时间,做自己喜爱的事。 
⑾ 学会遐想。 
⑿ 常常听听音乐。 
⒀ 常闻香气。 
⒁ 学会倾诉。 
⒂ 不压抑自我,学会及时宣泄情感,善于向自己“求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