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先秦 扁鹊 见《医述》--------
 2.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唐 孙思邈--------
 3.不读本草,焉知药性?专泥药性,决不识病;假饶识病,未必得法,识病得法,工中之甲。
 --------金 张子和《儒门事亲  卷十四治病》--------
 4.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元 朱震亨《局方发挥》--------
 5.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真医。
 --------明 张景岳《景岳全书》--------
 6.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清 刘仕廉《医学集成》--------
 7.医是讲学不是市道,故商贾贸迁之术无一书之传,而医家言则汗牛充栋。
 --------清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8.医之事岂易言哉?非讨论而悉其源,无以施临证之功,非临证而着其效,无以验讨论之力,二者未至,不足言医也。
 --------清 张文燮《医效秘传 张序》--------
 9.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清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10.《内经》无论真不真,总是秦汉间书,得其词组,即是治法;《伤寒论》无问全不全,茍能用其法以治今人病,即此亦已足矣。后学能识病,全赖此数书。
 --------清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擨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
 张子和《儒门事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
 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深浅。欲知病之深浅,先知病之部位。
 宝辉《医医小草》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喻昌《寓意草》
 
 谚云十个医,十个法,此言不然,病者只有一个病,自当只有一个法。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凡治病治遗使邪有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
 周学海《读医随笔》
 
 考古人用药,有攻病保躬两途,攻病则或凉或温,当取其偏,保躬则适其寒温,宜用其平。
 程杏轩《杏轩医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