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4 20:05:31
|
只看该作者
 
 
 
【验案赏析】 
童某某,男,44岁,2002年10月24日初诊 
主诉:头痛眼胀两年余 
发现高血压2年,当时因眼睛发胀到医院测血压200/120mmHg,不规则服“硝苯地平、罗布麻片”于2002年10月24日来就诊,患病期间有腰酸、下肢浮肿、小便泡沫多。无高血压家族史。 
检查:血压210/140mmHg,心率96次/分,律齐,舌红苔薄白微腻, 
脉弦滑。尿常规蛋白+++,红细胞0~2/H,血尿素氮10.92mmol/L, 
肌酐224.3 umol/L,双肾及肾上腺B超未见异常。 
辨证:头痛眼胀系肝阳上亢,化热伤阴,阴虚阳亢,风痰上扰所致, 
原有肾脏受损,久病肝肾阴虚,脏腑失常,故时有颜面、下肢浮肿, 
腰酸、下肢浮肿、小便呈泡沫状,舌红苔白微腻,脉弦滑为肝风挟风 
痰上扰之势,证属肝阳偏旺,肝风内动,肾阴虚损,水不涵木。 
诊断:头痛。肝阳上亢,上盛下虚证;肾性高血压,高血压Ⅲ级。 
治法:平肝熄风、滋水涵木。 
处方: 
羚羊角(先煎)2g 
 | 钩藤(后下)12g 
 | 天麻10g 
 | 白芍15g 
 |  生地15g 
 | 生杜仲12g 
 | 泽泻15g 
 | 车前草20g 
 |  芡实30g 
 | 夏枯草10g 
 | 白菊花10g 
 | 知母10g 
 |  甘草6g 
 |   
 |   
 |   
 |   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连续14剂后,头痛眼胀症状 
均见减轻,西药降压药改为洛汀新10mg,每日一次,血压降为160/100 
mmHg,尿检:蛋白尿++,隐血++,肝阳上亢虽有缓解,但仍有肾阴不足之象,上方去泽泻加苦丁茶12g,另用玉米须30g、荠菜30g,煎水频饮,再进14剂,血压降至正常,诸证皆除,改为清脑降压片,每次3片,每日3次,复方稳压胶囊3粒,每日2次,继服玉米须,荠菜饮坚持数年,一直血压平稳,尿蛋白(±),隐血(+~++),尿素氮9.1 mmol/L,肌酐142.7 umol/L,肾功能有所好转至今。 
分析: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风”范畴,本证为肝经热盛,热极生风,如进一步发展可肝火上扰心神和清窍,已处于高危之中,方中用羚羊角、钩藤清热凉肝,熄风止痉为主药,天麻、夏枯草、菊花助主药清肝熄风;风火相煽,最易耗伤阴液,故用白芍、生地、甘草养阴增液以柔肝血;久病肾阴不足不能制阳,致使肝火上炎偏旺,故用知母、杜仲、芡实滋水益肾;肝火上扰又挟风痰,需引火下行,故重用泽泻、车前草,达到熄风化痰止眩之效,另外甘草又有调和诸药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