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刘守峰 于 2014-5-14 09:18 编辑 3 u! C! `/ [: w# n; i$ Q
. M! ?. }# l ^+ q( \6 J/ a9 X
讲课老师:梁晓光讲课时间:2014-05-06! o# @& {8 \6 d& S
讲课内容:厥阴病9 [; q7 q8 i, }' Q: e1 @7 }+ O N! k
把厥阴厥热往复体现出来的太阴少阴合病及阳明病两端能单独当成厥阴病吗?
* l/ Q* n* B" y, ~9 e% P% S& A能把出阳明的叫厥阴吗?能把不能出阳的太阴少阴病当厥阴吗?- J8 e3 y: p) H% o: L7 u% V
厥阴从阴出阳,出的了阳就主要转变为阳明,出不了就太阴少阴,严重了要死人
5 ]7 L% S% u7 f3 ^只有寒热都有,阳明热和太阴少阴同时都并存的时候才能叫厥阴4 ?& [3 [+ b; T+ A# ?7 \' F O8 `
这是厥阴病的根本,乌梅丸就是代表方证 b# c6 A* t. v1 s; y5 u
厥热往复是阳明热和太阴少阴寒饮相争的结果
) }6 Z, H6 G* E, n1 J0 C0 `$ w热盛已转阳明,寒盛停留在太阴寒饮少阴真阳不足,传变到这两个状态的时候,此时就不是厥阴了,按阳明法和太阴少阴病法治疗
( W( ~7 _9 f7 V! Q: m此是厥阴之一种情况
0 }9 U$ r( `! ]厥逆,阴阳气不相顺接。
1 y& \0 N- f+ i, s阴阳,上下表里5 K- ]9 B. d4 F' [
上下阴阳不相顺接,上热下寒,寒饮在下,燥热在上,乌梅丸是也
" U# Z* X, k1 E表里上,在里上就是上下的寒热错杂乌梅丸证,同上
+ A2 X+ B. D1 ] p% ?; A3 j0 C在表上,体现在营卫之沟通,当归四逆汤证:脉微欲绝,手足厥寒/ }/ n7 S) i: ?( J
体表营血大虚,能不手足厥寒吗?体表营血大虚,卫气津液能足吗?再受表寒,会如何?$ D Y) e/ m6 A: X
为何当归四逆汤无在里的去寒饮和补少阴真阳的药?2 g3 \: u0 h$ _2 N+ {. n
因为表上的厥。7 K+ Q- X @, j& H
在里,上下的厥,里寒真阳不足严重甚了,会出现真寒假热,脱阳之证,按上下阴阳沟通来说也该归于厥阴,不过是重症,和上热下寒的厥阴乌梅丸证是有区别的。
& D3 t2 M5 P/ }9 i( g* E乌梅丸寒热并用,清热药和温寒药并重,用的还是炮附子,真阳虚衰并不甚
3 v, @2 ^9 V7 @. t% [而通脉四逆呢?真寒假热真阳要脱证,有阳明清热药了吗?
8 X3 |0 o. ?4 z. R用附子是生附子,量大. 干什么,急固真阳。 还清什么热?
' g/ J7 |. [, ]1 b# I虽然表明上看起来也符合上下阴阳不相顺接的情况。但在病机上是少阴真阳太阴寒饮为大,用要上自然就是温药4 i3 q- T2 ^. {- h
这些都是厥阴法则,厥阴实质
& X' X( g( p3 s; D; J1 b另外还有属厥阴病,又是另一种情况了* [2 l8 d3 m$ U3 V# G
手机上网打字,顺便讲点 3 t& \: V2 ]; c0 {$ A
具体的可以参看汉传中医刘志杰老师的书籍
! v6 w8 [5 W" Q9 \6 `) [这些东西简单客观( i* V+ L2 r8 _( I, e' ]
学习思考要如理如法,守阴阳根本法则,不能乱讲乱发挥
1 F; [4 n/ X b% x% N误人误己,一念差,难回头
& q+ L7 E0 N8 B/ g/ Z8 ]( Q% L% m' Q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