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芍药甘草附子汤& ?! ?- w7 [4 { e' C
【芍药甘草附子汤】0 i0 v/ n1 O( ?/ j/ q% Z# m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2 z2 Z7 `5 r) P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I; j3 v) l* N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
; ]( J. ^9 m- U" t8 L/ w, a三才解析法:9 c" |1 C' [: L+ ~% ]; j
阳性药:附子1) h8 {+ Z- r5 Z$ @/ T# t$ E# h
平性药:炙甘草4
8 l* @6 Q& G" n, q6 _阴性药:芍药35 h& S9 w, X {" F$ T& J
三才解析法显示,芍药甘草附子汤方性偏温。
8 Z& o! u5 R/ \- i& W四象解析法:
2 {: Q$ N j0 H! D5 N君药:附子
" m! n, \, w `& ]+ K& B臣药:无% `' X2 h, R, w1 u
佐药:炙甘草 K2 l+ U$ h0 A! B7 i
使药:芍药
5 M8 t0 V8 s, \5 B7 u) y四象解析法表明,附子为君药,针对表虚寒的问题,芍药为使药,能沟通阴阳,配合附子去痹阻,止疼痛。炙甘草为佐药顾护胃气,滋补津液。
- ]) F) O* {5 h) f# N4 X+ w5 U下面我们来看看条文中的叙述。
3 q! W6 q' |& @0 v313、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宋68)
- X" I: h. h) B$ Z! x; z7 ^& x这句条文,恩师在《类编补遗》当中讲解的很清楚了,详细的分析大家可以课后翻书学习,这里我们只简要的分析一下。+ ^. R5 e' Y$ C' k
发汗不解,指的是表证,可能是伤寒,也可能是中风。
% d: @1 j6 k D6 a) ]4 d那么要是伤寒证,也只能是太阳伤寒证,要是单纯少阴伤寒,不会用芍药的。8 {# o' X7 ^1 M: s3 O
太阳的伤寒和中风,要是发汗过度,会出现表虚寒,甚至亡阳。
8 x+ E% ^+ W3 E4 r$ n% @& `& ^辨证不清,给乱发汗了,就会造成表虚寒,出现恶寒的症状。
5 f0 [2 d1 n6 h1 R# q这个恶寒,有畏寒的意思,表寒现象重些。
5 v. O9 E3 w; p$ `; `, a6 {条文说,这是“虚故也”。什么意思呢?是说表虚寒了啊。* A0 V- ^( I- V
里面虚吗?没有攻下,里面不虚。也就是说,病还是在表而已。" z; P. _5 X$ p3 q/ l
这个病,是少阴表证为主,确切讲,该是少阴中风证。
) v6 ^) r T7 V* J3 G* Z8 v/ T5 j& U芍药甘草附子汤,是桂枝汤,去掉生姜大枣,桂枝换附子。+ P& j9 U8 k! \
桂枝、附子,都能温散风邪,但是温在表的少阴虚寒,桂枝不如附子。8 Z: ?; ?8 z' x4 P G2 T1 [
那么,我们具体看一下附子的药症。/ Q! u( D1 A5 D+ N
附子 热 辛苦
: g; s2 f* u% s4 A! Z9 H0 I/ o《本经》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4 D' w `; v- i9 z9 b
附子的药症中,讲到“血瘕”、“踒躄”,这是什么意思呢?
' M* `5 N2 p$ V/ d《诸病源候论》记载:“有血气相击而痛者,谓之瘕痛。瘕之言假也,谓其痛浮假无定处也。此由宿有风冷……多成积结。”+ Q% F2 \( g: p! S( Q3 A
《说文》曰:“踒,足跌也”;- y: J' S0 f# z" T- ]( ^
《广韵》记载:“踒,躅也”;- ?: B% [7 R& c0 b" R" M
《玉篇·足部》:“躄,跛甚也”。
8 d* x" a' \' l( x如此看来,血瘕就是因为风寒湿邪与气血相搏,导致血行不畅,瘀血闭阻而造成的局部疼痛,痛无定处为具体表现的症状。
, Q f8 `% i. ]6 s& u' G而“踒躄”指的是因腿瘸走路的状态,也就是风寒湿邪导致的病理性代偿性步态。
. j; v5 O# y$ l$ h) J' F为什么是寒湿导致的呢?“寒湿踒躄拘挛”嘛。
" f9 l! l. G( [4 O8 i# R' G那么,附子性热,能驱风寒邪气、散风寒湿邪,又能行血止痛,正好对治这两种症状。 h5 I+ `: g& b# ~
而从现代药理学来看:* p$ e$ I6 n( V6 D/ E6 R
附子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作用,附子中含有的乌头碱等毒性成分的分解产物及其非生物碱成分有良好的强心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其次还有抗炎作用、镇痛、镇静等作用。
8 \5 o4 @5 G. w8 W3 T Q& i5 M接下来整体分析芍药甘草附子汤中附子的作用。
; Y" ?7 [ V5 r {% {附子味辛,偏于走表,但附子大热,所以走表力度强劲,服药反应也很明显。# Z# P0 A+ }3 [& H; J
桂枝配芍药和附子配芍药的区别就在这里。一个是温凉的辛散酸收,一个是热凉的辛散酸收,都能调和在表的营卫。
; z t! Z, J) E6 b2 Q但是,一个是针对太阳、太阴、厥阴等中风,一个是针对的少阴表虚寒的中风。
* W/ l; M7 \% N! r4 k不加生姜和大枣,是因为还没有伤及胃气津液。0 B: h. o6 k P" c
皮肤,大家都知道,要开合有度。用药上,要辛散和酸收配合。
2 R1 J% B: Z/ C4 f( H2 @/ l这种理念,也可以用到里证上。对于一些二便排泄失调的,可以运用。比如,芍药和厚朴,大黄和乌梅等配伍。
' [. d; A4 S6 E7 y3 D% O" {& N反佐药而已。可以调和阴阳。也是厥阴纲的用药法度。# B% ]9 h5 d3 u9 F! w
这个方,可以广用。凡是虚寒而肢体疼痛、挛急的,都可以用。! i- ^, a8 N, @# {+ f
包括寒性的腹痛,可以加干姜。( X8 ?( r9 k: f$ \9 ^/ J3 V
寒性腹痛,指的是寒积腹痛,要是有较重溏泻的,芍药要去掉。下利不明显的,可以不去芍药。
% l6 b4 V$ n9 \ W" z包括真武汤都是,真武汤里面有芍药,这点要注意。要真有实邪,才考虑用芍药。
' V* @3 s' c& c/ K& X* Q( Y0 I" O配伍是经方方剂的核心,芍药甘草附子汤,共三味药,把它们两两组合,有芍药配甘草、芍药配附子、附子配甘草三种配伍。
, m& a7 L7 C. B: p2 }芍药配甘草为芍药甘草汤,主要解决阳明病;
6 R) c; p1 B# w z* J6 p附子配芍药,在附子汤中有这样的配伍,主要解决少阴病出现的肢节疼痛,附子温阳解表,芍药祛痹止痛。
9 }( ~ S$ i) P* J6 [+ B. u而附子配甘草,主要是制约附子毒性,缓和整个方剂的偏性。
$ I0 ~$ ? L9 r3 b, P这都是从我们经方配伍的角度来解析方剂。下面呢,咱们再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看一看,这个方剂又有怎样的效果。$ m. s/ i- ~: H% s: ~4 i" r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炮附子中的单脂性生物碱有抗炎镇痛、对抗佐剂性关节炎等功效,而芍药的主要成分为芍药总苷,具有止痛、抗炎、保肝等多种功效。
9 e( k0 M% y- { [& G现代对经方的实验室研究,拟用古方药量,通过 HPLC 测定芍药甘草附子汤中附子单煎,芍药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芍药甘草附子全方中“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含量
6 X) _9 [% \, f1 D( z. b分析不同配伍对其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期为阐明芍药甘草附子汤配伍的合理性、科学性提供试验依据。
; Z J: m+ Z$ }( |6 ~3 v6 @0 r; V$ X试验结果显示:
) x3 q5 I$ I x, Z9 |* @% U附子单味药和附子配伍甘草、芍药,以及全方的水煎液比较中,附子中3 种单酯性成分含量均有所增加
1 g8 c. \1 y. B( b其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增加规律为:附子、甘草>全方>附子、芍药>附子) j" [: a. e4 k$ r9 O+ ?
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增加规律为:全方>附子、甘草>附子、芍药>附子4 j3 m0 N' C/ S4 }) @" t6 U
这样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经方配伍法度的精炼。0 m; ^7 h3 ~( S
并提示我们,在临床选方时,不可随意改变经方药量比例和药味,正如师父说的学习经方,先守住规矩,再明活用变化。2 V: X5 s7 g, R8 Y- N- s
总结一下:
+ D& y/ R" m5 e4 ?/ n8 A! K3 F芍药甘草附子汤,主要针对:外感汗多恶寒者或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者的少阴中风证。
3 l7 u' k( ~" W9 X" e今天的课里讲了些现代药理学和经方现代化实验研究的一些东西,仅供大家作为参考,了解一下。
0 b* r2 u$ I/ h5 N: x4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Z! Z" X( X& P7 D$ W4 Q
$ _ V7 w2 e7 W/ s: g) d- d9 ?
/ K6 Y' [: B4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