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桂枝去芍药汤
6 D" o. M0 @9 r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3 `# B) ?/ }5 i7 ^- p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7 E/ R# h! r9 {+ c0 U3 ?: ?" {- Y# @
相关条文:
6 W- P" M2 v/ t# B% S+ ~2 n$ G22.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D7 w+ v) g a. @- a( e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7 E2 Q. L! Z, W* p9 p8 a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v0 D9 f. j2 i- Q/ Y) ? A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9 m$ A4 r% R- Q5 k相关条文:5 a, M3 O8 Q& l! ?& v% }( e2 l
22.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O. F' }7 }! L7 h+ s! ?$ \
这条是讲太阳病,伤寒,或者中风证的误治,太阳病,或许这个医生见到有阳明里实热伴随,没有尊守先解表后攻里的治法,就给攻下了。好了,攻下后,胃气被伤,中下焦虚了,那么这个表邪呢想要内陷但还没内陷,还在表,这个病就处于这么个阶段。要是病邪内陷了就会出现结胸证的。现在呢,出现了“脉促,胸满”。这个我们就要分析了,表证还在不在?会在的,不会解的。那么,脉促,代表什么?脉促,有紧促、催促的意思,就像排队,后面人往前挤这个表象。在寸口上的表现,就是寸实而浮盛,尺部沉而稍弱;脉率可以快,也可以不快。这个脉的意思就是上焦实,下焦虚。 临床,高血压,呕吐等等都可以见到,还有肺痈,一些心脏病都可以见到。不要理解为脉跳的急数。这说明,是有气上冲的意思。胸满者,指的是胸部满闷。这是因为攻下后,造成里虚,胃气不足,下焦之气上冲了,不是水饮,要是水饮,就要用茯苓了。表邪欲内陷还没有内陷这么个时候,加上下焦之气上冲,交结到了上焦这个地方,出现了“脉促,胸满”。治疗呢,要用桂枝汤去掉芍药。为什么要去芍药呢?我们来看看这个芍药的主治: Z, [, e9 F! P. h& S
芍药,苦酸而凉。《神农本草》: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K8 I, {4 g* G5 ^/ F
攻下后而虚其里了,不能再用芍药去继续虚其里了。芍药有泻里实的作用。过去有人说,芍药是“小大黄”,这个比喻也很形象。书里也有提到“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宋280)” 大黄、芍药易动胃肠,有里虚的,不要用。
. [1 q# M) e! ~- N/ m* v“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紧接着又说了,要是这个病人经过被下后,出现了脉促,胸满,还出现了畏寒怕冷,四肢有些发凉,或者汗出的多,这是因为攻下而伤了阳气了,又出现了少阴证了,太阳少阴合病了。这个时候,要加一味附子,要温阳驱寒。
/ Y2 Y' @. X4 V0 q- K1 r
1 F% W4 s3 M' e+ Y# z方证标准:
0 T( z3 @7 d# Z+ R* U桂枝去芍药汤:6 U# V7 `/ A1 R* c' S% q
1、特殊症状:脉促,胸满,。9 k) B. S0 S3 J l* q1 v% R
2、伴随症状:太阳病(伤寒或中风证)误下后,咳嗽,短气,头痛,恶寒或恶风,自汗,发热。大便溏或正常,小便清白。
H& ^4 Y" u9 B! ]5 i" t3、舌苔:舌质淡红,苔薄白。( a! R# S# {; f3 c6 C
* l8 v% k$ f# G! g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V. W7 d9 ^) C" d$ t% V: ~
1、特殊症状:脉促,胸满,恶寒重或恶风重或汗出多,四肢凉。9 C: q3 m- E* O7 d" M5 d6 U# j
2、伴随症状:(太阳证,少阴证)头痛,咳嗽,短气,大便溏或正常,小便清白。2 s' e4 K9 _2 z9 z; e" y' ]
3、舌苔:舌质淡红,苔薄白。
9 A4 { M" g0 a' h" A( r2 j
) J- S8 B. r/ T3 n- ?7 e病机分析
+ ?2 h" P* Q8 B1 C+ a: i( k; [桂枝去芍药汤这个方证,多是因为太阳病被误下后出现,胃气被伤,中下焦虚而气上逆结于胸部,这时候表证未解,欲内陷而未能内入,脉象会表现寸实而浮盛,尺部沉而稍弱。胸部满闷。除此之外,当然会伴随一些太阳表证的其它症状出象。临床上很多时候也不一定是被误治攻下后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有的本身胃气就不足,中下焦虚,又复感外邪也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一定要灵活的去看待。
& p9 r5 z7 C/ L! i7 Q那么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呢?也是如此,这个方证除了有桂枝去芍药汤方证症状出象外,还会有少阴证的伴随,也是胃气不足,中下焦虚,还阳气不足,因此加上附子温阳驱寒,化气化津液。这个方证要与桂枝加附子汤有个对比。桂枝加附子汤是少阴中风证,它汗出多表虚得历害,而未经过攻下,中下焦不算太虚,因此不用去芍药。再来桂枝加附子汤证由于大汗伤津液会有个津液不足养筋脉,筋脉痹阻不通的痹证。“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内里中下焦未虚,而津液不足筋脉不通。这个芍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桂枝去芍药汤方证要和桂枝汤来个对比。桂枝汤方证,人家胃气未伤,中下焦不虚,太阳病,尤其中风证,因为汗出,常伤津液,往往造成胃中干,里面带点阳明里热。因此,他用桂枝汤,里面有芍药,很大的程度上,也是为了兼顾清这个里热的。这是桂枝汤中有芍药的另一层深意。要是病人是太阳中风,但是便溏的,也要把芍药减去。这是此处的精妙。+ o9 d Z& ]5 Y6 Q( L
* N- W, m6 C& l2 G1 w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