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李明国-汉传讲师 2017/05/10 20:01:48( p" \- v5 J7 E
大家好,时间到了,我们开始上课 p% W6 j) y/ B4 n: L' h! Y
重庆-李明国-汉传讲师 2017/05/10 20:03:28
$ x3 w# W7 f# D6 t8 Y9 x开课前说明两个问题,希望大家尽量在线听课,提问,因为从备课到讲课需要花不少精力时间,白天要上班,都是挤出时间,希望大家理解。2 ]. S* @- t! e) B( }
重庆-李明国-汉传讲师 2017/05/10 20:04:58
. N& M9 Q/ h( Y1 e( |2 X: \1 l开课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下上节课的内容,以及回答上节课课后有同学提出的问题,这里统一予以回复。
" T: F% E+ X2 G1 R重庆-李明国-汉传讲师 2017/05/10 20:05:46* \' n3 I1 N) ]
先看上节课讲的栀子豉汤# h5 p2 J9 c( x+ `% d4 `' {
栀子豉汤. Y1 C# b. Q' k! V
栀子(擘,十四个) 香豉(绵裹,四合)
) j1 k1 O: A: a% ]/ M3 o0 X, Q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 ^) @8 P+ N4 z" e$ {3 _6 T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5 [4 o+ T6 ^+ j: ^7 ?8 i+ H阴性药:寒性药--栀子2(除燥) ' D* Z9 _( ^) k1 F, p
平性药:无; n+ N3 q: A2 }; H) A
阳性药:温性药--豆豉3(除滞)$ u' Z- _1 w; {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c5 R- H M3 I8 K3 W- m+ I; Z
君:豆豉3(主症)
: N5 T/ Q: J& T臣:无
( E, s1 N8 W9 V. Q3 o佐:无
/ h8 ]% N# O, y; F: M使:栀子2 (沟通阴阳)
* I! \% n5 L: h; F1 F总结如下:
1 O* e3 {+ {/ ]! c2 |六纲:属厥阴病
" ^+ a% l% e& V五证:阴痞证 常见症状:虚乏少气,心中懊憹或结痛,按之心下濡。身热心烦郁怒,但头汗出,反复颠倒不得眠,饥不能食者9 t8 d% x1 M c6 i
常见体征:舌苔厚腻黄
8 a. k* c0 Y9 ]1 o上节课有同学问,感觉这个方子像少阳方子,这个问题问得好,证明是认真在思考。. `5 d6 ^" R$ P! H1 Q0 X
这个方子病机是寒热错杂,寒热几乎均等,你用它对治热多寒少的属少阳病也行,用它对治寒多热少的属厥阴病也行。. N% o. j$ G* n
如果是以豆豉症为主要临床症状出现,夹带栀子症的患者归属厥阴病,如果是以栀子症为主要临床症状出现,夹带豆豉症的患者归属少阳病。‘’1 w' R2 ]" h y$ V6 N& X3 ?
具体根据患者四诊情况予以归属。
, R: U: t/ A" q" c# X实际临床中病机契合,符合栀子汤证的临床症状对应一半以上,一般疗效可以。# [6 E, [$ X4 o" p' R+ j
这是上节课课后有同学问的问题。
( i8 P7 a0 s- B% h& o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天要讲解的方子5 n; l, J8 K. j U) V8 y
首先来看:栀子甘草豉汤】
+ a% ~# c4 {7 a" [栀子(擘,十四个) 甘草(炙,二两) 香豉(绵裹,四合)
" Q# P; Y9 v9 _- @; j; {3 o栀子甘草豉汤是在栀子豉汤的基础上加了一味照顾中焦胃气津液的炙甘草。
4 B# [2 T, l7 d3 ~/ X$ E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 \4 m& y7 n0 k d% x阴性药:栀子 1 b R9 h* A9 f
平性药:炙甘草2 C+ t/ z# L; ~8 q; d# H
阳性药:豆豉
, n: E0 C5 O% Z" [ C3 N用药上寒凉多温热少,五证主治上,以烦温燥热为主,夹杂凉滞寒饮证,五证上归为“阳痞证”,六纲上, 属于“属少阳病”。同时还伴有津亏。这样一分析,这个方子所针对的六纲和五证的总体病机就明确了。
3 N( r( @2 k( F. U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 R* O+ m% [1 A2 M5 x8 G1 y2 g1 J
君:栀子2 (除燥)
2 _8 L0 P: M5 Z; [' O0 f 臣:无
# w' e5 V$ W* K8 g/ e4 @ 佐:甘草2 (甘滋)
: y7 h4 L+ V0 ~5 Q4 v/ P 使:豆豉3 (除滞)# U. O, u2 V9 k7 O; e' h) y) R
既然是君药,就是对治主症的。
: v3 P: m8 W& W君药
/ X3 j( r: R& V/ R栀子 微寒 微酸苦
( B& F0 f6 F: D i! n7 x《神农》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m7 g6 K }) g: H6 n' r; M
《别录》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
, p, p3 ^* M4 e$ w& ?, `主症,指病人主诉的最主要的痛苦表现,是建立在整体病机基础上的一种主要症状,提示临床医生在解决整体病机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对症治疗。
) m. ~& c% N c* o* O因此说,凡是栀子这味药所罗列出来的主治症状,都可以作为主症出现。
6 F. k! G, e3 s/ W, ~8 y佐药,炙甘草 平 甘滋% ?" p/ O9 n3 d! }5 o
《神农》: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 Q( f8 ]8 I6 n3 F, u佐药,都是平性药,也就是甘滋和甘淡两种药。" @2 t1 ^- ?' c; y' f6 V
对君药和臣药起辅助作用的,并固护中土胃气。
3 x6 k2 H- F0 N6 V) I温热必伤津液,寒凉必生水饮,因此清温热的同时,要固中气、养津液,要用甘滋为佐药。: B: t& q& K8 e( k
这里栀子豆豉汤在清温热的同时加一味炙甘草,滋润中土,补胃气津液,因此属于阴旦类方。
! v$ }. \5 r, j9 N- K# z* U具体有关药物的刘志杰方证解析法之五行五味解析法是在更高级课程当中所涉及的内容,还未公开讲授,有心进一步学习的可以关注汉传中医师承论坛公告的相关课程进行深入学习。
2 t+ d5 H0 X- b- m K- R6 `/ ?! E使药:. O* M" r3 J/ r K; x
豆豉 温 辛微咸酸甘滋
v, ]% n6 u9 m, f* I《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
/ @7 Q* Q' y" S8 R使药用豆豉与君药药性相反,起沟通阴阳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使君药的寒凉之性不至于太过,并且能够协助君、佐药治疗栀子、炙甘草之外的“兼证”。+ U) ?9 K8 B6 u1 p' x5 d
下面看看相关条文
5 Z0 B+ m0 J7 P' X4 z4 B- G+ ?* h脉经: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属栀子汤,若少气,栀子甘草汤;
; K% I( ^ {8 y; F“若少气,栀子甘草汤”。什么叫少气?* ?8 n ~6 e: }7 J: t
它加个炙甘草。炙甘草,养胃气,补津液。益气补中,强体力。$ \* W1 [) g7 b" i
怎么说强体力?
D6 r6 K" t+ ?甘草能“坚筋骨,长肌肉,倍力”啊。8 w1 L: F0 r& h2 o$ e3 Y
由此我们将栀子甘草豆豉汤总结如下:
2 ]+ X0 \9 X3 J. F _5 [: E- `六纲:属少阳病: }! [& X+ u% w% U* k2 E( B
五证:阳痞证(烦温热燥多,凉滞寒饮少), n. L# {" Y# e7 Z/ g
常见症状:虚烦不得眠、心下懊、烦热胸中窒、身热心中结痛、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乏力,动辄气短等。6 }# x6 l" M2 T
下面我们接着来看下一个方子
0 M4 ?4 ^ Y* R: D+ ^) R( s' I【栀子生姜豉汤】
/ ?# Y: t# k9 P. {9 m: A* G, V栀子(擘,十四个) 生姜(五两) 香豉(绵裹,四合)
0 M0 Z+ C5 Q) ^) t栀子生姜豉汤是在栀子豆豉汤的基础上加了一味辛温药物生姜,加大了温热药物的比例。
3 n/ |, ^) V8 P; T5 B* s8 r6 e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6 y8 j' S) t0 B& l& h+ V6 k
阳性药:生姜、豆豉 ( V$ D" o+ }0 q6 U- ]; u
平性药:无9 ^' h, [' c5 u/ y: B3 T
阴性药:栀子4 C; D; M/ o6 Q/ W9 B
配伍中明显温热药多于寒凉药,五证中主治上,以凉滞寒饮为主,夹杂烦温燥热证,五证归为:阴痞证,六纲为:属厥阴病。
8 O! X9 |$ P!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1 W! L& J/ B3 ?7 {7 `( X" p* j
君:生姜5 (除滞) 9 n! V& f4 Q5 [8 _* |
臣:豆豉3 (除滞)
$ _# H8 y0 d; z( V$ Q 佐:无
1 {' i( K8 U) ] Z: a0 L- z0 H | 使:栀子2 (除燥)
5 s: x* p3 i3 h- N" ~; y, c5 _7 F/ [这个方在栀子豉汤的基础上加了生姜,可以降逆除水饮。而且生姜用的五两,为君。为热多寒少之方,治疗寒多热少的厥阴病。 V2 ?( x1 i; b0 g; i1 J* k
君药
) g# |2 G' F- q! m( c 生姜 大温 辛4 s1 I. s5 D1 e- y9 s' `
《神农》: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6 p% D& J1 k- s* Q! |# q2 i5 l2 N
臣药豆豉、使药栀子之前药症都讲解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0 x6 \/ ?) v) N* _6 z5 U5 \# x
下面来看看相关条文0 |+ Y5 x* f3 H, M7 ^) f
脉经: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属栀子汤,若少气,栀子甘草汤;若呕,栀子生姜汤;* ^, ^# f9 Y* H3 s+ J6 W
351、“若呕,栀子生姜汤”,如果病人呕吐,这是里面的湿热上逆了,加个生姜,去止呕降逆。大家要知道,阳明湿热啊,这个湿,是个有水饮不化参与的。这个水饮,与太阴的虚寒水饮不同。虚寒水饮,是本身不能蒸化。阳明的湿热,这个水饮,是汗吐下后胃中干,病人一定要饮水的,不慎多饮,会留存而不化。这是个细微的区别。不然的话,我们就会管阳明里热的这个湿热,叫“属阳明”了。生姜,也可以降逆除水饮。3 I0 b6 T3 d5 z5 m, _4 k
由此我们将栀子生姜豆豉汤总结如下:
& j% e9 F- O+ ^2 [六纲:属厥阴病
6 ~. g/ I0 Z v p- z( d五证:阴痞证(凉滞寒饮多,烦温燥热少)4 N& |1 A( U$ p& a5 y- d1 r
常见症状:生姜主症+栀子豉汤证* G3 V* [, Y5 @6 P/ K
【栀子厚朴汤】
, _% N% v1 ]; w- E# V栀子(擘,十四个) 厚朴(炙,四两) 枳实(水浸,炙令黄,四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 t2 Y6 i1 k$ f0 j0 Z下面来看栀子厚朴汤5 q% h. j8 ?4 P. F* P# w7 o
这个方子,可是去掉了豆豉了,加了枳实、厚朴。
1 r; `/ \+ O2 A* o: U: e这个豆豉,酸性而有解表解郁作用,去掉了,说明啊,有了里证,表证全无。
, g: S$ U0 H H* e9 p6 ]5 [: u2 @- I3 \为什么呢?. S3 O. o; ^( P+ y0 ~
看它方子配伍就知道了。
2 q/ `2 n. M- G/ L这个方子,趋向于承气汤的意思。
8 `. Y0 t2 N( [- U$ H枳实,厚朴,这是针对阳明的实邪倾向了。
8 x3 p% B$ ~& |& R% e. t' _# U7 }0 A' y没有大便实,但是气已经实了,下一步是要往这个方向发展了。* n! [" C- `! ?$ \% D5 g( T
大家看看,承气汤,起码有这两味,之后就是苦寒的大黄和咸寒的芒硝。
2 r5 U) P1 h8 c' @9 H0 G7 ]' A- m。这是接近承气汤的腹实证,还没那么重,栀子的苦寒作用呢,正合适。
( O6 x) R6 } Y这就是要向阳明承气汤转的证。体现在气上了,再发展,就要承气汤了。
6 w; }& Y1 t* R( p1 v$ U2 l/ M厚朴与枳实,是专门理气滞的。枳实,也就是现在的枳壳,“除寒热热结”,主消胸中痞满气胀。去阳明气滞的。厚朴,性温,主“寒热惊气,血痹死肌”,它也能行血破气。后面具体药症大家再看看。$ s$ j3 _+ H* f. u, ]* R& e+ [
用药上寒凉药多于温热药,五证主治上以烦温燥热为主,夹杂凉滞寒饮证。五证上归为:阳痞证。六纲为:属少阳病。
! x) Q0 M6 b$ z* p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S; e1 W& q1 i) K, a& }
君:枳实5 (除烦)
8 A. \7 t" k3 Z' |! X, H0 I5 g0 G+ p臣:栀子2枚 (除燥)
/ G" _; C. s$ K% l) E佐:无
2 u6 S8 A3 G; H: Q使:厚朴4 (除滞); b9 z) d* r2 I: o
君药:& _! m* ~, s0 D8 u; y. {5 ^9 f7 P- o# V8 V
枳壳 凉 酸微辛苦
! v1 [; z2 I* g% T5 D+ E《神农》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藏。益气轻身。
6 O4 I/ v# m0 T; e, q* r( e《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 N# o# S' M( C+ \- `! D经方用的枳实就是现在的枳壳,不是现在的小小的枳实,这个大家要知道。
. s- r' Q* g" Q7 \8 k+ S3 Z8 L/ [地平师兄在金匮一期临床班的时候也讲! j. X$ c$ A6 X' l' m
枳壳的品种也多,以江西产的酸橙枳壳为最正宗,效果最好。$ g$ w# t4 W! r
具体这里不深究,大家知道就行。
$ o5 P. `7 l% n K: h) x6 o |) s臣药栀子药症之前已经贴过很多次了,这里就不再重复
6 a( P: I0 y! Y9 N厚朴 温 辛苦涩 6 X3 C# i+ V3 E- ~) D% E
《神农》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8 S! K" M7 G8 M0 z! A; `$ D3 h6 A《别录》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
$ f; T' G4 i; r P$ ~; P4 r4 J厚朴为使药,沟通阴阳。以枳实为君,栀子为臣,厚朴为使,寒温、升降配合,理三焦滞气。
+ z3 _. V/ {% G" l, z相关条文: W, A8 k% u3 Y: p) H9 C/ z
351、脉经: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属栀子汤;若腹满者,栀子厚朴汤。1 Q7 F2 k+ v7 U: N; z! p+ V2 D& L
352、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宋79)
! y1 _$ o. j" ]: [4 Y* w3 F6 v具体条文讲解,大家课后参阅师父专著《伤寒论类编补遗》吧。
( N& g2 Q6 A$ b; f; j: @由此将栀子厚朴汤总结如下:
- h/ P6 q) E" }5 A b$ }六纲:属少阳病
5 H. e1 ]/ H- K8 _五证:阳痞证& x: o& g; R% U, B
常见症状:虚烦不得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腹满、卧起不安等。9 k w) P- L- L7 a- Q4 J
下面来看这节课的最后一个方子$ v% R4 a/ O* x* q, d
【栀子干姜汤】 0 s' C& |1 }6 i" p3 P( Y& h2 q
栀子(擘,十四个) 干姜(二两)
) F% r5 j& G" A栀子干姜汤是去掉了偏温性的豆豉,加了一味热性药物干姜,整体上说明寒饮程度明显加重了。
& L! O2 B- E- _& Q$ N2 R2 _+ y重庆-李明国-汉传讲师 2017/05/10 21:02:501 a2 ? B- w1 t- G( ~6 u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P- `" ?0 b U# v7 \7 W% w9 f/ o
阴性药:栀子/ d* D" x1 P1 Q8 H& S* N
平性药:无
: r7 Y" q2 [. _9 J2 u& ?; ^阳性药:干姜
4 H5 |# A& h1 H0 `+ u: g用药上寒热同用,阳性药作用强于阴性药,五证上对治的是凉滞寒饮为主,夹杂烦温燥热证,五证上为:阴痞证,六纲归为:厥阴病。
- s- s( F( j) z) v, v重庆-李明国-汉传讲师 2017/05/10 21:04:32
9 h; V h- g- ?8 L7 Y' h刘志杰方证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0 F, u( s% d$ Q/ f1 z, s 君:干姜2(除饮) . I U( @6 g) e" P; q8 }
臣:无# \ {, j; _+ E% v% v
佐:无
" P& C" j4 j2 ]0 V9 I$ ` J: Z 使:栀子2 (除燥)3 f7 q' m: _: O) q( K
君药
! ?- q5 V' J1 h1 W干姜 热 辛
, U% f2 W# H. n- }1 U( V《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S" G5 o0 P9 ~6 [0 d
《别录》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 t! R# \' k& } @, \' o干姜所罗列的药症都可以以主症出现,然后与使药栀子进行不段组合推演。
/ z5 C! u) O* s- R' s6 ]' y) {治疗的病症太多太多了1 f4 {0 H- @( v3 R- i6 K' b/ v
如以胸满咳逆上气为主症,以心中烦闷为夹杂症等等,大家课后自行进行反复演变组合。
+ I& P) |* v w# @8 z. B$ O使药栀子之前已经讲过了。
1 p& _& F$ W8 `! }* }8 U& C2 [ I相关条文:' B: p* ?2 @+ @# i: {
358、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宋80)
8 ?; y+ L0 j% E$ o. i% L* Z条文讲解大家课后去看看书吧。7 ]3 ]" u' U) x
栀子干姜汤总结如下:
8 a: {' j; U2 |& [六纲:厥阴病. m B" c, i' q0 J+ Q
五证:阴痞证
5 N1 d6 @$ H9 S7 k常规症状:干姜症夹带栀子症
8 C0 ?3 e- I0 S栀子豉类方组方简单,是仲景给我们的化裁示范。8 E0 i, N8 W7 J. b* ?$ E/ R
而栀子豉类本身也可以加到其他方剂里合方使用,应用范围极广。
& u2 D! _5 o2 F- x9 h: ~3 h* O大家课下可以拿出学习的方子进行不断推演组合。这节课内容不多,也简单,今天就到这里吧。) f3 k/ F2 b$ y9 \; Q
! {& E5 E- A% e- t r4 E- y# t+ `1 D, H& n9 M: p- y% k8 R1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