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刘守峰 于 2013-4-10 00:10 编辑
; K0 l' M4 [2 n& E* ?1 ~% ^4 G: s6 R; A) r. ]) T
+ ~, I% G, }( o* M$ A6 j: b大家晚上好; F) p$ R' T6 {) Y
近日杂事多,没理想的病案!找个以前的病案出来,与大家分享:: K, J+ ] K+ D0 V8 a! E' z
2011-5-9女63,于昨晚上开始一身痛麻,头晕,想吐(未吐出),时觉冷,时尔热,现体温37.4。时怕冷,见风淌泪,一阵阵发热,发热时全身微汗,心下不好过,按则打嗝,口干,想喝冷水,(自诉喝得不多),不欲食,昨夜睡不着,时时欲起床,小便不黄,昨夜比以前多些,大便正。面黄
9 a! l/ n3 d6 F7 u! ]& q 唇淡红微青略干,舌质淡,苔淡白多津。$ K" E0 |: t- e$ h9 b5 O
右寸缓弦中取得,关缓弦中取得,尺沉缓。
( M' x% E6 ^3 J* I- {( Z 左寸缓弱中取得,关缓浮中取得,尺沉缓。
' |- A1 B4 w% ?0 Q" z4 u( W实际处方:柴胡桂枝汤。. Y; S4 ^: A; f# p
2011-5-10:胃不适,打嗝,冒酸水(按胃不痛)。头晕,随时想吐。吃饭后可吐出,未吃饭就冒酸水。
$ D g- e5 C4 n( H, p 不怕冷,不怕风,无潮热,昨晚有有汗,全身都有。汗不多,头晕不痛,身无痛。主要觉胃不适。口不干,不苦,有时想喝水,想喝冷水,喝热开水,一次要喝半碗到一碗。食可,能吃下,但吃了要吐,今晨还未吃饭。眠可。小便不黄,次数觉得多,昨晚起来好几次(以前只一次),大便一天一次,好解。
) }, B1 ~' O4 l) T 精神欠佳像,唇淡红略青,舌质淡,苔嫩白多津。右侧前有小淤点几处。& b# H/ j; [/ ]8 H! X! K& c
右寸弦略滑中取得,关弦略滑中取得,尺沉略滑象。
4 Q7 k+ R+ E, C4 u$ _处方:外台茯苓饮+茯苓泽泻汤+泽泻汤。药:泽泻50白术30茯苓80党参30白术30枳实20陈皮25生姜40炙甘草20桂枝200 `" C+ a# r3 W8 n7 h7 Q
服后三小左右,病人即觉基本正常,后遇类似病情,同方——外台茯苓饮+茯苓泽泻汤+泽泻汤。均可取同效。患都类似病情常好,经此方治疗后,类似病情少发,间隔时间变长,甚则2012年未病。
8 o2 o& Z$ e# y( I一诊:六纲辩证:太阳少阳并病,五证:烦滞饮;
, Q0 U d0 G$ U+ f6 _& p6 y! k二诊:六纲辩证:太阴,五证:饮6 A* w$ S7 U2 K! f4 Y, j
从治疗过程看:一诊效不明显,二证见效明显,应是方证相应——就分析一下二诊方剂的相关条文及药症吧:3 ]1 I. r: A$ Z+ D9 z
伤寒类编补遗》太阴篇——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t4 w U/ V& n% S9 ~2 {
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 r2 O) g+ H( c- p太阴病,就是胃中有虚寒水饮,津液不化。
( I6 K' T* o+ r% W: r" B8 a- C太阴病,是一派虚寒水饮。1 V5 |0 d/ f. `; M' C
太阴头痛眩晕
5 t( F: z7 G |. X/ p. |5 L《伤寒类编补遗》119:阳明病,若胃中虚冷,其人不能食,饮水即哕。(《病不可水证篇》)
0 d! a, b1 y2 n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炙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
9 B$ I. @2 O e! N上六味,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 s: V0 K5 E- b; V% P* m6 ^7 b9 c# H《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20条:“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 R' F. ?: l4 v; @# u/ |这方以前很记不住药,看了多次后发现,不就是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多了个泽泻吗。 m9 n& F3 F* e# m
外邪引动内饮了,与小青龙汤病机一样,小青龙汤外邪重,此方内饮重,可看着姊妹方。9 s' N; I) u. X6 o1 ~4 a
《金匮要略增补》辩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22:
: J$ J: [# ~& T$ Q7 ~这条的胃反,病情比上条(大半夏汤)的轻一些,没有水饮结聚成实。但是因为呕吐不能进饮食,丢失津液,会有口渴不止。这就要化水饮为津液才行,是个治本的法子。
% \# x+ `& {3 H' |实际是五苓散配伍,去掉了清热利尿的猪苓,加个生姜。利水化气而生津,通表而发越,降低冲逆的力量。生姜本身也止呕养胃。) e8 _" a; p2 }$ v4 T( F6 x8 ~) p7 o
茯苓半斤,80—120,用量不小。它能化水饮为津液,治焦渴。. x+ S' a; B- R' {5 X' t
要是呕吐的很厉害,可以小半夏汤来合方,在于灵活掌握。这个方证,是太阴病。$ c5 ]) C( D. @- w# {. S
外台茯苓饮:茯苓三两,人参三两白术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5 O4 \5 `9 f) @( o: i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r: W, g- F* R4 y7 G0 ^2 t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附方:“《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8 {* u4 {$ @# w& k+ m《金匮要略增补》辩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痰饮病脉证并治——痰饮咳嗽上气第56:/ J% H7 x# y4 B
) h3 g; O) G: ] j
心胸有痰饮,停多了,自已就往出排了,吐出去了,没吐干净,还留了点。吐后还伤了津液正气。卫气营血转化失衡了,出现了气滞胀闷。气者,寒则郁滞而满胀,热则冒溢而冲突。
6 `2 q9 w6 R9 r. R这个方子,整体是偏温的,温中化饮,理气下痰。白术和陈皮,本身就能开胃消食。人参能补津液。属太阴证。临床有很多病后食欲不好的,属于这个方证,用上很灵,开胃进食。2 [3 H8 w0 q* Q) j( L# Z
或曰:你用党参,而没用人参?' N, X! U' P7 w* ?: Y) M
其实至少要用生晒参才行。但生晒参实在贵了些。4 V# M3 s/ z, K* g/ M
开出去,价格高,患者会不认可。将就党参用吧——这是基层诊所无耐而实际的选择。 j; U: n8 O% y1 g7 c& g0 e
——必须顾及成本吧。中药成本与十年前比,已翻了近十倍,房租已涨五倍以上,患者对中药的价格很多还停在五年十年前/ Z6 q4 h, m' b1 ]" i0 J4 D
价格一高,患者不认可,只能方便随顺了——不然,就不能善应诸方所了。甚至招怨骂!" f) N; K9 O- O2 i
面对某些做药的,真没法开,别人晓得一斤药多少钱的,一开价,就说赚多了!
* v( ?3 m! |# a; e你那是讲斤,讲吨!我们平常进个几百块钱的药你们都不愿跑了嘛!我们是讲G!我们还有人工费,门面费!
' f3 B" L$ V7 X3 T面对学医的,基本开不了药,大都是来讨论的,基本不是来看病的。要看病,也要付合他的思路。中医学院的,简直就没话可形容,好多把自已搞得要倒还振振有词。2 m) B2 O6 N, V' F7 p
几付没好,就怨气,觉得着骗了。怎么还那样,还没好——
. b7 h# [! i6 V" e: R1 r$ q0 @你天天啥时睡的觉,白天啥时起的床?每天干了些啥,吃了些啥,说了些啥话。去没去夜总会,KTV?好点就去,神仙也难办嘛!( P! z' p0 L4 g9 N% |
有钱的其实有病更难看,0 g, `0 U- r% y
泽泻汤: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8 o0 l! ?4 N0 T/ V7 ^; w$ G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温再服。. T9 l: R5 `3 s( G+ c6 O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5条:“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主之。”
) B+ v# f% P/ B《金匮要略增补》辩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痰饮病脉证并治——痰饮咳嗽上气第49:4 ], W3 O+ u0 I
支饮,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这说的是支饮的概念。是指的支饮的常见证候。9 T5 V& B9 ^0 G9 x- b
而这条,是“其人苦冒眩”,就是眩晕的厉害!- f$ H+ D7 _4 o U5 G* o
苦,是苦急难耐的意思。* E5 [* I" g/ _ K
眩,是眼花,看东西天旋地转,眼冒金星。+ H5 _3 n2 _/ W
冒,是必须用手按着。凡是头晕的,都用手扶脑袋。0 S& z" A9 p! |# j
常见的心下支饮,是咳喘、气短的厉害,还有些轻度水肿。这是水饮不化,上射胸中。
1 |/ w! X2 A/ a0 ?3 T0 c o它要是没有阻塞在胸中,冲了过去,上射于头,就会出现严重的眩晕。
6 B' o# q) }4 J那么,会不会出现胸中的症状呢?还是会的,会有胸闷气短的症状伴随,不过不严重。或都也伴随心悸的。- h: w& p+ Z% e4 K' ^
它上冲的力量主在头,不在胸了。1 ~7 k9 [8 z- }" m5 {2 \9 i
上冲厉害,到了头了,治疗反而很简单,就两味药。……单纯严重的水饮眩晕,可以用它,效果很好。
9 c, C. h4 |" n3 k…….是阳明太阴合病证。寒温并用,去水热,化水饮为津液。泽泻,也要用生的,不能灸。
' U$ I2 p o6 g4 S- F# B* f…….心下是寒饮,用白术温吧?水饮到了头了,是到了阳明之位不?+ |! C. s. R) y0 W. ]- h
在上面,要热的。就要有化热的现象。你少阴再寒,再四逆无热,那个嗓子还要疼吧?不是也要郁热化脓:没热了,那就准备后事吧。寒邪上逆,是要把头部的阳位的阳气给包围的,要化热的。就这么个理。+ s/ e: W9 M8 _% r) P% `% b
上面有热,会口燥咽干,后脑发热,或者发作时面热的。) g: Q6 v8 o6 {( Y2 a- z
记住,两味药都要用生药,不要炒的,不然效果不好,尤其是泽泻。这样的病不少,病情复杂的,可以辩证合方。0 z5 _! a4 W: J& P/ D7 Z, d
生泽泻味道是很咸的。有不少颈椎病和头部脑部的局部水肿,出现无呕吐的眩晕,很多都是这个方证。
8 g5 k2 w# z3 V: R* ]- [. s讲完了,谢谢大家。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