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受李峰师兄的安排,今晚暂由小丕和大家一起聊聊自己学习汉传中医的体会。 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最早是在大三的时候通过《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这本书接触到汉传中医,由于当时不懂合方的缘故,虽然对这本书是特别的喜欢,也经常读,但真正的受益是不多的。 后来是在网上看到了几则冯世纶先生的医案,知道了合方的方法,才突然明白了《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的好。 后来不久在网上看到了家栋师兄的《鸠摩智医案》,更是让小丕受益良多。 后来出版了《金匮要略增补》这本书,自己也买来阅读。 去年汉传中医在北京办了培训班,当时抱着想见一见刘师和众弟子的想法,自己就报名参加了 很多学员通过培训班学习后,都反馈说收获不少,医术大进。 其实,对于小丕来说,最大的收获,反而不是学到了多少经方的知识 而是学习到了恭谨 《伤寒》注家多如牛毛,对《伤寒论》注解的书也很多,我之前也看过一些 也许是福缘不够,读这些书的时候,我的态度是不够恭谨的,带着取长补短的心态,以一种和作者平等的态度来看这些书,缺少敬畏之心。 看《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和《金匮要略增补》这两本书时也是这样的。 在北京培训班时,刘师系统的讲解了五行和六纲 听完这个之后,我对刘师敬佩不已 不为别的,就为这理论的框架的圆满。
5 M3 d/ ? {' h敬佩刘师的大气魄、刘师的大舍得。 刘师在培训班给我们讲课时也提到,他最早也是接触时方的 不过发现临床效果不理想 最后认定经方,认定仲景,摒弃杂说 才有了今天的《伤寒补遗》和《金匮增补》 这份大气,我自己是自愧不如 培训班结束后,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了《伤寒补遗》和《金匮增补》 心中更是猛然一惊 当年仲景先师把不秘传的经方,通过《伤寒杂病论》这本书传了出来 不过到现在也算是失传了,没多少人会用了 这是实话 真话 只不过不好听罢了 而刘师又重新编了这两本书 他想干什么? 他想和仲景先师干同样的一件事情! 当时这对于我来说,是太震撼了 谁敢这么做?) ?/ [. r1 U! F) Q- k7 U# U0 ?" r
历史上又有几人敢这么做? 当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想到这一点之后,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如果仲景复活,你遇到了,会干什么? 我知道我会毫不犹豫地去磕几个头 之后我再看刘师的著作时,心态明显不一样了 很恭敬 不敢轻慢 奇怪的是,书上的内容是好像也不一样了 同样的一段话,和之前看,理解起来明显不一样 有了敬畏心去读书,就会全身心的去接受吸收知识,对于书上的内容的理解大大的不同 那时,我才明白姜佐景先生在《经方实验录》中提到的一段话: “明窗净几,焚香盥手,恭展《伤寒论》凝神细读,恍然见标题曰‘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大字。窃谓在此寥寥数字中,仲圣垂教之精义,仿佛尽之矣。” 以前读到这句话时 我心中感到很是奇怪 姜佐景不是一个迂腐的人,甚至说是勇于接受新的事物的人 怎么看书前还 明窗净几,焚香盥手 先整理桌子,再焚香,洗手 有点迂腐,书生气太重了 之后才明白 先打扫桌子,再焚香,洗手,才看书,这正是通过这些仪式,增加自己的恭谨心,让自己不要轻慢,这样读书,滋味固然不同。 所以说知道了要恭敬,是我参加北京培训班最大的收获 今晚安排小丕讲课 小丕临床少,不敢误导大家 就自己学习中的小小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讲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