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_0 V2 v { m0 i: s2013.01.04
" @! V1 L4 A# E7 d7 `4 ?冀--衡水-宝生堂(1426715704) 20:14:472 x( p- D- Z" b3 v$ X w5 L
大家好!,应李师兄安排,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和学习汉传经方。
% S7 O+ t/ l1 _7 G/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座的都是我的老师,讲的欠妥之处望大家原谅和指正。
2 C; _% y# v- n2 D今天我给大家分 享一下我临床中的一个病例: 4 Z2 w) K& `: S& b. U Y0 X
张某,女,76岁。初诊日期:2011年,3月9日
6 _6 r, x2 l) U+ x病史简要:腰腿疼痛12年,加重半年(生气着急时也加重)
- y! n- k+ q/ \* B2 A2 f刻诊:腰腿疼痛,腰部发凉有下坠感,走路直不起腰,两腿酸沉,且靠拄拐方能在室内走走,不敢外出,畏寒,胸闷憋气,(右冠状动脉阻塞,其中一根做过支架,)口干不欲饮,手脚凉,无汗,大小便正常,舌暗红胖大苔黄腻,脉沉细。 : k. g2 e F# S
六纲辩证:少阴太阴、阳明属厥阴。 五症:滞证\饮 症
$ s) q% o3 E2 E0 y) z处方 :当归四逆、肾着汤、茯苓杏仁甘草汤 当归45赤芍45桂枝45细辛45甘草30木通30大枣25枚干姜60茯苓60白术30杏仁40南星60.四剂水煎服
% i3 M8 K5 o8 f1 C二诊日期:2011年3月13日,患者服药后,腰部疼痛,手脚凉,胸闷憋气均有所减轻,效不更方并桂枝加至到80四剂水煎服。 ( F- k1 ?1 k% \/ p3 C& l0 F
桂枝量加大了,桂枝,辛甘、温。《神农本草经》: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D$ s# ]6 q, ~) c8 ^; B
一方面能加强治疗表证,另一方面还能通血痹利关节,桂枝是辛温药,能发散,能降逆,温性,能够温通气血,化水气。甘滋能暖胃生津液,补中气
8 m# f- k7 ` q h6 _; G三诊日期:2011年3月17日,患者服药后腰腿疼痛明显减轻,已无胸闷憋气。效不更方四剂水煎服。
_* y& c' [* B. [* q; b四诊日期:2011年3月22日,患者服药后腰腿基本不再疼痛,走路已不再用拄拐。因患者家离我诊所比较远,患者要求这次多抓几副药,于是这次给患者按上方抓了十剂药。之后患者没有再来,2012年春节过后我电话随访,以上疾病没有复发。 7 u7 b6 \9 q0 a! D& e/ \
虎掌(天南星),味苦,温,微寒,有大毒。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神农本草经》。+ \* v8 t* z: O2 H% A( t
南星不光能治痞
8 l6 P b+ r' L! c A6 S. Z8 D它能理气通滞
* _3 W9 B" O5 M$ X下面分析一下这个病案
/ @5 y* P" b+ w2 Y( e4 P腰腿疼痛中医上属于痹症范畴,造成痹症的原因虽多,然而其机理便是痹者卫气营血不通,不通则痛作。
& c4 ?7 k7 j- x+ k6 A腰腿疼痛,腰部发凉有下坠感,走路直不起腰,两腿酸沉,这是肾着汤症。
6 k" E6 ]: k6 m. a: ]" }畏寒、手脚凉,无汗,脉沉细这是少阴表症。
. X2 P; I: N- N2 H舌暗红胖大是少阴太阴血瘀水饮
% c/ S, J7 p5 f# U6 ~苔黄腻、口干这是阳明有热。0 W5 ]: [) |* v5 p, z4 n) A' g- l
& A& P3 V# \) \0 c/ E
我们来分析以上三个方证病机。
& C# e) d+ J* U& `+ H—、肾着汤方证病机,里有虚寒水饮不化,着著于腰部,故而腰部发凉沉重。8 O1 V h5 [: W& I
《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16、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2 ?. `+ p- |' h) h H; R0 o) c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8 X+ q( n. R5 D1 v/ Q, U甘草 白术(各二两) 干姜 茯苓(各四两) # b5 B% ? K3 \! E% N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1 {$ f+ k, `& p/ I* b
二、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证
0 ^! g8 _3 U4 O0 D6 g3 I《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 m( J0 k) ]% j0 s1 o6 N, T
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上三味药,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X% c5 I' } Y' ]. q
三、病人畏寒手脚凉 ,脉沉细,这是经脉不通了,符合当归四逆汤的方证,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 X' T: q; ~! z& h; F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炙、二两)通草(二两)大枣(擘,二十五枚。一法,十二枚)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师父讲过,这个方温通经脉止痛效果很好。也属于续命汤类方。
9 G& k( I; s1 z* l加了个药症南星,是为了加强宣散风寒气滞、通经脉,的作用。- o# P( {4 `0 e) ]) z" W
虎掌(天南星),味苦,温,微寒,有大毒。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神农本草经》
" n7 W* ]9 |& D- L短短二十几副药病人十几年的顽疾得以痊愈不得不赞叹汉传经方的神奇!
5 Z- O. r4 N1 k3 Y, O2 _8 p* Q患者在没来我这治疗之前在我们当地一位有名的老中医那治疗了大半年
5 y0 o/ g! V& G2 g: {! M可叹中国的庸医太多
! I: k/ u7 g. _7 E J! b
0 ~8 n; b, \+ D) r( ~4 m最后我以袁超明师兄 以前讲的医案中总结的一句心得结束今天的讲课,要时时把基础理论贯穿于临床当中,治病得找病之最根本,然而基础理论便是找病根之放大镜,知六纲识五证懂病机才能明方证。谢谢大家!讲的欠妥之处望大家原谅和指正
" K5 P" X* a8 K: Y ?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