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学习总结】试着整理方证鉴别,望大家指正!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7-11 22:42
标题: 【学习总结】试着整理方证鉴别,望大家指正!
通过大半年的经方学习,在各位老师的教导和论坛的熏陶下,对学习经方的大方向有了一定的理解,但由于初学伤寒,再者比较懒惰而没有下工夫背诵,对具体方证,以及类似方证区别总是靠“蒙”和感觉,辨证始终处于“辨六纲,蒙方证”的阶段,很是着急和惭愧,利用假期想弥补一下,于是以表格的形式做了一个方证鉴别,发到论坛,希望对和我一样的初学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陆续增加中,但是功力浅薄,错误难免,诚恳欢迎大家一起加入纠错行列,以求做到无误,避免误导初学者~~先鞠躬敬礼了

[ 本帖最后由 小水 于 2009-7-30 23:10 编辑 ]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7-11 22:56
本帖最后由 香雾 于 2009-9-19 21:19 编辑

有"痞证"的方证鉴别


  表一
方证
病机治法
主治证异同
治疗侧重点
组成
半夏泻心汤证
胃气虚,升降失调,寒热错杂于心下之痞证,均可见心下痞满,心烦呕逆,腹中雷鸣,下利等症,治疗均寒热平调。属于厥阴方
胃气虚而水饮上逆,故呕逆为辨证要点。
和中降逆消痞
半夏(半升)
黄芩干姜人参甘草(各3两)
大枣12枚,黄连(1两)
生姜泻心汤证
胃气虚而食滞,水饮内盛,故干噫食臭为辨证要点
和中消痞,宣散水气
半夏泻心汤减去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
甘草泻心汤证
偏重下焦的虚寒水饮,故以下利日数十次,完谷不化为辨证要点
温下焦以止利
半夏泻心汤去人参,甘草变四两


半夏泻心汤证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生姜泻心汤证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
甘草泻心汤证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表二


方证
病机
症候特点
组成
治法
大黄黄连泻心汤
阳明热(可夹湿)结于心下,致中焦升降失职
心下痞满不通,按之不硬,脉关上浮
大黄2两,黄连1
泄热消痞
附子泻心汤证
阳明热(可夹湿)结于心下,致中焦升降失职,且患者有阳虚
心下痞满不通,按之不硬,恶寒,汗出
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附子一枚
泄热消痞扶阳
旋覆代赭汤
实邪结于中焦,以热为主,可夹痰夹饮,导致胃气不和,升降失调
频频嗳气,心下痞满,按之紧硬而不痛,纳差或见呃逆,呕吐,舌苔白腻
旋覆花3两,代赭石1两,人参2两,生姜5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大枣12
消痞降逆
五苓散(156条徦痞证)
水饮内盛,上逆结于心下,饮停不化津。上焦热不得降
心下痞满,按之不硬,烦渴,小便不利,口渴,苔白,脉浮或者浮数
猪苓18铢,泽泻16铢,白术18铢,茯苓18铢,桂枝半两
温渗水饮,恢复气化,小便通,气化行,则痞自消

大黄黄连泻心汤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64)

附子泻心汤证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旋覆代赭汤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161)
五苓散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71)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
主之。(72)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
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
主之。(74)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141)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
主之。(156)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244)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6)


表三


方证
组成
主治证异同
组成比较
黄连汤
黄连3两,甘草干姜桂枝各3两,人参2两,半夏半升,大枣12
黄连汤主治寒热分居,上热下寒,上下相阻腹中痛欲呕吐之证,重用主药黄连清在上之热,用桂枝宣通上下阴阳之气。
半夏泻心汤组成为黄连汤去桂枝加黄芩而成。药物组成看,均为辛开苦降,寒温并施之法,但黄连汤偏辛开,半夏泻心汤偏苦降


半夏泻心汤证
半夏(半升)
黄芩干姜人参甘草(各三两),
大枣12枚,黄连(一两)
半夏泻心汤主寒热错杂痞结心下,以痞满呕逆肠鸣下利为主证,故姜夏芩连并用,共解寒热互结之势,

黄连汤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173)
半夏泻心汤证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 本帖最后由 小水 于 2009-7-12 19:03 编辑 ]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7-11 23:10
结胸四证

方证
病机治法
症候特点
组成
大陷胸汤证
水热互结于胸胁脘腹部结深热重,治宜泻热散结,攻逐水饮
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
大黄6两,芒硝1升,甘遂1钱币
大陷胸丸证
水热互结,病位偏上。治宜泻热逐水,破结缓下。
结胸证基本特征外,可见项亦强,如柔痉状
大黄半斤,葶苈子,芒硝,杏仁(各半升),甘遂一钱匙,白蜜2
小陷胸汤证
痰热结于心下,结浅热轻。治宜清热涤痰开结
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
黄连1两。半夏半升,栝楼大的1
三物白散证
寒痰水饮结聚胸脘,治宜温痰逐水,涤痰破结
胸脘硬满疼痛得结胸主症外。尤以但见寒象而无热证为特点
桔梗3分。巴豆1分,贝母3


[ 本帖最后由 小水 于 2009-7-12 10:53 编辑 ]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7-12 10:48
栀子豉汤类方证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栀子豉汤证
汗吐伤津液,胃气虚,阳明无形之热夹湿上扰胸膈。
湿热扰心,心烦不得眠,心中懊,反复颠倒。或心中窒,或心中结痛,苔黄
酸苦寒凉配伍,清宣郁热以除烦
栀子(擘14个) 香豉(绵裹4合)

栀子甘草豉汤证
栀子豉汤基础上胃气不足,湿邪稍多
栀子豉汤症状+少气
酸苦寒凉配伍除烦,甘草甘补胃气
栀子豉汤+炙甘草2两
栀子生姜豉汤证
栀子豉汤基础上胃虚饮逆
栀子豉汤症状+恶心呕吐
酸苦寒凉配伍除烦,生姜辛散止呕散表
栀子豉汤+生姜5
栀子厚朴汤证
邪热留扰胸膈,气机阻滞于内,腹气不畅
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苦寒之栀子清热,厚朴消满
栀子(擘14个),厚朴4两,枳实4枚
栀子干姜汤证
热扰于胸膈,且中焦有寒
身热不去,微有心烦或腹满时痛,食少下利等
清上热,温中寒
栀子(擘14个),干姜2两


栀子豉汤证与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比较

方证
病机相同点
辨证鉴别要点
治法
组成
栀子豉汤证
发病均为无形之郁热导致
无形之热留于胸膈,上扰心神,以心烦不得眠,心中懊,反复颠倒。或心中窒,或心中结痛,苔黄为症候特点
清宣郁热,解郁除烦
栀子(擘14个) 香豉(绵裹4合)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无形之邪热臃滞于中,结于心下,以心下痞满不通,按之不硬,脉关上浮为症候特点
泻热消痞
大黄2两,黄连1


[ 本帖最后由 小水 于 2009-7-12 10:51 编辑 ]
作者: 子曾曰过    时间: 2009-7-12 13:05
不错,继续加油哦~
作者: laidoctor    时间: 2009-7-12 15:01
你把甘草泻心汤和生姜泻心汤弄反了吧? 已经有80多人看贴了,没人发现?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7-12 15:49
原帖由 laidoctor 于 2009/7/12 15:01 发表
你把甘草泻心汤和生姜泻心汤弄反了吧? 已经有80多人看贴了,没人发现?



真的写反了 ,谢谢谢谢!!!!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7-13 10:03
本帖最后由 小水 于 2009-8-12 20:34 编辑

麻桂合方鉴别表(表郁轻证)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表郁稍重)
因不得小汗出导致太阳表郁日久,邪轻证轻
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或伴面红身痒
辛温解表,小发其汗。
1/3桂枝汤+1/3麻黄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表郁稍轻)
太阳表郁日久,邪微证微
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发作两次。或伴汗出,身痒
辛温轻剂,微发其汗
5/12桂枝汤+2/9麻黄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表郁兼内热)
太阳表郁(邪轻)+阳明微热(微渴或烦)
发热恶寒如疟状,发热重,恶寒轻,兼见口微渴或轻微烦躁
小发其汗,兼清郁热,
1/4桂枝汤0+1/8越婢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27)



作者: 彰机堂主    时间: 2009-7-13 19:19
小师妹,干得不错!
加分了!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7-13 19:40
原帖由 彰机堂主 于 2009/7/13 19:19 发表
小师妹,干得不错!
加分了!


谢谢谢谢~~~~~~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7-14 18:28
柴胡汤类方证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小柴胡汤证(少阳)
邪气阻于半上半下半表半里之阳位,正邪激烈交争于“半”,上焦津液不得下,下焦气化不能上达
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薄白,脉弦。
和解少阳(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攻补兼施以疏理三焦,通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
柴胡半斤,半夏半升,黄芩,生姜,人参,炙甘草(各3两),大枣12
大柴胡汤证(少阳+阳明)
相同点:小柴胡汤证的基础上邪气内传阳明,伤津液导致肠道津亏。不同点前者用大黄枳实芍药,去掉人参甘草,其泻热通腹之力较强,里实较盛,后者用人参甘草抚养正气,芒硝软坚润燥,其破结去雍之力较弱,其正气已伤,燥热内结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急或痞硬,大便难下或下利不畅,伴见小便色黄,舌黄少津,脉弦数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通下里实(芍药枳实大黄)
柴胡半斤,半夏半升,黄芩3两,生姜5两,芍药三两,枳实4枚,大黄2两,大枣12
柴胡加芒硝汤证(少阳+阳明)
胸胁满而呕,日哺所发潮热,伴有下后微利
和解少阳1/3小柴胡汤)+泻热去实(芒硝2两)
1/3小柴胡汤+芒硝2
柴胡桂枝汤证(太阳+少阳)
太阳表邪不解,进而邪犯少阳
发热,微恶风寒,肢节烦疼,微呕,胸胁心下微满,伴有舌苔薄白,脉象浮弦
和解少阳兼以解表
1/2小柴胡汤+1/2桂枝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太阳少阳阳明合病)
三阳合病,弥漫三焦,内虚痰饮水湿加热上凌,扰乱心神
胸胁苦满,烦惊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心悸等证
微解太阳(桂枝)阳+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去甘草)安心神,去结气,清热化淤浊(龙骨牡蛎茯苓铅丹)
柴胡4两,半夏2合半,大黄2两,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各1两半),牡蛎1两半(熬),大枣6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太阳少阳阳明太阴之厥阴病)
太阳病汗下不解,表邪内陷至少阳阳明太阴位。(正邪交争于少阳见寒热往来,邪热伤津致在内水液输布代谢障碍而微结于心下,则口渴,津伤表不解则小便不利,邪热扰心,津不养心则见心烦,邪热熏蒸上焦则但头汗出)。以方测证,当有太阴饮不化津的虚寒。

往来寒热,心烦,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
解表,和解少阳,清热滋养散饮结(牡蛎,瓜蒌根),温化水饮(干姜)
柴胡半斤,桂枝黄芩(各3两),栝楼根4两,干姜牡蛎甘草(各2两)


[ 本帖最后由 小水 于 2009-7-17 11:42 编辑 ]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7-14 21:07
标题: 和laidoctor讨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
兔兔 19:57:47
今天的阅了?
风中听雨 19:58:10
是的。   
兔兔 19:59:13
呵呵,柴胡桂枝干姜汤我感觉总结的病机比较拗口
兔兔 19:59:39
看了师承总结的,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
风中听雨  20:13:21
我的理解是伤寒汗下后,表证没解,入少阳了,太阳少阳同病,还是以少阳证为主,故见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心烦;汗下之后里虚,水湿不化,故见小便不利;气不化津,故口渴;湿热蕴结于中上焦,故但头汗出。你看这样是否清晰一些?
兔兔  20:15:16
胸胁满微结,有个微结,就说明心下还有水饮,不是单纯的少阳之邪了,太阴已经明显了
风中听雨  20:16:04
我没说没有太阴啊?
风中听雨  20:17:44
这个太阴的湿和少阳的热,互结于中上焦之间,故胸胁满微结;笼统一点也可以归到少阳里吧。
兔兔  20:18:27
饮应该很突出
牡蛎,干姜
牡蛎散饮结,干姜温化
风中听雨  20:20:00
那到不一定,饮如果厉害了,会上逆,要呕的,现在是渴而不呕。
兔兔  20:22:39
但是这个方子归于厥阴了,三阴证饮盛,就算是半寒热,但整体还是偏寒,偏寒就一定伴随饮,所以我病机就一只想突出饮
兔兔  20:23:12
就是啊,为什么不呕呢?
风中听雨  20:25:19
这是个太阳少阳太阴合病属厥阴,这没有错。如果要把饮和湿细分的话,我觉得该方证还处于湿的阶段,还没到饮。
兔兔  20:30:43
我猜想一下,大概饮比较清稀,大都在中下焦,是不是上焦的饮因为有上焦火的不降而被火蒸为湿了?因为上焦为火,中焦为土,下焦为水,这个证患者大概就是个虚寒的太阴体质
风中听雨  20:32:52
可以是体质的问题,也可以是汗下后造成的。
兔兔  20:33:10

风中听雨  20:33:52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结果:没有 诚盼大家加入~~~


有关柴胡桂枝干姜汤详解,请参读此贴,感谢风语老师
http://zhongyi999.com.cn/bbs/viewthread.php?tid=6746

[ 本帖最后由 小水 于 2009-7-17 11:48 编辑 ]
作者: 淮上明珠    时间: 2009-7-14 22:13
分析的很好,就是有点不全吧,
作者: laidoctor    时间: 2009-7-14 22:57
原帖由 淮上明珠 于 2009-7-14 22:13 发表
分析的很好,就是有点不全吧,

聊天的记录嘛,不是写文章,要联系起来看。也欢迎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作者: 仰长沙    时间: 2009-7-15 10:17
谢谢分享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7-16 20:18
“便秘属阳”的主要方证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大承气汤证(峻下剂)
燥屎内结,阳明热实。其病机特点:阳明燥热实邪严重内阻,腹气不痛,痞满燥实坚皆具

潮热,谵语,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绕脐痛,拒按,手足汗出,脉沉实有力。重者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
峻下热实,荡涤燥结
大黄4两,厚朴半斤,枳实5枚,芒硝3
小承气汤证(轻下剂)
热实内结,腹气不通,其特点气滞明显,痞满较甚而燥热结聚较轻

潮热汗出,心烦,甚则谵语,腹大满,大便硬或者热结旁流,舌红,苔黄厚而干,脉滑而疾
泻热通便,消滞除满
大黄4两,厚朴2两,枳实3
调胃承气汤证(缓下剂)
燥热内结,腹实初结,气滞不甚。其特点:燥热实邪初结胃肠,燥热偏亢而痞满不甚,病位偏高
蒸蒸发热,汗出,心烦,甚则谵语,腹部胀满,不大便,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或者沉实等
泻热而调和中焦,润燥软坚
大黄4两,芒硝半升,炙甘草2
麻子仁丸证(润下剂)
津亏导致卫气营血转化失和,水不化津则尿多。津亏又导致胃肠燥热,大便干结难下。
大便硬,小便数,不大便十余日而腹无所苦
泻热润肠通便。因为小便多伤津,所以不可急下。以免更伤津
麻子仁2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大黄1斤,厚朴1尺,杏仁1升,以蜜做丸
蜜煎导证
津液内枯,肠道干燥,
证见大便干燥,燥屎近于魄门,自欲大便而不能
外导而润肠通便。

食蜜7合,猪胆汁或土瓜根
厚朴三物汤证
实热内积肠腹,气机壅滞,胀重于积
脐腹部痞满胀痛,便秘为主要表现
行气除满(厚朴),泄热通腹(大黄枳实)
厚朴8两,大黄4两,枳实5
厚朴七物汤证
表证未罢,邪热入里,壅滞于肠道
腹满发热,饮食如故,脉浮数
双解表里,厚朴三物汤+桂枝汤去芍药
厚朴半斤,甘草大黄(各2两)大枣10枚,枳实5枚,桂枝2两,生姜5
厚朴大黄汤证
饮热郁于中上二焦,导致气机不畅
饮阻气逆,胸满闷,腹气不通,心下时痛,可兼腹满便秘
理气逐饮,荡涤实邪通腹
厚朴1尺,大黄6两,枳实4



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小承气汤比较药物组成相同


方证
药物组成
配伍特点
功用
主治
厚朴
枳实
大黄
厚朴三物汤
8
5
4
枳实厚朴为君,行气力强,泻下力弱
行气除满,泄热通腹
实热内结,气机不畅之腹部满痛,大便秘结
小承气汤
2
3
4
大黄为君,泻下荡积为主,理气为辅
泄热通便,消积除满
燥屎积滞,热结旁流之下利谵语,潮热,腹部满痛
厚朴大黄汤
1
4
6
厚朴为君,理气为主
理气逐饮,荡涤实邪通腹
饮阻气逆,腹气不通之心下时痛,可兼腹满便秘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7-18 12:00
湿热发黄证方证

方证
病机
辨证要点
治法
组成
茵陈蒿汤证(热重湿重)
太阳不解,内传于里,湿热蕴结,兼腹气壅滞(注:湿阻气化则口渴小便不利,热外发,湿随之外达而见黄疸,热上蒸湿于头颈部而但头汗出)
身黄目黄如橘子色,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而尿色深黄,口渴,腹微满
清热利湿退黄兼微下腹实
茵陈蒿6两,栀子14枚,大黄2两
栀子柏皮汤证(热重湿轻
阳明外证之热与肌表水湿蕴结发为黄疸
身黄目黄如橘子色,发热,恶热,无汗或者汗出不畅,小便不利而色黄
清泄湿热,退黄
肥栀子15个,甘草1两,黄柏2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外有伤寒不解而津液水饮停滞,阳明内热发于表不得越,湿热相互蕴结发为黄疸
发热恶寒,无汗,身黄目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而色黄
清利湿热,解表散邪
麻黄2两, 连轺(连翘根是,2两) 杏仁40个,赤小豆1升, 大枣12枚,生梓白皮1升,生姜2两,炙甘草2两

茵陈五苓散证(湿重于热
表证不解,内有水饮不化兼阳明微热,热夹湿外发阻于肌表则发黄疸
身黄目黄如橘子色,形寒发热,食欲减退,小便短少或不利,苔腻不口渴等
化气行水兼解表,清利湿热
茵陈蒿末10分,五苓散末5分,上两物和
栀子大黄汤(热重于湿)
湿热积于中焦,上蒸于心(心中郁闷烦乱),湿热中阻,气机不利(心中热痛)
心中懊挵疼痛,尚有身热,心烦不眠,大便难,小便黄赤,身黄如橘子色等
清心除烦,除积泄热
栀子14枚,大黄1两,枳实5枚,豉1
大黄硝石汤证(热盛里实
表和里实:热邪传里,里热成实,湿郁化热,影响气化,里热夹湿外发阻于肌表则自汗出,可兼发黄疸
身黄目黄如橘子色,自汗出,小便赤,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干结,舌苔黄,脉沉实,或见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肚热等证
清泄里热,攻下实邪瘀热,利湿退黄
大黄黄柏硝石(各4两),栀子15


[ 本帖最后由 小水 于 2009-7-18 12:02 编辑 ]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7-21 14:11
桂枝汤证及其兼证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证外邪所致)
外邪袭表,卫气津液与邪争于表位(肌肉筋骨)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在表发汗解肌祛风,在内补胃气津液,调和营卫
桂枝芍药生姜(各3两),炙甘草2两,大枣12
营卫不合证
某种原因导致卫气病理性兴奋(自汗出),卫气不和,卫气营血交合关系失常
(藏无他病)发热,自汗出。


调和营卫,先其时发汗
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中风)
风寒外束,卫气抗邪,汗出伤津,筋脉失养
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固缩,转动不灵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筋
桂枝汤+葛根4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太阳)
太阳中风误用下法不解,正气上冲抗邪而喘
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咳喘气逆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降气平喘
桂枝汤+厚朴2两,杏仁50


桂枝加附子汤证(少阴中风)
中风表证过汗伤津,阳随津脱而转为少阴中风
恶风发热,头痛,汗漏不止,四肢拘急不适,小便不利等
解表风,增津液(桂枝汤)。温阳气,增津液化源(附子)
桂枝汤+炙甘草1+附子1
桂枝去芍药汤证(太阳)
太阳中风误用下法,表邪欲内陷而未陷(胸满,脉促)
胸满,脉促,恶风寒,发热,汗出或不汗出等
发汗解肌祛风,内虚故不用芍药
桂枝汤去芍药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少阴)
太阳中风误用下法而伤阳气,表邪欲内陷而未陷,
脉促,恶寒,胸满
解肌祛风,温补阳气而生津液
桂枝汤去芍药+附子1


桂枝新加汤证(太阳营卫不和)
中风表证汗而伤津,津亏不化血(脉沉迟),体表营卫不和兼营卫不足而经脉失养
身疼痛,汗后身痛不减,甚或加重,脉沉迟,可伴有恶风寒,发热汗出等
解肌祛风,通营补津液而调和营卫
桂枝汤+芍药生姜(各1两)+人参3


[ 本帖最后由 小水 于 2009-7-24 21:21 编辑 ]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7-21 20:33
三附子汤证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桂枝附子汤证(风重于湿之少阴证)
少阴伤寒兼体表有湿,真阳不足,不能驱邪化饮和蒸化津液,风夹寒饮水湿结于少阴表位
身体疼烦,甚至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


解表祛风寒(桂枝),益温真阳散在表寒湿(附子),兼养中焦胃气(姜枣草)
桂枝4两,附子3枚,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
白术附子汤证(湿重于风之少阴太阴合病而偏于太阴)
少阴伤寒兼体表有湿,真阳不足,不能蒸化津液,在内水盛津亏而肠道失濡(大便干燥),下焦虚寒不能制饮(小便自利)
身体疼烦,甚至不能自转侧,兼有小便自利,大便硬。
补真阳而祛寒和温化水饮(附子),固水镇水化津液(白术),兼养中焦胃气(姜枣草)。因小便多伤津液,所以不能再用桂枝发表伤津
白术4两,附子3枚,生姜3两,甘草二两,大枣12
甘草附子汤证(表里风湿并重之少阴太阴合病)
少阴伤寒兼体表有湿,真阳不足,不能蒸化津液,在外风夹寒饮水湿结于少阴表位,在内阳虚不能化湿而小便不利身肿
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兼有汗出、短气
温阳化饮驱寒解表(注解:附子性急而猛,恐骨节之窍不能骤开,风湿之邪岂能脱出,故加甘草益其缓也)
甘草2两,附子2枚,白术2两,桂枝4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 本帖最后由 小水 于 2009-7-22 20:13 编辑 ]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7-25 15:22
苓桂剂方证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苓桂术甘汤证
表证误治致中焦虚弱,下焦水气上冲。或饮停心下,导致升降失常(浊阴弥漫于胸胁则胸胁部支撑胀满,清阳不升,浊阴上蒙则上冲头晕目眩)
心下逆满,短气,气上冲胸,心悸头眩,目眩,胸胁支满,脉沉紧,
温阳化饮降逆
茯苓4两,桂枝3两,白术甘草(各2两)
苓桂姜甘汤证(茯苓甘草汤)
在外表邪不解,在内中焦阳虚,饮不化而停于胃脘
心下胃脘部悸动不宁,推按之则水声辘辘,口不渴,可伴见四肢不温
表里双解,温阳散饮,透表通里,
茯苓2两,桂枝2两,甘草1两,生姜3
苓桂枣甘汤证
表不解,胃气虚弱,下焦寒饮欲逆
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
表里双解,透表通里,滋补以固护中焦,温渗降逆,化气利水
茯苓8两,桂枝4两,炙甘草2两,大枣15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条文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16)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17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条文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5)
茯苓桂枝生姜甘草汤(茯苓甘草汤)条文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356)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7-30 20:15
本帖最后由 小水 于 2009-8-5 08:53 编辑

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少阴伤寒轻证兼内有寒饮
脉沉,神疲,体虚,伴微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
温里逐寒饮解表
麻黄2两,细辛2两,附子一枚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少阴伤寒(表虚寒证)
无热恶寒,无汗身痛等表阴证,而未出现厥,利,吐等里虚寒证
温阳通经而解表
麻黄2两,炙甘草2两,附子一枚

麻黄细辛附子汤条文
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麻黄附子甘草汤条文
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8-5 09:00
桂甘汤·桂甘龙牡汤·桂枝去芍加蜀漆龙牡救逆汤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桂枝甘草汤证
上虚,浊气上逆(表证过汗伤津,上中二焦虚弱不固,下焦之气上逆)
心悸,欲得按,可伴胸闷,短气,乏力等症状
解表降逆,补中缓急
桂枝4两,炙甘草2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轻)
水气凌心,心神不敛(表证先误用火法虚其上,后误用下法虚其下,致心失温煦濡养)
心悸,烦躁,舌淡苔白
解表降逆,交通精神
桂枝1两,炙甘草龙骨牡蛎(各2两)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重)


水气凌心,心神不敛,脑失所养(伤寒误用火疗致大汗出而亡阳伤津液,内虚而水饮上逆)
惊狂,卧起不安,心悸
解表,破降寒饮,散结聚,交通精神
桂枝3两,炙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龙骨4两,牡蛎5两,蜀漆3


桂枝甘草汤证条文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条文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118)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条文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112)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作者: 猛虎下山汤    时间: 2009-8-8 18:29
注意心悸和心下悸的区别。呵呵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8-10 23:43
咳嗽上气的方证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大青龙汤证(太阳+阳明微热)
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恶寒发热,身痛或者重,不汗出而烦躁,脉象浮紧或浮缓
外散风寒而解表,内清郁热而除烦
麻黄6两,桂枝甘草(各2两),杏仁40枚,生姜3两,大枣10枚,石膏如鸡子大
表寒内饮(太阳或少阴+饮)
小青龙汤证(解表散寒力强)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寒热咳喘,痰质稀色白,舌苔白滑,脉象弦紧
辛温解表,温化水饮
麻黄芍药干姜桂枝细辛甘草(各3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
射干麻黄汤证(化痰之力强)
寒饮郁肺,可兼有表寒
咳嗽气喘,喉中痰鸣如水鸡声,胸膈满闷。不能平卧,舌苔白滑,脉浮弦或者浮紧等症
散寒通宣上焦,降逆化痰
射干13枚,麻黄生姜(各4两),细辛紫苑款冬花(各3两),五味子半升,大枣7枚,半夏大者8
寒饮夹热
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外寒内饮夹轻微郁热
咳喘,烦躁,脉象偏浮,可伴有发热武汉等表证
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各3两),半夏五味子(各半升),石膏2
厚朴麻黄汤证
饮热偏上,而近于表
咳嗽胸满,烦躁脉浮,可伴有口渴依吸不能平卧,脉象浮数或者浮紧
散饮除热,止咳除满
厚朴5两,麻黄4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夏五味子(各半升)干姜细辛(各2两)小麦1
泽漆汤证
饮结胸胁,而偏于里
咳嗽,胸胁牵引而疼痛,脉沉,或者身肿,或者小便不利
逐水消饮止咳,兼微清热
半夏半升,泽漆3升,紫菀生姜白前(各5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3两)
饮热迫肺
越婢加半夏汤方证
上焦素有伏饮,外邪入阳明,饮热交阻,壅滞于肺
上逆咳嗽,甚则憋胀,胸满气促,两目胀突如脱(咳喘胀)
通宣上焦,清泄里热,化饮降逆
麻黄6两,石膏半斤,生姜3两,甘草2两,半夏半升,大枣15
痰浊壅肺
皂荚丸方证
痰浊壅肺
痰黏难咳,时时吐浊,不能平卧,咳嗽气喘,舌苔多厚腻
涤痰除浊
皂荚8两,做蜜丸



小青龙汤证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3)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35)
妇人吐诞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诞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7)

大青龙汤证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閏
,此为逆也。(38)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3)
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35)
麻黄厚朴汤证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8)

泽漆汤方证
脉沉者,泽漆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9)
越婢加半夏汤证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13)

射干麻黄汤证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6)
皂荚丸证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7)


作者: 猛虎下山汤    时间: 2009-8-11 19:21
谢谢!
作者: 张界锋    时间: 2009-8-12 12:28
学得认真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8-12 20:18
四逆汤类方证(注:方中均用生附子)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四逆汤(少阴或太阴或厥阴)
真阳不足,少阴表虚寒,内里寒饮内盛上逆。

脉微细,但欲寐,自利口渴,小便色白,四肢厥逆,欲吐不吐
回阳温里救逆(驱寒化水固护胃气)
炙甘草2两,干姜1.两半,生附子1
干姜附子汤(顿服急救
误用汗下致真阳暴虚,阴寒内盛(白天卫气行于体外,心失去温养而烦躁,夜晚卫气入而稍安静)
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脉沉微,身无大热
急救回阳
干姜1两,生附子1
茯苓四逆汤
汗下大伤胃气津液,邪气入里,(水饮凌心,同时津不养心而烦躁)
烦躁,肢厥,脉象微细
回阳除烦益津
四逆汤+茯苓4两,人参1
通脉四逆汤(阴阳离绝之厥阴)
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水火离绝,真寒假热之证)
手足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赤
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炙甘草2两,生附子大者1枚,干姜3
白通汤(少阴+太阴)
真阳不足,太阴虚寒下利 ,兼少阴表证不解,

但欲寐,下利,手足厥冷
破阴回阳,加葱白解表温阳
葱白4茎,干姜1两,生附子1
白通加猪胆汁汤(厥阴)
阴寒内盛,阳气欲或已外脱于上
脉微,下利滑脱不禁,厥逆无脉,面赤,心烦,干呕
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升水降火。(反佐咸寒,清邪热,降逆真阳,接通阴阳)
白通汤+人尿5合,猪胆汁1




四逆汤条文
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377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条文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条文
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条文
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白通汤条文
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白通加猪胆汁汤条文
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白通加猪胆汁汤.
作者: 猛虎下山汤    时间: 2009-8-22 09:33
还有吗? 谢谢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8-22 16:20
呵呵,当然会有呀,因为刚开学,杂事比较多,等安定下来一定会继续的,谢您的关注!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12 13:29

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桃核承气汤证(太阳阳明)
瘀热结于下焦,热重于瘀,血热初结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或者发热,午后或夜间更甚,舌红苔黄或有瘀斑,脉象沉涩
泻下瘀热
桃仁50个,桂枝2+调胃承气汤(芒硝2两)
抵当汤证(阳明)
瘀热互结,瘀重于热,病势较急
少腹硬满,其人如狂,小便自利,脉象沉涩或者沉结,舌质紫或有瘀斑
破瘀泄热
水蛭虻虫各30个,桃仁20个,酒军3
抵当丸证(阳明)
瘀热内结,病势较缓,瘀热俱轻
少腹满,小便自利,或有发热,舌紫暗,脉象沉涩或者沉结
泄热逐瘀,峻药缓图
水蛭虻虫各20个,桃仁25个,大黄三两。做丸剂。

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抵当汤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125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237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257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14
抵当丸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126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12 13:34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黄连阿胶汤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白虎汤证
阳明热盛,耗伤津液
发热汗出口渴,甚或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脉象滑数,但无阳明里实证为辩证要点
清热和胃,恢复阳明气化
知母6两,石膏1斤,甘草2两。粳米6
白虎加人参汤证
阳明邪热炽盛,津液损伤严重
发热汗出,舌上燥而口渴甚。伴见时时恶风或者背部微恶寒
清热和胃生津,恢复阳明气化
白虎汤+人参2
猪苓汤证(阳明系太阴)
均有阳明热伤营血之证,但牵着伴有水结
热伤津液,阳明气化失司,水饮内停可兼有水热伤及营血之证
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浮,或见下利,咳而呕,心烦不得眠,舌红少苔等
清热化饮。生津养血利尿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一两
黄连阿胶汤证
阳明热伤营血
心中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象沉细数
清热养血除烦
黄连4两,阿胶3两,黄芩芍药各二两,鸡子黄2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12 13:40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白虎汤证
邪热内扰,耗伤津液
阳明热盛,耗伤津液
发热口渴心烦,舌红脉数等
以高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为特点
清热和胃,恢复阳明气化
知母6两,石膏1斤,甘草2两。粳米6
白虎加人参汤证
阳明邪热炽盛,津液损伤严重
白虎汤的基础上出汗过多,口渴更甚,或出现时时恶风或者背部微恶寒,脉洪大,重按无力或脉芤
清热和胃生津,恢复阳明气化
白虎汤+人参2
竹叶石膏汤证
阳明津亏,余热内扰,胃失和降
热病后期,余热未尽,邪较轻,以阳明津液亏以及胃气虚为主,故见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舌红少苔,脉细数为特点,或伴有纳呆少寐等
清热益津和胃,降逆止呕
竹叶2把,石膏1斤,半夏粳米各半升,麦冬1,人参甘草各2两。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12 14:04
真武汤/猪苓汤/五苓散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真武汤证(太阴少阴)
真阳不足,水饮不化而内停,伴津亏血虚
1,心下悸,头眩,或咳等饮证2,全身水肿,四肢沉重,下利,小便不利或小便清长,腹胀等饮盛德表现。3.身瞤动,阵阵摇欲僻地的水盛血虚不养的表现,舌淡苔白润腻脉沉细
温阳利水生津,兼通营分
茯苓芍药生姜(各3两),白术2两,附子1
猪苓汤证(阳明系太阴)
热伤津液,阳明气化失司,水饮内停可兼有水热伤及营血之证
发热脉浮,口渴,小便不利,呕逆等饮证
里热伤津,,口渴欲饮,并伴有心烦不得眠,舌红少苔等
清热化饮,生津养血利尿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1
五苓散证(太阴系阳明)
水蓄于中下焦,气化不利,可兼有表证
饮停于内,津不得布,故口渴不欲多饮,甚则水入则吐,舌淡或者舌淡红苔白腻或薄白腻,也可伴有表证未解的恶寒
利水生津散结,可兼有解表
猪苓18株,泽泻16株,白术18株,茯苓18株,桂枝半两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12 15:02
含有“阳明湿热利”的方证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葛根汤
太阳伤寒+阳明湿热(湿热下迫大肠则利)
项背拘急不舒,恶寒无汗,脉象浮紧,或兼有肛门灼热的下利
辛温解表兼清热生津,升清止利
葛根4两,麻黄生姜(各3两),桂枝芍药甘草
92两),大枣12
葛根加半夏汤
太阳伤寒+阳明湿热(湿热致使胃气不和,湿热上涌则恶心呕吐)
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项背拘急不舒,恶心呕吐,舌苔白或微黄,脉浮紧可数
辛温解表兼清热生津止呕
葛根汤+半夏半升
葛根芩连汤证
太阳轻证+阳明湿热(过汗表不解,津伤邪气入于阳明,与水饮相合则下利)
下利不止,利下臭恶粘稠,肛门灼热,小便黄赤,喘而汗出,可兼有表证,舌红苔黄脉数
清热燥湿止利兼解表邪
葛根半斤,黄芩黄连各3两,甘草3
白头翁汤证
阳明湿热下迫大肠
1,里急后重,肛门灼热2下利便脓血,血色鲜艳3伴见渴欲饮水,舌红苔燥等热象
清热燥湿止利
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各3
黄芩汤证
少阳不解,热邪内迫阳明,与饮相合而下利
发热口苦,小便短赤,下利,肛门灼热,或大便利而不爽,有热臭气,腹部疼痛,脉象弦数
利水清热,止痛缓急,兼养胃气
黄芩3两,芍药甘草各2两,大枣12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黄芩汤证的基础上出现呕逆
利水清热止呕,止痛缓急,兼养胃气
黄芩汤+半夏半升,生姜(31.5两)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12 15:23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桃花汤证
太阴寒饮内盛,滑泄不止,虚寒下脱,阴血不固(津亡则血脱)
下利不止,便脓血,色赤暗,白多红少,腹痛绵绵,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弱
温中止利,涩肠固脱
赤石脂1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1+粳米1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峻下使得下焦虚而不固,统摄失权
心下痞硬,下利不止,滑脱不禁,小便短少或者小便不利,可兼有微烦有热
涩肠固脱止利,若不止,可利小便以实大便
赤石脂禹余粮各一斤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12 15:30
桃花汤/赤石脂禹余粮汤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桃花汤证
太阴寒饮内盛,滑泄不止,虚寒下脱,阴血不固(津亡则血脱)
下利不止,便脓血,色赤暗,白多红少,腹痛绵绵,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弱
温中止利,涩肠固脱
赤石脂1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1+粳米1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峻下使得下焦虚而不固,统摄失权
心下痞硬,下利不止,滑脱不禁,小便短少或者小便不利,可兼有微烦有热
涩肠固脱止利,若不止,可利小便以实大便
赤石脂禹余粮各一斤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12 15:54
少阴咽痛方证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半夏散及汤证
寒客咽喉,痰湿凝滞,阳气被郁
咽痛,但咽部一般无红肿,或伴见恶寒,舌淡苔白等
通阳散寒,涤痰开结
半夏甘草桂枝等分做散
桔梗汤证(少阴阳明)
少阴病遗留症,正气抗邪,津液郁于咽喉
咽痛,红肿热痛较轻,桔梗汤证较甘草汤更甚
清热利咽止痛,兼散结排脓
桔梗1两,甘草2
甘草汤(少阴)
清热利咽止痛
甘草2
猪头肤汤证(厥阴)
上有津亏虚热,(热伤咽喉血络)下有水饮(可见下利),中有胃气不足
咽部红肿不甚,疼痛较轻,伴见咽干咽痒,甚或呛咳少痰,或见下利胸满心烦
清热除烦,益津止痛,兼养胃气
猪肤1斤,白蜜1,白粉5
苦酒汤证
少阴病遗留症,正气抗邪,痰饮夹热郁于咽喉,导致溃烂化脓
咽部溃烂,有阻塞感,声音嘶哑,甚至不能言语
涤痰开结利咽,敛疮止痛消肿
半夏14枚,鸡子清1枚,苦酒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12 16:13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当归四逆汤证
少阴营卫不足,寒凝经脉(少阴表虚寒,津液不能温煦和化补营血,血虚寒凝,故脉细欲绝,四末不得温养)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或见四肢关节疼痛,或见月经衍期,量少色暗痛经等
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桂枝汤去生姜+细辛3两,通草2两,当归3两(注:大枣25枚)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太阴沉寒,寒饮内盛,太阴津亏致表虚受寒,寒凝经脉
当归四逆汤的基础上伴见反复的胃痛,小腹部冷痛,发则吐涎呕逆等太阴的陈寒痼疾
养血温经解表,利水散寒止呕
当归四逆汤+吴茱萸2,生姜半斤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12 16:49
四逆散/当归四逆汤/通脉四逆汤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四逆散证
少阳阳明之气机不通,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均有四肢厥逆的表现
四肢厥逆,或见腹痛,泻利下重,咳嗽,心下悸,小便不利等
情解里热,通营活血,以通和阴阳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各10
当归四逆汤证
少阴营卫不足,寒凝经脉(少阴表虚寒,津液不能温煦和化补营血,血虚寒凝,故脉细欲绝,四末不得温养)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或见四肢关节疼痛,或见月经衍期,量少色暗痛经等
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桂枝汤去生姜+细辛3两,通草2两,当归3两(注:大枣25枚)
通脉四逆汤证(阴阳离绝之厥阴)
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水火离绝,真寒假热之证)
手足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赤
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炙甘草2两,生附子大者1枚,干姜3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12 17:05
附子汤/真武汤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附子汤证(太阴)
真阳不足,寒湿内盛,津液不生,(寒饮弥漫周身,关节)
背恶寒,口中和,身体痛,骨节痛,手足寒,脉沉
温阳化气,利水生津,镇痛驱寒
附子2枚,茯苓芍药各3两,白术4两,人参2
真武汤证(少阴+太阴)
真阳不足,水饮不化而内停,伴津亏血虚
1,心下悸,头眩,或咳等饮证2,全身水肿,四肢沉重,下利,小便不利或小便清长,腹胀等饮盛德表现。3.身瞤动,阵阵摇欲僻地的水盛血虚不养的表现,舌淡苔白润腻脉沉细
温阳利水生津,兼通营分
茯苓芍药生姜(各3两),白术2两,附子1

作者: laidoctor    时间: 2009-9-13 22:30
附子汤证还是应该以少阴病为主,而非单纯的太阴病。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27 10:12
附子汤证还是应该以少阴病为主,而非单纯的太阴病。
laidoctor 发表于 2009/9/13 22:30

不好意思,才看到,
第一,从附子汤的方药组成看,基本全是针对太阴水饮的,从经方用药规律看,太阳或少阴的表证方子中都会有麻黄,桂枝,生姜等辛散药,比如麻黄附子甘草,麻黄附子细辛,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
第二从根本病机分析,附子汤骨节四肢的症状也是由太阴寒阴弥漫所导致。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27 10:36
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桂枝加芍药汤证
表证误下,内传于里(表证内传阳明太阴,里有饮热,气机不畅,血分不通导致腹满痛)
以腹满时痛为主证,可伴有发热恶寒汗出等太阳证,脉浮缓有力,舌或淡或胖,苔厚腻微黄
解表+微去里热兼利水通痹
桂枝生姜(各3两),芍药6两,甘草2两,生姜12
桂枝加大黄汤证
表证误下,内传于里(表证内传阳明太阴,里有实邪夹杂水饮,气机不畅,血分不通导致腹痛拒绝按)
持续腹痛,拒按,可伴有发热恶寒汗出等太阳证,脉浮缓有力,舌淡红或胖,苔厚腻微黄
解表+下里实兼利水通痹
桂枝加芍药汤+大黄2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27 11:22
吴茱萸汤/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吴茱萸汤证
中阳不足,寒饮内生1胃气虚导致寒饮上逆2吐利伤津,烦躁内生3阳虚兼饮阻则手足逆冷
干呕吐涎沫,头痛,呕而胸满,不能食,食即呕吐,呕吐物无酸腐之气,或呕痰涎清水。伴有胃脘部的冷痛不适,喜温喜按,心下痞满,嘈杂吞酸,甚至吐利手足逆冷烦躁
散寒降浊,温中补虚
吴茱萸1。人参3两,生姜6两,大枣12
苓桂术甘汤证
饮邪中阻,水气上冲饮停于中则满,饮阻气机会升降则短气,饮逆于上则眩悸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胸胁部支撑胀满感,可伴有小便不利,脉沉紧,舌淡质润
温阳化饮,利水降冲
茯苓4两,桂枝白术(各3两)甘草2
泽泻汤证
饮邪中阻,升降受阻饮阻清阳。不得上达,浊饮冒逆,蒙蔽清阳
头晕目眩,如有物冒蔽,视物旋转,可伴有头脑不清,精神不振,懒动头脑部失养的表现
利水生津,降逆止眩
泽泻5两。白术2
小半夏汤证
饮停心下,胃失和降
同为饮逆致呕,后者病发突然,病势较急呕吐较剧。并伴有痞眩悸,其方降逆之力强于前者
呕吐清水痰涎,恶心苔白腻,脉沉滑等(:不渴为饮未去,渴则为饮欲解之征兆,参看伤寒41条)
降逆止呕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
小半夏加茯苓汤证
饮阻气逆,胃失和降
突然呕吐清水痰涎,饮阻气滞则心下痞,水饮上犯,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心悸
化饮降逆,引水下行
小半夏汤+茯苓3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27 12:08
厚姜半甘参汤/理中汤

方证
病机
辨证要点
治法
组成
厚姜半甘参汤证
胃气虚弱,里之营卫不合,气机阻滞
腹部胀满,午后为甚,食入增剧,食消则减,舌淡苔白腻
消滞除满(温通辛散苦泄)燥湿和胃
厚朴生姜(各半斤)半夏半升,炙甘草2两,人参1
理中汤证
中焦阳虚,寒湿内阻,清气不升,浊气上逆
吐利频繁,时时吐唾沫或者清水痰涎,不欲饮水,伴见腹胀腹中冷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缓弱
温中散寒,燥湿和胃
干姜,白术,甘草各三两(或加人参3两?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27 12:46
麻黄汤/桂枝汤

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为阳纲下不同的方证,所以满足表实热的太阳纲实质,其发病机理都是风寒之邪侵袭表位,人体的正气卫气津液积极的抗邪于表,所以脉浮,表位的头项也出现强痛,被风寒所伤,所以就都有恶寒的症状。因为正邪相争,机体津液大量的调动,所以会均会出现发热,

方证
病机
辨证要点
治法
组成
麻黄汤证
太阳伤寒,病在皮肤腠理
周身骨节酸疼,无汗发热恶寒,无汗热势较高 ,脉象浮紧
都是用发汗的方法帮助机体发散表邪,其方义符合人体自身的驱邪机制,只不过各有侧重。


桂枝汤轻微发汗兼滋养中焦,目的在于发汗驱邪而又不伤津液,养中焦生津液扶正气以调和营卫。桂枝生姜发汗散邪,大枣甘草养中焦,芍药反佐之外还通利脉道,从而恢复机体正常的卫气营血关系


桂枝芍药生姜(各3两),炙甘草2两,大枣12
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病在肌肉筋骨
恶风,汗出发热,鼻鸣干汗出热势较低呕等,脉象浮缓
麻黄汤的目的是发汗去邪,麻黄桂枝发汗散邪,甘草养中焦,杏仁苦降而针对正气上冲的喘。邪去正自安!
麻黄3两,桂枝2两,杏仁50个,甘草1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27 12:49
麻杏石甘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方证
病机
辩证要点
治法
组成
麻杏石甘汤证
表证不解,内传阳明,邪热壅肺
汗出而喘,身热或高或低,尚有口渴脉数等表现
清热宣表,降气平喘
麻黄4两,石膏半斤,杏仁50个,甘草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1表证引发素喘
2表证不解,里气上冲(误下激惹正气所致)
发热汗出,恶风头疼,咳喘气逆
发汗解表,
调和营卫降气平喘
桂枝汤+厚朴2两,杏仁50

作者: laidoctor    时间: 2009-9-27 21:34
不好意思,才看到,
第一,从附子汤的方药组成看,基本全是针对太阴水饮的,从经方用药规律看,太阳或少阴的表证方子中都会有麻黄,桂枝,生姜等辛散药,比如麻黄附子甘草,麻黄附子细辛,桂枝附子汤, ...
小水 发表于 2009-9-27 10:12

原来你是这样理解的。且不管条文里的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背微恶寒,是否就一定从太阴而来,因为有时候少阴和太阴就很难截然分开,但毕竟以上症状都在表且属于阴证,因此属少阴病无疑。如果从用药上分析,单纯的太阴病当用四逆辈,而不是附子汤。附子汤和真武汤应该都属于少阴太阴合病,因此用药上是不同于单纯的少阴或太阴病。其实两方的区别就在于人参和生姜药症不同:人参补津液;生姜散表邪,止呕逆。
作者: 仰长沙    时间: 2009-9-28 19:59
http://www.zhongyi999.com.cn/bbs ... o=lastpost#lastpost
请看上面网页的19#楼,刘老师的订正。

226条最后一句,“桂本的理中汤有人参,那是错误的,不能要人参。”

改成“桂本的四逆汤有人参,那是错误的,不能要人参。”

并且,这句是错简,要放到225条结尾,即:“ 回阳温中的方子,没有用人参的。时方派见到厥逆而脱阳外热,怕是要用人参附子的。胡老说的好,用一个死一个。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多可怜。西医呢,给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本来就可以了,结果又给挂个输液,这下就坏了。(桂本的四逆汤有人参,那是错误的,不能要人参。)”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9-28 21:56
49# laidoctor
伤寒有证有方的条文就是记录的一个完整治愈的医案,是透过症状表现分析六纲还是根据病机和方义分析这个方子的六纲归属呢?我坚持后者。呵呵,不过我是纸上谈兵,实际临床中,碰到这样的问题,还是一头雾水,选起方子就糊涂了
作者: laidoctor    时间: 2009-9-28 22:38
  49# laidoctor
伤寒有证有方的条文就是记录的一个完整治愈的医案,是透过症状表现分析六纲还是根据病机和方义分析这个方子的六纲归属呢?我坚持后者。呵呵,不过我是纸上谈兵,实际临床中,碰到这样的问 ...
小水 发表于 2009-9-28 21:56

其实这两方面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的。仲师为我们提供了使用经方的范例,方证对应,疗效就出来了。把方和证孤立起来研究,那就真的是纸上谈兵了。
作者: 小水    时间: 2009-10-1 11:59
其实这两方面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的。仲师为我们提供了使用经方的范例,方证对应,疗效就出来了。把方和证孤立起来研究,那就真的是纸上谈兵了。
laidoctor 发表于 2009/9/28 22:38



是的,两者缺一不可,方证鉴别的鉴别点就是相同症状背后的不同病机或者类似方证所对应的不相同症状组。
顺便说下,突然发现附子汤是仲景用附子量最多的一个方子,真阳严重不足,这大概也是太阴病影响到少阴四肢骨节表位的原因
作者: laidoctor    时间: 2009-10-1 16:48
本帖最后由 laidoctor 于 2009-10-1 16:57 编辑

附子用量虽多,但用的还是炮附子。[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方二十四。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这条该是少阴病了吧?附子一枚,生用还要顿服,比起治疗太阴病的四逆汤还去了炙甘草!所以,我不同意单纯根据使用的药物去推断六经的归属。附子很多时候用于太阴病,但也可以用于少阴病;就像麻黄既可以用于太阳病,也可以用于少阴病,关键就要看临床症状和治疗药物的配伍。其实,刘老师也说过,少阴和太阴有时不好完全分开,我很同意,而且如果硬要把它们分清楚,在某些情况下也没有什么意义。和小水的这番讨论希望对初学有所帮助,也希望小水不要介意。更欢迎大家对以上方证的鉴别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加深认识,也不辜负了小水整理方证鉴别的一番苦心。 
作者: wei.xu    时间: 2010-1-5 04:58
小水前辈费了不少苦功,向你学习。
作者: real7758521    时间: 2010-1-6 15:16
谢谢分享
作者: ljcsss    时间: 2010-1-7 01:31
感谢!向你学习!
作者: wei.xu    时间: 2010-1-7 02:31
期待小水前辈继续完成其它方证的鉴别。
作者: 小水    时间: 2010-1-7 22:18
58# wei.xu
呵呵,不要叫什么前辈,我实在惭愧
  这个帖子里面伤寒的方子就剩五个没发上来了,金匮的方证鉴别也会抓紧时间整理完的,正好寒假了,尽快和大家分享吧!
作者: wei.xu    时间: 2010-1-8 03:59
小水前辈谦德已现,不论做什么,必成大器。共勉之。
等候你的分享。
谢谢。
作者: 小水    时间: 2010-1-8 09:58
:L:L:L
作者: feng2370    时间: 2010-1-8 12:12
不错,版主分析的好!
作者: ljcsss    时间: 2010-1-12 20:40
重量级帖子
作者: 燕子    时间: 2010-1-15 22:43
好贴子,学习了
作者: 医者仁术    时间: 2010-1-17 01:09
我总是无功受禄,向兔兔致谢!加紧努力!
作者: 小水    时间: 2010-1-17 17:43
干姜甘草汤/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

方证
病机
辨证要点
治法
组成
干姜甘草汤证
误汗伤津,中阳不足
肢厥,烦躁,吐逆,
温中复津液
炙甘草(4两),干姜(2两)
芍药甘草汤正
津液不足,经脉失养
脚挛急,经脉挛急疼痛不舒等
通痹缓急
白芍,炙甘草(各四两)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误汗伤津,肌肤失温,
经脉失养不畅
恶寒,脉微细,小便数,烦躁,脚挛急,经脉挛急疼痛不舒等
复阳通痹缓急
芍药甘草(各3两),炮附子1枚


干姜甘草汤与芍药甘草汤条文: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条文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作者: 小水    时间: 2010-1-17 17:46
芍药甘草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方证
病机
比较
辨证要点
治法
组成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少阴太阴合病)
少阴伤寒轻证兼内有寒饮
均有真阳不足,
少阴表为主,表之津虚饮停,肢节失养
脉沉,神疲,体虚,伴微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
解表复阳逐寒饮
麻黄2两,细辛2两,附子一枚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少阴太阴合病)
误汗伤津,肌肤失温,经脉失养不畅
里之津亏致全身经脉营血失去温养,流通不畅
恶寒,脉微细,小便数,烦躁,脚挛急,经脉挛急疼痛不舒等
复阳通痹缓急
芍药甘草(各3两),炮附子1枚

作者: 小水    时间: 2010-1-17 17:50
乌梅丸证/干姜黄芩黄连汤证

方证
病机
辨证要点
治法
组成
乌梅丸证
上热下寒,蛔虫内扰或者寒饮上犯
①有吐蛔病史②腹部胃脘部疼痛为主,且时作时止③手足厥冷常在痛剧时发生痛减或痛止时消失④进食后随即发生的疼痛与呕吐,气上冲,可伴烦躁不宁⑤可用于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久利
寒温攻补兼用,清上温下,调和升降
去寒饮降逆,温里养胃气,清热生津
乌梅(300枚) 细辛(6两) 干姜(10两) 黄连(16两)当归(4两) 附子(6两) 蜀椒(4两) 桂枝(6两) 人参(6两) 黄柏(6两)
干姜芩连人参汤证
上热下寒,寒热格拒,中焦升降失调
呕吐表现为食入即吐,下利便溏,可伴见口渴口臭,食少乏力,腹胀腹痛,喜暖喜按,舌边尖红,舌苔黄白
寒温并用,辛开苦降
清上热,温下寒,复胃气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3两)


乌梅丸条文: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为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338)
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

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7)
干姜芩连人参汤条文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359)
作者: 小水    时间: 2010-1-17 17:52
炙甘草汤证/小建中汤证

方证
病机
辨证要点
治法
组成
炙甘草汤证
津血亏虚(津亏致营血不足,血分不畅,营卫不合,心失所养)


心动悸,脉结代,或者沉细数。可伴有津亏虚热证如心烦,手足心热汗出等)


养血润燥,清热,滋养津液。
炙甘草(4两)生姜(3两)人参(2两)生地(1斤)桂枝(3两)阿胶(2两)麦冬(半斤)麻仁(半斤)大枣(30枚)
小建中汤证
津血不足,营卫不合所导致的虚热或血分痹阻
1,腹中急痛,喜温喜按,或伴有轻微恶寒发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虚等2阳明津亏虚热:四肢发热酸疼,心中悸而烦,梦遗失精,咽干口燥。
调和营卫,和中缓急,除痹通脉
桂枝(3两) 炙甘草(2两) 大枣(擘,12枚) 芍药(6两) 生姜(切,3两) 胶饴(1升)


炙甘草汤条文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285)
小建中汤条文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100)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3)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18)

作者: 小水    时间: 2010-1-17 17:59
伤寒论的方证鉴别完了,有些地方自我感觉不大全面,如果看到了有疑问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来大家探讨!
作者: ljcsss    时间: 2010-1-22 22:37
越来越喜欢上这个论坛了!
作者: 中医凡人    时间: 2010-3-5 21:28
学习了!
作者: 幸福玻璃    时间: 2010-3-25 21:07
小师傅真的是用心了    辛苦了
作者: ljcsss    时间: 2010-4-2 01:40
好像不全是伤寒论上的方子,也有金匮上的!
作者: 广龙经纬    时间: 2010-4-24 17:38
我总是无功受禄,向兔兔致谢!加紧努力!
作者: 漫步    时间: 2010-6-6 15:02
收藏了 ,谢谢
作者: rose2    时间: 2010-7-23 22:33
继续加油
作者: 临风品雪    时间: 2010-7-24 22:07
水水归纳的挺好的。归纳法。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呢。虽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但我相信。适合大部分的人。归纳总结,形成框架,纲举目张。水平也就慢慢提高吧
作者: rosakuang    时间: 2010-8-11 20:35
我马上开始 好好学习《伤寒》了  谢谢
作者: 中医梦    时间: 2010-9-6 10:22
顶顶顶 楼主辛苦,叩谢!!!!!
作者: 斯达康    时间: 2010-9-14 10:35
老师谦虚了
作者: 沈杰--回归三坟    时间: 2010-9-27 21:32
本帖最后由 沈杰--回归三坟 于 2010-9-27 21:34 编辑

总结得很好。不过大家没发现另一个纰漏:大青龙汤证并非太阳伤寒+阳明微热,而是太阳阳明合病。
这个阳明热,不是一般的热,是大热!如果石膏量不是这么大,不可能出现烦躁的情况。麻黄用了六两,石膏用也很大。这个方子很猛,而且不是一般的猛,还加了生姜大枣以助发汗,兼顾护中焦胃气。大解表不说,还大清里热。表里同治,哪可能是阳明微热呢? 与小青龙加石膏的区别没做到位。
作者: Tina.    时间: 2010-9-29 21:53
啊,努力学习再学习!
作者: 我要学中医    时间: 2010-9-30 11:17
非常感谢,收藏了,
作者: k41109    时间: 2010-10-24 21:51
辛苦了
學習了
作者: 经方-天一生水    时间: 2010-10-24 23:28
非常有用,受益匪浅。多谢总结分享!收藏!
作者: mac100    时间: 2010-11-16 09:33
先学习,以后再发表意见!谢谢小水!
作者: 没钱的日子    时间: 2010-11-24 14:17
谢谢版主,我都打印了,配好学习。
作者: 安之若素    时间: 2010-11-24 17:22
谢谢老师的辛苦,正好在学习伤寒。
作者: 没钱的日子    时间: 2010-12-2 10:12

病机
辨证要点
治法
组成

麻黄汤证
太阳伤寒,病在皮肤腠理
周身骨节酸疼,无汗发热恶寒,无汗热势较高 ,脉象浮紧
都是用发汗的方法帮助机体发散表邪,其方义符合人体自身的驱邪机制,只不过各有侧重。


桂枝汤轻微发汗兼滋养中焦,目的在于发汗驱邪而又不伤津液,养中焦生津液扶正气以调和营卫。桂枝生姜发汗散邪,大枣甘草养中焦,芍药反佐之外还通利脉道,从而恢复机体正常的卫气营血关系


桂枝芍药生姜(各3两),炙甘草2两,大枣12枚

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病在肌肉筋骨
恶风,汗出发热,鼻鸣干汗出热势较低呕等,脉象浮缓
麻黄汤的目的是发汗去邪,麻黄桂枝发汗散邪,甘草养中焦,杏仁苦降而针对正气上冲的喘。邪去正自安!
麻黄3两,桂枝2两,杏仁50个,甘草1两

写反了吧
作者: 蒲公英LMC    时间: 2010-12-29 21:16
谢谢老师的辛苦,正好在学习伤寒。
作者: 桂枝麻黄汤    时间: 2011-1-21 18:30
小水老师写的真好,我来的这么晚了能学会吗?负担真重
作者: 临窗闻雨声    时间: 2011-3-27 15:49
呵呵,本来看完伤寒太阳篇正在总结呢,没想到小水姐已经总结完毕了,惭愧!不过我感觉这些东西还是自己总结一遍比较好,总结好了再来看,互补嘛,且印象深刻!争取早日把刘师的书印到脑子里,活学活用,再看其他书就能去伪存真了,呵呵,刘师的书就是验钞机嘛!!
作者: 太原中医42    时间: 2011-4-18 18:54
辛苦了  我们学习了
作者: qinqingshu2011    时间: 2011-5-11 18:41
谢谢  整理的这么清楚   收藏   老师辛苦了  
作者: 太原中医42    时间: 2011-5-11 20:29
潜心学习,心净如水
作者: 勤学    时间: 2011-5-12 00:55
谢谢小水老师的辛苦整理
作者: 厚朴学医    时间: 2011-11-23 21:13
向兔师姐学习!
作者: 用户名    时间: 2011-11-29 15:40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苓桂术甘汤的水饮比吴茱萸汤的水饮更盛,苓桂术甘汤偏于治疗水饮这个本,吴茱萸汤偏于治疗水饮上逆的标。
作者: 骆驼刺经方学子    时间: 2012-2-4 11:08
感谢分享!
作者: 平常    时间: 2012-2-29 14:41
学习的必由之路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