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第一课:理论起源(对《伤寒杂病论》一书的正确认识) [打印本页]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9-5-11 23:14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9-5-12 08:33
标题: 对《伤寒杂病论》一书的正确认识
对《伤寒杂病论》一书的正确认识
作者:刘志杰

    《伤寒杂病论》一书,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书名出自明·赵开美版宋本《伤寒论》序言,“······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仲景原书名,已不可考。晋代王叔和《脉经》中,提到《伤寒》一词,是将仲景书分为“伤寒”和“杂病”两部的开始,南北朝陈延之《小品方》记载有《张仲景辨伤寒并方》九卷,《张仲景杂方》八卷,无著者,由此可以看出,这两部书当是后世《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原始版本。
    然而,纵观《伤寒论》内容,并非是专为外感病而论,其论述的内容,是一切疾病的辨证论治的大法,辨证方法,采用三阴三阳的六纲(六经)辨证理论,以“五证”病机为根本,理法方药具备,赅括百病。因此,将其认为是专治伤寒外感病的书,是有失公允的,也导致了后人对其产生了严重误解,认为该书就是单纯“六经辨证”论治外感伤寒的,而《金匮要略》才是“脏腑五行辨证”论治内伤杂病的。我们认为,即使原书名为《伤寒论》,也不过是仲景用“伤寒病”来举例,借以阐明六纲辨治百病之大法的。
    唐代之后,后人在整理两书的过程中,又不断的加入伪造的序文和各种注解,如:“伤寒例”和“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等,与原文互混,真假难辨。从而公认了“六经”辨伤寒,“脏腑”辨杂病的说法,到了金元时期,时方派又以《内经》的脏腑经络理论和“运气学说”来进一步曲解,步入了辨证理论的误区近千年,由此,进一步衍生了《伤寒论》不治温病、不治内伤杂病的说法,创造了“温病”理论,与之对立,造成了严重的理论混乱。
   《金匮要略》一书,已残缺,是《小品方》后,《千金方》之前的作品,其内容,被《千金方》多处引用并注明。该书内容,多为《脉经》第八——第九卷内容,涉及各科杂病。书中多处条文内容,与《伤寒论》相互重复,是仲景论治除《伤寒论》外,其它各科杂病的,其辨证方法,非为后世所云的脏腑五行辨证法,而是纯粹的六纲(六经)辨证法。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本当为一部完整的临床医学全书,《伤寒论》以“伤寒”为例,讲的是疾病辨证纲要,以三阴三阳六纲和五证病机为立法,而《金匮要略》讲的是在此基础上的临床广泛运用。《金匮要略》并没有单独谈及如何辨证,因为辨证方法,俱在《伤寒论》之中。书中也未见到任何有关脏腑和经络气化的具体论治内容。
        仲景学术的原始资料,收载于《脉经》当中,《脉经·卷七》通篇皆为后世《伤寒论》的条文内容,以“伤寒”、“中风”、“温病”等为例,阐述六纲辨治理论。而《脉经·卷八-卷九》的内容,则为后世《金匮要略》的最原始的资料,其中言及了除“伤寒、温病”之外的其它六淫感伤的辨治,如“痉湿暍”、“霍乱”、“温虐”等,进而详细阐述了各科杂病的辨治法要。这两部分内容,合在一处,才算尽善尽美。因此,我们认为,将一部完整的仲景全书,悍然的分割为单独的两部书,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必须予以纠正,使仲景千年沉冤,得以昭雪。
        对于仲景全书的命名,个人认为,《伤寒杂病论》一名,虽出于伪序言,但还算中肯,这也说明,作伪序者,已经意识到这两部书当为一体。《伤寒杂病论》,用今天的语言来理解,当为“外感内伤杂病论”。
        书中“六经”的名词,是后人用《素问·热病论》中的经络六经理论来曲解的,仲景在书中,并没有表述为“太阳经、少阳经······”,而是“太阳病、少阳病······”,与经络无关,当是六病的纲要名词,因此,称其为“六纲”,更为合适。这种“六经”的称谓,叫了近千年,已经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但是,这个概念我们必须要搞清。(下文当中,有出现“六经”字样的,大家都应当按照“六纲”去理解)
    《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框架和内涵,隐于条文方证之中,只有深入的进行研究挖掘,才能够完整的提取出来,才能够还以仲景经方理论之原貌,才能找出传统医学理论的科学内涵,才能使中医得以真正意义上的振兴······
作者: 经方-岐黄一卒    时间: 2009-5-12 10:47
人间正道是沧桑,大道亦坎坷啊。
作者: NIANG    时间: 2013-10-23 08:52
外感内伤杂病论,说得好,精彩。
作者: 张小医    时间: 2013-10-30 21:44
学习了
作者: 桂-悠然    时间: 2013-11-30 23:13
汉传中医是真正科学的医学!
作者: hjcllq9999    时间: 2014-3-6 01:26
受教
作者: hillning    时间: 2014-4-23 08:55
汉传中医必将大行其道、大放异彩
作者: ttekuo    时间: 2014-5-30 16:39
外感内伤杂病论
作者: 金星淼    时间: 2014-6-28 08:42
学习感谢。
作者: ybx52250650    时间: 2014-7-24 22:19
如此说来,经方与内经不同
作者: hzyyf251    时间: 2015-12-8 18:38
感谢刘师,让传统中医回归正确的轨道,阐明汉传中医的科学性!
作者: 洛河图    时间: 2016-4-27 10:43
茫茫中医学海中的一盏明灯
作者: 吴知止    时间: 2016-5-9 16:02
学习了
作者: 核桃    时间: 2016-9-26 00:54
汉传中医,心的方向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3-27 18:24
学习了
作者: 南无量    时间: 2017-6-21 09:49
飞龙在天 发表于 2009-5-12 08:33
对《伤寒杂病论》一书的正确认识
作者:刘志杰

慧眼识伪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