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汉传中医|我们为什么要编写系列教材? [打印本页]

作者: 矿泉水    时间: 2022-8-21 15:10
标题: 汉传中医|我们为什么要编写系列教材?
汉传中医系列教材 前言

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给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18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访问期间,代表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并为其揭幕。此举既是中国ZF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具体体现,同时也表明世卫组织对中医药的认可。针灸铜人跨出国门的一小步,也是中医药在全世界范围内大放异彩的一大步。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已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振兴中医药,中医药教育是关键。

目前中医药的教材,除了国家体制内中医药院校成套的统编教材以外,还缺少成体系的其他教材,高等院校的教材脱胎于我国历代的中医药典籍,但教材中所用的理念古今混杂,理论不够自洽,对古代典籍的体系分类和义理解析存在不足,造成了“教师讲不清,学生学不明,学完用不灵”的尴尬局面,导致国人对中医药的科学性和信任感大打折扣。

今有汉传中医导师刘志杰先生,宗法中医古籍元典,立志探求中医教育返本出新之路。四十年如一日,刘志杰先生博览先秦诸子至民国大家之著作,总结并汲取了历代中医前辈的思想精华,以最古老的循证医学为核心,以汉代为中医传承的历史时间节点,坚持考据训诂与临床实践检验相结合,将我国汉代及汉代以前的传统中医的思维、理念,系统且完整地梳理和整编,形成了汉传中医两大脉络——经方医学医经医学,以此构建了汉传中医体系。

汉传中医,从字面上理解,指汉代或汉代以前流传下来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汉代作为循证中医的分水岭。汉传中医是古中医,是后世中医学的源头。《汉书·艺文志》将古中医分为医经经方两家,并简述各自的特点及流传著作,一个是以方药为主的方脉学(《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为代表),一个是以实体解剖为主的针灸学(《黄帝明堂经》等为代表)。这两种体系的医学是真正完善的自然科学,是经得起循证检验的、最古老的循证医学,流传于汉代之前,故称之为“汉传中医”。

[attach]4854[/attach]
汉传中医学术体系表



汉传中医有如下特点。

(1)标范化。汉传中医学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有关疾病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从汉代至今,经历了近两千年的积淀和临床循证,已经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公式化和标准化的理论体系,如三阴三阳六纲公式、六纲五证病机公式、经方及医经辨证论治流程等。其理论体系圆融通达,不存在自相矛盾,能够自证。

(2)本源性。汉传中医是古中医的源流,具有本源性。汉传中医学以深邃的阴阳法则为理论依据,配合四象真五行框架,将中医学进行有机的整合规范,符合天人之道、自然之道,从而能源远流长。

(3)循证性。汉传中医符合循证理念,科学严谨,其疗效具可重复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纵观古今,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古老的医学出现了断代及各种理论的交杂混乱,尤其以口传心授的经方医学迷失久远,后世中医更是相去甚远,致使中医逐渐没落,时至今日甚至有灭绝的可能。

刘志杰先生忧心于中医的没落,为续岐黄,对汉传中医学术进行全心弘扬。汉传中医学非一家之言,也无派别之分,是古人的共同智慧结晶,是维持几千年中华民族健康的正统循证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故而刘志杰先生发愿还原正统循证的古中医学,让其继续为中华民族的生命与健康保驾护航。从2006年起便在网上设立传承网站,并不辞辛苦地进行网络教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渐弟子遍布全国,其学术的正确性及循证性逐渐显露,并得到了越来越多同行的认可。

刘志杰先生时刻期盼汉传中医这颗中华民族皇冠上的医学明珠,能够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让更多医生、中医爱好者,乃至普通百姓了解,于是萌生了按照现代院校教材体系编写一套汉传中医教材的想法。

为此,刘志杰先生特组织汉传中医学术体系内的骨干弟子,原计划用3年时间编写出汉传中医学的基本分科教材,并将不断完善。初步计划第一版包括13部教材(如下表所示)。

[attach]4855[/attach]

除以下正式教材外,还有相应的辅助教材和参考书籍,如《类方解伤寒——附:经方法钥》(已出版)《张仲景方证化裁诠解》(已出版)《六神类方解伤寒》《重订伤寒论类编补遗》《汉传中医师承医案集》和《医经玉函》等,正在逐步规划当中。

本着科学、统一、规范和人才可复制的标准,以上教材和参考书籍将构成汉传中医完整的学术体系。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时间仓促,本套系列教材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专家同仁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批评指正,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详细修订和提高。

汉传中医教材编写委员会
[attach]4856[/attach]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