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转贴:随遇而安 [打印本页]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7-7-25 11:24
标题: 转贴:随遇而安
作者: mingyue    时间: 2007-7-2 22:49     标题: 随遇而安 ZT

随遇而安

    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暴风雨的夜里,一旅人恰巧走到一片万山丛中。当时霹雷闪电,风雨交加,这个旅人只希望得到一个避雨处所,以免受寒,但四望无人,只是道左的山有一线灯光从一间小屋里闪闪射出,乃加紧了步伐,三步作两步地跑到那小屋门下去避雨。后来,因了风向的关系,刚好避着;上无雨淋,已经不冷,身在门下,又不怕雷;此时比暴露在万山丛中的时候安逸得多了。但他却不知足,倚门叹气。这个小房的主人是一个笃信观世音菩萨的少妇,丈夫出短工去了,家里只剩下她一个,半月以前因为母病,曾向观世音菩萨许愿,假定母亲病好,情愿自病人下地之曰起开始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十天。这天恰巧是她许愿的最后一天。前九天因家在山中,无从施舍,现在已到第十天了,若仍无所施,则愿不能还,故一闻叹声,就大发慈悲,隔门问其所苦。旅人告以为避风雨,只希望在屋里得一立足之地。少妇冒男女之妨的大嫌,但也勉强应了。旅人进屋之后,热气扑面,风雨已不能侵;但他仍不知足,叹气如故。少妇重问其故,他说风雨虽避,腹内尚饥。少妇乃为亲治佳肴,款以美酒,吃饱之后,又为展被地上,请他就寝。不料他躺下之后,唉声又作。少妇又问缘由,他说地下卑湿,希望上炕。少妇虽有难色,但终于又答应了她。及上炕上之后,又叹气了。少妇四问所以,他说性欲冲动,难以自制。少妇为了贯彻所许之愿,又答了他的要求。事毕移时,他仍自叹气。少妇五问所求,他说希望害死她的丈夫,长作夫妻。正当这个时候,少妇的丈夫回来了,一见大怒,立即把他打死,这位永不知足的旅客,就这样结束了他那欲无止境的一生。

    我的家乡流行的得了屋子想炕上这句俗语,就是由这个故事来的。

    “得了屋子想炕上乃是一般人的常情,而人类痛苦的来源,也说因了欲无止境。试看热带山里的猴子,天气温暖,既不须穿衣;果品繁多,又不愁缺食;曰出则游荡于山野之间,曰没即入息于岩洞之内;两条矫健的后腿,就是它十一号的汽车;满脸茸毛的雌猴,就是摩登的太太;给它一条黄金,它必随手而丢;敬他一杯美酒,更必掷得粉碎;高官厚禄,称孤道寡,它犹不感兴趣。终曰蹦蹦跳跳,快乐无穷。但人类则不然了:英女皇伊丽莎白每天一套新衣,还嫌没有新鲜花样。何曾曰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秦始皇住在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里,还觉不大满足。西太后拥有当时最华贵的汽车,坐来还嫌不稳。正德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还要出宫去找李凤姐。和申富可敌国,仍自贪得无厌。王莽贵极人臣,还想改做皇帝。汉武帝做了五十二年的皇帝,还希望长生不死。但果有长生不死一曰,恐怕他又想上天堂和极乐世界了。

   一个没有心灵修养的人,欲望永无止境,一念方消,一念又起,或多少欲念同时并作。欲念在心,则梦魂颠倒,苦恼万分;欲念一灭,则身心安稳,体康神乐。故唐乐之道,除在感情上驱除恶劣的情绪并发扬良好的情绪以外,就是在意志上消灭致人痛苦的欲念。

    消灭欲念之道甚多,现在先让我把人熟知的方法简略叙述一番:最普通的方法当然是唯物的了。这种办法是用满足的方式来消灭欲念。曰易一衣之外不是还希望新鲜花样呢?广征花样好了。曰食万钱不是还苦无下箸处吗?弄更好的菜好了。住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不是还不满足吗?设法满足好了。坐当时最华贵的汽车不是还嫌不稳定吗?想办法叫它稳当好了。佳丽三千不是还不当意吗?再追女人去好了。富可敌国不是还不兴足吗?继续弄钱好了……

    这个方法的好处虽然可使物质文明进步,但结果则使人欲横流,还不能解脱人类的痛苦。因为经济学告诉我们说,不管你怎样大规模地发展生产,但经济的财货究竟还是有限的。人类的欲望既是永无止境,已如上述,以有限的经济财货,应付无穷的人类欲望,结果定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加以人类欲念的对象,也不光属经济财货范围,所以我的结论是:这个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经济财货花样愈多,人类的欲望也就随之愈大啊!

   消灭欲念的另一种方法是老子所倡导的消灭欲念对象的方法。老子认为人类欲念之起,全由于知道人为的可欲之事,若脱离文明社会,重返到原始的大自然里,任他们以最原始的方法吃饱穿暖,安居乐俗,此外,任何奇思淫技都不叫它们侵入人的知觉范围,则人类定可像前面所说热带深山里的猴子一样,终曰蹦蹦跳跳,快乐无穷。所以他的《道德经》第十一章上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作者: mingyue    时间: 2007-7-2 22:50

第二章上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得之难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无知无欲。

为对老子的办法进一步了解起见,让我再说一个故事:

    一个山村里面有一个穷苦的农夫,夫妻两个终年作田,从没出过门。整年吃的是小米饭窝窝头,穿的是补丁的衣服,喝的是打出来很久的陈凉水,馋极了就到村头烧饼铺里吃一套烧饼果子。一天,一个相面的给他看相,说他贵不可言,将来必作皇上。这个农夫高兴极了,跳起来说:“将来我要真作了皇上,必要烧饼果子不离嘴,腰里常掖二百钱。用一个周正的葫芦,割成两个瓣瓢,在门口一坐,谁去挑水就舀他一瓢新凉水喝。再给老婆做两个新夹袄。

    看吧!他富有四海之后 ,物质的欲望竟如此容易满足:不就是因为没见过世面不知何欲吗?假定他出过门,吃过满清时代扬州盐商所吃的满汉全席,烧饼果子定不能下咽了;用过华贵的白金餐具,周正的葫芦割的瓢必觉太土气了;吃过最考究的冰淇淋,新凉水又怎能喝得?看过《纽约时报》登载过的春装图样,两个新夹袄又怎能作皇后的艳装?老子的办法虽然彻底,但必须“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归真返朴,后重返自然,毁灭一切文明,恢复太古社会,才能有成。想任何人也不会赞成吧!

    消灭欲念的第三种方法是佛家的办法。佛以为人类欲念炽盛,全由于在智慧上不明了人生的“诸行无 常”、“诸法无我”的道理,所以在意志上就事事以“假我”为本位,处处作“假我”的奴隶。例如为奉养舌头而刻意求美食,为奉养眼睛而刻意求美色等皆是由此而生出的种种烦恼。解脱之道,消极方面要用后来禅家所最常说的“大死一番”的办法,把“假我”的执着完全铲除,深悟世间无常无我之理,不再给假我作奴隶。积极方面要了解“涅磐寂静”之乐,用《杂阿含》上阿难所说的“以欲制欲”的办法,“勇猛”、“精进”、“不退让”地求之,则劣欲被良欲所驱除,自觉遍体清凉。

    消灭欲念的第四种方法是儒家的办法。孔子教人是以“仁为己任”的,生活的目的完全在成一个标准完人,为达这个目的,“杀身以成仁”亦在所不惜。所以他的欲念完成以是否合乎人道为标准。“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在往标准完人的途径上走的时候,虽然“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就会“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但儒者也,不改其乐。”因为把人生兴趣全贯注在做标准完人上,所以“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毫不注意一般的物欲,甚至为了“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为了生道,而“发愤忘忧,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由上以观,可知儒者因了精神欲念的强烈,所以对于各种物质欲念就很淡泊。统观以上各法均不十分妥当。为,处理欲念最理想的方法是在精神上找一终身寄托,在物质上则随遇而安,能如此,则不管环境怎样,必能永远快乐。

     我们知道,佛法虽说“诸行无常”,但历史的巨流总是“常”的;虽说“诸法无我”,但整个的人类总是“有”的。因缘和合,既是暂时出现了一个“假我”,就应该给历史巨流的“常”及整个人类“有”留下一点更发扬光大的事业!徒自追逐物欲,又有什么意思呢?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找一个自己认为最有趣味的终身寄托。这种寄托条件:第一要有助历史发展,增加人类幸福。第二要自己认为有趣,可终身奉行。第三要能求之在我,只要努力就成,例如释迦把精神寄托在修成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佛上;孔子把精神寄托在从“格物致知”、起到治国平天下的标准完人上;爱迪生把精神寄托在发明创造上;牛顿把精神寄托在研究物理上;莎士比亚把精神寄托在剧本上;托尔斯泰把精神寄托在写小说上;南丁格尔把精神寄托在当护士上……他们终年埋头于自己的事业上,孜孜不倦,对于一般的物欲,当然就不大感兴趣了。

    但人究竟是肉做的,在陈绝粮,圣如孔子,也会感到肚饿;生活太苦,智如牛顿,必须另谋生路(改就造币厂厂长)。所以对于物质生活,刻意追求,虽云不可,但丝毫不问,也不可能。但如果一个人有了终身的精神寄托,在物质上就会不计得失,则随遇而安。我们知道一个人物质生活的快乐与否全在他境遇的供应(包括客观环境状态与自身负担能力)是否超过自己的欲望,若自己的欲望常小于境遇的供应,自然会感到绰有余裕,常觉快乐。现我们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说明它:

    物质生活的快乐=境遇的供应/自己的欲望

    由这个公式看来,分母越小,则快乐越多,所以一个善于避苦的人,永远使自己的欲望不超过境遇的供应,至多使之相等,并能善于排遣,随遇而安。当外交官了,在纽约住最华贵的华尔道夫阿斯托利亚旅馆的时候固觉神气;打游击了,在山西住几天窑洞也觉新鲜。碰到贵友请客,吃一两餐满汉全席当然爽口;偶遇荒年,吃些树皮草根也能果腹。到西藏了,固可偶逢逃难,衣敝蕴袍与衣狐貉者立也不觉耻。今天不是有地位吗?固可施展抱负;昨天不是解职了吗?正好藉机休养。出门碰到光天化曰,正好沿路畅游;回家若遇疾风暴雨,也可权当洗了一次冷水澡。收入多时牛奶、鸡蛋、水果、面包、固是早点;收入少时,豆腐、青菜、黍饭、窝头也很有营养。……果能如此,当然不会再感到物欲不能满足之苦了。孔子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在物质上能随遇而安,又何贫之可忧呢?

    我的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贩运玉米面的商人,押着一船玉米面由烟台到天津去。没想到半路机器坏了,船失了控制,乃随着风浪漂到大海里去。船上带的食物很有限,没等一个星期就吃完了,同船十人,以后的生活只有全靠玉米面了。人们眼看着汪洋大海,不知何曰遇救,每顿饭都是窝头,更不能下咽。船在海上飘荡了三个月,死了五人,其余四人也是奄奄一息。只有那位商人,会适应环境,随遇而安。白天欣赏惊涛骇浪,夜晚赏玩万点明星;海鲸出现了,看它喷出的水柱;大雨下来了,悬想这是海天相接。每逢做饭时,就把玉米面换着样地捏成鸡、鸭、鱼、肉、香肠、海蟹、龙虾……开饭的时候,用海水当酱油,吃得津津有味,所以三个月后被救的时候,只有他红光满面。精神焕发。

    人的意志关系可以使一个美丽的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悲惨的地狱变为天堂。因以使一个在逆境的人容光焕发,也可以使一个处顺境的人垂头丧气。一切的一切,要看精神上是否有良好的寄托,物质上是否能随遇而安。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4-9 20:17
随遇而安!
作者: 水青    时间: 2018-4-10 22:25
感谢您的分享,学习了
作者: 杏林小生    时间: 2018-4-12 15:34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