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汉传中医金匮要略二期班》劳复病-规范化治疗方案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品堂主    时间: 2017-4-19 17:19
标题: 《汉传中医金匮要略二期班》劳复病-规范化治疗方案
本帖最后由 一品堂主 于 2017-4-19 17:28 编辑
: F: D  q2 `; }. Y4 C
% m5 A( ], e* L; t7 r8 ]5 t
  《汉传中医金匮要略二期班》劳复病-规范化治疗方案  
        条文讲解:暂略,二期班开课再讲。
  一品堂主:劳,《说文解字》“用力者勞”。指的是疲惫辛苦的意思。复,《说文解字》“往來也”。这里是说,疾病治好后,又被诱发出来,出现反复了。
        凌虚斋主:病后不注意保养,导致复发,称之为“劳复”,包括饮食问题,疲劳过度,房事过度等,饮食问题引起也叫“食复”。病瘥后,由于卫气营血的消耗,胃气津液处于亏损恢复状态,如果不注意保养,一番折腾,疾病就会复发或变生它证。
, x) q2 K/ o& H3 p6 o
        劳复病·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案(一品堂主)
   
  劳复病·经方中药治疗

# Q0 Y! e- t4 F4 |1 @' G" h) f- `# n
" U$ F! W7 W, ]4 B, {( U
        辨证施治
        病位:表里俱有,有热多在三阳,无热多在三阴。
        病理:热证,寒证,寒热错杂证。
        病理产物:气滞,血瘀,痰饮,食积。
* U- o9 N5 ?: x4 Q/ L1 t
  
   劳复病·经方病理分型
2 G0 z% H" m; d8 {1 B
        一、热证

" d0 W: k. p8 [- E9 ^* y( V' f  b& I! _
  1、烦温证(轻度热证)
        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心烦,易怒,失眠,口干口渴,小便短少或黄赤,大便干或协热利,舌红,苔白燥或薄黄,脉洪。
        通用处方:白虎类方
        专用处方:枳实栀子豉汤、竹叶石膏汤。
        条文: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
        枳实栀子
        枳实三枚(60克)栀子十四枚(20克)豆豉一升(120克)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1400毫升),空煮取四升(800毫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400毫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大约数分钟),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纳大黄如搏棋子五六枚(大约60克),服之愈。[宋本伤寒条文393条]
        注:汉代一两大约=15克,以上换算为克,皆是大约数,每味经方药材,汉传都经过严格考证,用量以合理合法为度。以下皆同。
        随症加减:若有宿食者,加大黄50-60克。
        一品堂主:清浆水,即生黄土+井花水搅拌,沉淀后取澄清液入药,空煮清浆水是为了消毒。古人认为,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死,任何有毒之物,入土则其毒自解。黄土健脾胃,治水土不服有不可思议之妙。生黄土解毒除湿热,熟黄土如灶心土,温阳除寒湿,都是为了是保护中州脾胃之气,配方遣药精当,虽历两千年而少有能及者,仲圣用心之良苦,医圣之名当之无愧矣。
   一品堂主实测:“大黄如搏棋子五六枚”,一枚搏棋子大的大黄,大约是10克,搏棋子五六枚,即汉代的四两,大约60克。
        条文: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
        竹叶(二把)20克 石膏(一斤)240克 半夏(半升,洗)60克 麦门冬(一升,去心)90克 人参(二两)30克  甘草(二两,炙)30克 粳米(半升)75克
        上七味,以水一斗(2000毫升),煮取六升(1200毫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200毫升),日三服。(伤寒论397条)
        随症加减:一般用原方即可。
   
  2、燥热证(重度热证)
         潮热,无汗或少汗,咽干口燥,肌肤干劲皴掲,喜冷饮,心中不安,烦躁失眠,大便干燥,舌绛红,苔黄厚,脉实而数。
4 n/ r: n3 ?+ h7 a( y5 q         通用处方:朱雀类方
         专用处方:牡蛎泽泻散。
        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牡蛎泽泻散
        牡蛎(熬)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葶苈子(熬)商陆根(熬)海藻(洗,去咸)栝楼根(各等分)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曰三服。小便利,止后服。(伤寒论395条)
        一品堂主:熬,《说文解字》“熬,火干也,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西汉杨雄《方言》说:“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以往谓之焙,秦晋之间谓之炒”。春秋时期,楚国崛起,将南阳纳入楚地,南阳深也受楚文化影响。因此,伤寒、金匮所说的“熬”,该是烘干、焙干、炒干的意思。
   白饮,有说是白开,有说是白米汁,也有说是还有说是人乳,以其色乳白,故名。现今多解作是白米饮,实际皆非。仲圣家乡在南阳,南阳人喜食捞面条,即白面条煮熟后捞出,放进凉水中淬一下(当地人叫“拔凉儿”,也叫凉面条),然后浇入调好的蒜泥和炒好的菜,搅拌均匀食用,非常可口。而煮面之汤,即为“白饮”或“白汤”,可滋生津液,以助胃气而行药力。淬面条的水呢,就叫做“冰面汤”,可解暑止渴,治感冒和伤食。
        随症加减:
        瘥后劳复,腰以下有阳明湿热水气,以散剂为宜,只要辨证准确,可以不做加减。也可以灵活运用,比如与五苓散合方。
  
   二、寒证
   
  1、凉滞证(轻度寒证)
        身凉喜暖,汗出少,喜静蜷卧、但欲寐,口淡不渴,不喜冷饮,胸中短气,呕恶,腹中不适,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弦等。
        通用处方:青龙类方
        专用处方:理中丸。
        条文: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理中丸
   人参 白术 甘草(炙)干姜(各三两)各60克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伤寒论396条)
         随症加减:
        一般用原方,急则改丸为汤,服时加蜂蜜适量。

: k0 M6 z5 @; s6 D  ?
8 f+ B+ R" ~& R
         2、寒饮证(重度寒证)
          形寒厥冷,无汗,抑郁寡欢而难眠,胸腹寒痛、呕逆不食,尿频、下利清谷,舌淡齿痕,苔白水滑、脉弦等。
          通用处方:玄武类方
        专用处方:真武汤去芍药加理中汤(成药用附子理中丸)
        条文: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伤寒论82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不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伤寒论316条)
         真武汤去芍药加理中汤
         茯苓45克 白术60克 附子15克 人参60克 炙甘草60克 干姜60克
        上六味,以水八升1600毫升),煮取三升600毫升),去滓,温服七合140毫升)。日三服。
! ?0 y& P+ K- |  S4 A
        随症加减: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下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当减”。故用真武汤去芍药,合用理中汤为宜。
  注:其它方证,皆可仿此加减方法。
  
   三、寒热错杂证
  上述四证,寒热夹杂互见,为痞证。痞证有阳痞阴痞之分。
   
  1、阳痞(寒热夹杂)
  热多寒少,上焦实热,津液不下,下有寒饮,寒热往来,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默不欲食,心烦喜呕,腹痛或便溏,脉弦实等。
        通用处方:阴旦类方
        专用处方:小前胡汤
  条文:伤寒瘥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小胡汤
        前胡(八两)120克 人参(三两)45克黄芩(二两)30克 甘草(三两,炙)45克生姜(三两)45克半夏(半升,洗)60克 大枣(十二枚,擘)60克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2400毫升),煮取六升(1200毫升),去滓,再煎取三升(600毫升),温服一升(200毫升),日三服。(伤寒论394条)
        随症加减: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括蒌实一枚;
        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括蒌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加五味子半升,去生姜,加干姜二两。
        注:其它方证,皆可仿此加减方法。
   
  2、阴痞(寒热夹杂)
         寒多热少,下焦虚寒,水饮上逆,上有郁热,厥热往复,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逆,下之利不止,脉弦杂等。
         通用处方:阳旦类方
         专用处方:乌梅丸
   条文: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伤寒论338条)
        乌梅丸
        乌梅(三百枚)600克 细辛(六两)90克 干姜(十两)150克 黄连(十六两)150克 当归(四两)60克 附子(炮,去皮,六两)90克 蜀椒(出汗,四两)60克 桂枝(去皮,六两)90克 人参(六两)90克 黄柏(六两)90克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随症加减:(同前)。
        如果改为汤剂,成人一付按原方比例缩减5倍,儿童一付按原方比例缩减10倍。熬药时可加粳米半升(大约80克),喝药时酌加适量米醋和蜂蜜更好。
  病案实例:
3 a# ^, x/ N3 K& g
病案一
淳元堂禤宝子医案 保养不当 胃痛复发案

3 C: S- I3 M  r% L
1、搜集全部症状和体征。(求主诉、病史及望闻问切四诊资料)
3 B: T6 J- `0 B$ g  李先生,男,34岁。
初诊:2012年11月1日。
主诉:胃部胀满疼痛不适来诊。
病史:患者胃胀胃痛多年,时常反复,这段时间由于喝酒多而复发加重。
诊刻:胃部胀满疼痛,怕热易出汗,头胀痛,口干口苦口臭,喜喝冷水和茶水,饮食一般,失眠(难入睡,梦多),容易劳累,犯困,早泄,小便色黄量多,大便溏,一天2-3次。
舌脉:舌苔厚腻,黄,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数有力。
2、辨表里寒热和发病诱因。(求六纲病位、五病理及四大病本
六纲病位:在里为主,阳明太阴合病。
五证病理:实热多,虚寒少,阳痞证。
四大病理产物:痰饮,食积,兼有气滞。
3、辨寒热多寡及寒热轻重。(求通治类方,方证基本相应)
寒性症状:易疲劳,犯困,早泄,大便溏,舌胖齿痕,脉沉。
热性症状:头胀痛,失眠梦多,怕热,出汗,口臭,口干苦,喜冷水及茶水,胃胀满疼痛,小便色黄,苔黄腻,脉数有力。
中性症状:饮食一般。
寒热轻重:烦温燥热热为主,凉滞寒饮次之。
通治类方:阴旦类。
4、遴选对治方,按汉传法则,化裁加减。(求君臣佐使,药症高度对应)
主要对治药症:黄芩、黄连、栀子、半夏、干姜等。
黄芩,治诸热,痰热,胃中热,治腹痛,能消谷。黄连,主热气,腹痛下利,调胃厚肠。栀子,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除心中烦闷。半夏,消心腹、胸中、膈、痰热满结,心下急痛,坚痞。干姜,去臭气,通神明,主胸满,腹痛胀满。
黄芩、黄连、栀子的药症,基本能够解决患者的热性症状。半夏、干姜的药症,可以对治患者的寒性症状。而这几味药症呢,除了栀子,都已包含在了半夏泻心汤里面。也就是说,我们用半夏泻心汤来治患者的病,肯定会有效果的。我们看看这个方子。
  半夏泻心汤
半夏(洗,半升)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汉传中医·刘志杰方证解析法
半夏泻心汤+栀子
:黄芩3(寒,除燥;苦,涌泄)
:黄连1(寒,除燥;苦,涌泄)人参3(凉,除烦,甘滋助阴)山栀1(寒,除燥,酸敛苦泄)
:炙甘草3(平,甘滋助阴)红枣4两(平,甘滋助阴)
使:半夏4(温,除滞;辛,发散,甘淡助阳)干姜3(热,除饮;辛,发散)
半夏泻心汤这个方子,君药应该是半夏,用于寒热夹杂偏于寒的阴痞证,属于厥阴病的方子。这里为什么以黄芩为君药呢?方子加了栀子,方子整体就是以寒凉药为主了,偏于治疗以热为主的阳痞证了,因此君药也改变了。我们在基础部分已经学过,寒热夹杂的痞证,偏于热的属阳痞,为少阳病,偏于寒的为阴痞,为厥阴病。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药症。
君:(治主症)
黄芩 寒 苦& s4 m6 N* e4 O- D
  《神农》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u8 o) g) l/ r9 U, q
  《别录》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臣:(治兼症)
黄连 大寒 咸苦
  《神农》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别录》五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
栀子 微寒 微酸苦
  《神农》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别录》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
人参 凉 甘滋
  《神农》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别录》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佐:(护胃气)
甘草 平 甘滋
  《神农》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大枣 平 甘滋
  《神农》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
  《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治心下悬,肠澼。久服不饥神仙。
使:(夹杂症)
半夏 大温 辛甘淡
  《神农》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别录》消心腹胸中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胎堕,治萎黄,悦泽面目。
干姜 热 辛
  《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别录》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这些药症,大家多看多熟练。反而复之,印象就会深一点。药的性味有和《神农本草经》不一样的,是经过恩师修正的,这是宝贝。大家要重视哦。
5、确定处方,完成辨治。
处方:半夏泻心汤+栀子
旱半夏40 黄芩30 黄连10 干姜30 炙甘草30 红枣30 人参30 山栀子15   
6付,水煎服,一日三次。
2012年11月8日
二诊:
患者述:服用中药后, 现在睡眠好转不再失眠,白天还有困乏情况,胃胀痛未发作,口臭好转很多,口偶尔干,基本不口苦,怕热,但是运动时出汗情况好转,头部偶尔胀痛,比原来好很多,其他如前。
舌脉:舌苔厚腻,舌体胖有齿痕,脉沉有力不数。
好转明显,原方6付继服。
处方:半夏泻心汤+栀子
旱半夏40 黄芩30 黄连10 干姜30 炙甘草30 红枣30 人参30 山栀子15   
6付,水煎服,一日三次。
  后未再来复诊。
淳元按:这个患者一看热像很明显,怕热、汗出、口干渴、喜饮冷、口苦、口臭、失眠、小便黄,苔黄腻,属于阳明津亏燥热。但是又有大便溏、舌胖大有齿痕,这个太阴虚寒水饮症状及体征。
综合起来属于燥热证和寒饮证夹杂,偏于热,属于阳痞证,胃脘胀满疼痛也验证了痞证的病机。患者本来就有胃胀疼经常发作,因为喝酒而发作加重,湿热增加而成热像明显,属于调养不当而劳复。
根据胃脘胀满疼痛这个主证及上热下寒的痞证病机,选用半夏泻心汤,因为热像明显,加一个栀子,以加强清湿热的效果。方证相应,药症相对,自然效果卓越。

6 `6 o* x9 `4 Q" j
病案二
一品堂朱培府医案
暂略,二期班开课再讲。
金匮一期班课后答疑:
学生:请问老师,汉方一两为当今15克左右,一般怎么使用?用原剂量么?
学生:尊敬的褶老师:请问方用人参是红参吗?
禤宝子:用吉林生晒参。不是红参。
学生:比如,小柴胡汤,前胡用多少?
禤宝子:8两
学生:那是现在的120克么?
禤宝子:原方的量,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及病情,按比例加减。是的。这个方子,药比较多,煮法也讲究,方子后面都有说明,注意一下。
学生:老师有大概的标准么?
禤宝子:标准,我的经验是3-8岁,一两折5克,三岁以下,一两折3克,8-15岁一两折10克,15岁以上一两折15克。至于病情轻重,这个没法定标准。多临床多体会就是。
一品堂主:儿童的可以一两按5克换算,整体方子可以守原方比例缩减,或一两15克,分两三天服,少量频服;病重的一两按15克,一日一付;胃承受能力差或病不太重的,可以一付喝2天。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Z7 C2 |6 r) _$ j  {7 h
  禤宝子:这个药量问题,大家可以参考《伤寒类编补遗》基础里面治病略例篇。
学生:在一个方子里如何确定哪位药是君药,是根据药量大小吗?
禤宝子:一个根据药量,第二个根据治疗主证的,第三个根据药物的峻烈程度(毒性药)。
2 [4 m' g" D! f$ ]4 _0 {
* R8 `: I& c+ R, j
* F. g/ U$ }* S$ u1 u

作者: lsqyqz    时间: 2017-4-19 21:59
不错啊!
作者: sunjianchen    时间: 2017-4-20 09:47
学习啦
" W6 F, _8 L& \) ~  {/ C% l
作者: 医海拾金    时间: 2017-4-20 13:33
学习啦!
2 C' e9 X1 N* j0 t: ?
作者: 堇行    时间: 2017-4-21 17:00
感谢,全面精炼!
& s& g- x5 d; N$ R8 `
作者: 张小医    时间: 2017-4-24 09:45
感谢师兄!
作者: 庞尧斌    时间: 2017-4-25 07:24
学习了
5 e! G) c9 \/ s" p8 k* u
作者: 409409    时间: 2017-5-23 20:33
讲得仔细易懂
作者: uuuhua    时间: 2017-5-30 17:03
学习后很好
. E2 P2 I3 U& b: w8 |9 r& y2 B
作者: djcyj001    时间: 2017-6-20 21:59
学习了
作者: 江河湖海    时间: 2017-7-29 23:21
讲得棒棒哒# @8 }8 j% T/ S* o) e& o

作者: 光明世界    时间: 2017-9-7 10:55
学习了 学习了
作者: 123456    时间: 2017-10-2 19:37

作者: 鲁钟广    时间: 2017-10-29 20:53
讲的好棒
作者: 慕道    时间: 2017-12-31 10:41
真是好东西,学习了
作者: 鲁钟广    时间: 2018-1-12 17:21
信息量好大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1-26 22:15
信息量不小
作者: 5bianfu5    时间: 2018-1-27 11:21
太好了!!!$ h% S3 o- j# p' g3 A  m$ c$ y6 W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4-1 23:44
现代人常见
作者: LJF0225    时间: 2019-3-6 11:09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