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汉传免费课程之伤寒论类编补遗326-330条 [打印本页]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15-7-7 22:05
标题: 汉传免费课程之伤寒论类编补遗326-330条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和大家一同学习伤寒类编补遗326-330条,这几条都是紧密相扣的,因此恩师把它编排在一起。
7 t7 o$ F! E3 x+ n: {* O4 W326、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宋43)$ A; z6 ?9 _; T8 |0 M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 e* k/ c6 C- L+ K) V3 D: {    桂枝(三两 30克)甘草(炙,二两 20克) 生姜(切,三两 30克) 芍药(三两 30克) 大枣(擘,十二枚 20克)厚朴(炙,去皮,二两 20克)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13克); j, P! n5 M6 V" i) b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5 G) J2 M6 `4 v$ P' V0 S
斋主(恩师凌虚斋主,下同)曰:太阳病,给用了攻下法,表证不解,还出现了微微的气喘。这都属于气逆一类的病机。从方子的组合上看,该是偏于水饮上逆才对。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芍药的应用问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里面有芍药啊。表证攻下后而不解,还出现里虚而气逆,是要慎用或者禁用芍药的。因此,这条的方证,确实存在一定问题。要怎么去理解呢?
8 E- C! x, f% D" H我们要从两方面去考虑。一方面,是用了攻下法之后,表证不解,里面呢,反而出现了水饮上逆,并且夹杂着阳明的一些实证表现,类似于表邪内陷后的结胸证那个病机。这就复杂了!也就是说,表邪欲内陷阳明,但是内陷轻微,同时里虚而水饮上逆,出现了水饮上逆,与表邪互结于上焦。我们看看这个条文就会明白了:% p6 H5 {4 g  I7 ^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7 Z7 m5 h. Z$ U

主要是这一段:“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客气动膈,短气躁烦。但是,表邪要是没有彻底内陷的话,就不会出现典型的心下硬而结胸。他这个“短气躁烦”的短气,和“下之微喘”的病机是符合的。因此,这又提醒了我们,表证攻下后,会里虚的,要慎用芍药,但是,一旦要是表邪有内陷征兆的话,更会有阳明里实证出现。在这个时候,你是可以使用芍药的。就象前面我们讲的那条:“32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宋15)”

325条,内涵复杂。因此,大家要反复对比着去理解。攻下后,什么时候要去芍药,什么时候不但不能去,还要用芍药,全在于辨证上。全在于表证攻下后,里面的虚实与否。表证不内陷而里虚,要去芍药,表证有内陷征兆而出现阳明里实,就可以用芍药。如果真的内陷结胸了,你用芍药甚至都难以解决的。这几条,关键的问题就在这里。这个问题要是不深入理解,只看表面的描述,那就会出现理论矛盾了。% \; z  _$ K/ ^5 S. n1 {
那么,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也就好理解了。这个方证,就是表证不解,还有太阴的里虚水饮上逆,表邪欲陷阳明的上焦里实夹杂。这就是“属厥阴”病了。桂枝汤解表,其中的芍药可以解决阳明的里实。加杏仁和厚朴,是为了降水气上逆。1 V+ k7 k, b* H9 [( Q
芍药,苦酸而凉。《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
' K* y* A5 `6 M& R

杏仁,苦、微辛,温。《神农本草经》:主治欬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这里要注意这两句,“欬逆上气”、“贲豚”。杏仁不但能治咳喘,更可以治疗奔豚上气啊!性温,可以照顾虚寒的问题。

厚朴,辛咸而温。《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气,血痹死肌,去三虫。-----厚朴能解表,更能入太阴而降逆除水饮。时方派说,它能够理气。这个作用,在《神农本草经》里面是怎么描述的?主要表现在这句上:“寒热惊气”。惊气,气机逆乱而惊悸不安。只要是气机逆乱而心中惊悸不安,无论是寒热,它都可以对治。尤其是太阴虚寒,用了更合适,因为它性温啊。那么,对于热性的病呢?也可以用,但是,最好还是配伍寒凉药,比如阳明里实的承气汤里面,就有它。大家要知道,气滞呢,一般会导致水饮凝聚和血瘀。气滞,水饮凝聚、血瘀,这三者往往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叫“滞证”,去水饮的,比如苓桂术甘汤,就能理气,为什么,是通过化水饮实现的。' U* j1 S0 P& f* H% d9 G

3 `/ n1 \# x' \+ g( l淳元(地平线,下同)曰:这一条是接着上一条讲的:“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辈)”,太阳病病位在表,表病了,人体的抗病机制就会向体表输送津液卫气去抵御病邪的入侵。因此大量津液聚集体表,和病邪抗争,表现为发热,汗出等,如果误认为是阳明的发热汗出,用错了治疗方法,不解表反攻里,用了下法。这就悲哀了!下惨了,不是形成阳明结胸证,就是寒热错杂的厥阴痞证,或者变成其它坏病。这条是下得不重,轻度的,只是瞬时的津液缺失,气无所依,给溢出来了,习惯性向上向外冲逆,体内原本存在的一些水饮也顺势上逆,(津液丢失,水饮乘机上凌),表现为胸闷气喘。表证没有解除,又添了这么个小情况,所以依然用桂枝汤,加了杏子、厚朴两个药解决多出的症状。这个和桂枝加桂汤有点类似,只不过气逆没有那么严重,而且有水饮参与。桂枝加桂汤没经下法,里面津液不虚,只是表虚厉害(火针发汗伤及体表津液)而又受寒邪,里气急速上逆,气上冲心而发为奔豚病,它没有水饮参与,所以只是加大桂枝量,解表寒,降逆气。同样这个方证所体现的水饮上逆,不管是下法导致还是原本潜伏有,都是相对比较轻微,不是严重的太阴虚寒水饮泛滥上逆,严重的属太阴病就要去芍药,用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了。“服桂枝汤,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或下之,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 [7 B( O9 Z$ s/ F0 k大家记住,水饮和津液是成反比关系的,水饮越盛,津液就越亏。
8 T1 Q! I( d' ?4 j: O" Z我们看看这个方子的君臣佐使配伍。' g( M8 }3 Z  u5 z
君药:桂枝
8 c' e3 X# S% i$ \$ Q臣药:生姜,杏仁,厚朴
. s! ]' _/ m- H+ P佐药:炙甘草,大枣. Y& F" y- D& j3 d& _! w
使药:赤芍                  
9 f2 y5 l( }; r! m简单的说,君药是治疗主证的药,臣药是协助君药的,佐药既能协助君臣药,又能顾护胃气,使药是沟通寒热,起协调阴阳的。
4 N5 X3 d. k! H1 x这方子七味药,是个复方,恩师说:“一味为药,两味成方,三味成剂,四味为小复方,七味为大复方”,复方能解决一个或几个症候群,治疗范围更广。
8 l/ i; `; z  T' }君药桂枝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治伤寒中风,药症上很符合中风表不解而气上逆的咳喘证。) z$ ?+ R  {3 I2 r
厚朴,《别录》上说它能消痰下气,实际也就是理气去水饮而已。杏仁也是降气去饮的,这两个药也就是针对条文说的微喘而去,丝丝入扣。2 J: V" `$ n8 d
下面说个医案吧,典型的这个方证,用了效果很好。
' V9 \7 b8 f) `. g& U$ x陈**,女,77 o0 r# J% S9 S; H
初诊:2013年8月12: [$ Y' H6 e* I$ |
病史:家长述患儿一个星期前发烧39度,带到某医处诊治,医生说是食积发烧给开了4付药,吃了两付后,拉肚子,肚子隐痛,不敢再吃,家长以前在我这看过病,所以带来诊治。
0 I6 P9 c. f: m) C* ~主诉:发烧感冒一个星期,咳喘加重2天。6 q: f  t2 k: Q
诊刻:鼻塞,流涕,怕风怕冷,睡觉出冷汗,咳嗽,有点喘,感觉胸闷短气,饮食差,无胃口,大便稀,小便淡黄,舌淡苔薄微黄,脉浮微弦。3 c* a7 ~* A0 y( R
诊断:太阳中风
7 J8 x  ]$ q8 H: ]: J8 [处方:桂枝加杏子厚朴汤
6 ^( c. I4 h0 _5 }) ?  w% E桂枝15 ,炙甘草10,生姜15,芍药15, 大枣15,厚朴10,杏仁10   2付& Q4 d& |+ x# s8 R% l+ J- \
# D+ v, p7 V% l6 X
二诊:服药后诸证好转,再抓两付。后回访说吃完药没有什么问题了,只有一两声咳,没管它,就慢慢好了。6 ?; W+ t7 V- B+ ?  A! b

; c  e- w( S2 G/ m% n. \这个患者就是个太阳中风证,前医当积食给了化积攻下药,还好攻下不厉害,证没变,符合桂枝加杏子厚朴汤方证,四付药而愈。
1 ]5 M8 t  G$ R7 U! l1 Y0 Y+ n& N
% e1 a, j3 w0 N7 A# C327、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宋19)
0 c; m6 v# |9 f3 d6 S& j% o4 t4 O斋主曰:喘家,就是平素有气喘病的,患了桂枝汤证,一般要加厚朴、杏仁。这也有个条件,那就是,这个喘,是要内有水饮的。其实,长期慢性喘咳的,基本都是有水饮的。杏子,就是杏仁。有人说,是杏,是整个果实,那是错误的。果实,没有《神农本草经》说的那个效果。看到文中说“杏子”,没说杏仁,他们就瞎联系。
1 Y: l. M. G1 S  I6 n淳元曰:痰饮是致喘的一个重要因素,西医所说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很多都是痰饮引起,恩师说痰饮是人体的四大病理产物之一,也是致病因素之一。它能引起无数疾病。辨痰饮有几个指标:, a  @/ ~- X, w3 d5 t+ x% b
1、无论什么病,见到舌苔滑腻垢浊,舌胖大有齿痕,或有紫斑,脉沉、弦、滑。
: S) s! Q. V6 [4 C/ `2 v    2、形体肥胖,而面色晦滞。或以前身体肥胖,如今消瘦,肠鸣如走水。
# b& j$ R+ y5 l! B6 i/ ]3、局部肿胀疼痛,积聚肿块,包括良性或者恶性肿瘤。/ x# X. J) T- V- S9 H9 r) _' M
4、屡用温补不效者。: _6 R% l9 J6 K# Y  B- }/ B
那么这条的意思是素有痰饮咳喘的,如果得了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加上厚朴、杏子化饮降逆,效果会更好。这也是上一条的补充说明。
6 t/ G9 g$ u% v7 r( D9 a7 I: S; X; \! C9 t2 [2 ^4 v- T. F
328、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宋162)
/ ~0 N+ K; L* q" u4 d* k& k+ ?, _【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见322条). M- ]% c, k+ L* A, D2 J
    斋主曰:这条,和322条要结合着看,病机是一个病机。“322、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宋63)”一个是汗后不解,一个是攻下后不解。语序呢,也要改一下:
. B/ I) ~" U' w/ ]3 A5 I“下后,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 _" M: C9 s9 m* N攻下后,出现了“汗出而喘,无大热”。首先要知道,是什么病经过攻下后出现的这个现象。他后面说了,“不可更行桂枝汤”。这就间接的告诉你,是表证中风了。他这里说的表证,一般情况指的是太阳中风。因为什么呢?因为太阳病传阳明的机会多些。当然也会有特殊情况,比如太阴中风传阳明,但是,几率没有太阳中风多而已。因此大家要拓宽思维去理解。这条为什么要讲一下呢,直接去看322条理解不就得了?不行的,因为汗法和下法是有区别的,虽然病机相同,但是,这个机理我们要讲一下。
0 b3 }9 v5 ?0 M, Z" x6 j表证中风,没有给人家用汗法解决,反而用了攻下法。这样的话,那个表证是不会痊愈的,同时,因为攻下而导致了气逆微喘。也出现了一些阳明热证,汗出口干等。这里面,我们就要注意一个问题了。那就是,表证用攻下,搞不好,会表邪内陷阳明的。可以陷入上焦,也可以陷入中下焦的。攻下后,也可以导致津液亏虚,不传太阴,反传阳明的。苓桂术甘汤证,就是吐下后,传了太阴,有了水饮。结胸证,就是攻下后,入了阳明上焦。而这条,要注意是否有表邪微微内陷的情况发生。表证不解,微微内陷,里面阳明之气上逆,邪结心下。我们看看石膏的药症。4 o) l  Y7 M) d# x! k! Y) ]
石膏,辛寒。《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 寒热,心下逆气, 惊, 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 ?5 F. ^1 ?5 ]) X4 r% X, b7 X“心下逆气, 惊, 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要注意这句啊!我们读经文,不能不求甚解。不要看到症状一样,方子一样,就不去深入探求。虽然都是表邪不解而津亏,还有了阳明热,气机上逆,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情况是怎么发生的才行,你才能推而广用。发汗不得法,可以出现这个病机,攻下后,也可以出现这个病机,但是,形成的过程是有区别的。这条呢,也是太阳阳明合病,属太阳。虽然叙述的症状相同,都有“汗出而喘,无大热”,但是,要是推理一下呢,攻下后,除了它们相同的症状以外呢,还会有其它的症状出现。也就是石膏和杏仁的药症出现。可以气逆的厉害些,可以心下悸动,或者欲发奔豚。; t* }& j* ^. @  A& w5 \
病机分析明了,方证就可广用活用。把这几条汇总在一处而排序,是有用意的。就是要大家反复对比着理解病机的微妙性。这条都理解了吧?在微妙的地方,往往是言语道断,语言显得无力,只能心领神会。也就是说,表邪用汗法过度,不但不解,还会气逆,更会导致阳明热的发生,重者,也会导致亡阳虚寒。表邪用下法,会导致表邪不解,甚至有内陷的征象,会出现阳明证,也可以出现太阴证,会有气机上逆,太阴的,是水饮,阳明的,是热邪上攻,不得外发,与表邪结于上焦。这回清晰了没有?这条的证候和病机,用麻杏石甘汤对治,符合方证相应的要求。
# s: q) M) `- B8 H+ u0 |  v  @( ^
4 g( `% m; c; C0 y2 N  R淳元曰:这条恩师已经给讲的很透彻了,这就是一个太阳中风证,攻下了,表证未解,而出现阳明的太阳阳明合病。这条跟326条比较是阳明热重了,津液更亏了。阳明燥热,而太阳表不解而郁结停饮了,这个时候不能用桂枝汤,用了会更损伤津液,增加内热,有同学会问,这桂枝汤不是个补津液,调营卫的方子嘛,津液亏表不解用它不正合适吗?这个桂枝汤咱们看组成,有桂枝,生姜,温热的力量很足,是依靠调动内里津液去解表,内里由于攻下,津液已经不足了,都干燥化热了,是调动不了的。就像征兵打战,人都没有了,拿什么来征兵,征不了的嘛。因此用这个麻杏石甘汤,石膏清一下里面的燥热,麻黄解表去饮滞,杏仁降逆化饮,甘草顾护中焦滋养津液。更加符合条文病机。我们来看看这个方子的配伍
" i+ }! x) {; S7 K5 p君药:麻黄4(辛温除滞)* ]6 p! P- t0 v
臣药:杏仁2(辛温除滞)/ l' d  P; c: x# ^) E+ Z
佐药:甘草2(甘滋生津)
; B" k+ r, W3 h. X使药:石膏8(酸凉除烦)
. p2 F) k7 Z( ^, t* T! H+ L别看石膏8两好像比麻黄多,石膏重称,麻黄轻称,抓出来可是麻黄比石膏多。所以麻黄是君药。
' H$ M7 q2 H: I 辛苦涩《神农》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h: X# S* o% a! G
《别录》五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 B" J5 |5 M3 M- t
杏仁 温 微辛苦
$ U$ k8 w2 N" }4 F. u; c《神农》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奔豚。
/ z$ K- |  t* W. W+ l《别录》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5 e. P6 g+ [2 t甘草 平 甘滋
0 m1 Z0 a* h! \5 o《神农》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 ^5 [/ N+ |, `2 {《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石膏 凉 酸$ N8 g1 m2 g9 i/ B3 P
《神农》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Q/ R$ Y* {3 K4 I. c, @
《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鬲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 D4 Z) L& P' R! A这个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方证临床很常见。这个方子还给做成了成药,叫“麻杏止咳糖浆”,辨证使用,效果也还可以。总体来看还是太阳阳明合病属太阳。5 s6 S/ ~* @. C- p4 e3 g7 m
5 ?& T- a  V7 n0 g9 d4 @5 _% Y
关于这个方证,我们上一节课,珊珊师妹给大家讲到了太阳本证的问题,这个太阳本证是恩师根据汉传经方辨治学框架推导出来的,根据有里热必有表热的阴阳法则,及太阳病表实热这个实质,将阳明中风白虎汤证归为太阳本证。我们临床用起来的时候,不管表热还是里热,治法都一样,就像我们讲五证的时候,寒热只分渐次而不分表里部位。太阳本证表实热会影响阳明里实热,少阴表虚寒会影响太阴里虚寒,因此会互含。所以大家在理解讲课内容的时候要灵活,不要因为冲突不解而陷入胡同。好了,接着下一个条文。
; h) b) t5 b) X% \: f7 q/ w! U. v3 f6 Z8 T7 K" |
329、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宋34)( u2 \# M3 S7 b$ w3 r! p
【葛根黄芩黄连汤】1 z8 I: B! g- C3 x3 E7 q
    葛根(半斤 80克)甘草(炙,二两 20克) 黄芩(三两 30克) 黄连(三两 30克)+ ]4 r: ], N- d8 E& Y: V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5 {5 F8 S$ c" f. T: g1 \% [5 d6 U: g
斋主曰:下面这几条,都不好理解。太阳病,桂枝汤证,也就是太阳中风证,医生辨证不清,反而给用了攻下法。太阳病,用攻下法,会引邪内入的。一般来说有几种情况:% E- G( v; u; v- i
一个是表邪内陷,形成结胸证。( B" Z( \$ ~5 B5 L4 {+ b7 Y
一个是内陷后,形成阳明湿热下利,也叫“协热利”。
& q8 p( D$ I6 f一个是表邪不解,并且转入太阴,形成水饮上逆。# v& ]/ ~% ~3 o1 ~4 K4 r9 \
一个形成是阳明太阴水热互结于心下。
* c/ g- [6 _$ k+ Z! N- O* T还有一种就是表邪不解,并有内陷阳明而下利。
6 t& C/ g& c% I) K4 N

这不过是个简单的总结而已,实际上,更复杂的也有。那么,这条属于哪种情况呢?我们看看他后面怎么说的:“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一个是“利遂不止”,这是告诉我们,病内陷阳明,出现了协热利。

“脉促者,表未解也”,这个是说,脉象出现促脉,也就是寸浮实而尺沉的那个脉,要胸闷气短的,他说,这是表邪不解,表证尚在。这个表邪,到底是太阳的,还是阳明的?这个就很模糊了!后面这句“喘而汗出”,汗出,说明是有“中风”,表证中风,都有汗出。% h& W$ Y+ U$ ~/ Q/ W
那么,这个“喘”,是怎么回事?表邪不但不解,并且还内陷阳明,没有形成结胸,而是出现了阳明湿热下利而不止。阳明病,里证的话,同时也会有个外证并存,那就是阳明外证,也是阳明中风的证候。里热要外发的。如果肌表有风邪没有解除,则会外发不畅,湿热之邪会上逆的。脉促,说明表邪不解,热邪上逆,就会出现胸满闷而汗出气喘。
" ?2 @- c5 i$ \9 G9 T' e/ k那么,这个表邪可就复杂了。这里面,一方面有阳明的中风参与,也有太阳中风的存在。太阳中风证,不过是被阳明的表热给掩盖了而已,并且,也因为内陷了一部分,看起来不明显了。因此,他这个病,是太阳阳明合病,属阳明了。治疗上呢,他直接用黄连、黄芩清里热而燥湿止利,用葛根呢,是生津液而透表,清肌表的风热之邪。那点太阳风邪,也就一并清除了。: B3 H) }1 V: R  Q
葛根,甘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它也能解表降逆,气得旁流。治“呕吐”,就是降逆嘛!因此,它能将条文中说的那个“喘”,给予解除。% o5 n  C+ O' s1 K6 m
黄连,苦寒。《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
; Y8 ^2 R: L7 W- l. T4 H黄芩,苦寒。《神农本草经》: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 k( P; }: y! c# V6 v/ Q' \这个方子,是以清热止利为主,还能解表。对于湿热下利而发热的,疗效很好。太阳的那点中风,已经不重要了,而是以阳明中风为主了。因此,它用葛根,就可以都解决了。炙甘草呢,也是为了养胃气津液而已。葛根呢,书中都是强调先煮,这个要注意。嫌乎麻烦的话,就打碎同煮。这是个偷懒的办法。
4 }' z9 @, N- m- y# l; y9 a# w( |+ U9 Y4 N' R( V! E- D2 c
淳元曰:这条跟上面一条比较是阳明更重了,变成太阳阳明合病,阳明为主属阳明病了。病邪入阳明而不结胸,是因为阳明热随着泻下往下走,成协热利了,表还不解,卫气本能的向上向外走,带着阳明热及水饮,而成喘而汗出。这个还是取决于患者体质,体质好,胃气强,病入阳明,成协热利,体质不好,胃气差的就要入太阴了,成太阳太阴合病的属太阴病了。比如像这条一样:378、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宋163)/ V' o8 O9 C4 O8 e  f! w
我们看看这个方子的配伍( z5 q' @6 @2 F  d$ h# ?1 o
君药:葛根8  |: B& |+ @2 O: j9 H2 c0 Z
臣药:黄芩3,黄连39 P( E& d$ F0 ^# {: F4 k# G
佐药:炙甘草2
0 w5 e9 e3 Z; e: B, E% l7 B使药:无
" W, a0 D/ B. l这个方子葛根为君药,清热生津,还可以解表止泻,黄芩黄连为臣药协助清阳明热,炙甘草为佐药顾护中焦养津液。没有使药。临床上咱们可不可以加个使药,让方子更完美,疗效更稳妥呢?完全可以!加什么呢?可以加白头翁呀!这就跟白头翁汤类似了,
) j" W0 B+ R2 y( b& d
白头翁 微温 苦. o0 r7 i! o# S# x
《神农》主温疟狂易寒热,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创。5 g0 q2 b5 T* Q2 ~+ s$ d
《别录》治鼻衄。
协热利拉得肛门火辣疼痛的,加上效果特好
本身有痔疮的,也很对症
大家回去对比一下这两个方证,应该会更有心得!6 V" T$ X2 x$ {/ k

+ m& R" U! Z8 ]) h, q1 F( ^330、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宋359)
7 R- [/ ^& F+ b+ t+ j4 s- s【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5 Q: W# d6 v( r3 I) ~; i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两30克)
" q9 H2 o1 f, w5 F& s, k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g5 O4 `6 E) H+ e7 i) t
& W2 v$ @) E# w8 ?' B
斋主曰:这条,更难理解。伤寒,这一定是有表证存在。“本自寒下”,说明病人原来就有里虚寒的太阴下利。伤寒的表邪,还没有内陷,并且病人原来就有太阴的下利,但是医生竟然给用了攻下法或者吐法,更虚其里,导致表邪内陷而寒热错杂,出现了“食入口即吐”了!病人会不会也出现下利?也会同时存在的。会不会也存在部分表证不解?会的。这些情况,都可以出现的,不单纯是“食入口即吐”。我们说,寒热错杂,阳明太阴病同在,那就是“属厥阴病”。厥阴病的提纲是什么?“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甚者则欲吐,下之不肯止。(脉经)”+ S" L1 }4 q, h- _6 R9 x& o
要注意这两句啊,“气上撞”,“饥而不欲食,甚者则欲吐”。本来就是虚寒下利了,医生以为有实证,还给用吐法和下法,使里面中下焦寒饮更盛,出现“寒格”,就是说,下焦寒饮盛而上逆,上焦阳气被寒气隔阻,不能下交其阴,阴阳隔阻不调,出现上热下寒了,心里要热烦啊,这样的话,上吐下泻的现象更加突出,甚至食入后就吐,胃不接纳饮食了。这虽然没出现所谓厥逆,但是出现了明显的寒热格拒不调了,还是证属厥阴。治疗呢,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干姜温中解表,止呕止利,黄连黄芩呢,清烦热,也有止利作用,配合干姜,寒热互用,升降,交通阴阳。单用黄芩黄连的苦寒燥湿止利不行,因为人家还有中下焦的寒啊。干姜辛热,黄连等苦寒,辛苦除痞啊,这一定会有痞证的症状的。为什么要用人参呢?是因为本来下利,津液就不足,再给吐下,更加伤损津液。0 j( X7 M" s" `/ s
人参,味甘苦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5 h- ^2 t! o" Z5 F7 v
他这个症状,就是口干渴,心中烦而呕,心下痞闷,下利。舌淡苔滑而黄腻。这个方子很灵,不单是成人,很多小儿有这个症状而不愈的,也很灵。要是用了还呕吐不止,就得加半夏了。那就有了泻心汤的意思了。这条也明白了吧?
' q+ [. X% R9 y  n, m, [' d! q2 t9 y  A3 w& |
淳元曰:这条太阳病吐下后,邪热入里,和本来的太阴水饮相互格拒,下焦虚寒水饮泛滥,阻隔上焦阳气邪热,阴阳不沟通,就逆反厉害,入口则吐。这病还是挺重挺急的。从方子看还是邪热稍比虚寒重些,我们可以通过方子来反测症状,上焦肯定是一片燥热,心烦,失眠,食入口则吐逆,舌苔黄腻,甚则狂躁谵语。下焦反而腹泻拉稀,腹痛等。这方子是半夏泻心汤的精简变化方,去了甘滋的大枣,甘草,症状急,减少甘味药绊勒牵扯。增加黄连的量加强清上焦阳明热,去掉辛温的半夏是怕增加上焦阳明热吧,单用干姜温虚寒水饮并止利,还可以解表止呕。恩师说如果用了还呕逆不止,就加上半夏,临床上用了也确实如此,用了呕吐止不住,加半夏效果很好,这应该是虚寒也重,一个干姜不能温固降逆了,加半夏能够辛散水饮,降逆化痞。我们看看方子配伍7 H# T& G1 J/ C* ^7 _+ ?
君药:黄连3
( P. [" ]- Y' z& }. m5 h8 u臣药:黄芩3 人参30 u+ ~; v$ T; M4 I7 z8 o* ^6 j
佐药:无# H+ B3 i  X- o- a0 m: p
使药:干姜3
8 }( E4 h; M: N, i方子没有佐药,一个是症状急,尽量减少药味牵扯,因此不用佐药,加上人参甘滋也能负担部分佐药功能。临床上越是急病重症,用药越是简洁,抓住寒热,重用某药,以扭转乾坤。大家多比较一下单方和复方的应用,单方主治都比较明确,没有过于兼杂其它,而复方,特别是大复方,针对的症候都比较复杂,慢性病比较多。! q6 F* F( {' c2 x- I: J' r5 m  j
# p* p2 k) ?7 U  [; c# j3 h
今天就讲到这吧,谢谢大家,有问题请到论坛发帖提问交流,汉传中医师承论坛: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 U5 l2 A6 |; ]* ]' a" T  `/ F/ Q

: W0 t9 ~& C* X7 g' R% e. x- w! T  i: _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5-12-22 12:28
这一课有点长,读起来费劲,
0 K2 N) ?, ]6 c# U3 l谢谢讲解。
作者: LIYUNLING    时间: 2016-1-1 21:45
这个课很棒啊,感谢老师讲解,感恩汉传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3-23 07:10
仔细体会
作者: 当归    时间: 2017-8-14 16:47
O(∩_∩)O谢谢讲解,认真学习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