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转)中国神话、隐喻与“幻想世界的内在性”- - [打印本页]

作者: qiuzhang    时间: 2007-11-26 22:49
标题: (转)中国神话、隐喻与“幻想世界的内在性”- -
中国神话、隐喻与“幻想世界的内在性”- - 出自http://cshdy.blog.sohu.com/45814600.html                                      


神话与传说在理性单一发展的今天往往会被斥之为荒谬,似乎神话与传说只是某种错误文化、错误思维的历史遗迹;而神话与传说本来具备的某种力量、智慧、信仰的来源,被我们的生命遗失了,换言之,今天的人根本不承认神话传说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西方的神话解释学传入中国之后,也有极少数的学者据此来解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隐喻意义,但是,西方神话解释学与中国的神话传说却极难融合沟通,因为中国的神话传说所独具的"幻想世界的内在性"的特点并没有被注意到。这不奇怪,西方神话解释学缺少这种针对性的关注是很自然的事。
我们现在来分析几则大家最熟悉的神话实例,来看看中国神话中的"幻想世界的内在性"。
[一]内景世界
中国最原始的神话著作是《山海经》,借用西方神话解释学的中国神话研究者最感兴趣的是从经文中发现了许多地理知识,从而提出"远古中国人的活动范围远远超出了我们已知的内陆地区"之类的观点,他们甚至从《山海经》里确切地找出了中国古人在南美洲、北美洲、西北利亚、南极、北极中的足迹。有人则干脆把《山海经》看成了远古的地理书。此说之谬,不值一驳。
其实,这些学者研究的思路根本就是错误的,因为《山海经》所记载的地理世界原本是一个"内景世界",其中所谓的山川、河流、人物等等,实际上不过是人体中的五脏六腑、经脉结构所转化成的"内景"。人体"内景"之所以可以与外在的世界景象相吻合,这是由于内景与外景〔即外部世界〕有神秘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是一个起源非常久远的思想。比如,盘古神话就是一个好的启发: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
这也正如《藏山雷学》中所指出的:人体经脉结构、人耳结构、眼球结构、地球地理结构、太阳系的结构......它们都可以与"帝出震图"〔《周易·说卦》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 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此即《帝出震图》〕的结构一一对应,更何况只是身内之景与身外之景相对应。
道家丹道学中强调"两重天地,四个阴阳"〔按:身内与身外是为两重天地,身内两个阴阳与身外两个阴阳是为四个阴阳〕相互交感的原理,思想源头就在于《山海经》中的隐喻。如果仔细研究中国的远古神话,我们可以重新领悟这种思想体系所描绘的世界图景所具有的"内在性"与"心理性"这两大特征。
[二]嫦娥奔月
往往有道家学者以为道家的内修之学是起源于《周易》或《参同契》之类体系,其实不然。中国道家的主要思想重要来源却在《山海经》以及与之同时的《归藏》与《连山》。
我们先看后汉张衡所引《归藏》的旧文:"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虫余〕。"
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女亘〕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虫余〕,而为月精。"《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虫余〕。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酉阳杂俎·天咫》
" 嫦娥"、"〔女亘〕娥"去女字旁即为"常我"、"亘我",常者,亘者,永恒、长久之意,故"常我""亘我"隐喻永恒的我,不死之我。"羿"可拆为"羽"、 "升"二字,其意即为羽化飞升。月者,为坎之象,道家仙学认为,欲得不死,必求水中金气而服食之;坎象即为水,故不死之药,由水中生出。所谓"月精",其实暗喻"水中金气"、坎中之阳也。仙家逆修之道,即由此发蒙。
"吴刚"者,暗喻人"无""刚气"。刚者,本指金气也,金是坚硬难变之物。吴刚学仙有过,即暗喻此人不能采得水中金气。"桂"可拆为"木"、"土"二字,吴刚虽手执斧头,由于无有刚气,无金不能伐木,故月桂不倒。"桂"中两个土字,自然是戊己二土,此处暗喻金木交并,必借中央土德于中调和,此土即为后世丹经所言的"真意黄婆"。吴刚为什幺是西河人?因金气本位于西方,属兑卦。
蟾〔虫余〕是一种蛙类动物,其肚极大,如怀孕状。身中金气〔情〕与木气〔性〕相交,结成金丹,即情来归性,谓之金液还丹。后世仙家皆能明此意,如刘海蟾、白玉蟾两位丹道大师即以此为名。
为什幺不死之药要求之于西王母?
古书中有记载,西王母是"西南王母"的简称,西南为坤,坤为母,坤又指"黄婆、真意"。紫阳真人在《金丹四百字》的第一段中写到:"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即指出采取大药"水中金"必借真意〔即黄婆,坤卦为黄色,属老母〕的功能。
[三]后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淮南子·本经训》
"羿、逢门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荀子·正论篇》
"百发之中,必有羿、逢门之巧。"《淮南子·说林篇》
"逢门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唯羿愈己,于是杀羿。"《孟子·离娄下篇》
日为离,离为心为火,仙家又把心火看成欲火、识神。欲修仙道,必求元神;元神欲出,必在识神已死之后。十日并出暗喻识神猖獗。后羿射日,本指学仙之人必须显元神隐识神也。
"逢门"是"鸿蒙"〔按:蒙有水旁〕的谐音,鸿蒙有混沌初始之意。后羿射日之后,元神显象,元神又有混沌恍惚之象。此处暗示羿之识神死后,继之为鸿蒙之神。这就是后羿为什幺会被逢门射死的原因。
[四]黄帝遗珠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谴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口契〕诟索之而不得,使象罔索,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庄子·天地篇》
"罔象求而得之,后为蒙氏之女奇相氏窃其玄珠,沉海去为神。"《运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
"震蒙氏之女,窃黄帝玄珠,沉江而死,化为此神,即今江渎庙也。"《蜀〔木寿〕〔木兀〕》卷上
玄珠在此暗喻"道",又比喻为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玄为黑,在五行为水,故玄珠又指水中金气。"离朱"者,离为火,"朱"指橙色。在前面我们已经指出,离火又指心火、识神,此处又指古天神中眼睛明亮的神。"〔口契〕诟"是古天神中的善辩者。"象罔"者,字面直解就是"形象迷惘",他是以遇事恍惚、漫不经心而闻名的天神。
这个神话隐喻的是:欲得水底玄珠〔即水中金气〕,必须用恍惚的元神去寻之,方可得到。
为什幺"后为蒙氏之女奇相氏窃其玄珠"呢?此处的"蒙"即指六十四卦中的"蒙卦",有启蒙、启始,混沌初开、鸿蒙肇始之意。此蒙卦之意,又可用震卦之意概括之;《周易》云:"帝出乎震。"故震有"启动"之象,象征新的开始〔奇门遁甲中的"奇"与"甲"就与震相关,艮有终止之象,与震是相综对称关系〕。所以下文中又称"蒙氏之女"为 "震蒙氏之女",她又为何叫"奇相氏"呢,因能称"奇相"、"奇门"者,唯震卦而已〔后世的奇门遁甲也与之有关〕!
另外,传说中共工与颛顼争王位,不成,怒触不周之山〔象征八卦五行之气不能周流〕,导致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这一传说与后世的遁甲术、太乙术有关,。
[五]牛郎织女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小说》
牛郎、织女本象征"金情、木性"。五行中"金情"居西方,"木性""居东方。传说中牛郎织女七七相会的鹊桥,其实是象征的丹家所指的"内景隧道",此"隧道"机缘巧合之时自然显现,无缘则绝不相通,因其天机难得,神话中就被形容成只有七月七日鹊桥飞架方可得愿。
其实,《周易》中"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里的"遂通",不仅仅是"才通"之意,还有"用隧道相通"之直解。这里的"隧道"就是"内景信道"。如果有此体验的人,自然会明白是怎幺一回事。
[六]昆仑仙山
"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开明西有凤凰、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王于〕琪树、不死树。凤凰、鸾鸟皆戴〔盾发〕。又有离朱、大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凡、巫相、夹〔上‘穴'下‘契'〕窳之尸,皆操不死药以距之。〔上‘穴'下‘契'〕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虫隹〕、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隼鸟〕、视肉。《山海经·海内西经》
仙家称脑海之内的泥丸宫为"昆仑山",此山为神话传说中的不死之山,"仁羿"即"后羿",当然是指学仙有成之人,故文中"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即指非成仙之人不能得上。至于昆仑山上的奇花异草、奇禽异兽无非是人头上的五官特征的象征。有的是比喻,如"离朱"为眼,"文玉树"为牙,"甘水"为津液,"大禾"为须发,"诵鸟 "为发音器官,等等。有的几乎是直指了,如"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是口腔和牙齿〔兑在象为口〕,视肉为眼睛,等等。其余俱可详解,如"凤凰"在神话中为太阳中的不死之鸟,太阳本指离卦,在人身为人脑中的识神、心火。余不赘述。
因"昆仑山"与不死之学密切相关,故后世仙家常常引此隐喻解说丹学,如张三丰在《大道论》中曰:"昆仑之上有玄门,其窍甚小,阴阳会合时,不许动摇,待其情性相感,自然彼我相通。凡有形质者,不能升入窍内,夫惟真气橐龠,乃能进于窍内也,故圣人直指先天一气,冲开此窍,又曰修行之径路,可以续命延年,修真而全真,无来无去,不生不灭。"
《黄庭经》中云:"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一部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其中。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位居脑中。〔内景经第七章〕;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内景经第二十一章〕;保我泥丸三奇灵,恬淡闭观内自明。〔内景经第二十一章〕;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内景经第十九章〕
另"昆仑"加水旁即为"混沦"二字,"混沦"与"混沌"之意相同。
[七]]后记
行文至此,我也不打算再举例子了,本来有关中国神话的这类特征,我可以还找出很多,足够写出一本书来了。大家如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研究。我有个想法:掌握中国神话的特征,利用神话探索一个民族的最深层的文化结构与民族最深层的潜意识应该才是可能的,神话所体现的思维与气质总会或隐或显地贯穿到一个民族的哲学、科技、医学、天文、语言学、文学艺术......,甚至可以说:理解了这个开端,也就理解了这个现在。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