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经方阴阳学说基础——五行体用论 第二 [打印本页]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14-5-11 23:39
标题: 经方阴阳学说基础——五行体用论 第二
北京汉传经方中医研究院 刘志杰撰五行体用论 第二
    ⑴五者,五行也。阴阳交互于天地间,古文作“×”。行者,人之步趋也,象阴阳之周行。阴阳交互周行,中州成而四方现,是作五行。⑵四方者,四象之本意,中州者,太极之沖气。一炁化阴阳,合沖炁以为三才,阴阳再而化四象,合沖炁以为五行。实阴阳之类分,奇偶之通变也。
    ⑶四象者,阴阳之四气,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也。⑷根于沖气而周行,各有其名而类之。曰水者,太阴也,曰火者,太阳也,曰金者,少阴也,曰木者,少阳也,曰土者,沖炁也。
    ⑸五行之道,以独静者为体,以互衝者为用。
⑹其静者,木曰曲直,曲直作酸,其气凉;金曰从革,从革作辛,其气温;火曰炎上,炎上作苦,其气热;水曰润下,润下作咸,其气寒;土曰稼穑,稼穑作甘,其气平。
    ⑺其动者,互用而生动也。木用辛而温,金用酸而凉,火用咸而寒,水用苦而热,沖气固守,土用甘而平。
⑻凡阴阳,动则生,静则死,不平则病。
第一篇,讲的是阴阳学说的基础概论。第二篇开始,就要重点讲解五行理论及其与中医理论之间的若干问题。
五行,是阴阳学说中的重点理论,它能够概括并揭示自然界中万物生化运转的基本模式,能够深刻认识事物的抽象本质,进而,指导人们去生活实践,达到“合于术数,法于阴阳”的至高境界。
⑴五者,五行也。阴阳交互于天地间,古文作“×”。行者,人之步趋也,象阴阳之周行。阴阳交互周行,中州成而四方现,是作五行。
我们先从“五行”的名词说起。古人把阴阳之道的理论,都用数字去表示,从而建立起传统自然科学的基本数学模型,这个,称为“术数”。 从0-9这十个数字,各有其阴阳内涵,因此,建立起了基本的10种模型,演化出10种系统理论。其中,五行论,是最重要的一个系统抽象理论,上承一阴一阳的“三才论”,下启三阴三阳的“六纲”论,综合了阴阳学说中的理论精华,因此,大家一定要重点学习和掌握。
五,《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甲骨文,写作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最早的古文,作“×”。《说文解字》讲的“从二”,说的是甲骨文的那个“五”。 二,上面的“一”代表阳,下面的“一”,代表阴。阴阳交互,就是中间的那个“×”作代表象义。其实,最好的象义应该是古字“×”。表明了四方和中央的五个方位象义。而甲骨文的那个字,更进一步的用两个“一”,去代表上下阴阳,标示出了五行在天地四方的六合之内的交互转化的状态。
阴阳在天地间“交午”,就是互相对立互化的意思。午,“啎也”,抵触的意思。从这个字义以及表象看出,阴阳在上下四方之内的运转,是个立体的运转方式,也就是上下的升降和内外的出入。五的含义,我们知道了,下面再说说“行”的含义。
《说文解字》曰:“人之步趨也。”人行走迈步的意思,在这里,特指阴阳的周行运转。这个字,古陶文作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jpg古人也解作道路和排列的意思。看古陶文,很像是一个十字路口的表象。和五字“×”的象义,不谋而合。也就是说,把“×”的象义,用道路的形式,形象化了。这样,在方位上,就出现了四方和中央,我们叫做五方。中央,又叫中州,中土,因此我们说,“阴阳交互周行,中州成而四方现,是作五行”,
这就是五行字面的含义。
⑵四方者,四象之本意,中州者,太极之沖气。一炁化阴阳,合沖炁以为三才,阴阳再而化四象,合沖炁以为五行。实阴阳之类分,奇偶之通变也。
这句话,如果领悟了第一篇的基础理论,就好理解了。
所谓的四方,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我们用阴阳来抽象出来,就是指的阴阳四象。四象是:太阴、太阳、少阴、少阳,是阴阳升降出入的四种状态。我们知道,一阴一阳的互利互动,是阴阳学说中一切理论的根本法则。二阴二阳这个四象,则是对阴阳分化演变法则的进一步阐明。
    阴阳的初始状态,叫少阴、少阳,阴阳的鼎盛状态,叫太阴、太阳。这四者,都是从太极中气里生化出来的,加上太极中气在中间生化调和,就成了五行之道。太极一动,化出一对阴阳,合起来,叫“三才”。太极再动,又化出一对阴阳,就成了二阴二阳的四象来,合起来,叫“五行”。论偶,则是两仪阴阳和四象阴阳,论奇,则是三才之道和五行之道。
太极也好,三才、四象、五行、六纲、八卦等也罢,讲的都是阴阳的生化演变,是一种阴阳分类法则和变化规律而已。因此,五行是阴阳学说诸多理论中的一个理论,称它为“五行学说”不太恰当,该称为“五行论”才正确。
还有一点简单说一下,行字的发音,本来该发“héng”音,现在变成了多音字,发“xing”音了。不管发什么音,我们只要知道了五行的真实内涵就可以了。
⑶四象者,阴阳之四气,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也。
这一小段,上面已经说过了,就不解释了。
⑷根于沖气而周行,各有其名而类之。曰水者,太阴也,曰火者,太阳也,曰金者,少阴也,曰木者,少阳也,曰土者,沖炁也。
五行,是由中央太极这个祖气加上生化出来的四象阴阳构成的。为了称呼的简便,并且能与六纲的三阴三阳相区分,古人便给五行另外赋予了五种名称,就是“金、木、水、火、土”,作为四象阴阳和中气的代名词。其中,水代表太阴,火代表太阳,金代表少阴,木代表少阳,土代表中央太极中气。在方位上,火代表南方,水代表北方、金代表西方,木代表东方,土代表中央。在季节上,火代表夏季,水代表冬季,木代表春季,金代表秋季,土分管四季,调和四季的气候。这就是自然界事物抽象的概括分类法,象一个数学的代数式一样。
五行是抽象概念,并不是人们认为的,是自然界的中的五种有形的物体。金就是金属,木就是木材······,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古人也指出过,五行是气不是形。气,就是抽象概念,形,是可见的事物。
对于五行就是阴阳的内涵说法,《汉书·律历志》里面讲的最清楚:
《汉书•律历志》曰:
“以阴阳言之,大阴者,北方。北,伏也,阳气伏于下,于时为冬。冬,终也,物终臧••••••水润下。
大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于时为夏。夏,假也,物假大,乃宣平。火炎上。
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迁落物,于时为秋。金从革。
少阳者,东方。东,动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动运。木曲直。
中央者,阴阳之内,四方之中,经纬通达,乃能端直,于时为四季。土稼啬蕃息。
阴阳之义,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顺其方而应其行。”
书里说,“阴阳之义,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就是说,五行本义,就是阴阳。论偶则为四象阴阳,论奇就是五行。五行论,有真假之分。真五行讲阴阳,假五行,似乎脱离了阴阳而专讲生克乘侮,为害不浅,这个问题,将在下面几篇种详细论述。五行的问题太多了,最早的,也是最正确的五行示意图,就是河图。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5.jpg
河图
五,也是十个数字的中间数,有中庸的意味。古人论理,涵义深刻幽远。一切原理,都是建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⑸五行之道,以独静者为体,以互衝者为用。
五行之道,其内涵就是阴阳升降出入的原理。太极和四象,它们之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是如何互动而转化的?这是五行理论的根本问题所在。我们现在,就从其“动静”的根源论起。“以独静者为体,以互衝者为用”,这里有个关系要搞清。一个是“独静”和“互衝”,一个是“体”和“用”。 这里面,就要引入阴阳的先后天的原理了。阴阳在先天,是静止的,到了后天,阴阳彼此颠倒换位而互含,水中有火,火中有水,因此产生了动力转化,出现了生机。我们把先天静止的、彼此没有互含的这个现象,称为“独静”,是其本体。到了后天,互对互立的双方,彼此颠倒换位,出现了互根互化,产生了转化动力,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之为“互衝”,这是阴阳的变化功用。衝,简体字作“冲”,指对立的双方相互冲动的意思。也就是说,先天为体,是静止的,独立的。后天为用,是运动的,互含的。体,指的是自身,用,指的是对立的那一方。没有对立一方,就没有发挥作用的对象。拿一阴一阳来说,阳要以阴为用,才能体现其功能。同样,阴也要以阳为用才行。因此,中医过去也有“阴病治阳”和“阳病求阴”的说法。
“二阴二阳”的四象五行和“三阴三阳”的六纲等理论,都离不开“一阴一阳”这一阴阳的基本法则。一阴一阳,其互立互根的性质,就是阴阳学说的最根本理论。
五行当中,有太极和四象,这个四象,就是二阴二阳论。其中,太阳火和太阴水,先天彼此互立,后天彼此互含。那么,同样道理,少阴金和少阳木,也是先天彼此互立,后天彼此互含。我们说,在后天的一阴一阳理论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那么,在后天的二阴二阳的四象之中,我们按照这个阴阳互含法则推理,就会知道,该是火中有水,水中有火,金中有木,木中有金。
中间的那个太极中气,就是含藏阴阳的混沌元气。在五行名词里,它又叫“土”。
我们来看一看先天的四象五行,论述上是个什么样子。
⑹其静者,木曰曲直,曲直作酸,其气凉;金曰从革,从革作辛,其气温;火曰炎上,炎上作苦,其气热;水曰润下,润下作咸,其气寒;土曰稼穑,稼穑作甘,其气平。
静者为体,主先天。五行的名词以及五味配属和功用的描述,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当中。但是,书中对寒热温凉四气,没有论述。这个先天的四气,是我们根据阴阳逆转互动的法则,推理出来的。
木为少阳之气,先天的五味是酸味,酸主收敛。什么叫“木曰曲直”?就是说,少阳之气,“曲”则不能升发,“直”则可以条达。那么,在先天,少阳木气是主酸味,当然也就不能升发了,这叫先天少阳木气为“曲”。
“曲”,有委屈、憋屈的意思。因此我们说,先天静止的少阳木气,在五味上主“酸”,寒热温凉这四气上,主“凉”,凉有收敛的功能。它少阳木气,到了后天,和对方的少阴金气互用,木以金为用,金味“辛”,辛主发散,就不委屈了,就可以“直”而升发条达了。这些,都是先天少阳木气的基本性质。
与少阳木气相对立的,就是少阴金气。其先天五味主“辛”,辛主发散。“金曰从革”,是什么意思?从革,有变更、变革的意思。变革之后,万物维新。因此,在十天干的命名上,管金又叫“庚辛”金。就是更新的谐音。这个说法,也是《汉书·律历志》里面讲的。我们也可以把金的这个特性,叫做“金曰革新,革新作辛”,这样就和“木曰曲直,曲直作酸”相对,便于理解了。革新,也有顺从而改变的意思,手段温和,潜移默化而改变。因此,又叫“从革”,之后作“辛”而更新。先天的少阴金气,五味主辛,四气上,主温,温能发散。
少阳木气,在先天,曲则酸,后天得辛则直。
少阴金气,在先天,“更新”则辛,后天得酸则“从革”,因此后天少阴金气
主酸敛肃降。
太阳火气,先天本体上,五味主苦,四气主热,象火一样,向上燃烧,主升浮。太阴水气,在先天本体上,五味主咸,四气主寒,象寒冷的海水一样,本性下沉,主潜降。那么,在先天,火在上,水在下,各不相扰,叫互立。在后天呢,就会彼此互含,相互作用而转化。水火是一对阴阳,金木也是一对阴阳,都要遵守先后天阴阳互立互含的根本法则。一阴一阳的法则懂了,二阴二阳的法则,就更应该懂了,都是遵守一个根本的原理。同样,三阴三阳、四阴四阳等等法则,都是一样的。
在三阴三阳上,太阳和少阴相对,阳明和太阴相对,少阳和厥阴相对。
在四阴四阳上,乾坤相对,震巽相对,坎离相对,艮兑相对。
它们共同遵守着根本的一阴一阳的原理和法则。各个阴阳模型,讲的都是阴阳的互立互化,以及上下的升降和内外的出入关系和变化。
我们再来看五行的这个太极中气。
“土曰稼穑,稼穑作甘,其气平”。 中土太极,《尚书》形象的用“稼穑”两个字做比喻,;来说明其功能。古代,重农业,稼穑,指种植粮食。在这里,引申为长养万物。也就是说,二阴二阳这四象之气,都是从太极元气生养出来的,它能长养一切。它的五味,主甘味,能中和四气,因此不寒不热,不温不凉,很平和,所以说,“其气平”。我们时常说,“四气五味”。 实际上,还有个土的“平气”,被人们隐去了。而五味呢,土的“甘”味,还分两种,就是“甘滋”和“甘淡”两味。常规上,统称为“甘”味。分开细论的话,该是六味。四气五味说的是表面,五气六味,讲的则是比较专业,论的是实质。
为什么土在甘味上有这个特性呢?土,是太极中气,里面孕育着阴、阳,粗观是混沌一体,细论则有阴阳隐含,因此,统论则一个甘味,细分,就有甘滋和甘淡的差别。二阴二阳这个四象阴阳调和,土就不燥不湿,而无甘滋甘淡的差别。如果四象不和,火旺则土随之而燥,水旺则土随之而湿,对治上,甘滋润燥,甘淡渗湿。
太极中土之气,主调和阴阳,使之平和,一旦阴阳失衡,它无力去调和的话,它就会倒向强旺的一方。中土太极,在先天称为禀赋,又叫元气,在后天,称为胃气。
先天的五行之体,就是水寒、金温、火热、木凉、土平
⑺其动者,互用而生动也。木用辛而温,金用酸而凉,火用咸而寒,水用苦而热,沖气固守,土用甘而平。
其动者,讲的就是后天为用了。二阴二阳,也像一阴一阳一样,彼此以对方为用而产生动力。少阳木气酸凉,要以对方的金为用,去升发条达,因此,木要用辛温。少阴金气本辛温,到了后天互相逆转互含了,用的是木的酸凉气味,去收敛降肃而更新。就像秋天,肃杀万物,收拾场地,准备来年万象更新。
太阳火气和太阴水气也是同理,火要转到下面,用苦热去温水,水要转到上面,用咸寒去降火。你火不是炎上吗?好,去水的下面,把水烧开它!水不是润下沉降吗?更好,去火的上面坐镇,把它沉降下去温里。使下焦常温,上焦常清!
中央的太极中土干什么?固守中州,协调关系,提供资源,布化全身。
四象五行,讲的就是阴阳逆转互含和互用。一阴一阳的逆转互含你懂了,那么,再拿出一对阴阳加进来,变成了二阴二阳,还是一个道理,还是要互转互含的。
五行,就是四象阴阳的关系,四象,就是五行的本质。因此,我们管五行的全称,也叫做——四象真五行。
什么是假五行?就是流传于世的五行生克论,害了真理几千年。
后天的五行,在季节上,少阳木主春天,太阳火主夏天,少阴金主秋天,太阴水主冬天,中央土主四季调和。
阴阳升降出入,按照一年四季运转。人体的气机,也随之同步运转。比如,夏天,阳气上升,出到表位。冬天,阳气下降,入到里位。注意,这里说的“阳气”,指的是一身的正气,阴阳平和之正气。《灵枢》上,也叫卫气,内外循行周流。严格规范的讲,这个气,该称为“元气”(见“五行升降出入论”一篇)。这也叫天人相应,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呼应和协调。反之,就要生病了。
下面再给大家两个图,便于深入理解。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7.jp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9.jpg
后天五行升降图                    
五行互含图外圈标的是先天,内圈表示后天的互用。五行搞懂了,才算真的懂了中医,懂了阴阳。一切疑惑,都在五行里,学通了,都会迎刃而解。衡量你懂不懂中医和周易,就用四象真五行。
⑻凡阴阳,动则生,静则死,不平则病。
阴阳之道,互动互用则生机不断,不动不用,就是阴阳离绝,因此叫“静则死”。 如果阴阳之间失衡了,叫做“不平”,这就是生病了。这篇讲完了。


作者: psping2008    时间: 2014-5-12 22:59
“根于沖气而周行,各有其名而类之。曰水者,太阴也,曰火者,太阳也,曰金者,少阴也,曰木者,少阳也,曰土者,沖炁也。”谢谢师父指点迷津!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4-5-14 06:35
谢谢赐教。
作者: angleum    时间: 2014-5-14 20:19
刘师的眼光总是很独到,看完一下子好象很多东西不再茫然,除了感谢还能说什么呢
作者: hillning    时间: 2014-5-15 07:55
谢谢!学习了
作者: hillning    时间: 2014-5-15 08:11
谢刘师!谢谢!学习了
作者: ziyuan    时间: 2014-5-15 13:04
我就是想好好先把理论基础给学好,谢谢刘师的无私!
作者: 易邪    时间: 2014-5-15 20:42
谢谢,认真学习。
作者: 易邪    时间: 2014-5-15 20:48
学习了,谢谢。
作者: 刘阳    时间: 2014-5-15 22:19
感恩刘师,学习中
作者: 正正    时间: 2014-5-16 01:33
俺要好好学习!
作者: 听雪堂    时间: 2014-6-5 20:56
学习、感恩!定一门深入、精进
作者: 小处学医    时间: 2014-6-19 10:22
五行之理,有生有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盖天地之位,北寒南热,东温西凉。阳升于东,则温气成春,升于南,则热气成夏;阴降于西,则凉气成秋,降于北,则寒气成冬。春之温生夏之热,夏之热生秋之凉,秋之凉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温。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后,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其实水火交蒸,乃生湿气[。六月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是以湿动。湿者,水火之中气。土寄位于西南,南热而西凉,故曰火生土,土生金也。

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

作者: 小处学医    时间: 2014-6-19 10:29
五行并不存在什么真假五行, 曰其相生者,表其运动转化先后之序。    曰其相克者,表其制约也。   
刘大师,别误人子弟了。
作者: 青青园中葵    时间: 2014-6-28 12:36
小处,你这是怎么回事?!有象你这样和刘老师说话的吗?
作者: 听雪堂    时间: 2014-10-19 06:22
再学五行体用、感恩!
作者: 水六六    时间: 2014-11-17 15:36
谢谢老师分享。。。
原木曰曲直含有先后天属性,酸辛。。。
长成了。。。
作者: 鲁钟广    时间: 2015-1-11 23:15
五行体用论,医家金典之作,师父大德
作者: 孙炳炎1954    时间: 2015-9-11 11:51
       我是刚刚注册而来贵地的,首先阅读的是对于五行生克和子午流注批判的文章,接着阅读了先生的该文。本人是中医的爱好者和自学自疗者,经过七八年的自学和自疗实践,对于中医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有所感悟,受先生的启发,将自己对于您所说的问题的认识简述于下,以资交流:
       西医学是受科学指导的一门科学学问。所谓科学,从哲学方法论来说,它以线性的因果逻辑的思维,运用科学的解构的方式方法,去认识和把握自然和宇宙现象的治学方式和行为准则。因此,科学的强大已不必多说其强大的学问和实用现实,仅以现实世界的科学技术和医学现状来说,我们现在宁可要科学而不要五千年的传统之理何在了。
        科学的方法论的核心是解构,仅以现代医学为例,从人体各大系统一路解剖下来,直至细胞分子、基因、六大营养要素、原子、质子电子、中子、爱克斯射线、伽马射线;地球上已知的108中化学元素,对于诸如此类的自然界的一切,无不是用解构的方法去加以认识的,这才有在此基础上的科学的定义;
        而中医学的方法论的核心也是两个字——整合。中医学的一切都可以用此二字概括,包括中医理论的根基:阴阳五行乃至其脏腑经络学说、医理药理学说,无不可用此概括。举例说,治疗用药就是医生整合获得的各种信息,输入含有自然生物界存储的自然界的信息——有疗效的含有特定性味的药物,去整合协调人体的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阴阳、气血、寒热、表里的平衡。
        这就决定了中西医另种不同的行为模式:
        一个是杀气腾腾,对着有形的病灶、病毒病菌痛下杀手以求去除病患之物质及其成形之物——病灶;
        一个是对着可观、可感的状态、情形施以多种方式的信息刺激以求症状之改善和状况之恢复。
        在哲学上,科学是工具论者,宇宙无限,认识有限,所以工具永远是有限的,举例说,人永远不可能创造出光速旅行的工具;中医学是方法论者,宇宙无限,人的方法也是无限的,举同样的例子,用整合的方法论理论来看,我们已经在以光速旅行了。
       以战争论来看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抗战中的理论和作为:
       一个是工具论者,所以九一八不许抵抗,攘外必先安内,依据是武器不如人、科技不如人、国力不如人、训练不如人,持抗战必亡;后来被迫抗战,又以抗战是政府的事情,在这么多的不如人的条件下,打日本军队最擅长的阵地战,整师整团的往炮口下送,一个小时万八千人所剩无几;而民众不过是出力出物资工具,拒绝发动民众,甚而残民虐民。
       一个是辩证的方法论者,有什么条件打什么样的战争,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有利于抗战的积极因素,打持久战,打敌人后方的人民战争,打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打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同时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这一切,需要多么强有力的整合思维来支撑,不愧于此时毛有抗战三论:
        论持久战
        矛盾论
        实践论

        抗美援朝也是中国当时综合国力和国际力量的整合才有与美国为首的36国(出兵17国)联合国军打平手的战争结果。
        整合思维是我们民族的特长,这是由我们的文化因决定的。
      
      
作者: shiwenhu1981    时间: 2015-12-18 09:57
谢谢老师辛勤劳动,学习了
作者: 郭小痴    时间: 2016-1-22 16:03
学习了
作者: phuying    时间: 2016-6-20 20:45
谢谢师父指点迷津!
作者: 医海拾金    时间: 2016-6-21 09:19
谢谢刘师的详细讲解!受教啦!拜读啦!

作者: zhchch    时间: 2018-2-22 11:16
一定反复读反复悟,谢谢刘师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3-27 21:10
极具颠覆性!
作者: LJF0225    时间: 2018-6-2 18:44

谢谢,认真学习。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6-3 00:02
经常翻出来揣摩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