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3.11.5川-郑晓岑讲经方丸散汤及煎法服法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小医    时间: 2013-11-5 21:23
标题: 2013.11.5川-郑晓岑讲经方丸散汤及煎法服法
2013.11.5川-郑晓岑讲经方丸、散、汤及煎法服法
( o' O8 M$ E# A8 G7 u5 f今天,简单讲下经方丸、散、汤及煎法服法.
+ U0 I. `, _8 C8 M" L% t医圣仲景,被后世誉为“万世医宗”,而仲景所创之方,选味精当,立法严谨,紧扣病机,素有经方之称。; @3 Z) g; K! z/ \  [* @; D  A
《汉书.艺文志》载有经方十一家,其云:“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 E* {# h9 Z3 G5 w, G! x仲景之方具有药味相滋,药气相感,使成水火(寒、热)之剂的经方特点.
( a2 I3 G4 e0 U+ I) E0 P尤其是在《伤寒杂病论》中,他老人家非常细致而又不厌其烦的论述了各种方药的煎法和服法.其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达到了很高的科学水平,令后人赞叹不已。最近在给患者开方熬药的过程中,简单总结了下.  h$ d, E! g) ^0 h' i
下面就简单谈谈我对经方丸散、汤药、以及其煎法和服法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
+ n9 [1 o' |/ d; {* G一般情况下,汤剂需煎煮后服用,丸散多直接口服。只有少数如抵当丸、半夏干姜散等是需要煮服的。* v# x" U, u- J& t
仲景曰:“丸药者,能逐风冷,破积聚,消诸坚癖,进饮食,调和营卫”。
2 H% Y& Q% h  C) ~' u$ ]丸药大致分为不加辅料的捣研丸、煎丸及部分水丸。需加辅料的如蜜丸、姜汁丸、枣泥丸、米精丸等等。: l* s- N+ ^7 a- _
“捣研丸”如抵当丸“四味捣分四丸”,大陷胸丸“杏仁、芒硝合研如脂”等。
. v& D2 W2 o4 S6 C! H煎丸如鳖甲煎丸“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桐子大”。不过这个鳖甲一定是生鳖甲才有这个药效和粘性.现在很多已经煮过的鳖甲就不行.9 X0 m9 O* o4 O3 @7 h
这类丸药本身有一定的黏合力,一般不加黏合剂即可成型,包括部分水丸也是如此。' T# e. ?$ Z/ o' @; G
而蜜丸之类的,因为蜂蜜不但具有黏合作用,而且还能矫味、防腐,有甘滋补益的功效。诸如皂荚丸、乌头赤石脂丸、麻子仁丸、理中丸、薯蓣丸、肾气丸等,都是蜜丸中的精品。
$ I9 Z" O* v$ O, c姜汁制丸如干姜人参半夏丸——“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 S/ T; q4 Z$ B9 A3 l* o
枣泥制丸如竹皮大丸——“枣肉和丸弹子大”。- @) u, A. m( P6 ~1 ~
还有一个米精制丸如乌梅丸.; s. `5 {" X- o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8 o" z, a- q: X
乌梅丸的制作方法有存疑的地方.他说把乌梅用米醋渍一晚上,去核,放在五斗米下蒸.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是饭熟捣饭成泥还是捣乌梅成泥呢?
8 l* h* v3 y1 c这个大家有高见的可以说说!( W# H6 C1 X6 Z' ?# D
粤-莞-陈晓峰:一起成了泥
; h$ i# X2 Q" S  U6 r* y湘-益阳-廖冬阳:要我理解也是这个意思
8 [4 P  m1 k: K1 d$ Q' ^鲁-烟台-牟盛云:捣乌梅吧
+ Z$ l+ E3 [& ^8 i2 T4 J. S; s川-郑晓岑:我自己认为是把五斗米蒸熟成熟饭的这么一段时间,乌梅就蒸熟了,然后把乌梅捣成泥,和其它的药末混合加蜂蜜揉捏而成2 u- h# r* K8 y3 M7 S6 X
粤-莞-陈晓峰:8因为是一起蒸的,不可能再分开捣
$ i5 W; o: y9 t& s6 k/ J川-郑晓岑:反正我自己做的时候是不加饭的
& q+ t8 Q" B: ]& ]# p& d鲁-淄博-张少林:饭熟,是标志。肯定是捣乌梅。既然是米下,就是隔开的。旷野的说法很对。- c+ h6 J% t1 H$ N  J  u* l" D
总之大家可以实践/
$ H5 H1 D: D5 u他这个米大概就是言时间——把五斗米煮熟需要的时间。! I1 U4 r9 P/ B% P1 H3 D
我们继续说丸药的服用。
' W3 w4 S" h8 D8 M4 y) W" I1 {姜汁、枣泥、米精都有黏合之功,这几样不但是食品,更是治病妙品。
0 _$ K) X0 t0 G, y+ ^% ^( s5 x$ F另外,丸剂较小者,多直接吞服,如当归贝母苦参丸“炼蜜如小豆大,饮服三丸”;乌梅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
0 ?5 m4 @- x( B. [  b( t( r较大者多煎后服,如大陷胸丸“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理中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 m9 T$ z7 t4 y; U. n
汤剂是去滓再服,煮丸是连渣带汤一起服。
4 c, c+ a- E* u# p一般而言,丸剂比汤剂效力缓,如理中丸“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 V' U) M( m& H1 S8 t9 L
当然可以,就是程序繁琐些。
/ R4 f6 X2 a0 Y6 S, P, K9 t+ t5 k散剂介乎丸药和汤剂之间,其优点是预先已配,不但节省药材,而且服用方便,更是奏效迅速,能够建功于燃眉之际。/ D6 |: f6 K2 e; k
例如薏苡附子败酱散——救治急性发作之胸痹。
+ [# c" J# i+ H- A1 q甚至还有外用的头风摩散——救治顽固性的头痛脉滑(包括头晕头眩)。
' J0 O/ ]% b& x  ?1 Q其它诸如王不留行散、蛇床子散、半夏散、瓜蒂散、五苓散等等。
0 Q; z* R* w2 A/ X3 d. N$ Z) B以上只是丸散药的概略,具体大家课后可以在书中查找相关的资料,只有亲自实践了,才会兴趣越浓,才能越学越明白,越用越胸有成竹!
3 b$ b0 Y- u7 Y' G% W0 O下面咱们来共同学习一下仲景方的煎服法5 t0 v7 z4 D: d; ]! q
煎服法,如用水量,煎药时间,服用次数等同上,根据病情,灵活变化。
+ e  {7 i& I" {, G0 ]# }这些都是临床取效中不可忽略的关键前提。: r4 {9 v( S$ M3 G( g" u9 n# ]
很多时候不是你辨证不准确,除了药材质量需要道地外,正确煎药服药也非常重要。
  P. B& o0 I8 b3 B9 L大家知道,根据药物材质不同,就有先煎、后下、烊化、兑汁等方法,以便于更好的发挥药效。) K; y) e7 h: K% H8 o' v! e6 o9 k
略举如下:
* u( a+ M+ x6 l9 y+ d6 F1 v3 c先煎(如麻黄汤先煎麻黄,桂去芍加蜀漆龙牡救逆汤先煮蜀漆......)。% z2 s  b, d& C* I
后下(栀豉汤类后下香豉,桂枝人参汤后下桂枝,大承气汤后下大黄......)。
  r8 h% C/ c' n  u烊化(大小诸建中汤和炙甘草汤中阿胶均烊化入药......)。5 P, c2 K4 ~4 \% h, g5 N# t  Q
兑汁(白通加猪胆汁汤和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去滓,内胆汁”,“加入猪胆汁”。黄连阿胶汤、百合鸡子黄汤“去滓,内鸡子黄”......)。- ^# E+ Y3 e9 C5 z8 v, `
除此之外还有浸渍、急煎、久煎、去滓再煎等方法。
) Z  w4 ^8 ~2 T; T& L由于时间关系呢,这里仅谈谈一些方剂的特殊煎法,因为常规的大家都知道,特殊的很多人就不注意了。
7 c9 Q' Q% n4 s5 W5 u浸渍就是用煮沸的开水浸泡药物,如大黄黄连泻心汤“以麻沸水二升渍之”等。. }& f& M$ d! u/ `3 T" u( k$ G
先煎麻黄,是为了有效成分的析出更彻底,而去沫,方法是“扬去沫”,要用汤勺多扬几遍汤液,利于挥发油等物质挥发出来,避免服后胸闷烦躁。7 F$ a8 x$ Y" d- A! G
临床上看,麻黄久煎,除掉了挥发油,发汗解热之力反而减小。
$ p" M2 D3 n0 s4 h况且,并无古书中所言“凡麻黄,去节,先别煮两三沸,掠去沫,更益水如本数,乃纳余药,不尔令人烦”之明显现象发生。也很少见到水煎有沫的现象.
4 ?$ K, ^3 k7 @1 Y1 A8 N* z' C3 C试问,麻黄入丸散剂,如何去沫?因此,麻黄与诸药同煎即可。9 f) y, g" o& M* }
诸多药物,如果煎后有沫,要有沫去沫,更要放置澄清后再服,避免呕恶。
0 u, B1 N: Z, v/ Z3 b急煎就是煎煮药物的时间较短,一般煎取药汁容量的小半至一半。
# o+ M3 s4 D: U) Q  z. J  B) G9 H如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四逆辈等,都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或一生二合”,治急症,就需急煎快服嘛。
  t' y5 u3 @5 g1 m& O* @久煎就是煎煮药物的时间较长,煎取药汁容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去服用8 u4 r- l0 R; e7 ]0 s8 @( K
如橘皮竹茹汤、温经汤都是“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 l' r( F: s6 D6 ~. X/ W问:很少见沫,但服药后,的确有恶心、心悸失眠现象,如何解决?9 q+ E4 }1 p/ I) [: r
答:停药就好。有的人对麻黄敏感。但很少(见到些沫子)。这个试过的都知道。
9 `& s9 [4 f/ ?$ D8 s# M炙甘草汤、桂枝新加汤等,这种久煎法多用于病情缓或久病虚劳之类的患者。
) o/ ]2 V  v6 c2 H; _# m/ c# y$ }0 n去滓再煎,如半夏、甘草、生姜泻心汤,大、小柴胡汤,旋复代赭石汤等,均是以水先煎诸药,去药渣后再煎。) b# a8 W5 W. g2 N; b
仲景方的服法也是多姿多彩、灵活多变。- I; X, l+ d" W
有“少少吞咽”的半夏汤、苦酒汤,这能使药物很快发挥局部作用。1 N; A6 |3 X* A4 k' m2 ~: D
逐渐加量服用的桂枝茯苓丸、乌梅丸,因人制宜、稳扎稳打,以知为度,以求最佳用药量。% ^/ f, i# [0 {
治疗卫气不和、发热自汗、而病人脏无他病的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
) g6 \) r5 F3 }治疟疾病的蜀漆散,要在发作前服用,先发制病,可谓典范。( u' @, w0 i2 y: d' }% G! ^
一日服一次的方剂如十枣汤,需“平旦服”,这是急救的峻剂,“得快利后,糜粥自养”,可谓法外之法。
) D  ]( t" I" h( K& N% }" W% r2 ~其实,说到喝粥,临床常用方剂如大建中汤、桂枝汤等,服后是要吃粥以助药力呢。
" t2 {1 |) @3 ]) _5 W5 t. L$ e散剂中五苓散服后要多饮暖水,这些服药方法临床上最好遵守。" J5 M! Z5 L6 a3 s5 J" S' G* W% t+ l6 j
张友年:五苓散服后有冷的哆嗦的。多喝热水出汗才能好。
6 @, ]4 e1 h3 z4 X% @还有是属于急救的如四逆汤、瓜蒌薤白白酒汤,一日内无特定时限,只要犯病,辨治时熬一付药分两次服用,值得借鉴。
, ^# o& V' ]% q, J; ?2 G/ p一日服两次的,丸药有肾气丸之类,大家课后可以查阅,很有意思的。# x& @8 d6 V4 }" m( P
汤药如桂枝人参汤的“日再夜一服”。
7 G1 F- k( E) f( v2 W# Q茯苓四逆汤则是先服四分之一,重剂轻投,以免致误。& E$ b0 ^! a1 ^! N8 j
大、小承气汤是先服二分之一,使我们知道,临床使用霸道药最好中病即止,以免过伤津液胃气。$ S  C2 E9 q8 C, \) k& k1 p
临床上,一付药分三次服,一般最为常规,这些方剂治病范围比较广泛,如小建中汤、小柴胡汤等。+ S$ T* T1 t0 t$ z8 e
还有桃核承气汤,虽说也是分三次服用,但服用时先服少量,提示临床用药必须谨慎。
) T. r6 w* A# e. \另外,服桂枝汤除了喝后啜热粥外,必要的话“半日许令三服尽”,集中药力,加强药效,临床不可不知。
+ f% N2 @- X  [6 c* W* c. j0 f( ]其它诸如分四次服的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续命煮散,还有麦门冬汤“昼三夜一服”;分五次服的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连汤“昼三夜二服”;分六次服的猪肤汤;分十次服完(昼夜)的泽漆汤,等等。2 r: |+ X! `  u- F; g8 f" P
临床实践证明,经方用药需要理、法、方、药配合得当,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服药就有可能无功,甚则有害!
) v3 B* Z9 j" l今天的课就到这儿!有不对的地方大家指正!5 G9 b8 o% i( y9 W
& i' ?, M8 V* k. P
3 @0 P! x3 S$ }& [

) ^/ n- G# a5 K/ k
作者: sunflower    时间: 2013-11-5 21:43
感谢整理。
作者: NIANG    时间: 2013-11-6 08:25
学习了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3-11-6 13:10
感谢整理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11-6 13:42
学习了
作者: 村医    时间: 2013-11-6 15:56
总结的很详细,学习了
作者: 知竹    时间: 2013-11-6 21:25
很好!
作者: 葫芦    时间: 2013-11-7 15:50
学习了
作者: 葫芦    时间: 2013-11-7 15:54
学习了
作者: 半夏没药    时间: 2013-11-29 11:42
以前还真没注意这些细节问题  好资料 谢谢
作者: hillning    时间: 2014-5-8 11:19
学习了
作者: hillning    时间: 2014-5-9 18:37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