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1.9.14汉传中医师承论坛1群晚间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雁潇湘    时间: 2011-9-15 21:48
标题: 2011.9.14汉传中医师承论坛1群晚间讨论
本帖最后由 雁潇湘 于 2011-9-15 13:50 编辑

许家栋 22:33:11
方证归根到底需要分析方根和性味
彰机堂主 22:39:01
方证,由药症组成,要学会方证,必须要药症
再通过经方理论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来看
彰机堂主22:39:17 至于方根,可以看,也可以不看
彰机堂主22:39:46
例如小承气汤
彰机堂主 22:39:55
大家是怎么运用的?
艳阳天 22:41:54
阳明热结。满而无痛。我用过几次!
彰机堂主 22:43:34
就是阳明的大便硬的时候使用了?
艳阳天 22:45:44
恩, 是的!初头硬后溏了用的是调胃承气汤
豫【l1s2f322:46:34
大便硬,腹涨满,谵语。
彰机堂主) 22:46:56
是的
书本上是这样用的
临床效果也好
豫【l1s2f322:48:01
初头硬后溏---栀子豉汤类,麻子仁丸。
艳阳天22:48:04
我以前听邓中甲老师的讲座说过,就一直这样用了,今天上午还用了一个调胃承气汤。2诊,效果还不错!
许家栋22:48:38
经方有精准使用和模糊使用之分
许家栋 22:48:52
我们要争取精准使用
风中听雨22:48:54
临床上谵语不多见啊。谵语应该不是必要条件吧
彰机堂主 22:49:25
是的啊
许家栋 22:49:42
有时候在临床中你会为到底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还是麻黄附子甘草汤而蹙眉沉思
风中听雨 22:50:42
也就是说大便硬,腹胀满就可以了吧。
豫【l1s2f322:50:52
脉浮---麻黄附子甘草汤,脉沉----麻黄附子细辛汤。
风中听雨 22:51:11
堂主师兄的大承气汤用得多吗
许家栋 22:51:27
是的,脉是一个很重要的参照,还有症候群
彰机堂主 22:51:32
经方的核心不是条文
是内涵
组方的内涵,仲景等先贤不忘保胃气、存津液、护真阳
这是最基本的
针对的阴阳——三焦、六纲、五证、卫气营血等
使用的就是药症、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彰机堂主 22:51:48
风中听雨 22:51:11
堂主师兄的大承气汤用得多吗
不多
许家栋22:51:52
堂主说的对
彰机堂主 22:52:02
基本上用了小、调胃
风中听雨) 22:52:53
哦。我觉得厚朴三物汤也好用
风中听雨) 22:53:34
对于一些长期卧床腹胀便秘的病人
风中听雨22:56:19
彰机堂主 22:51:32
经方的核心不是条文
是内涵
经典!
彰机堂主 22:57:11
小承气,是二寒一热的组合,为治疗阳明为主要,全方是辛、咸、苦为主
辛行咸通苦涌,整个处方的气机都是向下的,也就是降逆,
从药症来看,基本上针对积滞,大便硬只不过是一方面,淤血、痰滞一样可以啊
彰机堂主22:57:49
气溢而胀满
艳阳天22:58:03
看了有种眼睛一亮的感觉!
彰机堂主22:58:43
有因寒的,也有因热的,
小承气的胀满明显就是因热
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了
彰机堂主 22:59:50
你没有便秘,用小承气汤,会不会造成泻下?
不会
临床支持的

除非你辨证的时候,寒热不分,导致用错
彰机堂主 23:01:05
我以前用过大承气,病人泡也没有冒一个
痛苦啊

彰机堂主 23:02:19
再说方根,这个不好说
其实我们可以说配伍或者药对
这个或者要常用
艳阳天 23:04:09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4671.png方子活用。太佩服了!
彰机堂主23:05:58
例如一个麻黄汤,
麻黄、杏仁、桂枝、甘草

如果要治疗明显的太阳病,麻黄和桂枝同用
如果要治疗单纯的太阳咳嗽,麻黄和杏仁,但是如果兼有太阴水饮上逆的咳嗽,这个就欠力度,反而用厚朴和杏仁同用更好,更严重的饮邪上逆,就是另用处方了。
彰机堂主 23:06:25
所以关键还是在于药症
彰机堂主 23:08:05
看书的时候
要多思考
然后多临床
许家栋23:09:14
果然是金箍棒

风中听雨23:09:22
何时才能达到这般境界啊!努力!继续对着方子发呆去!
彰机堂主23:09:24
例如,中风的病人,当你用续命汤之后,而病人还是没有大便,有另种情况,一个是真阴不足,需要加生地黄、麦冬之类,另一个就是真阳不足,就要用大黄附子汤
许家栋23:10:56
我目前有一个认识,方证大于药症之和,因为里面有个非加和的打底的东西,这个东西,我称它为经方的方根
彰机堂主 23:11:04
有的病人给我讲,每天早上都会有一些痰,要我给他治疗,其实早上一点痰咳出来,都是正常的,不咳痰才是问题。
彰机堂主 23:11:34
方根的探讨,很难确定的
许家栋23:12:14
是的,刚找出十来个方根,还不系统
许家栋 23:12:37
慢慢摸索,但愿能为经方添一二砖瓦
彰机堂主 23:12:40
家栋说说
许家栋 23:13:29
说什么说,拿篇旧帖子搪塞一下
彰机堂主23:14:00
等你上场了
许家栋23:14:05
经方之学 原活泼泼


先说神农药症的问题
神农本经的条文要圆融的理解和联系仲景用药规律去解读,因为药是经方的最小单位,在经方而言,是再不可分的基本粒子,也可以把它比喻成竹木建材,既可以用来建造高楼庐舍,亦可以用来斫构车轮轩辕,然而竹木非高楼亦非车轮也。变化之妙,全在结构搭配,回到伤寒而言,这就是经方的配伍之理。
即如术附姜三药而言,配伍在发表为主的方子里则可治表,配伍在治里为主的方子里则可疗里。
譬如麻黄加术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子里的白术基本上可以理解是蠲痹治表的,而理中汤、黄土汤等方子里的白术则是固里疗虚的;
再如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附子汤等方子的里的附子基本是温阳解表的,而干姜附子汤、附子粳米汤等方子里的附子就是温里救里的;
又如桂枝汤、越婢汤等方子的里的生姜是辛散表邪的,而小半夏汤、炙甘草汤等方子里的生姜就基本是化饮建中的。

再说表饮里饮的问题
表饮,是表上之水饮困束为主,或因表束而致卫气津液在表聚集,或致气上冲者,需要以辛散发越为主,自表散之,麻黄剂为主,以甘草麻黄汤为方根,小青龙、越婢汤等类方为代表方;
里饮,是里面的水饮引起三焦不利的症候群为主,或里饮引起上焦表位的症状,或里饮为主而兼有表邪,或下窍不通而表不解者,需以甘淡渗利为主,自里利之,苓泽剂为主,以泽泻汤为方根,茯苓泽泻汤等类方为代表方。
又则,人体之表里有机而整体,表的问题可以影响到里,里的问题又可以影响到表,所以,只有相对的甄别,没有绝对的区分,此乃又一经方法则也,故曰:经方之学,原活泼泼也
许家栋 23:20:32
这是急就章,写了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充裕了再多写些
风中听雨23:21:13
厉害,风语师兄你这书是怎么读的?服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2824.png
经方实践23:21:19
听他哥俩说这些,我有点吃力了。说实话,很多方子我还陌生
。先收藏,等我模糊辨证渐入精准后再细究。
许家栋 23:21:30
太熬油了,省省吧,以后肯定写
彰机堂主23:21:50
家栋的方根,有别于老黄哥的
许家栋23:22:01
黄哥?
许家栋 23:22:14
黄煌教授吗
许家栋23:23:11
黄煌教授的学说里用方根?
彰机堂主 23:23:38
黄教授的方根,是祖方式的
许先生的方根,是潜意识的
彰机堂主23:24:01
他的《50味》里面有说到这个方根的问题
许家栋 23:27:49
最遗憾的是有时候你悟到了一些东西不马上起床记下来,天亮就忘了,所以我的床边永远有纸和笔
风中听雨) 23:33:07
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彰机堂主 23:34:07
摒弃杂念,只想一个问题,睡觉,醒来就收割了

作者: 小丕    时间: 2011-9-17 21:50
谢谢楼主,辛苦了。
看到两位老师学习的劲头,不禁想起自己来了
才明白为什么自己走得很慢,向两位致敬!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8-26 13:56
华山论剑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5-27 11:09
类似学术探讨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