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钱超尘:《伤寒论》台湾故宫本、日本内阁本、安政本比较研究(三) [打印本页]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11-8-22 05:15
标题: 钱超尘:《伤寒论》台湾故宫本、日本内阁本、安政本比较研究(三)
《伤寒论》台湾故宫本、日本内阁本、安政本比较研究(三)
——日本安政本据内阁本翻刻
【作者简介】钱超尘,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训诂学家和中医文献学家,工作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邮编100029)。

摘要:日本安政本《伤寒论》据内阁本翻刻,改其大量讹字,安政本对中国《伤寒论》版本流传产生巨大影响。1923年恽铁樵影印安政本伪称赵本。叶橘泉揭露之;清末杨守敬剪贴赵本伪称“影北宋本伤寒论”;1955年《重辑宋本伤寒论》、1959年《伤寒论译释》所据底本皆为恽铁樵本而非赵开美本;1991年刘渡舟《伤寒论校注》所用底本为北京国家图书馆缩微胶卷本。
    关键词:《伤寒论》;安政本;内阁本;版本学;比较研究
中国分类号:R22l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281(2011)04-0028-04


日本安政三年(1856)丹波元坚弟子堀川济据内阁文库本翻刻《伤寒论》.简称“安政本”。
一、安政本重要特点
    安政本以内阁本为底本而未选用宽文本为底本,显示了当时日本学者具有深厚的版本学素养。
    今细校安政本与内阁本,发现二者有许多不同,下分述之。
    l.安政本结构与内阁本大异
    (l)内阁本有赵开美《刻忡景全书序》,安政本无,以丹波元坚《影刻宋本伤寒论序》代赵开美序(1)。
    (2)安政本全书皆有日文返点符号,内阁本无。
    (3)内阁本第一页第一行顶格刻“仲景全书目录”六宇,第二行低三格刻“翻刻宋版伤寒论全文”九字,此版式与中国现存5部《宋板伤寒论》同。安政本删“仲景全书目录”六字,保留“翻刻宋版伤寒论”七字,删“全文”二字,置于第一行。
    (4)内阁本卷一至卷十之第一行皆书“伤寒论卷第×仲景全书第×”(按,两个“×”的序号随卷数改变而改变。“卷第×”三字下空四格,其余各卷亦同).此版式与中国现存5部《宋板伤寒论》同。安政本只保留“伤寒论卷第×”六字,删“仲景全书第×”六字。
    (5)内阁本书口上端有“仲景全书”四字,版式与中国现存5部宋本《伤寒论》同。安政本将“仲景全书”四字删掉。
    (6)内阁本黑白书口交错出现.安政本书口皆改为黑口。
2.改正内阁本讹字,补其阙字
安政本所据底奉本为内阁本。1924年章太炎《伤寒论单论本题辞》说(2):“其书传于今者,宋开宝中高继冲所献,治平二年林亿等所校,明赵开美以宋本摹刻,与成无己本并行,至清而逸,入日本枫山秘府,安政三年,丹波元坚又重摹之,由是复行于中土。”
    “至清而逸”指《仲景全书•伤寒论》至清朝已经失传。这是当时普遍的观点。台湾故宫本有姜问岐图章.证明清朝尚有《宋板伤寒论》;中国中医科学院本得自清末,卷一第一页签盖五枚图章:“津沽张/氏藏善/本医书”“柏心堂”“志刚印”“张剑衡印”“郭元极印”,图章主人不详。建国后.由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医研究院前身)收藏。上海图书馆赵本卷一签盖“汤谿范氏栖/芬室所备医/史参考图书”篆字长方朱印一枚、“行准”朱章一枚.则上图本得自范行准,范氏购自晚清。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得自伪满洲国满洲医科大学,该书签盖“东亚满洲医科大学”、“满洲医科大学图书”朱章。伪满本得自何方待考。该书一度为辽宁中医学院借藏,后归沈阳中国医科大学保管。这些赵本在清代珍藏于私人之手,而未显露之耳。
    安政本改正内阁本大量讹字:
    (1)内阁本卷三《辨太阳中》第3l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方一。”方中之“大枣十二两擘”之“两”字误,当作“枚”,安政本改为“枚”。
    (2)内阁本卷三《辨太阳中》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又手自冒心”,句中“又”字形讹,当作“叉”、安政本改为“叉”。
    (3)内阁本卷四《辨太阳下》子目“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第四,大味。水结附。”按,“大”字形讹,安政本改为“七”,故宫本作“八”。考大柴胡汤由八味组成,作“八”是。
    (4)内阁本卷四《辨太阳下》子目第十六方小注“下有大阳一证”。按,古文“大”“太”多通用,而《伤寒论》“大”“太”分用划然,当作“太”。安政本改为“太”。
    (5)内阁本卷四《辨太阳下》第162条“与麻黄杏子廿草石膏汤”,方中“廿”中间阙一点,安政本改为“甘”。
    (6)内阁本卷四《辨太阳下》第173条黄连汤方“大枣十二枚■”,“枚”字下为墨钉一个,安政本填补为“擘”字。
    (7)内阁本卷五《辨阳明病》第208条小承气汤方:“大黄四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大黄四”之“四”字下无剂量,安政本补“两酒洗”三字。故宫本“四”字下有“两”字.无“酒洗”二字。笔者检《千金翼方》卷九“用承气汤法第五小承气汤方”亦无“酒洗”二字,成无己本亦无“酒洗”二字。此二字为校勘者堀川济据承气汤之“大黄四两酒洗”而补也。
    (8)内阁本卷五《辨少阴病》第282条:“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之“病”字。无上面一点,虽循文可读,然则无点则为讹字,安政本改为“病”,是。
    (9)内阁本卷七《辨不可发汗》:“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不可发汗。”句中“痞”字阙少左侧两点,安政本改为“痞”。
    (10)内阁本卷七《辨可发汗》子目“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第十六。(四近汤二味)”。句中五字小注误。“四近汤”当作“四逆汤”。四逆汤三味,非二味。安政本改作“四逆汤三味”。台湾故宫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中国中医科学院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本、上海图书馆本均将讹字“近”改为“逆”.但讹字“二”依旧,未改为“三”,皆不若安政本细腻也。
    (11)内阁本卷八《辨发汗后第十七》第二十一方:“若土瓜根及大猪胆计皆可为导”,其中“计”是讹字,当作“汁”。安政本改为“汁”字。
    (12)内阁本卷八《辨发汗后第十七》第二十一方“家煎方”之“家”字讹,当作“蜜”。安政本改为“蜜”。
    (13)内阁本卷八《辨发汗后第十七》第二十一方服法“倂手检作挺”之“检”字讹,当作“捻”。安政本改为“捻”。
    (14)内阁本卷十《辨发汗吐下后第二十二》第二十五方:“大枣十二枚壁”。“壁”字误,当作“擘”。安政本改为“擘”。
    (15)内阁本卷十《辨发汗吐下后第二十二》第二十六方:“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之“痛”字,偏旁作“广”,安政本改为“痛”。
    (16)内阁本卷六《辨少阴病》子目第二十三小注:“用前第二十二方。下有少阴病□证”,“证”上为空格。安政本补以“一”字。
    3.安政本改误未尽
    安政本对内阁本的讹误作了大规模修改校勘,但尚有少数字句改误未尽。
    (1)内阁本卷一《辨脉法第一》:“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阴者,如转素无常也。”安政本同。古代人绳曰索,小绳曰绳。《尚书•五子之歌》:“若朽索之御六马。”“转索”喻绞绳,绳绞则紧,故上句“脉阴者”之“阴”当作“紧”,作“阴”则失其所指。故宫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本、上海图书馆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中国中医科学院本均作“紧”。安政本沿误作“阴”字。
    (2)内阁本卷一《平脉》:“若见损脉来至,为难冶(肾谓所胜脾,脾胜不应时)”。安政本同。小注“肾谓所胜脾”系误句,词不达意。为考证此五字,笔者于2007年8月、11月、2010年7月三次赴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查阅《宋板伤寒论》,此五字该本作“肾为脾所胜”。2008年1月至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查阅《宋板伤寒论》,至上海图书馆查阅《宋板伤寒论》,这两个版本皆作“肾谓所胜脾”,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本同。2009年4月赴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献大楼三楼善本书室查阅赵开美《宋板伤寒论》,发现作“肾为脾所胜”。
    就此五字小注观之,情况如下:中国中医科学院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本,上海图书馆本皆作“肾谓所胜脾”,日本内阁本、安政本与之同。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台湾故宫本均作“肾为脾所胜”,意谓土克水也,文从字顺.表意明确,符合医理。笔者认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本,上海图书馆本是第一版次,台湾故宫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为修订版次,即在第一版的板木上剜改讹字而成。
    就中国现存五部赵开美本观察,台湾故宫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文字准确性高于其他三部。日本内阁文库本讹字较多,其文字正确性远不及赵本第一版次。台湾故宫本第一卷首页有清末著名藏书家徐矩庵墨笔题记,其余四部皆无,且故宫本有赵开美私人藏书章“东海仙蠹室藏”签章,他书皆无,故宫本保存的文献信息较其他四部丰富,因此本文在校勘时,多对照故宫本。
    (3)内阁本卷二《辨痉湿喝第四》:“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病法当汗出而解”、“病”字误,当作“痛”,安政本未加改正。
    (4)内阁本卷二《辨太阳上》第12条服法:“不可令如水流離”、“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安政本对“離”字“观”字未加改动。
    (5)内阁本卷四《太阳下》第141条五苓散服法“右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安政本同。“杵”字中国所藏五部赵本均作“治”。
    (6)内阁本卷五《辨阳明第八》第242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安政本亦作两个墨钉。
    (7)内阁本卷六《辨少阴病》子目第二十:“少阴病,自利清水,心下鞕口乾者,宜大承气汤。第二十”,安政本同。故宫本、中国中医科学院本“鞕”字均作“痛”。按321条正文作“痛”.则内阁本子目作“鞕”非.作“痛”是。
  (8)内阁本卷七《辨霍乱病第十三》第385条“恶寒,脉微(一作■)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句中有一墨钉。安政本亦作墨钉。
    (9)内阁本卷九《辨可下第二十一》十枣汤服法“右三味各异捣筛科已合治之”,文中“科”是讹字。安政本亦作“科”。中国所藏五部均作“秤”,是。
    上述材料证明,安政本改误未尽。
    赵开美本初刻本所存讹字,内阁本偶有改正者。《伤寒论》卷三初刻本《辨太阳中》第93条:“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里和,然后复下之。”其中“得里和”三字内阁本改为“里未和”,是。台湾故宫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亦作“里未和”。显示内阁本以初刻本为底本翻刻时将“得里和”改为“里未和”。台湾故宫本、沈阳医大本则在初刻本基础上修订之,改为“里未和”。
二.。、安政本优于宽文本
    日本最早据《伤寒论》内阁文库本翻刻者是宽文本。日本安政本在校勘《伤寒论》上,颇为精卓。它不仅把内阁本《伤寒论》大量讹字改正,而且还改正了常常被人忽视的讹字:
    其一,现存台湾故宫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中国中医科学院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本.上海图书馆本卷七《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392条:“伤寒阴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花一作月多)。”句中“月多”是讹字。字书有“月多”字。《集韵•纸韵》:“肉物肥美也”,与此条文意无关。安政本改为“眵”字,极是。
    其二,台湾故宫本、中国中医科学院本卷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子目》第261条:“伤寒身黄发热,栀子蘖皮汤主之。第四十三。”“糵”字形讹(按,子目误而正文不误),当作“蘖”,安政本改为“蘖”字。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任校雠之责的丹波晓湖及堀川济是何等认真,辨识文字讹误水平是何等卓越。
    宽文本虽然不是善本,但它传播《伤寒论》功不可没。
    首先,它是《仲景全书》刊行后首先据以刊刻者。据丹渡元简《聿修堂藏书目录》云:“《仿寒论》十卷。二册。宽文戊申重刻赵开美校刻宋版。汉张机撰。”宽文戊申八年相当清康熙七年(1668),《仲景全书》刊刻于1599年(明万历27午),两书相隔69年,宽文本在传播仲景学说、培养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宽文本之后刊行者,有宽政九年(1797)浅野元甫徽重校勘本,名《校正宋版伤寒论》,三册;文化十三年(1816)刊本,附片假名,一册;文政六年(1823)刊本,一册;文政十年(1827)由风月庄左卫门书肆据宽文八年本刊刻;弘化元年(1844)稻叶元熙刊本,书名《新校宋版伤寒论》,十卷二册。以上诸版,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皆有著录。但上述诸刻,皆未按宋版原式摹刻,其中以《新校宋版伤寒论》较佳,然行款与宋版有异。该书凡例云:“《伤寒论》诸本,莫善于明赵开美覆刻宋版,然赵本卷页较多,不便于携带.今缩写入刻.一便学者翻阅。宋人旧注亦皆录存,新校则以圈别之。”
三、安政本对中国影响十分巨大
日本安政本刊行后很快传入中国,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载,我国多家大型图书馆藏有此书。《总目》云:“日本安政3年丙辰(1856)江户堀川舟庵据明赵开美本重刻本”。使用此本,应知晓该本与内阁本种种关系,即如上所述者。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又云:“1923、1925、1929年恽铁樵据明万历赵开美刻本影印本”,封面题以“影印伤寒论赵开美刻本”。据统计,现有56家图书馆藏有恽铁樵影印本。1946年10月叶橘泉先生在《康平本伤寒论序》中对恽铁樵造伪赵开美本加以揭露,确指恽铁樵本以安政三年本为底本照相影印.抹掉安政本返点符号,根本不是据赵开美原刻影印的。
    安政本沿袭内阁本的错误,恽铁樵影印本同样保留下来。
    1923年恽铁樵在上海影印安政本,1924年章太炎先生撰《伤寒论单论本题辞》,发表于《山西医药杂志》第20期,1924年8月出版。此文续经多家杂志转载。太炎先生称赵开美本“入日本枫山秘府,安政三年丹波元坚又重摹之,由是复行于中土”,“此《伤寒论》十卷.独完好与梁《七录》无异,则天之未绝民命也,虽有拱璧以先驷马,未能珍于此也”。(2)太炎先生所阅之《伤寒论》,乃恽铁樵本,而恽铁樵本就是安政本,太炎先生终其一生,未见赵开美本也。
1931年上海中医书局按安政本原刻影印发行,保留返点符号。
    早在恽铁樵之前,清末杨守敬用剪贴办法,剪掉赵开美本每卷首页之“宋林亿校正、明赵开美校刻、沈琳仝校”15字,然后将后面十卷纸页逐页依次向前推移三行与前纸相接,命名为《影北宋本伤寒论》,他这样做,也许出于使人追想北宋《伤寒论》原刻本的样子原来如此。可是看他在《日本访书志》卷九写的《影钞北宋本伤寒论》提要.却又像他在日本购买到北宋本《伤寒论》。
    按杨氏“于书肆得影写本”(即翻刻本)今存剪贴本。由于剪贴工作繁重,剪贴草率.时有犬牙交错痕迹。一看即知是伪造的所谓“北宋本”。
    剪贴本今存台湾。杨氏剪贴本来未流行于社会,民国初年武昌柯逢时雕印《伤寒论》,与杨守敬剪贴本颇为近似,但柯本刊行量极少,所以没有产生多少影响。
    20个世纪80年代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中国大陆掀起整理中医古籍热潮,宋本《伤寒论》整理校注任务下达给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任主编,笔者任副主编,校注组以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赵开美本《伤寒论》的缩微胶卷本为底本.五历寒暑.始竣其事,于1991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世人第一次看到赵开美本的全部内容。在此以前,我国流行的无注的白文本《伤寒论》,基本上是日本安政本或恽铁樵据安政本影印之本。恽铁樵在封而上题以“影印伤寒论赵开美刻本”,而且抹掉安政本的返点符号,极易珷玞乱玉.鱼目混珠,深深眩惑广大读者,误认恽铁樵本就是赵开美本。近世有的日本学者亦误以铁樵本为赵开美本而影印之,都是情有可原的。上世纪50年代重庆人民出版社发行的《新辑宋本伤寒论》、1959年出版的《伤寒论译释》所据底本均是恽铁樵本。这都说明,研究宋本《伤寒论》版本流传演变的历史,尚需作进一步努力。
    清儒说:“欲免俗儒需读史。”研究中国医学史、研究《伤寒论》版本发展史,安政本是不可逾越之书。
参考文献:
[1]丹波元坚.影刻宋本伤寒论•序[M].东京:旭阳社,1991:2
[2]章太炎.章太炎全集•第八集“医论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72
   
说明:本文来自《中医药文化》2011年第四期。内容由转帖者扫描后用文字识别软件录入,并作初步校对。

相关连结:

钱超尘:《伤寒论》台湾故宫本及日本内阁本、安政本比较研究(一)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869&fromuid=3

钱超尘:《伤寒论》台湾故宫本、日本内阁本、安政本比较研究(二)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878&fromuid=3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3-27 13:54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