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千金温脾汤治慢性肠炎一例 [打印本页]

作者: 开宝马摆地摊    时间: 2011-1-11 10:47
标题: 千金温脾汤治慢性肠炎一例
今天夜班,再发个病例。这是一个慢性肠炎的病人,找了很多大夫看,一直没好。经常少腹痛,大便稀,得凉尤甚,甚至不敢吃水果,舌淡,苔白厚,脉沉。
我当时想到了许学士《本事方》里有个温脾汤,治锢冷在肠胃间,泄泻腹痛,宜先取去,然后调治,不可畏虚以养病也。而《千金方》也有两个温脾汤,其中一个是四逆加人参汤加大黄四两,我便用了这个方。
六纲:太阴、阳明,是个厥阴病
方用千金温脾汤合枳实芍药散
川附子15干姜15党参15大黄10枳实10白芍10甘草10
病人吃了这个方子感觉挺舒服,少腹痛除,也敢吃水果了,之后她又拿了几副,再没来复诊,我本来还想给她用四逆汤巩固一下,也许是好了吧。
作者: 平常    时间: 2011-1-11 15:55

作者: lwh007    时间: 2011-1-12 08:37

作者: 楚天风云    时间: 2011-1-12 12:42
学习中谢谢分享
作者: 梁晓光    时间: 2011-1-12 15:00
从患者症状看阳明证不明显,不知兄台用用阳明药出于什么考虑?
作者: 开宝马摆地摊    时间: 2011-1-12 15:57
本帖最后由 开宝马摆地摊 于 2011-1-12 15:59 编辑
从患者症状看阳明证不明显,不知兄台用用阳明药出于什么考虑?
梁晓光 发表于 2011-1-12 15:00
不知道解释的对不对还请指教!我是这样考虑的:
        1.这个阳明证不是根据寒热来辨的,也就是说用大黄其意不在清热,而在“推陈致新”。应辨为阳明滞证,而总的病机以太阴病为主,夹杂阳明,“以其脏有寒,当以温药去之”,宜四逆辈。这点类似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但彼则从太阳陷入,与此初起即在太阴有别。
        2.“不可畏虚以养病也。”这句话讲的很好,经方中很少纯用补法,即使是四逆汤也是有祛寒湿的作用,并非纯补。而且这个人的脉象在关部沉中带滑,说明有积滞之象,所以当时考虑再三,还是用了千金温脾汤。病人服药后,并没有大便溏泄现象,“太阴病,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千金温脾汤中大黄用四两,我用了一半的量。因为在医院工作,所以我的方子用量没有采用古方一两10克的换算,用5克,但比例是和古方一样的,有一次给小孩治发烧,用了麻黄15克、石膏80克,药房都不给抓药
        以上是个人浅见,还望多多指导,我总感觉很多时候处方不能尽如古意,真希望跟老师进行深入的学习啊!
作者: 田皓云    时间: 2011-1-12 21:01
好的学习!
作者: 附子干姜    时间: 2011-1-13 11:54
学习。值得思考。
作者: 梁晓光    时间: 2011-1-14 21:46
不知道解释的对不对还请指教!我是这样考虑的:
        1.这个阳明证不是根据寒热来辨的,也就是说用大黄其意不在清热,而在“推陈致新”。应辨为阳明滞证,而总的病机以太阴病为主,夹杂阳明,“以其脏有寒,当以 ...
开宝马摆地摊 发表于 2011-1-12 15:57


1、六纲辨证通过寒热表里虚实三方面综合来确定,不能丢掉任何一方。从给出的症状,辨为里虚寒是没有问题的。至于阳明滞证还需商榷,滞证,闭结不通,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也。首先这个病从症状上来看没有明显滞证的表现,你根据脉沉中带滑,考虑有积滞之像,定为滞证。从滑脉来看,倾向痰凝。如果滞证成立,根据症状,明显太阴。而唯一有可能涉及阳明的就看脉象是否是沉滑数有力,如果不是这样的脉象,那只能是单一的太阴病了。

2、而大黄的“推陈致新”也是建立在苦寒泻下的基础上,不管是用它来治疗血瘀还是通闭结,它的清热作用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3、你所说的“病机以太阴病为主,夹杂阳明,“以其脏有寒,当以温药去之”,宜四逆辈。这点类似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中的“类似桂枝加芍药大黄汤”,这点与刘师所讲的有别,摘录原文供参考: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太阳病,要汗法解表,医生反而误治,给了下法,不是下的厉害了,就是病人本身有些许的太阴寒饮。病邪入了里,传阳明了,也夹带一些里虚寒水饮。不过还是以阳明里实为主,不是大热大实。腹满时痛,和“腹胀时减复如故”一样,是实而还有不足。阳明实,太阴虚,以阳明为主,有太阴连属,夹杂。同时太阳中风表证不解。
这个情况,说是“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很合适。脉应浮缓有力,舌淡或胖,苔厚腻微黄。
“桂枝加芍药汤主之。”里实,有热,热的不盛,实得也不厉害,没有大便硬。不敢大下,表里双解,桂枝加芍药解决。解表加轻微去里热,利尿利水,还通腹中血痹止痛。加芍药用量就是这个原因。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这个就比上面情况重了。里实有热,腹痛不减,持续疼,拒按的。大便偏硬。在上面基础上加大黄,通腑泻浊清热。大黄不配合芒硝枳实等,不会大泻的。这个证,一定要看舌脉细辨,他书上没说舌脉,见到舌脉异常,不是十分的阳明证,就要考虑是否有太阴的寒饮问题。
作者: 开宝马摆地摊    时间: 2011-1-14 22:38
多谢细心指导!
桂枝芍药大黄汤是以阳明为主,夹杂太阴这个我也是这样想的,可能表述上有歧义。而温脾汤是以太阴为主夹杂阳明。
这个病例用了大黄确实有争议,但是四逆汤是回阳救逆的,普通人用没有大虚之象和脉象的支持我不会单纯用此方,这种思想受了徐灵胎的影响很大,这点我是承认的。也正是因为他的影响,我力求汉唐法度。
这个病例有疗效也许是侥幸的吧。至于到底用什么样的方药更合适,还望高明指教。我将在以后的实践中改正之。
谢谢!真的很感谢晓光的直言!
作者: 经方者    时间: 2011-2-24 11:31
学习了
作者: qinqingshu2011    时间: 2011-3-22 15:10
学习了
作者: 中医传承    时间: 2011-3-22 18:06
学习在学习、、、
作者: qinqingshu2011    时间: 2011-3-29 11:51

作者: 钱塘春晓    时间: 2011-4-8 22:24
学习学习。辩之则明,愈辩愈明。
作者: yangry    时间: 2011-4-14 23:38
理越辩逾明
作者: 小丕    时间: 2012-2-6 10:03
直言
风度
赞!
作者: 平立方根    时间: 2012-2-6 11:14
学习了
作者: 豆子    时间: 2012-2-6 11:37
学习中谢谢分享

作者: 信达    时间: 2012-2-6 13:01
学习了

作者: 紫罗兰    时间: 2012-3-20 10:36
学习了

作者: 骆驼刺经方学子    时间: 2012-3-20 11:20
学习了!
作者: 青云    时间: 2012-5-13 10:48
好案,学习了。
作者: 啥得    时间: 2012-5-13 11:26
好的学习!
作者: 弋戈    时间: 2012-5-19 20:43
老师们都很细心。
作者: 只争朝夕    时间: 2012-7-1 19:10
从患者症状看阳明证不明显,不知兄台用用阳明药出于什么考虑
作者: zhangjiancheng    时间: 2012-7-6 00:59
学习了
作者: 啥得    时间: 2012-7-10 16:09
学习了,谢谢分享
作者: HGSA667788    时间: 2013-1-31 15:44
学习了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3-1-31 18:11
受益了
作者: 青附子    时间: 2013-2-1 17:48
今日看到有此好贴,学习了
作者: 啥得    时间: 2013-3-25 16:54
学习了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3-3-26 11:13
学习了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10-3 14:53
毫无私心杂念
作者: 84539    时间: 2018-12-12 11:26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