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经方问答辨证论治部分第三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子曾曰过    时间: 2010-11-29 18:14
标题: 经方问答辨证论治部分第三题
3问:苓桂术甘汤与苓桂枣甘汤有何区别?


参与细则
论坛QQ群会员请在答题时附上具体群和群昵称,以便群主进行核对。
   如:汉传中医师承1群 子曾曰过


具体奖励细则

①参与答题的会员有鲜花奖励;
②答对者奖励5积分和金币(金币多少由答题难度决定);
③累积答题优秀的会员将得到论坛的特殊勋章和有机会进入论坛的种子群更深入的学习
④不参与活动或不认真答题的会员将被请离论坛教学群

作者: F-16    时间: 2010-11-30 10:37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除了白术和大枣这两味不同以外,其它药味都相同。所以就要从白术和大枣这两味中药来考虑这两个方子的不同。这两个方子的病机都是病人原本下焦有水湿,经过发汗或下后,伤了胃气津液,中焦不能制约下焦的水湿而导致下焦水饮上逆。不同之处在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是气不化津了,应该有小便不利的症状,而经脉缺少津液濡养而发生痉挛现象,所以用了白术。所以而茯苓桂甘草大枣汤是下焦寒饮上攻中焦,气上冲胸。有很急的那种。所以要用大枣固护中焦胃气,养津液,拦截这个寒饮上攻。
作者: 旷野    时间: 2010-11-30 11:49
苓桂术甘汤与苓桂枣甘汤有何区别?
1.首先是病位表现的区别:
   苓桂术甘汤表现在心下逆满、头晕等中上焦症状。
   苓桂枣甘汤表现在脐下悸的下焦症状。
2.形成原因不同:
   苓桂术甘汤是本来有水湿,误用吐下,伤了胃气和下焦,引起下焦虚,不能化水,水饮就要上冲。
   苓桂枣甘汤是本来胃虚,下焦有水湿不化,遇到误用汗法,汗从上焦出去引起上焦虚,胃还不足,不能制下,脐下水饮欲上冲,小腹部就会悸动不安。
3.用药目的不同:
   苓桂术甘汤方是利水湿利尿为主,所以用白术治中焦水饮。
   白术:辛甘微苦,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
   苓桂枣甘汤是安中补虚治水为主用大枣补津液胃气,固中焦阻水饮。并加大茯苓用量去水湿。
   大枣,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 肢重,和百药。
作者: 三毛    时间: 2010-11-30 16:53
本帖最后由 三毛 于 2010-11-30 16:56 编辑

问:苓桂术甘汤与苓桂枣甘汤有何区别?
答:苓桂枣甘汤条文: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苓桂枣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的条文: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药物组成:茯苓(四两)   桂枝(去皮三两)  白术(二两)     甘草(炙 二两)
苓桂枣甘汤药物组成:茯苓(半斤)  桂枝(去皮四两) 甘草(炙 二两) 大枣(擘十五枚)
两个方子都是病人本身有水湿再给误治造成,表证也未解,水饮还上逆。两者症状大概有交叉吧,比如心悸,头晕,小便不利等,该是程度不同,苓桂枣甘汤用了大枣,因为大枣会妨碍药性,不十分急不要用,大泻水饮用它顾胃气,苓桂枣甘汤该是伤津液伤的较严重。
3群 ifpossible
作者: 心心    时间: 2010-11-30 17:27
苓桂术甘汤:本是个太阳表证里有水饮的证,应发汗解决,但用吐、下法虚其中下焦,中焦不固水,下焦不化水,则水饮上冲而头晕,心下逆满,小便不利。这时应以利尿兼顾解表降逆为首选,所以用了茯苓白术利尿固中,桂枝解表降逆,甘草养胃补津。
       苓桂枣甘汤:本是个太阳表证胃虚下焦有水饮,本应发汗,但是发汗太过了,中上焦虚,反而使下焦水逆上攻,这个水逆上冲的比较急,所以出现脐下悸,欲做奔豚,桂枝加量增加降逆的力量,茯苓加量增加利尿的力量,甘草养胃补津,大枣大补津液胃气,还缓这个下焦水逆上攻的急。
       苓桂枣甘汤固胃气补津液、降逆气、利尿的力量都大,而苓桂术甘汤祛邪饮利尿为重点。
作者: 一清    时间: 2010-12-1 14:52
问:苓桂术甘汤与苓桂枣甘汤有何区别?

1:两个方子中白术和大枣这两味不同以外,其它药味都相同。病机都是病人原本下焦有水湿,经过发汗不如法或用下法,伤了胃气津液,中焦不能制约下焦的水湿而导致下焦水饮上逆。两者是误治后造成不同的情度的水饮上逆。

2:不同的是苓桂术甘汤表现在心下逆满、头晕,,。为水饮在中上焦。 苓桂枣甘汤表现在脐下悸,,为水饮下焦症状。

3  一:苓桂术甘汤本以是胃气虚停水,条文里是讲“若吐、若下后”这个吐跟下法是最容易伤胃气的,因为误治造成胃气更虚而激动水饮上逆得厉害。 所以用了白术专门去化中焦的这个水饮。

二:苓桂枣甘汤本是下焦真阳虚寒,又得了伤寒。这个应该是少阴病的范畴或是那个桂枝加附子汤的?条文里讲是“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我想是个伤寒病又有里虚的,给用了大发汗的麻黄剂轻度伤了真阳。[但是还不十分,要不就到了四逆的那个情度。]下焦真阳虚衰无力制化水了而造成的寒饮上冲。所以用大枣固护中焦胃气,养津液,去拦截这个寒饮上冲。

三疑问:为什么仲圣见到了下焦真阳虚衰无力制化水了而造成的寒饮上冲,用苓桂枣甘汤去枣固护中焦胃气去拦截这个寒饮上冲,而不再加上些附子之类的药温阳?
可能是我理解得全错了,乱得一塌糊涂。望老师们点评,指导!



                                                      一群:一清
作者: 安之若素    时间: 2010-12-1 16:41
问:苓桂术甘汤与苓桂枣甘汤有何区别?

答: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炙甘草各二两。
主治中焦虚弱,下焦水饮上逆,气上冲胸,起则头眩。是太阳用了汗法不解后,用了吐法和攻下法,伤了胃气津液。胃气弱了不能制下焦原有的水饮,就上逆冲向上焦,造成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是沉紧的,沉为里,紧为饮邪是里有水饮的脉象。这里一定还要有一个津夜不化,小便不利。方子是利水兼顾解表,可以按照表理双解理解。是太阴水饮上逆的问题导致的,虚寒不是很重。

苓桂枣甘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大枣25枚。
本身下焦就有水饮,经过大汗出,上焦津液不足,中焦胃气不足,下焦的水饮就急剧上逆。这个方证以脐下跳动不安为主,还包括一些桂枝汤证。

从方药的配伍上看,一个有白术无枣,一个有枣无白术。
白术,辛甘微苦,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
大枣,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夜,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我认为两方都是治疗下焦水饮上逆。但苓桂术甘汤有白术无大枣是中焦不仅虚还有水饮,加白术是加大去水饮的力量,无大枣是怕大枣妨碍去水饮,因为它能补胃中津液。苓桂枣甘汤的方子只是中焦虚制不住下焦水饮上逆,中焦虚的厉害,下焦水饮上逆的厉害,加大枣助炙甘草养津液缓这个上逆的急,固中焦。并且也说明二方比一方上逆的力量大,会更厉害一点。

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请老师指正。


2群,若素。
作者: 勤学    时间: 2010-12-2 11:15
两个方子都是伤寒表证误治后既有表证又有水湿上逆的对治。所不同者,首先,苓桂枣甘汤针对的是下焦水湿逆上,而苓桂术甘汤针对的是中焦水饮上冲,主治部位不同。其次,二者病机不同。苓桂枣甘汤是其人本有胃虚和下焦水湿,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表证,医者只顾解表而发汗,结果汗都从上焦出去了,上面虚了,胃又不足,不能制下,于是下焦水湿乘势而上,出现脐下悸,欲作奔豚。苓桂术甘汤是病者有了外感伤寒,本应汗法,医者却给吐下了,结果伤了中焦胃气,不能克制下焦水饮,而下法本身也使下焦虚甚,不能化水,加之病人原有的下焦水湿,致使水湿泛溢上冲,不仅横逆中焦,甚至凌犯阳位,上冲到头,导致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等症的出现。第三,由于病机不同,治则上也有很大区别。虽然二方只是一味药的差异,但相同药物的药量却不同,这就导致二方在主治上有了很大出入。苓桂枣甘汤中茯苓用量达半斤,重用来劫水定惊,遏止波涛浪欲涌的水势,缓解欲作奔豚的恐惧感;用大枣配甘草来补中固中,顾护中焦胃气,胃气足了便可发挥中制下的作用。桂枝用量四两,既可降逆又兼顾解表。这个方子甘淡利水,辛甘解表,作用部位主要在中下二焦,侧重于中焦,有点水未来先筑坝的意味。苓桂术甘汤中茯苓的用量是前方的一半,主要用来利水,毕竟水饮已经上逆中上二焦,劫水几经晚了,所以配合白术共同来利水排尿,使上逆的水饮通过水道慢慢的排出去。这里不用大枣,是怕它过缓,妨碍中焦气机的顺畅,桂枝用量也比前方减少了一两,用了三两,和桂枝汤中桂枝的用量相同,考虑在这里是以解表为主,平冲降逆为辅了;甘草补胃气津液。该方各药用量相差不多,一起协同发挥利水湿利尿解表的作用,里通、外透、表解。
另,这两个方证中,按病机和用药推理都应该有小便不利的见证,书上虽然没说,但应该考虑到这点。
这两个方子都是针对太阳病误治后出现的见证,这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原则:有外感病,同时有水湿小便不利,一定先利水,不能先发汗,先发汗了,水就要上逆,表还不解;也不能吐和下,伤了胃气和下焦,水饮更逆,表也不解。
3群  勤学
作者: dybys    时间: 2010-12-2 19:32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苓桂术甘汤表现在心下逆满、头晕 为水饮在中上焦
2.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苓桂枣甘汤表现在脐下悸,为水饮下焦 。
作者: Tina.    时间: 2010-12-2 22:01
苓桂术甘汤:
条文: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
茯苓(四两) 桂枝(去皮,三两)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六纲:太阳太阴 五证:饮
    太阳伤寒,本应用汗法,结果用了吐法或攻下法,伤了胃气津液。胃气弱了不能制约下焦原有的水饮,就上逆冲向上焦,造成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胸胁支满,起则头眩。脉沉紧为里有水饮。此时太阳表证仍在,如果这时候治疗还是不得法,认为还有表证还要去发汗的话,本来已经伤了中焦和下焦的津液,水饮上逆的厉害还给发汗伤津液,这水饮会更胜,气不化营血,血就不足,这时候里外都会虚,外面的脉络虚就会肢体震颤,类似痉证。水湿不化,津液不足,就会小便不利。
    茯苓,去太阴水饮,利小便。白术去太阴水饮。桂枝,发散外邪,降冲气。通过发越,使气得旁流。解决胸胁支满,目眩。炙甘草,养胃气。
    茯苓(四两)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主降,桂枝三两 三两主升,桂枝通过发越使气得旁流而降冲气。


苓桂枣甘汤
条文: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五枚)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六纲:太阳太阴  五证:饮
   内本有太阴水饮,得了太阳病,或者直接得了三阴的表证。看到表证,就发汗,没注意到里面的水饮,结果大发汗伤了津液,上焦津液不足,中焦胃气不足,那么下焦的水饮欲上逆,脐下的水饮蠢蠢欲动,要向上冲逆。
   茯苓八两,大泻水饮,利小便。一方面利水饮从小便排出,另一方面使一部分水饮转化为津液。桂枝四两,发散外邪,通过发越使气得旁流而降冲气。四两主降。升中有降。大枣15枚 滋养被伤的津液,顾护中焦胃气,还缓急,还阻水。炙甘草,养胃气。大枣和炙甘草养津液,缓急,固中焦,中焦得固,才能制下焦水饮上逆。

  这两个方子都是针对太阳病误治后出现的见证,这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原则:有外感病,同时有水湿小便不利,一定先利水,不能先发汗,先发汗了,水就要上逆,表还不解;也不能吐和下,伤了胃气和下焦,水饮更逆,表也不解。这类太阳太阴合病方子治疗是利水兼顾解表,可以按照表里双解去治疗。

   不好意思,罗罗嗦嗦的。不对之处,请老师指正,谢谢!


1群 tina
作者: 冷建波    时间: 2010-12-4 10:35
汉传中医师承1  经方·卒冷
哎,开始在word里做的,做了才发现不能上传所以就复制成这个样子了 请老师多多包涵
名称        方药组成及用法        条文        症状        病机        药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四两) 桂枝(去皮,三两)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16)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17)
1、特征症状(晕动证):起则眩晕,平卧则已;头晕眼花,不耐久视,久视则昏暗不清晰,或生云翳或赤痛多泪;气上冲胸,短气胸闷;身为振振摇,平素无畏寒者。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柔软而胸胁胀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不利,或浮肿倾向,痰多色白清稀,或心悸。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滑,或脉弦,       
中焦虚弱,下焦水饮上逆厉害,并且水饮不化则水湿胜故而气不化营血最终导致营血亏虚       
白术:辛甘微苦,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且有利小便除水饮故互中焦的功效
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汤        茯苓(半斤) 桂枝(去皮,四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五枚)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1、特征症状(冲逆证): 感觉气从少腹上冲,呈发作性,腹中无形质可查,一般无“发作欲死”濒临死亡的恐怖感。------奔豚(水逆)
2、主要症状:脐下悸动,腹中痛或者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脐下悸
3、可伴随症状:眩晕、呕吐、心悸,或者太阳轻证,如汗出恶风,鼻鸣,鼻塞流清涕,脉浮其中一二个症状。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白滑。        其人素体有水湿,中焦胃气不足。当太阳病发汗后 津液受损 中焦胃气受损不能制约下焦水饮,故而上逆       
大枣,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重在大补津液故互中焦并且缓和药性
作者: 小处学医    时间: 2010-12-8 03:46
看来是没必要出来献丑了...同门棒棒
作者: mac100    时间: 2010-12-8 10:01
3、问:苓桂术甘汤与苓桂枣甘汤有何区别?
六五、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此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六七、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两方都是解表利水,都是在桂枝甘草汤的基础上加上利水的药。在药味上基本相同,苓桂术甘汤有白术无大枣,苓桂枣甘汤有大枣无白术。
在用量上,苓桂枣甘汤重用茯苓半斤。先看看这三味药的药症:

茯苓: 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御览》作疝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生山谷。

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生山谷。

大枣: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叶覆麻黄,能令出汗。生平泽。

苓桂枣甘汤是“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此欲作奔豚”。这是外有表证,里有水饮,光发汗解表是不行的,因为发汗而上焦空虚,下焦部位的水饮随着气上冲而发。因此重用茯苓劫水,用大枣安中养脾平胃气固中焦。用桂枝解表。

苓桂术甘汤也是外有表证,里有水湿。因为用吐法下法,伤了中焦之气,也伤了下焦。“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如果再发汗,不但里虚而且外也虚了,不用大枣是怕大枣过缓,妨碍中焦气机。用茯苓白术去湿利小便。外用桂枝解表。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3-31 21:51
学习了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4-9 16:47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的区别。
作者: 84539    时间: 2018-7-8 17:22
学习学习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