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萝卜学经方:感冒得来的小经验 [打印本页]

作者: mac100    时间: 2010-11-29 16:03
标题: 萝卜学经方:感冒得来的小经验
前几天,有天下午,老打喷嚏。晚上一阵阵发冷,觉得自己要感冒了,睡觉前,煮了点生姜红糖水喝,还用热水泡了脚。里外一热,钻在被窝里,暖烘烘的,流了点小汗。
但第二天,情况并没好转,老流鼻水。傍晚时分(买药不太方便,才拖到这时),配了一剂麻细附甘汤,用的是生附子,每样10克。第一次只倒了小半杯(头一回喝这种生附子的麻细附甘汤,还是有点怕)。入口很麻,一喝下去,鼻子便通了。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鼻子又塞住了。看来,一定是药量太轻。于是在晚上八点多钟时,早早关了店,喝了药,睡觉。效果还是同样的好,一会儿鼻子便通了。早上起来,鼻子不塞了,也不流水了。只是有点嗓子痒,后来又煮了一剂,分成两次喝,其中一次的量大一点,结果下午头有点蒙蒙的。
    这次用药,有一个收获:由于前面喝过生姜红糖水,虽然过去了好几个小时,但舌头还是红红的,而且没什么苔。如果是以前,我可能不敢用细附麻甘汤。但自己摸了下脉,不浮不数、稍偏弱、尺稍沉。看来舌象有时并不准确,会骗人。后来服过药后,再看舌象,反而出现了舌淡苔白。
作者: 周利林    时间: 2010-11-29 21:17
羡慕兄弟啊!学得早不如学得晚,参一个“少阴表”可能要我几个月啊!
作者: 合气道    时间: 2010-11-30 20:31
少阴中风,饮证。麻辛附子汤
作者: mac100    时间: 2010-11-30 22:49
个人浅见,本案用葛根也可以了,安全有效,不一定用麻附辛。用葛根汤也不一定要脉浮紧。
南杏仁 发表于 2010-11-30 21:16

葛根汤?葛根汤好象不太对证吧。
葛根汤证主要症状是麻黄汤证,应该是要发汗的。对应的是太阳纲。
断为少阴,一则没有发热,无热恶寒发于阴也。二则从脉断。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只有一个不是很明显的恶寒不能说是太阳病。
在我看来,我更怕用葛根汤。
不敢认为这更安全。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经验,能不能介绍一下,
或者发个医案来看看?或者解释一下道理?
我自己没有什么临床经验,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作者: jfsj    时间: 2010-12-1 00:02
楼主病案描述的不是很全面,所以有争议。
从描述上看应该属于表,属于阴。但是三阴都有表证,除去厥阴,是少阴呢?还是太阴呢?不好说。
如果是不明显的恶寒,再加上善嚏、流涕,脉不是浮细而是不浮而弱,没有但欲寐。再加上生姜汗后。
是不是更偏向于太阴中风?是不是桂枝汤就可以解决啊。
请大家讨论!
作者: mac100    时间: 2010-12-1 09:23
1.太阴中风。四肢烦疼,恶风汗出,或微发热,脉浮而弱。桂枝汤为主。
对比以上几条,应该说没有一条完全对得上的。
四肢并不烦疼,没有汗出。(生姜汤和热水泡脚发汗,也只是当时有汗,之前过后并没有汗)。
不发热。脉不浮。
勉强对得上的,只有恶风。但也很不明显,而恶寒更明显一点。我上面说过:发冷。不然也不会用热水泡脚了。

2.少阴伤寒    少阴之为病,无热恶寒,无汗。或无大热,头痛项强,咽痛,鼻塞嚏涕,周身骨节痛,腰痛,咳喘,脉微细,或微细紧。但欲寐。麻黄附子甘草汤为主。
对比一下,前三句完全对得上。鼻塞嚏涕,很明显。

三阴皆有表证,不错的。
但只有少阴有伤寒的表证。
太阴厥阴没有伤寒的表证,只是中风证而已。

我上面的描述不是很清楚。没有写有汗无汗,也没有写大小便。也没有写口苦不苦,口干不干。不过自己清楚,是伤寒而不是中风。
作者: jfsj    时间: 2010-12-1 11:06
本帖最后由 jfsj 于 2010-12-1 11:07 编辑

后期增补的太阴中风证是这样的:太阴中风,四肢烦疼,恶风重而汗出,身重。或微发热, 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或欲嚏不能,脉浮弱。甚则风水血痹,脉微。

太阴的外证,就像我们后来增补的一些症状,如“甚则”风水血痹,流涕,喷嚏等等症状,都属于太阴外证的范畴。如太阴的风水血痹,没有太阴中风的典型主证,但是也要按照太阴中风的思路去治疗。因此他说包括太阴中风。


太阴外证也不一定非有汗。

症候群描写的不清楚,所以这个只有亲诊才能说得清楚。
作者: jfsj    时间: 2010-12-1 11:25
本帖最后由 jfsj 于 2010-12-1 11:29 编辑

我是讨论少阴伤寒与 太阴外证 的区别。不是在反驳楼主辨为少阴。
桂枝汤不是必须要有汗才能用。
临床很多只是鼻部症状连续打喷嚏鼻涕清水样总是流。没有头项强痛等,脉不浮不数稍偏弱。 寒热不是很明显。是不是该用桂枝汤啊。
谁对谁错没关系,六纲提纲大家都知道对照。
作者: 许家栋    时间: 2010-12-1 11:56
两位学兄讨论的很好,
交流使人进步,
争鸣使人开悟。
作者: mac100    时间: 2010-12-1 12:58
能够得到jfsj 学兄不厌其烦的指点,我真的很高兴!
实在说,我对太阴外证了解得非常不深入,上次也出现过这问题,没有引起我的重视,错过了学习的机会。
这次我一定会用心学习的。
谢谢jfsj 学兄!希望以后能再次得到你的帮助。

发贴时,是只想说舌象有时会骗人,因此症候群没有描述得清楚。下次一定要尽量写清。
再一次笑话自己一下:我连最基础的问诊都不太熟练。
作者: 勤学    时间: 2010-12-2 12:13
感谢分享心得
作者: 小丕    时间: 2010-12-10 16:24
很有收获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11-1 17:40
学习了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3-11-2 06:55
如此讨论, 实在精彩. 使我更好学会经文.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