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腹痛医案 [打印本页]

作者: 医者仁术    时间: 2010-9-4 10:01
标题: 腹痛医案
李××女 41岁。包头居住。2010年7月25日以腹胀痛来诊。
刻诊:腹胀痛日久不愈,伴心慌、头痛、腰痛、腿部转筋、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夜尿频便干,白日困倦,精神欠佳。气短,偶有呕恶,口干不欲饮。足冷手热,月经量少有瘀。余常。
脉玄细,舌淡红,苔白润。
六纲辩证:太阴少阴阳明合病属厥阴病
五证:饮滞
方证:真武汤+当归四逆汤+半夏厚朴汤+川芎(含苓桂术甘汤 当归芍药散去泽泻)
处方:旱半夏60克 厚朴30克 茯苓40克 生姜50克 苏叶20克 当归30克 白芍30克 细辛30克 木通20克 桂枝30克 炙甘草20克 白术30克 生附子15克 川芎30克 大枣12枚
四剂。

后来电告诸症痊愈,无任何不适。
作者: 学无止    时间: 2010-9-4 10:07
医者仁术老师 请您有空的时候给讲讲辩证过程
作者: 我爱中医    时间: 2010-9-4 13:42
学习了
作者: 合气道    时间: 2010-9-4 18:08
谢谢,学习了
作者: 周利林    时间: 2010-9-5 14:22
感谢分享医案!
作者: gxlishihai    时间: 2010-9-5 19:07
这么精深的辨证能力我要到何年何月才沾边啊!
作者: 医者仁术    时间: 2010-9-6 00:05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术 于 2010-9-6 00:12 编辑

腹痛五证中多属滞证(可兼其他诸证)。所谓“不通则痛”
腹属下焦为里,为先天之阳与后天之阴交合运转的重要场所。下焦阴阳的过之与不及都会导致或虚寒或实热或寒热虚实错杂的局部乃至全身症状,包括神志变化(下焦腹部为元神之祖居)。
太阴阳明分别主里之虚寒、实热。太阴主血,阳明主气,故腹痛多属太阴阳明纲,或血亏饮盛血痹腹痛,或实热瘀滞腹痛,或寒热虚实夹杂腹痛等等。少阳的邪高痛下以及其他纲的腹痛也都离不开太阴或阳明纲的参与。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此案有明显的太阴症状——腹胀痛、心慌、头痛、腰痛、呕恶、咽部异物感、不欲饮、脉玄、舌淡苔白润等,里虚寒饮的病机。月经量少有瘀,津血不足虚寒所致。
头痛、腰痛、腿部转筋又有阴之表证;夜尿频,白日困倦,精神欠佳脉细也是少阴虚寒,真阳亏虚津血不足的表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少阴之为病,无热恶寒,无汗。头痛项强,咽痛,鼻塞喷嚏,周身骨节痛,腰痛,咳喘,脉微细,或微浮细紧,但欲寐。”“少阴病。。。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
手热便干口干,虽有阳明津亏之热,但证属轻微。
综上所述,故以真武汤+当归四逆汤+半夏厚朴汤+川芎药症来对治。
真武汤与半夏厚朴汤合方对治太阴虚寒饮逆诸症,同时解决血痹腹胀痛症状。真武汤与当归四逆汤对治少阴太阴表里虚寒诸症,使得卫气营血得以互化,从而使血虚水盛血痹腹痛症状得以更有利的对治。加川芎,有当归芍药散之意,旨在温通血脉,养血祛瘀,可治本案气与血的问题导致的头腹疼痛。去泽泻,因以太阴少阴虚寒为主,饮热不明显。其中包含的苓桂术甘汤也可以对治心慌气短咽喉异物感的虚寒饮逆诸症。未用吴茱萸汤因病以下焦腹痛为主症,虚寒饮逆为次。
总之,此案已养血利水,温通温化,降逆祛瘀为主。
作者: lwh007    时间: 2010-9-6 10:32
感谢老师效案分享,详细的辨证分析太好了!!!
作者: 圣智居士    时间: 2010-9-6 19:44
学习了
作者: 梁晓光    时间: 2010-9-6 20:34
腿部转筋,脉玄细:少阴表虚寒,津液营血不足,直从六纲病机入手,合以当归四逆汤,实在是妙!
作者: 梁晓光    时间: 2010-9-6 20:44
腹痛五证中多属滞证(可兼其他诸证)。所谓“不通则痛”
腹属下焦为里,为先天之阳与后天之阴交合运转的重要场所。下焦阴阳的过之与不及都会导致或虚寒或实热或寒热虚实错杂的局部乃至全身症状,包括神志变化(下焦 ...
医者仁术 发表于 2010-9-6 00:05


厉害!五证、六纲、病机、方证、药症、经方独特理论分析得很完善、严谨!
作者: 沈杰--回归三坟    时间: 2010-9-6 21:37
效果确实不错。那温经汤呢? 两者区别是什么?
作者: 医者仁术    时间: 2010-9-6 22:30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术 于 2010-9-6 22:31 编辑

12# 沈杰--回归三坟

温经汤是妇科调经的祖方,沈杰兄弟提示的很好。
《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
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看似与此案很合拍,但温经汤偏于太阴阳明两纲,以太阴虚寒为主皆有阳明虚热的典型的厥阴病。证治要比本案寒热错杂更明显些,而本案虽有太阴寒饮,但阳明虚热证不甚明显,而以太阴少阴纲为主。表里虚寒,血虚水盛的同时真阳不足表现突出。过于侧重阳明用药,恐有碍温通血脉和养血利水祛瘀效果,故未使用。

与沈杰兄探讨。

作者: laidoctor    时间: 2010-9-6 22:32
学习了.
作者: 郑建域    时间: 2010-9-7 10:03
学习了.
作者: 雨后春风    时间: 2010-9-7 13:18
感谢分享案例
作者: 田皓云    时间: 2010-9-7 18:38
好!学习了!
作者: 皮皮    时间: 2010-9-7 19:32
好案,再每个医案都有老师这样详细的分析哪就是好上加好了
作者: 旷野    时间: 2010-9-7 21:25
13# 医者仁术
老师的分析严谨周详,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者: F-16    时间: 2010-9-8 17:24
论坛正需要您这样的版主。
作者: eukijohn    时间: 2010-9-12 19:33
好案学习了!
作者: Tina.    时间: 2010-9-18 16:10
感谢仁者医术老师的解答,顶一个!
作者: 杨国政    时间: 2011-3-9 14:15

作者: SLD639    时间: 2011-3-13 18:02
分析的真好,希望看到更多的这样的帖子
作者: cunfu    时间: 2013-10-31 20:30

作者: 84539    时间: 2018-11-29 16:01
这样初学者有信心学习
作者: 中医学子    时间: 2019-4-6 11:27
嘿嘿,想的温经汤。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向老师学习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