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我的翅膀 [打印本页]

作者: 风之吻    时间: 2007-8-29 11:37
标题: 我的翅膀
几天前,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位读者从海南打来的——  “我今年70岁了……”
  “哦1我有些惊讶,因为她的声音并不苍老。
  “我是《读者》的忠实读者,从第一期就开始看了,那时候它还叫《读者文摘》,我一期都没有落过。” 是的,她的声音并不苍老,但却慈祥而又温馨。
  “那些年我的情况很不好,经历了很多事……一直是这本杂志支持着我。家里人都知道我喜欢《读者》,两个儿子来海南看我的时候,还都带《读者》给我。直到现在,《读者》还是我的枕边书……”她突然就哽咽起来。
  “您别激动……”我一时想不出什么可以安慰老人的话——我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将“口拙”二字用在我身上,虽不贴切,却并不过分。
  “我有好多话想和《读者》说,今天发短信发不出去,一着急,就打电话过来了。”
  “哦,这样埃对了,今年是《读者》创刊25周年,我们现在正在搞一个‘我和《读者》’的征文活动,如果方便,您可以把您的故事写出来寄给我们。”
  “我现在写不了……我在病床上。”
  “哦……”我心里有些难受,“祝您早日康复。其实您也可以把故事讲出来,请您的家人记下来。”我想,满足一个病中的老人想要倾诉的愿望,是应该可以让她快乐一些的。
  “不,我要自己写,过段时间我一定会好起来的,我要自己把它写出来。”
  ……
  挂断电话的那一刻,我很想见见她,很想坐在她的床边,握着她的手陪她好好说说话,听她讲讲她和《读者》的故事。
  在杂志社工作的三年中,我经历了很多这样的让我感动的美丽时刻。
  短信平台刚开通的时候,曾收到过这样一封读者来信。
  信是一个小姑娘写来的,她在信中这样写道:“我今年12岁,刚上小学六年级,我没有手机,就写信来给我喜欢的文章投票。”她用的信纸很卡通,是超可爱的那种,钢笔字写得稚嫩,写了错别字的地方还用了修改液,在纸上抹出几个白白的小方块儿。那封信我一直珍藏着,我总在想,那个用修改液的小姑娘,该有多可爱。
  因为需要联系短信作者,所以我会经常和读者通电话。
  “您好,我们会在《读者》中刊登您的短信……”
  “《读者》?真的吗?真的吗?太好了呀1
  说了“再见”,在将要挂断电话的那一刻,话筒里传出她的欢呼:“《读者》、《读者》的电话……”她是在向同学“炫耀”吧,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写的东西要被刊登在中国第一大刊上了,那或许是她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呢,她怎能不狂喜,怎能不得意呢?
  那一刻,我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分享了她的快乐,于是,那一天,心情愉悦。
  曾和一位朋友聊起《读者》中的文章,那位博士同样是《读者》的忠实读者。她说,有很多次,《读者》让她在安静的夜里默默流泪。她和我说起那篇曾让无数人落泪的《那种温暖戛然而止》,文中的很多细节她都记忆犹新。
  我告诉她,看过那篇文章后,我写过这么一段话:
  它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却很少有人忍心重读;它令我们感动,但更多的,却是痛,那种痛痛彻心肺,那种痛让我们泪流满面。孩子是父母行走于地的心肝,当那种温暖戛然而止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变得灰暗。都说真爱无敌,可在死神面前,母爱却是那样的凄凉与无助。多么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多么希望普天下的母亲和孩子永远都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我告诉她那个叫做春儿的母亲的故事——当她接到我的同事打给她的电话时,她痛哭不止,自始至终没能完整地说一句话。虽然她的孩子离开她已有好几年了,但,时间并没有冲淡一切。朋友安静地听我讲述,泪水从她眼中悄悄滑落……她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因为一篇文章而在别人面前落泪的人,那一刻,我莫名感动……
  朋友曾经不理解,为什么一本看似普通的杂志,却有那么多人喜欢它,甚至二十多年来风雨与共,一路相随,但是自从她也成了《读者》的读者后,她找到了答案。的确,这本杂志已经成为很多人生命的一部分,无法割舍。他们相信生活的美好,并为世间的真情感动,从他们的眸子里,你能看到一种叫做悲天悯人的东西。
  那些人,或许我们终身无法与之谋面,但我觉得我们彼此是相识、相知的。套用第3期《读者》(原创版)一篇文章中的话讲,虽然我们的杂志陪伴了他们那么久,但实际上,是他们给了我们很多很多。可是,除了那些不再新鲜的感谢的话之外,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