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个人对厥阴病的理解 [打印本页]

作者: ymljd001    时间: 2010-7-23 10:43
标题: 个人对厥阴病的理解
理解厥阴,先观少阳。
一、少阳症: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特征:往来寒热,胁下微结。
二、厥阴症: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胸中热,腹中虚寒: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厥阴脉不浮)
特征:发几天热,四肢又冷几天(这属于可治的范围)。胸热腹虚寒(消化不好,胁有微结)。
1、上热下寒类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为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烦为胸中有热,腹中有寒则蛔上入膈,且时发时止:亦指胸中热腹中寒时有时无)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个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   蜀椒四两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蘖六两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上热下寒)
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二两半(去节,甘温)   升麻一两一分(甘平)   当归一两一分(辛温)   知母(苦寒)   黄芩(苦寒)  萎蕤(甘平)各十八铢   石膏(碎,绵裹,甘寒)   白术(甘温)   干姜(辛热)  芍药(酸平)   天门冬(去心,甘平)   桂枝(辛热)茯苓(甘平)   甘草(炙,甘平)各六铢

2、第二类方药:胁下微结,伤津,往来寒热心烦者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三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  甘草二两
3、寒格类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
干姜(辛热)  黄连(苦寒)   黄芩(苦寒)人参(甘温)各三两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4、合病类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太阴少阴合病)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辛温)   桂枝三两(辛热)   芍药三两(酸寒)   细辛三两(辛热)   大枣二十五个(甘温)    通草二两(甘平)    甘草二两(炙,甘平)
作者: ymljd001    时间: 2010-7-23 10:51
本帖最后由 ymljd001 于 2010-7-23 11:00 编辑

少阳特征得加:“口苦、咽干、目眩”三个明显的热象
第二类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胁下微结,伤津,往来寒热心烦,下后伤了里,里虚寒。
作者: 雨后春风    时间: 2010-7-24 14:52
辛苦了,谢谢。
作者: 郑建域    时间: 2010-8-27 23:09
谢谢分享,学习了
作者: 我爱中医    时间: 2010-8-28 07:51
学习了
作者: qinqingshu2011    时间: 2011-4-21 23:46
学习中
作者: 伤寒学者    时间: 2011-5-26 03:16
学习了
作者: 冰雪紫冬    时间: 2011-7-10 07:15

作者: SLD639    时间: 2011-7-10 20:29
领悟中
作者: 儒门事亲1    时间: 2012-7-1 04:10
谢谢分享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4-5 08:06
学习了
作者: 84539    时间: 2018-7-26 12:04
多谢,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