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经方时方之别
[打印本页]
作者:
ljcsss
时间:
2010-2-25 17:18
标题:
经方时方之别
经方时方之别似乎可以追溯到伊尹以为汤液之时,伊尹为汤液应属经方出现的一种标志,汉书艺文志立经方条,表明此前已成学术派别。仲景感慨
“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
”
,表明其时已出现学术衰颓之势,仲景正是在此基础上
“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
而完成了可为万世法的六经辩证体系。
经方派与时方派的分别本质上是辩证方法的区别。所谓经方派,似乎是指主要用经方施治者,若深究其意当为运用六经辨证体系本经方之意施治者;所谓时方派,应指主要用脏腑气血八纲辨证施方者。时方派往往将各种辩证方法并列参合运用,故其用方药多而杂;经方派以六经辨证统领八纲气血脏腑经络辨证,故其方药简而专。究其实,在乎理法,理愈明则法愈简,理愈晦则法愈繁。
中医分为经方派、时方派,这,不但中国人晓得,日本人也晓得。经方派在日本叫作
“
古方派
”
,而时方派在日本叫作
“
后世方派
”
,意思一样。而不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也都晓得,经方派和时方派的
“
分水岭
”
是什么
——
那就是所谓的
“
金元四大家
”
。
“
金元四大家
”
虽然齐名并称,其实他们的生卒年是颇有差距的,并不是同生同死。而比他们更早出名的一位,相传是李东垣之师的人,就是张元素,也就是张洁古(易水先生,易老)。而,张洁古做了一件
“
功德盖世,罪恶滔天
”
的事情,造成了经方派从此变成时方派。而那件事情,就是现在学传统中医的人耳熟能详的
“
归经理论
”——
某某药入某脏某腑、哪一条或哪几件经。
归经理论是错的吗?不能算错,很多时候是很有道理的,临床上也大大有用,尤其是示人一条明径,使人更能掌握用药一事,对学习中医者而言,是甚有助益的。但,它是对的吗?也并不全对。因为,它大大地
“
窄化
”
了一味药的药性。
同样是用中药,以
“
《神农本草经》、张仲景(或《汤液经法》的作者)所知道的药理学
”
创出来的方叫作
“
经方
”
,汉朝到唐宋,都还算是经方的时代。而以
“
归经理论
”
创出来的方,就叫
“
时方
”
,其中对每一味药的看法,都和经方是很不同的。
最古的《神农本草经》,其中提到的药性只有
“
性.味
”
,也就是
“
什么味道
”
、
“
温凉寒热如何
”
,而五色入五脏的概念,则是
“
稍微提及
”
,例入
“
五色灵芝各入哪一脏
”
,不是通盘性的认同。而其后,魏晋的《名医别录》,唐代的《新修本草》、《日华子本草》、《海药本草》、寇宗奭《本草衍义》,或是宋朝具代表性的《证类》、《大观》二本草
……
等诸多书籍,大都只是顺着《神农本草经》之后补入新发现的
“
效能
”
,却未曾对
“
本草理论
”
作更多的理论分析。
到了张洁古,他对古代的方剂做了一番整理,发现到
“
太阳病病到太阳、阳明之间时,会用到
‘
葛根
’
这味药
……”
,于是就以此归纳出了一句话:
“
葛根是阳明引经药,如果感冒太早用了,反而会引邪入阳明!
”
同样,对于柴胡,也看做是少阳引经药,说它会
“
引邪入少阳
”
,而至于桂枝,因为有帖
“
桂枝汤
”
是治
“
太阳病
”
的第一主方,于是
“
桂枝
”
的归经也就变成是
“
太阳经药
”
了。石膏,他也说是
“
大寒之药,不可轻用
”
。
这,有没有错?从某个角度来说,
“
桂枝汤
”
的确是
“
会
”
作用在太阳经,而单味药的柴胡、葛根和少阳、阳明二经也有着密不可分的相关性。可是问题就在于:
“
不只如此而已!
”
后世的学者,因此就随随便便把某味药找几条经随意归类,做学问是简单化不少,可是却变成
“
见树不见林
”
,迷失了那一味药真正的本性。
可是,因为这种
“
时方药理学
”
方便好用又好记,而张洁古先生又的的确确是一位医术甚高明的医者,于是紧跟在他之后成名的
“
金元四大家
”
,也自然纳入了张洁古的这个系统,而有了相当好的成就,比如说李东垣自创的
“
补中益气汤
”
或是修改了宋朝陈自明《妇人良方》中的龙胆泻肝汤而成了
“
去男人下阴臊臭
”
专方的
“
东垣龙胆泻肝汤
”
(真的是
‘
痱子粉
’
!),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堪称
“
伟大之方
”
。
可是,归经理论,却是一套
“
反映了一部分真理却不等于真理
”
的不完全的理论。洁古本人、金元四大家都是苦读《内经》起家的,偏得还不太多,但愈用到后来,纰漏愈大,新创的方剂效果愈来愈差,
“
一剂知,二剂已
”
变成了今日的
“
你回去吃半个月再来看看有没有好,如果没好我们再换药试试!
”
--呵呵!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10-2-25 19:08
又是一篇缩水版的《药势》。
JT的《药势》原文见下面:
http://www.zhongyi999.com.cn/bbs ... 51&highlight=JT
另外还有这篇文章《(转)经方本草溯源》
(
http://www.zhongyi999.com.cn/bbs ... E%B2%DD%CB%DD%D4%B4
),
作者估计也是参考了JT的文章之后写出来的。
(JT的文章最迟发表于2006/06/12 03:26AM,而张弛的文章是2006年秋写的)。
作者:
ljcsss
时间:
2010-2-26 00:10
见笑了,我是看到民间中医网上的一帖子,抱歉!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10-2-26 10:48
3#
ljcsss
不必道歉,很感谢您的热心发帖!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4-6 08:48
学习了
作者:
84539
时间:
2019-2-24 15:58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