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谈谈《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的一段条文 [打印本页]

作者: laidoctor    时间: 2010-1-30 11:27
标题: 谈谈《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的一段条文
本帖最后由 laidoctor 于 2010-1-30 11:29 编辑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第一句“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说的是支饮的治疗,“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当为少阴太阴合病,用小青龙汤对治。
第二句“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其症候表现就比较复杂了。“青龙汤下已”的“下”我认为是否可以作两种解释。其一,如刘师在书中所言,参考《伤寒论》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理解为“服青龙汤,或下已”。其二,直接把这个“下”理解为“下药”,也就是用药,用了小青龙汤的意思。无论怎样,用了以后“咳逆倚息不得卧”的症状“已”。随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症候。“寸脉沉,尺脉微”,寸脉沉者,说明有水,所谓“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此外尺脉微,是伤了津液了。口燥,提示津液伤了,但其中是否也包含了服小青龙汤后的正常反应在里面?毕竟“咳逆倚息不得卧”的症状起码是缓解了。《伤寒论》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所以我认为应该把这个考虑在里面。多唾,说明这个饮没完全好,还有水饮不化。“手足厥逆”与“手足痹”可以联系起来看,由于津亏血虚,不达四末,出现四肢厥而手足痹。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则可理解为用药后,上焦津液亏虚,中焦失固,致下焦饮气乘虚上冲所致。其面翕热如醉状,是饮气上逆,上焦阳气被郁的表现。“因复下流阴股”应该是和上面的“气从小腹上冲胸咽”相对的,说的是饮气上冲而复向下流,有点象潮水一样,下焦寒饮不化,津液不足,加上气机不利,故小便难。饮气上冲而复向下流,故“时复冒”。仲师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疗这个气上冲的寒饮。
第三句“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说的是服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后,上冲的逆气缓解了,里饮再次成为主要矛盾,水饮射肺,导致咳而胸闷更甚。于是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第四句“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这句如刘师书中所言,语序调整一下会更好理解:咳满即止,而更复渴,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冲气复发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这句和《伤寒论》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机理是一致的,所以我认为上面的口燥应该包含了服小青龙汤后的正常反应在里面,从这一句里也可以得到支持。在余下的一段条文里,关键是对“冲气复发”的理解。仲师已经说了:“为支饮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和上面的那个“气从小腹上冲胸咽”进行鉴别。这个是支饮,“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在苓甘五味姜辛汤的基础上加一味半夏来解决,而不是再用桂枝了。
从上述这段条文可以看出,这几条的确是仲景全书的辩证精华所在,给后人来了一番辩证治疗的演示。的确值得我们后学细细品味!但有些人却以为,这是不是仲景因为治疗失当,而导致后面的变证丛生呢?我认为非也!其实搞临床的都知道,面对一些复杂的疾病,即使药用对了还是会出现变证的。举个最直接的例子,西医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来使用抗生素,理论上应该是很准确了吧。但是对一些危重病人很多时候都不一定有效,究其原因,或者是病人又合并感染了其他的细菌,或者是原来的细菌耐药了,更有病人因为菌群失调导致真菌感染了。中医何尝又不会出现如此情况?关键是我们要学会“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作者: 没钱的日子    时间: 2010-2-7 17:23
是不是 可以这样理解:像小儿的变异性咳嗽,有流涕,咳嗽,甚则痉咳,夜间多,影响睡眠。可不可以理解为“ 咳逆倚息不得卧”咳甚伴呕吐者,或胃芮物或痰涎。考虑它是支饮,可否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半夏来治疗。希望有老师指点解惑。
作者: laidoctor    时间: 2010-2-7 20:36
中医讲求的是辩证施治,绝不可和西医的疾病这样简单的对应起来,中医和西医都能治病,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作者: eukijohn    时间: 2010-5-15 23:57
学习了!
作者: 骆驼刺经方学子    时间: 2012-3-19 08:42
学习了!
作者: 张善载    时间: 2012-3-19 16:01
师兄分析的太好了,这几天就看这个呢,前天用了一个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了一个房颤的,效果很好,
作者: 豆子    时间: 2012-3-19 16:21
学习了!

作者: HGSA667788    时间: 2012-3-20 17:08
学习了!

作者: 小柴胡汤    时间: 2012-3-28 22:39
学习了
作者: 平立方根    时间: 2012-3-29 11:19
学习了
作者: 小丕    时间: 2012-4-1 17:15
回复 laidoctor 的帖子
其面翕热如醉状,是饮气上逆,上焦阳气被郁的表现。“因复下流阴股”应该是和上面的“气从小腹上冲胸咽”相对的,说的是饮气上冲而复向下流,有点象潮水一样,

请问老师,这个“因复下流阴股"可以理解为水饮与上焦阳气斗争的状态吗?也就是因为三阴互含,此太阴厥阴病,属太阴,可以吗?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4-3 18:09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