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公布秘方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医者仁术
时间:
2010-1-15 13:15
标题:
公布秘方了!!!
一日,在门诊忙完工作与叔叔闲坐,学习师父《金匮增补》,当我看到卷二辨黄疸寒热疟病脉证并治篇里第
25
条的治黄疸方时不禁大笑,对叔叔说:“哈哈,您的“祖传秘方”可是写在书上了
”
。叔问在哪里,我就指给他看:
25.
治黄疸方:瓜蒂
秫米
赤小豆(各二七枚)
上三味,下筛,病重者取如大豆二枚,纳注鼻孔中痛缩鼻,须臾当出黄汁或从口中出汁升余则愈。病轻者如一豆,不瘥,间日服用。(千金)
叔看罢,很惊奇:“是差不多啊,不过还是不太一样,一味药不同”。我分辨说这根本就是一个道理,还祖传呢?!以后别那么神秘!叔笑着说:“你师父写的书就是厉害,里面都是秘方么?”我肯定地告诉他:只要会用,都是秘方!正真祖传!!
叔叔多年云游四方,结识不少江湖游医,也经常收集各种民间偏方秘方。慢慢积累了不少中医治疗急病怪病的方子,大多还行之有效。有逢巧遇到类似的患者,竟然也能治起病来,有不少患者用了确有疗效神奇的,帮人家解决过一些难题。于是慢慢的也俨然“郎中”起来,我劝过几次,治病可是件严肃的事情!他总说:没办法,人家求来的,况且也没出过问题。唉,江湖郎中,很神秘的样子,是我的印象。
叔叔有个治疗肝腹水的方子就是和上面说到的那个差不多,或者应该就是一个。是多年前一个江湖游医“传授”给他的,据说那个游医凭着这个方子看过很多类似的急症患者而很出名,于是叔叔就跟着人家一起亲眼见识过很多例,还煞费苦心的和人家学到了手。前几年,我门诊遇到个肝腹水患者,腹胀,大量水使腹部膨隆,腹壁绷紧发亮,肚子像青蛙一样。医院诊断是肝腹水,是肝硬化还是什么的忘记了,只记得说医院给抽过腹水,但抽过还是不断腹水又蓄,无法再持续对症治疗。我是没经历过,看样子很严重,患者已行走困难,膈部明显抬高,出现呼吸急促,很痛苦的样子。正好叔叔在,就谈论起如果敢放心一治,可以让他试试。患者也是没办法了,说只要能让腹水消除了就好,死马当活马医了。
还好,叔叔总是随身带着些莫名其妙的药(哈哈),就拿出一种药面给人家,说往鼻子里用的,说腹水会从鼻子里出来,腹胀就能消下去。于是患者将信将疑的拿了药面回家了。
第二天患者打来电话,说你叔叔的药面真是神奇啊,晚上回去照法用了,不一会鼻子就开始滴水,最初是小渗,后来就不停的往外滴,最后干脆支了脸盆流了很长时间。第二天脸盆里滴了黄色的液体足有三罐头瓶。那个患者体质还可以,腹水消去后只是感觉有点疲乏,但胸腹舒适了很多,呼吸行动也好转很多。患者家属很高兴,第二天亲自来拜谢。我和叔叔于是建议患者去医院继续治疗肝病,后来打过电话咨询说上次去腹水后,腹水基本没有怎么再蓄,有腹水也很轻微。于是叔叔让我感觉很牛,这江湖郎中有点神秘。后来叔叔还看过几例这样患者,都效果不错。
当初我和叔叔要了方子,看来是和师父《金匮增补》里录入的千金方应该是一个道理。方子如下:
苦瓜把七个
小黄米七粒
公雀粪七个
共研成面,入鼻中,鼻腔出黄水。
苦瓜把应该就是中药的瓜蒂。小黄米是我们当地做糕用的一种小米,该是秫米。公雀粪叔叔解释说是公麻雀的粪便。我当时听了好笑,难道公麻雀母麻雀的粪便不一样?叔叔说不一样,公麻雀的粪便是成型的,灰白色的棒粒样,而母麻雀的粪便是稀的一滩。呵呵,不知道是臆说搞玄还是确有道理我没去考证过。网上查过
:
麻雀粪便,又名白丁香,有灰分、氮、氨等成分,能化积清翳治疗疝。
所谓的秘方,不过是赤小豆换成了公雀粪,师父说关键还是瓜蒂的作用。看来所谓很多民间“秘方”也不过是民间中医们总结了前人经方里的东西。但只要对症施治,确还是经得起考验的。如此说来,师父的书里记录的都是“祖传秘方”,真实可考,实效可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学习好中医经方,在临床中更好地发挥应用。毕竟中医不是神秘,更不是玄学,而是最真实最朴素最科学的科学。
作者:
中医凡人
时间:
2010-1-15 14:25
不错,有机会使用一下!
作者:
dybys
时间:
2010-1-15 15:53
看过那,不错嘛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10-1-15 17:15
呵呵,
作者:
旷野
时间:
2010-1-15 17:58
对,运用得当,都是秘方!
作者:
砸牛顿的苹果
时间:
2010-1-15 18:58
其实秘方就在我们眼前,只要符合经方法度,用六纲辨证指导,能有效应用于临床的都是秘方。
作者:
娇娇
时间:
2010-1-15 19:30
哈哈,都是秘方
作者:
ljcsss
时间:
2010-1-23 15:07
好兴奋,好感动!
作者:
冉医生
时间:
2010-2-7 22:14
公开的秘方
作者:
幸福玻璃
时间:
2010-2-7 22:51
真不错
作者:
leeux
时间:
2010-2-8 01:32
..................病轻者如一豆,不瘥,间日服用。(千金).................
"瘥".............应为差(cuo),后人意改。
汉.杨雄的《方言》:差,愈也。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10-2-8 02:03
“太”——后人意改,当作“大(tai)”。太大,当念为“大大”。
喜悦,悦——后人意改,当写作“说”,《说文》发“shuo”音,喜悦,当念成“喜说”,欢喜了,就一定多说话。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10-2-8 11:56
作者:
香雾
时间:
2010-2-8 12:19
作者:
幸福玻璃
时间:
2010-2-9 23:01
公雀粪有卖的不
作者:
zhongyi999
时间:
2010-2-10 00:14
你养一个,然后等着拉屎,一泼1000元。
作者:
qqqxxh
时间:
2010-3-20 21:53
秘方不秘
作者:
pxcdclbk
时间:
2010-3-21 09:39
所谓秘方,未公开之方子,一但公开,其实多数尽在古医医籍中.
作者:
何小平
时间:
2010-3-21 21:49
经典的东西,学习了
作者:
疯狗
时间:
2010-3-22 10:37
是要用心学习才是,刘师的两本书都买了,正在看伤寒,感觉很好,比较易懂。但就是记不住,看来要多看几遍才行。
作者:
悠扬
时间:
2010-5-1 21:08
作者:
eukijohn
时间:
2010-5-2 09:01
想找秘方的,赶快去买有理有法的刘师《金匮增补》来看
作者:
zishan
时间:
2010-6-4 22:24
呵呵,有意思,中医也有如此让人开怀一笑的趣闻,有如此有道理。
作者:
hanchuan
时间:
2010-6-5 08:41
凡是经得起反复临床实践考验的方,都应该是经方。
作者:
漫步
时间:
2010-6-24 12:32
学习了
作者:
平常
时间:
2010-9-26 19:12
反反复复多看几遍
作者:
我爱中医
时间:
2010-9-26 20:44
学习了
作者:
郑建域
时间:
2010-9-29 23:24
秘方都在经典里。我有个病人很神秘的把一个他传了好几代的秘方告诉我,说慢性咽炎的非常管用,他的朋友有用都有好。而且都是两三副就好了,他自己就是亲身体验够好多次。我一看那方子就是半夏厚朴汤打头的。不过他的量很小。也算验方 半夏6厚朴6 苏叶10茯苓15 生姜3片 川楝子10 槟榔10 白术10 陈皮10 甘草3。他这么小的量都这么有效了。那我们经方不是更不得了了。哈哈
作者:
中医凡人
时间:
2010-10-1 16:43
说来惭愧,今年夏天遇到一个肝腹水的老太太,我就没有想到此方,而是让她走医院,结果去了医院没有治疗,回家等死,不久就去世了。我当初应该用此方一试或许可以多活几天!
作者:
桂枝麻黄汤
时间:
2011-5-22 23:52
保存了,等留着当祖传秘方用
作者:
紫罗兰
时间:
2012-3-5 08:47
经典的东西,学习了
作者:
骆驼刺经方学子
时间:
2012-3-5 09:52
学习了!
作者:
平立方根
时间:
2012-3-5 10:25
早点知道可救好多人啊
作者:
蜘蛛
时间:
2012-4-13 08:59
收藏了,谢谢分享。
作者:
张善载
时间:
2012-4-13 10:23
我父亲说过公雀粪是尖的,我们这里有人用的
作者:
wabc
时间:
2012-4-13 11:07
学习了
作者:
blueocean
时间:
2012-4-19 16:47
又是一个验证实例
作者:
啥得
时间:
2012-4-26 17:27
学习了
作者:
当归小骥
时间:
2012-8-18 22:41
邪念勿起
作者:
鸿霖儿
时间:
2012-8-18 23:34
回复
医者仁术
的帖子
呵呵,有意思,学习了
作者:
程金亮
时间:
2012-12-6 23:45
妙哉汉传中医!
作者:
ab4928
时间:
2012-12-7 22:15
受教了
作者:
梅亭赏雪
时间:
2012-12-8 00:26
刘师很幽默呀
作者:
psping2008
时间:
2012-12-17 20:03
真是好秘方,会传承下去的。
作者:
HGSA667788
时间:
2013-3-8 20:40
学习了
作者:
小曾
时间:
2013-4-6 23:01
不错
作者:
chinajxm
时间:
2017-4-5 21:19
学习了
作者:
当归
时间:
2017-8-7 09:44
伤寒杂病论里的都是秘方,关键在于精准的辩证用方
作者:
光明世界
时间:
2017-10-10 10:43
到底是用赤小豆还是麻雀粪?
作者:
sheus
时间:
2017-11-7 13:21
不错
作者:
878846645
时间:
2018-1-2 22:17
得之幸甚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