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中医传承论坛病案讨案修整集(14)胃泛酸 [打印本页]

作者: 袁超明    时间: 2009-12-11 20:29
标题: 中医传承论坛病案讨案修整集(14)胃泛酸
胃泛酸
风语老师,我上午的一病人,您帮我看一下!
**      64
  
胃脘部灼热感泛酸三年。
  
头部呜响,时有皮肤灼热感,发则胃泛酸亦加重,怕寒,四肢温则胃舒,冷则加重,自觉多穿衣多有汗则胃舒,小便可,大便时溏,前日服阿胶腹泻。纳可但不敢多食,口粘口干不欲饮,咽中如有炙肉,,睡佳,舌淡暗,苔厚腻,晨起常需刮舌苔,脉玄无力。
地平线:旋覆代赭汤+半夏厚朴汤,如何呢?
瀚海乘云:吴茱萸汤+半夏厚朴汤。是有太阴表虚寒证同时有太阴里水饮吧?
仙梦:我觉得该用吐法 感觉像是有痰饮在胃。
超明溯源:少阴太阴合病。
瀚海乘云:不敢多食,多食会吐么?还是痞闷?
周利林:痞闷。
Jfsj:半夏泻心汤 理中汤  附子汤  干干姜甘草   之类   肾着汤也可考虑
瀚海乘云:患者有表证,有太阴表里虚寒不该用吴茱萸汤么?
Jfsj:吴茱萸汤也可。
许家栋:是的,但是你那个合方不行。
超明溯源:我用理中汤+人参半夏干姜丸+附子汤。
许家栋:这个病用附子用多了会发躁的,这个病的主证要用辛苦的配伍。加上乌梅影响到除痞。
超明溯源:那还得用泻心汤类方?
许家栋:是的。
Jfsj:应该属厥阴
瀚海乘云:吴茱萸汤+半夏干姜散。
许家栋:本案中的水饮上冲到表位还有热化。这一点照顾不到,疗效不会太理想。
瀚海乘云:呵呵,该配苓桂剂了?
许家栋:本来可以用苓桂术甘汤,但是这个最对症的是五苓散。那个水饮上冲表位是此案的眼目。解决了这个别的就迎刃而解了。表不通则里不透,生姜泻心汤+吴茱萸汤+五苓散。
Jfsj:有表征,有太阴饮,有津伤。
超明溯源:学习学习。

中医传承论坛群讨论组
高海荣初稿(袁超明)修整.
未经中医传承论坛管理组同意请勿转载,违者按照著作权法追究责任



作者: 袁超明    时间: 2009-12-14 15:47

周利林:患者服药后情况反馈:
12
9日服下方:生姜40 炙甘草30生晒参30干姜20黄芩30姜半夏30黄连10红枣10猪苓10泽泻18白术10茯苓10桂枝10
  10
日打电话言服药一剂后出现下肢软,乏力头晕,头面略有浮肿,问是否可续服;嘱其续服!并发上方许家栋先生,问题出现在药量比例上
.
   12
日复诊:三剂药后头面浮肿消退,诸症亦见减轻;重订方如下(许家栋先生
):
生姜60 炙甘草30生晒参30干姜10黄芩30生旱半夏50黄连10红枣30吴茱萸
50
五苓散15克冲服

三剂
14
    电话告知好了很多,问是否可停药几天再诊。
作者: 心心    时间: 2010-7-7 17:36
受教了
作者: 刘守峰    时间: 2011-3-12 12:33
感谢老师,学习了。
作者: 蒲公英LMC    时间: 2012-2-26 08:29
学习了,好案
作者: 张善载    时间: 2012-2-26 11:53
太阴饮气太重上攻表,不出,五苓散对症,妙,五苓散我觉得还是面子比汤剂有效,风雨师兄把生姜剂量变大,就是发散中焦水饮的意思吧,另外,这个患者素有内寒,加的吴茱萸汤,太棒了,还是要不要局限在条文,病机最重要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