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小儿流口水的中医疗法(中国中医药报)
[打印本页]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7-8-1 13:16
标题:
小儿流口水的中医疗法(中国中医药报)
滞颐,俗称“流口水”,是指小儿涎液过多,经常流出,滞于颐间及胸前者,严重者可致颐部潮红,糜烂。本病多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若因出牙而引起者,不属病态。
f1pe, http://www.100md.com
脾之液为涎,廉泉乃津液之通路,脾胃积热,廉泉不能制约,或脾胃虚寒,不能收摄津液,均可致流涎不止。中医药治法如下:
f1pe, http://www.100md.com
一
、内治法
f1pe, http://www.100md.com
1.脾胃湿热型:主要表现为口角流涎,涎液稠黏,甚则口角赤烂,小便短赤,大便臭秽或燥结,面赤唇红,舌质红,苔黄厚,脉浮数。当以清热泻脾为治,可选用黄连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口服;鱼腥草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蒲公英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甘露消毒丹,每次3g,每日2次口服。
f1pe, http://www.100md.com
2.脾胃虚寒型:主要表现为口角流涎,涎液清稀,纳食减少,小便清长,大便正常或溏薄,面白唇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当以温中健脾为治,可选用良附丸,每次3g,每日3次口服;理中丸,每次3g,每日3次口服;参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香砂六君子丸,每次3g,每日3次口服。
f1pe, http://www.100md.com
二
、外治法
f1pe, http://www.100md.com
1.伤湿止痛膏: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置于肚脐孔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温中健脾。
f1pe, http://www.100md.com
2.黄连胶囊:黄连胶囊1粒,去掉胶囊衣,置于肚脐孔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清热利湿。
f1pe, http://www.100md.com
3.肉桂10g,米醋适量。将上药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于每晚临睡前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外用敷料、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续3~5天。可温胃散寒。本法对脾冷多涎者有效,若属热邪壅滞者则非所宜。脾虚日久而致缠绵日久的重症,最好加服健脾益气之剂。
f1pe, http://www.100md.com
4.明矾15~20g研末,开水化开,再加温水,使温度降至38℃~40℃,水量以浸没足背为宜(浸脚容器不宜过大,以恰好容下双足为佳,每日1次泡脚,连续2~3次。可收敛健脾。
f1pe, http://www.100md.com
5.细辛5g,研为细末,用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温中健脾。
(胡献国 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7-8-1 13:24
提醒,以上口服药分清证型后选取其中一种,不能几种同时服用!
外用也要分清寒热证型。
作者:
刘志杰
时间:
2007-8-17 15:08
流口水,西医叫做唾液腺分泌亢进。
中医治疗这个病,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白术50克煎汤频服,一般3天内就可以。
作者:
黄蜂
时间:
2010-2-16 17:02
刘老师:不知道这个方法对中风引起的口角流涎效果咋样?
作者:
轻风
时间:
2010-2-25 16:47
我也治过这样的,白矾为主,加别的药用水打湿傅涌泉穴。一般一次就有显效
作者:
心心
时间:
2010-7-23 15:16
学习了
作者:
鲜于友巧
时间:
2010-8-8 00:22
有点意思啊,支持一下,先占位后看,嘿嘿。
400电话
BB霜
十月妈咪
千百度女鞋
孕妇装
蚕丝被
减肥药排行榜
作者:
美蝴蝶l0
时间:
2010-8-9 01:48
说得有道理,very good,先顶顶再说!!!!
据说
百度
和
谷歌
搜索结果中
祛痘
各有千秋
作者:
djcyj001
时间:
2016-5-4 15:34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