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8-7-26曹林辉 老师《六神类方解伤寒》补充- 旋复代赭汤 [打印本页]

作者: sunjianchen    时间: 2018-7-26 21:30
标题: 2018-7-26曹林辉 老师《六神类方解伤寒》补充- 旋复代赭汤
大家晚上好,跟大家纠正一个小错误,由于我的疏忽,上次讲旋复代赭汤时,把君药和臣药写反了,给大家带来不便,请谅解( S; ]0 o) k. k0 k
要不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这个方证吧
$ _* E; i. Q) q$ y- V( x8 G旋复代赭汤
3 h, |6 j( K1 Z7 N; H8 N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一两) 甘草(炙,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 n( |, \2 Y; S! v; I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k3 e" J/ M" [
我们还是从汉传经方解析法入手
  Z$ m$ k3 Z! J# p* P3 z汉传经方解析法
* Q2 u9 b- M2 x9 b3 x三才解析法) J0 z% `/ D1 d! i
阳性药:旋复花、生姜、半夏- }, v$ ~6 S% z# b5 \0 G. c
平性药:炙甘草、大枣
) G& e% _  ~- W' r! H阴性药:代赭石、人参
0 v$ _+ R  e2 E; b" ^+ K' F从三才解析法中可以看出,本方用药温热药多寒凉药少,温热药的药量与药力明显大于寒凉药$ m: w& K+ J) V' z
很明显,它是阳旦类方, t1 q. N  Z4 \/ a( y& e; Z
因此能对治以寒凉证为主,夹杂温热证
. V; h, F9 S- m; Y* ]  E8 U五证是寒热错杂的“阴痞证”,六纲归为厥阴病范畴4 h$ T# ?* o; V' G% \7 N4 \* \
既然是治疗寒多热少的厥阴病机证,那么君、臣药是对治寒凉的温热性药,即旋复花、半夏、生姜三味。
( t( a" }8 q4 ?9 O5 u5 z那么君药我们如何来确定呢?
' C3 ^3 N3 O. F$ P/ h我们看一下《伤寒论》条文:1 Z5 f- Y! o8 x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宋161)
0 K& m" S: T2 }条文所述主要症状以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为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E4 a% P0 c5 q4 a7 \6 r条文说,本有表证伤寒,经过汗吐下等治疗,表证虽然消除了,但是表邪也入里了
7 ~5 t5 T9 ]  H7 i这就造成了虚寒气滞、痰饮停于中上焦,又与里热错杂,导致痰气互结,因而出现了“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的明显症状。( R  E' M" S/ N% p% o2 p
不呕不吐,但却噫气并心下痞结硬满,说明病理产物主要为气滞为主
( Q$ C( _/ e8 c$ V, |9 K夹带痰饮水饮! z4 Q* k5 K# g- H
为痰气互结0 O/ ?" I* ~* \6 M) U9 J
下面看看三味温性药的药症:) L; [" p. y* i' g; n
半夏 大温 辛甘淡
& l! w6 E: }* b《神农》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r5 d3 x# h% }0 _0 M8 `5 D
生姜 大温 辛
: B) e4 {3 v- o  N# ]$ K6 T' v《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3 p% g, n9 w9 B- H( u/ f9 w0 E: X旋复花 温 咸$ |5 U% @1 ^5 v, k
《神农》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藏间寒热。补中下气。, a0 p: C$ g3 i& i2 N3 u; N
《别录》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䁾,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9 i7 e* V; Y  b/ c/ X, n% ~0 C三味温药中,半夏侧重淡渗燥湿、降逆散结
2 @8 y& v; l/ K& r3 s. M生姜则善温宣发越、降逆止呕
" R1 F1 C; s8 i而旋复花,专为消痰下气,祛积滞及痰气互结之主药
( q7 H! ~& U1 t% m3 Q; s其性温,能温宣气滞、寒饮,咸能破下
& s* m" u# R$ @+ ^: P因此能治“结气”、“胁下满”、“除水”,散结聚于中上焦的痰气互结$ }* O, {- v) G: o: b1 m- `, e4 }. H/ N
为祛除旋复代赭汤证中“心下痞硬”的统领
6 t% [' u( W( t6 N% J0 Q: O. k而且旋复花质轻,用三两,药量不小的
3 B7 U% _2 |# ~9 U1 `4 X半夏是个子,重称,堆儿没旋复花大的
, m8 s9 O" Y$ _+ Y$ B9 y因此,本方君药为旋复花+ m8 u, B# {! d- ~2 Y% G- O
而半夏、生姜为臣,消痰理气、降逆逐饮0 Q7 N6 a: [0 ^& d7 F8 F
佐以甘草、大枣,护胃气补津液,调和诸药
( o8 B, m; t# \0 ]2 m3 O8 K0 ]$ Z而使药人参,清烦温补津液: Z# y" b! N' p, a5 l3 M4 u. O8 D* o
我们再重点看一下代赭石
! Q4 @+ Q! @8 r8 `! V代赭石 寒 苦咸
1 k3 k  \1 X) W. F' ?6 I2 l《神农》主治鬼注、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 h5 X' V" b6 B$ D$ W9 z; K  F) {4 s
代赭石,寒能清热、苦能涌泄、咸能破下,降逆而通下,有攻下的功效
$ Q$ c0 j; P9 e" l与芍药一样,也有“小大黄”之称
, p( D( ~' W9 i3 C, A) G能祛食积积滞,治疗“腹中毒邪气”,以及“女子赤沃、漏下”等妇科经带问题。
( Y; c" a+ B1 c2 _& R% q在本方它仅用一两,药量不大,作用重在与君臣沟通阴阳,降噫气,解除中上焦寒热错杂之痞结& H% i1 g5 t3 {7 a( s6 {( ?/ ^
因此,我们的四象解析法如下:(请大家整理文件的时候记得修改一下,谢谢)
  a( u. t# ^' z" M; d1 G1 ~四象解析法' d% j) W+ B+ k8 H1 K1 c
君:旋复花(温 咸)3两' y7 y+ Y6 t% w$ ]+ t: _  v
臣:生姜(大温 辛)5两    半夏(大温 辛甘淡)半升( p! a/ P0 B& l4 D# B0 y' h
佐:炙甘草(平 甘滋)3两  大枣(平 甘滋)12枚
' H+ W5 p/ o: ^/ v  R  X使:代赭石(寒 苦咸)1两  人参(凉 甘滋)2两
2 |' t! D; ^5 e8 a( M; Q: u总结:  M: {- V' ~4 O8 o% w) r6 Y
【旋复代赭汤】! a3 [) X' ]: J4 w' n
五证:阴痞证
$ l1 t" y) S' G8 j六纲:厥阴病 $ u* d6 A  m/ q3 f8 Y
病理产物:气血饮食四者均可对治。  Y; J" T( w4 {9 L+ B! P3 b8 T# _
如果临床上出现身体虚弱少力,或大病初愈,心下痞硬胀满,频繁噫气,病机寒多热少的,可以用旋复代赭汤治疗。5 P! U+ T2 N$ f' F) a1 T
这个方我临床上给同事用过,治疗频繁噫气效果确实不错。当然,前提是病机相符,方证相应,药症相对。
9 E: a" _0 L- e! L% P+ R, x( y昨天群里也有人问,旋复代赭汤在《伤寒论类编补遗》中讲的是以阳明里实为主,为什么现在讲的是对治寒多热少的厥阴病了?. s5 @& l* S; A" k
首先,《伤寒论类编补遗》那已经是我们数年前的讲解了,难免存在一些疏漏
8 \# O  G( P5 c) J. ]* V并且当初的很多处讲解为了避免引起太多争议,因此也没有直接阐明
; M8 h; w3 j9 [5 x0 D! C要知道,否定权威是需要勇气的$ E5 C$ s4 ~; F; X
在我们汉传经方一期辨治班当中,恩师便修正了对旋复代赭汤这条的讲解9 K, R5 G( ~" e0 j$ T3 @
多次告诫我们,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正,时时完善自身和前人的错误疏漏,恪守严谨的学术态度。6 W! e: H( Q0 f3 ?( t' }
其次,在《伤寒论类编补遗》中对旋复代赭汤条文的讲解,也是侧重讲解里实偏多,以痰气积滞互结为主
9 }: [) g& w, v% g* u而里证中阳明实热偏多,并与虚寒气滞痰饮互结,出现心下痞硬等症状,因此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偏干等
$ V3 f# ?) n0 W- P, |6 ^1 R1 y故而用人参补津液、和润胃气,以代赭石攻下降逆除噫气食积。2 m6 d/ E" |6 c, l. V9 N
而患者本身必然还会有阳气不足,出现虚乏少气或羸弱、心胸不适,心悸、头晕等虚寒证
它一定有表证存在的,不然方中温宣解表的生姜不会加至五两,攻下的代赭石也不会只用一两
4 p6 x! B! z0 U+ G" x因此,该条文所叙述的证候病机,仍然是寒多热少的阴痞证。& i, s- S4 J6 C1 g' w9 ]. I
大家更需要明晰的一个问题,就是“方证相应”的概念
# d9 s: e( T( Z/ h' V% Y7 ~" r% l简单的说,方证相应即是指所应用的方剂与其对应的证候完全相应
/ j  T  V/ o+ x' q/ k那么,达到方证相应须有两个前提条件,即“病机相符”与“药症相对”
- v- C: l: G2 Q0 }3 W5 t病机相符,是指方剂的配伍组成,要与对治证候的寒热表里病机相符合6 T9 S1 A# p6 U/ z6 W7 y- s
药症相对,是指方剂中君臣佐使各个药物的药症对治,要与主症、兼症、错杂症一一相对# S: Z0 X8 a- S# k+ j
这两者有一方面不达标,便说明“方证相应”不成立
8 Y. L9 A( Z" Z" `, ?# \类方解伤寒课程中也曾讲过,分析方药和条文方证,可以用相互反证的方法的方式来分析1 A5 `) {3 S& f* R. O
如果药症、配伍解析和方证间吻合,那么方药和方证就是相应的
" L. a7 ?" `* q: n8 l条文也就不存在问题,或者没有大问题
+ X1 V6 {" c' [, R) q; G如果药症、配伍解析和方证间出现了分歧,那么就可以断定,定是其中一者出现了问题,存在着错误$ [: p. v; ]* _1 w2 `% ]; W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方证相应”的条件,来推敲古代方证条文是否存在问题。
0 X5 G7 O. S8 k, v" w1 i一般而言,确定了方剂组成后,如果条文与之不符,多数是条文出现了问题
, P1 L* T9 O* h8 S$ d+ [更或是我们自己对条文的理解出现了问题
) I+ b" G5 w2 d/ z) ?2 h毕竟《伤寒论》条文文字简练,很多方证证候都并未列出  k4 h# F+ l' d- K4 `) `7 X
何况还存在衍文、错简等问题呢
# m; L; g( q- }/ p, ~4 r因此,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遵守住正确的思路,并时刻更新正确的理念,才能逐渐提高认知,获得新的进步
& r! w5 E  _; @* h9 x3 E( }( Q. M若固步自封,胶柱鼓瑟,则是学习和认识世界的巨大绊脚石
5 ?! A& Z- r  D/ R好了,就和大家啰嗦这么多,给孩子洗澡去了。祝大家学有所成,谢谢大家
5 \8 E; d. z8 a1 ~6 a7 L2 e

5 Y8 ~# R0 ^) _3 M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7-26 23:56
好!
5 h5 F4 x/ v' V, n8 {( }2 C
作者: 风儿吹吹    时间: 2018-7-27 17:00
学习了,不能固步自封,认知东西太多. S: B# Q  n$ Y9 h5 ]4 H! k

作者: 84539    时间: 2018-7-29 08:48
ip学习了,多谢多谢
作者: 学习学习啊    时间: 2018-8-26 07:58
谢谢老师
作者: wangrongjian    时间: 2018-8-27 14:55
版主聪颖
' L6 h" \1 j9 P+ q! ]# o- x
作者: 练建文    时间: 2018-10-6 17:45
老师。良师也。赞!👍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5-11 10:49
旋复花药症很好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