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8-5-29曹林辉老师《六神类方解伤寒》第八课 [打印本页]

作者: sunjianchen    时间: 2018-5-29 21:50
标题: 2018-5-29曹林辉老师《六神类方解伤寒》第八课
大家晚上好,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六神类方解伤寒》+ e& R; U: m) c+ U3 l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要学习如下方剂:
5 g' v; }* ^# y0 ~. \5 W[attach]4753[/attach]2 R. c4 m) M5 I3 f' n& R6 P
今天我们主要讲解前面两个方剂: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和旋复代赭汤
# I  u; q3 s7 ?; `* P/ l/ R3 m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有何功效,临床上可以治疗什么样的疾病呢?
& p7 ?* b+ n5 V刚有人告诉我:可以治疗虚寒腹满
0 O9 z. Z( a2 A+ b( ^; T( B4 I如果患者不仅出现腹部胀满疼痛,还有外感鼻塞流涕,头痛,咽痛,咳嗽等等,它可以治疗吗?8 H8 O/ X4 Z) E2 k5 U2 D
好吧,让我们一起来**这一玄机
2 }9 i$ h  F* ]% p% |不知大家基础知识掌握怎样了?1 E1 `1 v8 y! B! b. M  J' ~) d
请问大家君臣佐使的概念掌握了吗?
0 [4 `! |- }3 X& h7 R7 E3 k; |) m我们汉传的这个概念和传统教科书的有一些区别0 `' F! v- v- `, T* e5 I1 Y6 G
为了加深印象,我再给大家贴上来(照顾一些后来的同修吧)
; n) G# A' g/ S2 v# n  f. Q君药,就是治疗主症的药,一般药量使用比较大些。
# i6 f8 |- F% u0 I4 \君药的确立条件. @5 s& z8 o/ P; i9 a
1、对治主症,以及同时对治其它兼症。# M! U) Z( X6 i  y) v0 f
2、药性的毒性和烈性程度。2 ]1 }8 b- H  `4 [) F5 ?
3、药量偏大。6 _% W* _; R2 V2 o6 [+ g
其中,第一点,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二条和第三条可备选其一。1 s1 w0 u, r  O/ W3 Y5 a" x
如果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万丈高楼怎么平底起,从一个新手到一个牛逼的高手至少需要10000个小时的刻意练习( ?9 V. ~6 W! E6 x  k0 S+ ?. Q% w6 v
臣药,顾名思义,是大臣,宰相。协助君王做事的。它主治的,就是主症以外的兼症,同时加强君药治疗主症的药力。: a5 c( A" P; {' q6 T, F  {$ m8 B

. _4 u( ~% ]- I* D) Q' e若君药是寒凉药,那么,臣药也必须是寒凉药。, M  ]' G1 m( u  \4 I' ^" K) E
师姐,字体建议再大一点,谢谢
# C" k* G; M. d& B6 e* r0 U君药是温热药,臣药也必须是温热药。# @( u; [4 |; {& Z
好的8 J6 s, {7 s  J/ `
佐药都是平性药,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 B2 ?# Z8 T4 k# g
使药起沟通阴阳的作用,与君臣药性相反.' b, N+ M% P, O8 m7 I+ j
佐药和使药的概念和传统教科书的是有区别的6 S7 R- y( J" H7 H4 o. d6 G! q
请大家记牢了
2 \# o5 N! V/ B, i# m7 Z# Z六神方的归类法云舟老师也给大家系统讲过,不知大家记得如何了. g/ q4 M* m- j2 {, H) G9 H' e
六神方归类法
, l+ V1 c8 }$ P, A7 m1、按原则,无使药者,为四神类。有使药者,为二旦类。) j6 l' B+ H2 p$ {2 u/ S! {- J
2、六味药以内属小方,无使药者,是四神类。有使药者,是二旦类。
* n6 D! d- d& G9 X6 I3、七味药以上属大方,有一味使药的,可以归属四神类,有二味使药以上的,归二旦类。7 {5 E: R, h/ [! a) t- S
为何我们要重复讲这些,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天天都是炒剩饭7 l+ m5 i1 I! I, W/ U$ V7 [
这些基础是环环相扣,如果每一个地方没搞懂,会影响后面的进一步深入学习的
# H% F  V3 n1 v9 _: ^3 F师父把这些精华浓缩成一张《汉传经方解析法》图,如下:
; I9 d1 p: @/ C! T
[attach]4754[/attach]
0 A; G  K& L6 g+ K( }# X  b0 \9 i
请大家一定要熟记此图,要多多练习和感悟
$ m  T# U: \- r' G% n' Q; E下面我们一起按这个思路讲解一下今天的两个方
% ?; w- w4 }: O) ]# Y9 V9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6 t& n4 Z; q5 J2 f$ w, Y. A' y" \厚朴(炙,去皮,半斤) 生姜(切,半斤) 半夏(洗,半升) 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 }( p# Y. D: Y* _* }$ h! q- u5 X$ K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i2 G2 y3 ]& k' k, O
在看条文之前,咱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方剂的组成。
8 B1 x1 t8 P* M' Y( k$ |; f8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L' p  o9 v! P9 H1 @! |
汉传经方解析法
4 @* V; f4 {# h& [8 k! ?% X三才解析法
1 ?6 b0 H: _% \, w6 M9 Q& t; f阳性药:厚朴、生姜、半夏
) {( B4 Q3 b/ i* _5 O: B平性药:炙甘草
7 _- v# t: l" ~4 M/ W阴性药:人参
! W; w0 z! i7 V( _0 G1 n; P1 i2 E四象解析法
* t# r- h0 p; E9 t5 s君:厚朴(温辛苦涩)8两( F4 o" z) x" h; r- v; G! }
臣:生姜(大温 辛)8两 半夏(大温 辛甘淡)4两
7 K3 g* I& h: I0 R2 J5 |: L佐:炙甘草(平 甘滋)2两
* g. w8 z. i) S* W# h% U使:人参(凉 甘滋)1两  j% f4 V, r+ U7 ~% H) }
从三才四象解析法中可以看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为含有五味药的小方;; f2 l3 n0 d3 X
其中有三味温性药,平性药和凉性药各有一味,温性药有20两,凉性药只有1两,温性药明显多于凉性药
& p5 h, c- P) s1 W& ?; B' ]# c君药为厚朴,臣药为生姜和半夏,甘草为佐药,使药为人参。6 E) K: v  X4 f4 e1 [
我们前面说过六味以内的小方,有使药者,为二旦汤配伍;温性药多,凉性药少,因此这个方是阳旦汤类方。' j! ^3 C7 `0 [, g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用药温多凉少,因此能对治以凉滞证为主,夹杂烦温证,凉温证并见的“阴痞证”,六纲归为厥阴病。
/ R9 R  ]; P$ H$ F4 p7 O7 p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药症:
6 w+ g/ {/ Q. m5 x/ q君药:厚朴 辛苦涩,温。
  b, g8 A" ?* H《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0 |9 a: }* T6 R# o0 \* u- I厚朴辛苦涩,温,辛能发散,苦能涌泻,涩能渗湿,温能温通,化寒饮
  H* h6 X* w1 i5 o! v* w能解决外感风寒湿邪及凉性气滞血瘀水饮积食
9 J) f7 p0 e& U: m: W( j, S外能祛外感风寒湿的头痛,内能治水饮上逆的喘呕眩悸,还能消虚寒腹痛胀气肠鸣下利。" M& I5 ]* d5 Z8 V" W7 I( P8 ~1 R2 P
表里凉滞证症状都能解决,药力作用广,温通破气的效果显著8 A) {3 Q% @7 Z  N4 p" I' ?+ U
恩师说它是消虚寒腹痛胀气第一要药,因此为君药。
! @- N9 l1 ~7 S+ z5 L- {* R臣药:
( ?9 s# _/ S9 g  i7 j" P. P生姜 大温 辛2 c# P9 ^: q: s
《神农本草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2 s- J6 X0 c3 u0 u) E生姜辛而大温,能解决凉滞证及轻度的寒饮证导致的气滞、血瘀、痰饮等病理产物。
( B0 |: P  N+ j9 y3 j治疗凉滞证或轻度寒饮证的胸满咳逆上气,温中下气、止呕止利、止血,还能祛风湿痹、通鼻塞、止头痛
  ]4 l' w' U; v7 q( x治疗主症以外的凉滞证的兼症。为臣药。
; q# P* i3 p7 {# ^6 q' e半夏 大温 辛甘淡
) f: e& \4 Z& {% P2 D8 E《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7 {  X% {6 E1 n( ^) M" x
半夏,大温,对治寒饮和凉滞证。辛能发散痰饮结聚与外邪,甘淡能渗利水饮,降逆的作用很强,因此治疗水饮上逆导致的头晕、咳喘、心悸、呕吐以及水饮导致的下利等,疗效满意。! g$ t+ E# K8 l3 Z  E& v
“心下坚”,坚,坚硬,比“痞”重多了' M: d- G. S9 R
恩师说半夏破痞结的功能很强,包括脏结积聚,可以说,一身内外之痞,兼破
- _/ ~; V1 w: g% T' b4 E- E) q5 [只要中医辨证是由寒饮和凉滞导致的,都可以加半夏来对治。
2 q3 v- T# t; @, X& M% M# V& k对于水气互结的痞塞,功效卓著。
4 j3 ]0 r  F( \% ^. f1 f- ~佐药:+ G- g* C! @6 c) N
炙甘草 平 甘滋
. B  {% l6 }: d/ U《神农本草经》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3 c7 y% L/ c7 _' u* d/ ]" q
炙甘草,性平,能固护中土胃气;味甘滋,能滋养津液,为佐药。佐药,都有调和诸药的作用。炙甘草能养虚劳,护胃气津液,协调诸药,缓解诸药劣性,因此,经方方剂中多用甘草作为佐药。4 m& S; |5 _. c/ T. I5 v& x
使药:" Y$ z2 B- q3 u; I6 x
人参 凉 甘滋
' Q% U* k1 d7 {) R/ t. k3 k" i《神农本草经》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8 m- ^& L+ h7 [( p7 p  D人参凉,对治的是津亏有热的烦温证。清温热的同时,还能甘滋养津液6 ?/ d( L, a6 m# n7 S
人参,除了作为使药出现以外,还兼带有佐药的护养胃气的作用( p/ a$ M5 V& q& H: p# D
凡是温热皆能伤津液,人参既能清热,又能生津
0 z' l/ f; \. u由于温热导致的轻度气滞、血瘀等,皆可用人参。' h+ {' b- w2 L9 M
我们看一下它的条文:宋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6 \) J7 s9 D) }( s& n" E$ ?在恩师的《伤寒论类编补遗师承课堂实录》把这两个条文放一起更好解释其病机:, N8 ^) L6 a* S; I  Y$ l: a
344.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宋364): r2 W' j6 W! y# c) A: X7 {
345.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宋66)
8 z7 c9 H3 b7 ?6 K9 p9 f“下利清谷”表明患者下焦虚寒水饮很盛,水谷不化,这时候有些表证也不能攻表,要先温里' ?* p/ n/ ?1 \
这个时候如果攻表汗出,会造成腹胀满。
5 l' ?" {9 y8 s为什么呢?' \6 g8 B( @! m  Y' E# {* h' Y
因为下利而津液损伤,再发汗,更伤津液和阳气,下焦寒饮更盛,上逆中焦而胀满。津液损伤会口干或微热。
( Z# B) k  W: I" ?发汗后伤于中焦,造成气机不畅,有形之气上逆,阻滞于中焦造成腹胀满。7 s0 V' }! D+ d' _$ F
临床上用于老百姓口中所说的胃肠型感冒,感冒后不了了状态,少气乏力,进食差,稍吃多点东西就肚子胀、难受,大便溏,有那么一点口干但喝水不那么多,再一看舌质淡苔白脉沉或弦,就用这个方。3 ?& U9 r9 n- ]8 {$ ^
那么我们回到前面的问题:如果患者不仅出现腹部胀满疼痛、便溏,还有外感症状等,它可以治疗吗?1 B9 A1 Y# _1 r. D
适合的嘛,只要病机相符就适合。; r3 D* e- [, j/ B
总结一下,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五证主要治疗寒热错杂、凉滞多烦温少,水饮和津亏并存的“阴痞证”,六纲属厥阴病机证,对治的病理产物包括“气血饮食”。外能解表祛风寒湿,内能除凉滞清烦温、调和阴阳。5 n% ]" p0 m# s5 G+ O
接下来我们看另外一个方:旋复代赭汤8 p  K9 A9 {# j4 ^5 w
旋复代赭石汤
* J6 Y2 e1 Q+ P4 L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炙,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
0 q& P, c4 \" X  X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F2 h5 A: s0 S. Z8 b0 s
【旋复代赭汤】0 c8 n& g. ~/ ]0 p/ H- n" U; C$ X
汉传经方解析法9 o5 n  r4 X' X+ @, l" R
三才解析法' C* S( @3 J( p& A
阳性药:旋复花、生姜、半夏2 Y9 F+ i! B- d6 n' i# d* u
平性药:炙甘草、大枣
( \, [) n& R# i+ j4 ^阴性药:代赭、人参) z% m1 [8 {) k1 A# i
四象解析法
" M- ]1 _: E" O" f2 F* z君:半夏(大温辛甘淡)4两
0 H$ Y. _' k8 E! j% {  `臣:生姜(大温辛)5两旋复花(温咸)3两
7 H* F' H: U5 d% @佐:炙甘草(平甘滋)3两大枣(平甘滋)12枚
1 [+ I9 H, n6 u1 c0 F使:代赭石(寒苦咸)1两人参(凉甘滋)2两* R+ W+ {) Z  ]* \3 ~
从三才四象解析法中可以看出,用药温多凉少,还是为阳旦类方) D9 k. \8 Z* Z7 O- u8 w# Y
因此能对治以凉滞证为主,夹杂烦温证,凉温证并见五证中的“阴痞证”,六纲归为厥阴病。
$ R- @! }0 T$ h' i" m, d9 z/ N既然是治疗寒多热少的厥阴病,君、臣药是对治寒凉的温热性药,即旋复花、半夏、生姜三味。何者为君呢?+ o' P" e7 M% m
我们看一下伤寒论条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宋161)
& _! S. Y. H, ]. X4 Y! T" L- v& D主症仍然是心下痞硬,因此,君药仍然是半夏,“噫气不除”的症状也十分明显。3 P2 a- P, p$ s7 }# C* v
加了旋复花,花质轻,用3两,用量也比较大2 O+ u' ~) }7 t- P: G  p
因此,这里以半夏为君,旋复花、生姜为臣;佐药是甘草、大枣;使药是代赭石、人参。
6 I$ H1 P  d( X( E半夏,生姜和甘草,人参的药症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大枣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为佐药。& U, z3 l( _& @( \& R& U: \1 I
我们重点来看看旋复花和代赭石这两味药症:1 X2 a; j. B$ [) c+ H) W1 U% R
旋复花:咸,温。, f5 O- @" z0 b+ y. K1 Z- Z
《神农本草经》: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4 V0 {- z  a6 W/ B; E3 F& X' }旋复花温,温能温通,化寒饮,咸能破下,破坚和攻下,能散结聚于中上焦的水饮。
4 `$ ?2 O; Z+ A5 O/ _/ N0 V它既能除结气,又能散水饮。“治结气”、“胁下满”、“除水”这三个药症是旋复花在本方中的主要功能体现。' W/ g+ T7 s, c$ v0 ^" B
旋复花,破除结气,温降寒饮。对治嗳气、心下胸胁满、心悸易惊、水肿等。4 \0 X) z) K, p$ W# r6 q- j8 a2 |
代赭石:苦咸,寒。1 C# e4 L$ A6 L  v# m& N5 F
《神农本草经》:主治鬼注、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9 z6 k% d. Y/ f1 i8 n' ?
代赭石寒能清热,苦能涌泻,咸能破下,降逆而通下,有大黄攻下的功效,与芍药一样,也有“小大黄”之称。
( r/ ]% i5 {1 K. Z9 k" m$ F. I“鬼注、贼风、蛊毒,精物恶鬼”是指什么呢?
  H; J% G; x9 n  e恩师曾给我们讲药症本草经时讲过,就是指难治之病(各种恶疮)、传染病(如外感温毒,瘟疫,结核病、艾滋病)、恶性病变(如恶性肿瘤)等。# N% Q! a4 z' M( ~
因此各种热性的恶疮、传染病、恶性肿瘤,代赭石都可以治疗。
" v$ P6 S6 l  N5 p% t& E还能治疗“腹中毒邪气”,另外还有“女子赤沃、漏下”,即女性的经带问题。% I8 M9 E& j4 H! w4 w
简单小结一下:旋复代赭汤:五证:阴痞证 六纲:厥阴病 病理产物:气血饮食四者均有。如果临床上出现身体虚弱少力,或大病初愈,心下痞硬胀满,频繁噫气,病机寒多热少的,可以用旋复代赭汤治疗。- N; ^+ v3 B2 V' b% |  E  r- ?0 H
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对这两个方的临床症状和表现都清楚了吗?% z. [' O5 p) ?: b6 J$ ^( x
一个方的君臣佐使你搞清了,三才四象五味法则搞清了,药症搞清了,你说一个方还不会临床应用吗?! ^( E1 y  U( }" j
如果不清楚,是因为你的基础不牢固,请大家多复习前面我们老师讲过的课程。) v! Y' p! S# S' A! Q+ V' s
临床上还要多实践感悟体会。
+ w; C2 `7 G$ m; v  k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8 c$ a& \' x0 W3 s! V- B

作者: shiwenhu1981    时间: 2018-5-30 09:45
默默的学习了
作者: 杏林小生    时间: 2018-5-30 12:42
:hug::hug: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5-30 13:10
拜读!
作者: 隐逸!    时间: 2018-5-31 12:13
老师辛苦。
: i# P% q% N6 ?4 r
作者: annatom    时间: 2018-6-4 19:55
谢谢老师!
作者: 84539    时间: 2018-6-5 11:29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6-5 13:30
温习!
! k) t% X% J- {4 }. k$ k, L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6-5 22:12
汉传经方解析法抄录于本子上,不时揣摩!5 n3 B, G* i) @2 s: t5 }

作者: sunjianchen    时间: 2018-7-26 21:33
2018-7-26  根据老师讲稿纠正一下~
" R) J8 w! ]1 I! A; B- A& C, X四象解析法2 L8 R. t" R' K, W( b9 k
君:旋复花(温 咸)3两
* P. ?. S  U. f5 y臣:生姜(大温 辛)5两    半夏(大温 辛甘淡)半升
5 n' V- Z6 B, ?# G: Z佐:炙甘草(平 甘滋)3两  大枣(平 甘滋)12枚
' M* O$ O( X% [+ H- S使:代赭石(寒 苦咸)1两  人参(凉 甘滋)2两
* U  S: X+ X5 `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12-31 16:12
粗略计算,一万个小时约等于420天。想成为牛逼的中医大神,需要一年半不断的学习复习努力!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12-31 17:04
旋覆代赭汤,应该好好关注一下,毕竟是搞消化系统的,感恩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1-2 15:58
学习!感恩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4-25 10:43
您好老师,代赭石的性味是寒,咸苦,还是甘淡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5-2 23:04
再次复习,感恩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5-3 22:38
学习了,感恩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