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2018-5-15朴玲玲老师《六神类方解伤寒》第六课
[打印本页]
作者:
sunjianchen
时间:
2018-5-15 21:46
标题:
2018-5-15朴玲玲老师《六神类方解伤寒》第六课
今天的课程准备开始吧
3 ~5 Y4 ~& Y0 R9 {
今天讲两个方剂,麻杏石甘汤和麻杏苡甘汤
6 x" g4 ]& U2 o- [9 _1 \# f# d$ w- Z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b5 u6 p( O" y: V/ D8 Y8 q! K* c3 G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 f1 E. e' s- h" H& D% Q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63条)
# `. J4 i2 B* w. ?9 f+ |
在看条文之前,咱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方剂的组成。
, L* _5 U& z, Q$ P4 @2 C
汉传经方解析法
2 U. _% }- r; T) T$ v. Z
三才解析法:
, D. `2 f/ S2 `. q/ H
阳性药有:麻黄,杏仁;
4 z; s1 ~6 Q( l; p: X* V3 c
平性药有:甘草;
) E, w) p) `2 b" W, n# a8 B
阴性药有:石膏。
2 w, i9 Y- u0 b! S, c; H; Y
四象解析法:
0 ^# s& t. ~. K9 Q' @
君药:麻黄4(温辛苦涩)
# z. y6 O) k( h5 f
臣药:杏仁1(温辛苦)
1 A9 c- z0 M8 E: K+ V
佐药:甘草2(平甘滋)
9 c8 `. a* }4 R& K; E2 Y5 ]
使药:石膏8(凉酸)
' l* `' l) p' r( e( F
药证:
8 j1 X* {; a, h; T0 U" ?
君药:麻黄温辛苦涩
* Y% d2 V: @+ H& @0 Q
《神农》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6 `$ Z* n4 C- W2 M3 f+ U
麻黄发汗,能解表祛风寒,这里用4两,增加降逆定喘之功。
' B/ r! p1 J/ d/ t& t
“主中风、伤寒”,它可以治疗中风汗出的。
; j& U; ]0 ~; O' {) X& m5 O& @! H
臣药:杏仁温微辛苦
' g1 v' p3 y) e' g
《神农》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奔豚。
$ u4 @: g, i9 y1 c( i b. N
杏仁在这里也可以降逆气的。
+ q3 f) @ t: T- z
佐药:甘草平甘滋
0 K1 v2 m& V* p' D! x
《神农》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 T% k4 i) u% W5 F2 e
使药:石膏凉酸
4 M4 u7 k7 H! J# n/ z
《本经》: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7 k% f i" R, C/ J* y6 p
一个是清热,二是加强降逆治咳喘。
, d0 w( F* B' b/ z! }% f+ {. N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越婢汤的麻黄石膏的配伍,里面条文说“无大热”,其中有个不典型的烦温。
' R* s* R( O4 T$ `8 `
前两节课讲了麻黄配石膏,能去太阳阳明的烦温,发的是表中的水湿。
4 [3 G! i a, r1 a( p- g. c
麻黄和石膏都可降逆,又加了治疗“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的杏仁,可以考虑到这个方治疗里热而夹有水湿的,无大热的汗出而喘。
8 U$ Y9 {) D; ~; W3 q' A
这里有没有津液比较严重的损伤呢?
C j( X( S1 D4 W1 u
此方只用了炙甘草,如果有津液大伤,要用人参的。
# n+ d0 e7 b# `. G+ e4 Q
但前面讲过这时候轻度津液损伤是有的,毕竟是太阳阳明合病的情况,有轻度的烦躁、和微有口渴等,炙甘草、石膏就可以解决。
. k4 I: z$ v9 M, F9 G/ V! S5 }- V, M
方子基本分析完了,大家自己可以跟前面越婢汤类的对比看看。
& K( [% Z# ~( s! I) O2 F' D% G% h
这个方子,伤寒论就2条相关条文:
5 @, E) l2 a- d8 \: f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w8 ?1 U7 `0 ?; [% f3 w; ]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9 Y( G2 a2 s& f
这2条恩师已经修正如下:
# q% I7 ^1 X/ z" J% m
“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5 h# |* L* h! B5 p5 A
“下后,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 V" z0 ]8 a# f1 h" C5 W+ O) [
这样更好理解。
" }+ N6 b9 E/ H
这里讲了,发汗后或者下后,出现汗出而喘,无大热,就不能再用桂枝汤了,应该用麻杏石甘汤了。
; b O7 E' A7 E+ q' z- S: {- Z
这里是前期治疗时,应微汗的,结果用药后大汗伤了津液,或者用下法,过度耗伤津液,故而产生了这种津亏热燥。
1 K, Y0 [4 v6 E$ r
已经津亏有热了,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桂枝汤继续发汗了,不但不解,还会有气逆出现的,加重了阳明热。
9 L9 l. i5 P% u) [
这个方子温热药多,寒凉药少,属于阳旦类方。
! }- N9 O3 r2 N/ v5 j
既能治太阳阳明表里的烦温,又能去除在表的风寒湿,临床应用比较广泛。
4 I) J2 A1 o, j% K5 o8 c: s2 ?) t) R
咱们继续来看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 Y/ _; H! a. |2 _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 甘草(一两,炙) 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 {, l7 i$ ~/ g: W8 {6 C" W
上剉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 @- c0 i8 h4 \$ [( O# `: Q6 e' N- X
汉传经方解析法
$ q/ O( V8 R7 M( x- o- n' A! M
三才解析法:
% O+ A" w. z* C7 q. Z
阳性药有:麻黄,杏仁;
6 |% c9 }' k5 c% M0 R8 Y
平性药有:甘草;
2 p( Y/ K# I+ b( w1 [! O
阴性药有:薏苡仁。
. N& z9 f% v- e$ l: q+ Q# i/ a$ }
四象解析法:
- u* G5 k E. a, E3 ^* \9 e4 k
君:麻黄2(温,除滞)
! W. s x, y+ L, n! _1 f
臣:杏仁1(温,除滞)
K! S" _# N& B. D6 `) i" B# y2 ?& d
佐:甘草4(平,甘滋养津)
& w, o h, k p* k4 I
使:薏苡仁2(凉,除烦)
. }) a" s' K" i0 Z7 G
药证:
' F( X% Y2 M1 C$ c0 F
薏苡仁凉甘淡
# s4 H5 {+ N3 q+ ]: @0 X* z
《神农》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
3 ^: l+ x4 R6 c9 r8 E; F6 {! o
薏苡仁甘淡,淡渗利湿,可以去风湿痹的,性凉,还能解烦温证。
/ F% X0 K7 @4 k
这里把麻杏石甘汤的石膏换成了薏苡仁,并且麻黄减量,炙甘草加倍了。
" ` @- @2 E4 e$ n" y
看整个方剂,药量较轻,为的是轻而走表,祛风除表湿,起到微汗的作用。
8 l8 p+ A1 c0 @ }
麻黄解表发汗,除寒热,杏仁降气,薏米去风湿痹阻,解烦温。
' R" A, _" ?' C* Z# O" [* `7 d- t
这个方比麻杏石甘汤多了风湿痹,这个“痹”是不通了,不通则痛,这是要身疼了。
; R6 X( T" W* X
佐药甘草用量比其它都大,这是为了养胃气补津液。
) ]+ Z7 r7 u* P
风湿病因为水湿不化,津液生化无源,都是亏的,加上这里还有阳明热,津液损耗更大,因此补津液的甘草也用的多点。
5 K5 Z) x8 Q- X8 i* D- [
我们来一起看看条文:
: r1 G& ~- V8 _# y, U& N
8.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 X. Z+ O+ W. N5 d6 h
病人浑身疼得厉害。还发热,尤其到了傍晚,症状加重。这叫做“风湿”。
& |3 O; q- o$ _) m- A3 J
我们平时说的风湿性关节炎,是个表述而已,真正的风湿,是这条的症状。
v+ y+ I3 t( _2 ]
他解释了,这个“风湿证”,是由于身上热,汗出时遇风,比如吹风扇,开空调,凉风把汗吹回去了。
- i' s5 P5 b) W8 s2 i- }) z, @
凉风使毛孔收缩,这个汗液就发不出来,蕴结肌表关节筋骨,就成了现在这个症状。
& D: d4 v* S) E( A' V- w
还有一个原因呢,就是这个人原有阳明热,总喜欢吃冰镇的东西,或者运动后,用冷水洗澡、冬泳等,时间长了,使肌表筋骨受寒,津液蕴积为水湿。
7 E( c$ a& b8 M& L2 _8 D" n/ {
常吃冷饮,就是所谓“中寒”,也会生寒湿,变为太阴证。
" w% l3 I6 _# r$ v3 o+ H
发热,是本内有热,欲随汗发而不得发的原因。
) b! M( C0 i5 q. u8 W: W
风湿的症状,日晡所加重,是因为这个时候一直到半夜,一天的寒湿之气开始加重了,感之而加重。
1 X. |7 X8 j2 j. t/ ~( D
不单这个时候加重,到了半夜更重,不要错误理解就是傍晚这个时间加重,过了傍晚就转轻的。
2 \! v9 n/ P5 G/ I% H
看来呢,这个证是个风寒湿热并在,是太阳太阴阳明合病。
2 l: V+ w. l* s; m7 d+ y5 r0 U D
太阳有风寒并在,太阴有湿,阳明有热。
$ t2 F( m$ s5 g" j1 ]
麻黄出汗解表去风寒,杏仁有通瘀降逆气,麻黄和杏仁,是有辛味的,微微发散病邪。
3 M( u5 r' J: |% `
甘草护胃气。
7 \% w) X# j: E; _- E) r1 W* u! {
薏苡仁能化湿为津液,又能去热,是太阴阳明并通。
- e- e. E$ e& E* t6 ]5 L# K9 K
药用的轻,味淡,可以发越走表。
# T; @# P# O* h0 ?% x6 r1 _
这在经方用药时要注意,不是量越大越好。
7 d- ]3 W3 I6 M# z
对于需要发汗的,病在表的,还不能多发汗的病情,要守这个方子的规矩。
( y- m% p% K9 {: b+ x
大家回去要多对比使用。
: G% q/ [& P1 w4 S+ k1 X0 a- s! d- a
今天就讲到这吧。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5-15 23:39
感谢主讲老师!
$ n. V& N$ Y! A% Q* v9 G& U" H
作者:
84539
时间:
2018-5-16 09:02
“守这个方子的规矩”很好!
作者:
shiwenhu1981
时间:
2018-5-17 09:00
学习了
作者:
LJF0225
时间:
2018-5-17 17:59
( {9 m* h$ O2 W% S* C
感谢老师
作者:
shiwenhu1981
时间:
2018-5-21 10:07
默默的学习了
作者:
风儿吹吹
时间:
2018-6-4 16:37
感谢老师,学习了
0 ?( r% I& B1 n v4 b6 p) k: K/ y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6-4 18:21
再来一次
9 |% a' R! m* s
作者:
84539
时间:
2018-6-23 17:04
学习学习!
作者:
derogba
时间:
2018-7-31 17:07
温习一次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12-27 17:37
这个麻杏石甘汤,可不简单啊
8 v* q2 U& B- s" H" _" F
需要真真正正的好好研究一下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8-12-28 16:31
有个问题请教,请问老师,这个麻杏苡甘汤,剂量到底应该是多少?之前好像有老师提到过,外台有一张方子,才是正确的剂量,有点模糊不清的感觉
?% ?% f6 ~& e+ H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4-17 11:57
谢谢汉传!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4-17 17:03
麻杏石甘汤,终于弄懂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4-19 10:42
再次学习
作者:
风儿吹吹
时间:
2019-4-21 11:22
伤寒论条文,按序理解,都是前面什么情况,要弄清?
+ I- P9 K: u0 d/ S) ~1 K
作者:
wangjizhi
时间:
2019-5-2 21:49
真是看一遍,懂得更深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