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中医师承网

标题: 森立之论真武汤方义 [打印本页]

作者: 赵红军    时间: 2008-4-21 12:57
标题: 森立之论真武汤方义
孙曼之
  《伤寒论》 真武汤条文下加减法有“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之文。最近网络上有质疑“去掉附子还是真武汤吗?”这里摘录一段日本医学家森立之《伤寒论考注》关于真武汤的论述,也许不乏启迪。为便于对照阅读,先摘录《伤寒论》316条原文:
    “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以下摘录的森立之原文,是对于上条的解释: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者,盖至四五日之间,无余证,只是脉微细欲寐耳。至此饮闭寒结之证,发为腹痛尿闭也。四肢沉重疼痛者,亦水饮散漫于四末,不动则只是沉重。沉重者,谓沉着重滞也。动则疼痛,乃与桂附汤之风湿相博,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者相似而稍重也。自下利者,是水寒下流,邪亦随去也。小便不利,所以为自下利也。以上诸证并此为有水气之候,水气者全身之水液不流通,停着随处之名也。”
     “真武汤即附子汤去参加生姜者,而其方义大不同。彼则用炮附子二枚,术四两,此则用炮附一枚,术二两,而代参二两以姜三两。彼以救气血之虚为急,此以温散水寒为主,所以姜代参也。”
      “呕逆虽属胃寒,然呕甚则附子反激,不纳药汁,故暂去之。倍加呕家圣药之生姜,则温散水寒之力亦不减附子。然一二服之后呕止,则或又可用本方也。毕竟非大厥回阳之方,故去附子可也。若夫附子汤,决无此理。”:confused:
作者: 彰机堂主    时间: 2008-4-22 02:55
日本医学家森立之《伤寒论考注》中关于真武汤条文下加减法有“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之文的注释,真是中医的“哥德巴赫猜想”,有辱我堂堂中医,更有辱我经方一脉。
先不论其将真武汤与附子汤、桂附汤比较是对失措。在此专指出其注释的错误。
1、从其文中可以看出,森立之认为真武汤是少阴病中的“水气之候”,换句话讲,这是少阴虚寒,水气内生,“全身之水液不流通,停着随处之”。可以看出来森立之也认为真武汤的病机是少阴虚寒,阳虚饮盛。大家都知道这种情况下,只要阳虚的地方,必定有水饮的浸淫,更何况阳虚,水饮内生,中焦之土护堤无力,水饮必定上犯,难道会是森立之所言:“虽属胃寒”这么单纯?显然不是,一定还有水饮的存在,而这个水饮的根本在于阳虚,难道就靠“倍加呕家圣药之生姜,则温散水寒之力亦不减附子。”?也不是的,治病求于本,理当治疗阳虚而使用附子,否则这个阳虚不除,水饮难去,呕吐可止乎?可见其“呕逆虽属胃寒,然呕甚则附子反激,不纳药汁,故暂去之。”纯属子虚乌有。于此里看来,扶桑之人连我国医理不通也!
2、森立之还谈到了去附子的另外一个观点,就是:“毕竟非大厥回阳之方,故去附子可也。”,其理由就是,真武汤与附子汤比较,真武汤用了一枚附子。其所言为:“真武汤即附子汤去参加生姜者,而其方义大不同。彼则用炮附子二枚,术四两,此则用炮附一枚,术二两,而代参二两以姜三两。彼以救气血之虚为急,此以温散水寒为主,所以姜代参也。”我们先看伤寒论中使用一枚附子治疗厥症,又治疗呕吐的。正如,《伤寒论》中“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88) ”又有"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389)”,这里就是清晰可见,大厥回阳之方,并非由附子的多少决定的,而是有“有是证用是方”决定的,如果出现了大厥,出现真武汤证,一样可以使用真武汤来治疗。可以扶桑之人并无细研经典,真是暴敛天物,真是如同没有读过仲景。
3、作为研究仲景之人,对方后的加减法的真实与否,毫无考究。
作者: 观潮    时间: 2013-11-26 21:32
依古不依今




欢迎光临 汉传中医师承网 (http://www.zhongyi999.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